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0212发布日期:2022-08-06 01:5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


背景技术:

2.在资产设备的运输以及工作过程中,为了掌握资产设备的动态,对资产设备的监管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资产设备的监管是通过安装在资产设备上的识别设备实现的,并且识别设备通常包括电子标签或传感终端,其中电子标签主要采用rfid技术,传感终端是一种内置传感单元和通信单元的终端,通过传感单元获取资产设备的传感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对资产设备的监管。
3.然而,现有的电子标签或传感终端功能都比较单一,对资产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资产设备状态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对资产设备的监管,无法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面监管。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全面监管的智能标识,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该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面监管。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用于监管资产设备,该智能标识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身份码,及位于电路板上的主控芯片、物联网定位模块、姿态传感模块、漏电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温度传感模块;
7.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腔内,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粘接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内侧,所述身份码喷涂于所述智能标识的壳体外侧,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以及所述身份码均存储所述资产设备身份信息;
8.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
9.所述姿态传感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姿态信息包括资产设备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
10.所述漏电监测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
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的频率以及获取所述姿态信息的频率,并对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进行补偿。
12.可选的,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和双模定位单元,所述双
模定位单元包括北斗定位天线和gps定位天线,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和所述双模定位单元相连,控制所述双模定单元位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控制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13.并且所述主控芯片还控制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和漏电电压上传至服务器。
14.可选的,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包括物联网通信天线,所述物联网通信天线与物联网基站通讯,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15.可选的,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工频天线、初级放大单元、低频滤波单元、ac/dc转换单元,及分别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相连的模数转换单元和比较器;
16.其中,所述工频天线获取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的工频场强,所述初级放大单元和所述低频滤波单元去除所述工频场强中的干扰,所述ac/dc转换单元将去除干扰的所述工频场强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比较器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资产设备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判断所述资产设备是否漏电,所述模数转换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得到所述漏电电压。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导温触头;
18.其中,所述第一导温触头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上,获取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第二温度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温触头相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为表征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温度的数字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信号为表征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温度的模拟信号。
19.可选的,还包括:电池仓和电源芯片;
20.所述电池仓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腔内,包括可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所述主控芯片获取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为所述可充电电池电压,
21.所述电源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输入所述第三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与预设电压相比较,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控制所述电池仓,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一次性电池;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不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控制所述电池仓,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
22.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模块,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模块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导温触头;
23.其中,所述第二导温触头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上,获取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温触头相接触,以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输出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
24.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入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并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获取所述第三电压信号。
25.可选的,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嵌于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壳体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相连,给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26.可选的,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蓝牙模块相连,控制所述蓝牙模块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姿态信息、漏电电压上传至服务器。
27.可选的,还包括:
28.防盗按键,所述防盗按键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上,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防盗按键相连,所述防盗按键被触动,所述主控芯片将向服务器发送异动警报;
29.type-c接口,所述type-c接口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上,且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以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
30.sim卡槽,所述sim卡槽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上,放置sim卡。
31.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身份码,及位于电路板上的主控芯片、物联网定位模块、姿态传感模块、漏电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温度传感模块;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所述身份码存储所述资产设备身份信息,用于对资产设备进行识别,便于对资产设备运检强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以对所述资产设备进行定位;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发生异动以及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以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漏电,进而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继承了多个功能模块,实现身份识别的同时,还具备资产设备定位、异动监测、安全监测、生命周期监测等功能,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面监管,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3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用于获取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温度信号,所述主控芯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节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的频率以及获取所述资产设备姿态信息的频率,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所述资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调节其工作状态,避免功耗浪费,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时所述主控芯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得到的漏电电压进行补偿,用于保证所述漏电电压的可靠性,对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实现较准确的监测,有助于保证所述资产设备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对资产设备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并且当资产设备电压较高时,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图2、图4~图5以及图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中的漏电监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实现可充电电池与一次性电池切换的流程图;
3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工作流程图;
3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物联网定位模块电源门控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43.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全面监管的智能标识,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44.已知资产设备的监管是通常是通过安装在资产设备上的识别设备实现的,并且识别设备通常电子标签或传感终端实现的,其中电子标签主要采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实现对资产设备的监管,传感终端是一种内置传感单元和通信单元的终端,通过传感单元获取资产设备的传感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对资产设备的监管。
45.然而,现有的识别设备功能都比较单一,要么仅具有rfid功能,要么仅具有传感功能,并且现有的电子标签或传感终端功能同样比较单一,对资产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资产设备状态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无法对资产设备进行全面的监管,影响对资产设备的监管。
46.对于识别设备来说,其续航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定位标签为了保证其续航能力,通常采用双电池设计,一个电池作为常用电源,一个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然而,在具体工作时,两个电池之间进行切换时,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1、电池切换时断电时间的问题;2、电池切换时电池之间短路的问题。具体原因为:现有识别设备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电池切换电路,用mos 管作为电池切换电路开关,用比较器比较常用电池电压与其预设电压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通过电池切换电路实现电池切换。由于比较器延迟较大,进行电池切换时,若开关速度较慢,会使得电池切换时断电时间较长;若开关速度较快,会使得两个电池发生短路,影响识别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对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的监测。
47.并且,以mos管为开关时,由于mos管的体二极管的存在,会导致电池切换电路存在较大的泄漏电流,功耗较大,进而使得识别设备的功耗较大,无法实现低功耗应用,影响识别设备的实际应用。
48.另外,现有识别设备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电池切换电路,还会使得电路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功耗高且调试困难,影响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实际应用。
49.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用于对资产设备进行监
管,如图1所示,该智能标识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10、身份码 (图中没有示出),及位于电路板11上的主控芯片20、物联网定位模块30、姿态传感模块40、漏电监测模块50以及第一温度传感模块60;
50.其中,所述电路板11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腔内,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10粘接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内侧,具体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 的上盖01内侧,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的上盖01通过背胶粘接固定,所述身份码喷涂于所述智能标识的壳体外侧,具体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安装时朝外一侧的外侧,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10以及所述身份码均存储所述资产设备身份信息;
51.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30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所述主控芯片20控制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30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
52.所述姿态传感模块40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所述主控芯片20控制所述姿态传感模块40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姿态信息包括所述资产设备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资产设备的倾斜角度为所述资产设备相对于地坐标的倾斜角度;
53.所述漏电监测模块50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所述主控芯片20控制所述漏电监测模块50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
5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60获取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60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所述主控芯片2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第一温度信号以及所述姿态信息的频率,并对获取的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进行补偿。
55.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占用的空间,所述电路板11包括上层电路板111和下层电路板112,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所述上层电路板111和所述下层电路板112通过排针焊接固定,所述主控芯片20、所述姿态传感模块 40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60位于所述下层电路板112上,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30和所述漏电监测模块50位于所述上层电路板111上。并且所述电路板的材料可以为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碳酸酯塑料、聚酰胺塑料、聚丙烯塑料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所述姿态传感模块、所述漏电监测模块以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之间的相连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姿态传感模块之间的相连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漏电监测模块之间的相连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之间的相连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在图1中均没有示出。
56.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标识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fid 电子标签)和身份码(二维码),存储所述资产设备身份信息,即每个资产设备都有与其唯一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用于对所述资产设备进行识别,能够有助于实现资产设备的快速盘点,并避免资产设备被替换,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由于每个资产设备都有与其唯一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使得对所述资产设备进行运检强时,现场作业人员可以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获取资产设备的身份信息,便于现场作业人员的对资产设备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并且所述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存储的资产设备的身份信息通常包括厂家、
产地、出场日期等等,使得还可以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实现对资产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所述智能标识同时包括rfid电子标签和身份码,使得所述智能标识同时具备主动和被动识别,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有助于所述智能标识的实际应用。
57.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物联网定位模块、姿态传感模块、漏电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温度传感模块,其中,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以对所述资产设备进行定位,避免资产设备丢失;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发生异动以及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以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漏电,进而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实现身份识别的同时,具备资产设备定位、异动监测、安全监测的功能,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能够从多个维度对资产设备进行监管,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面监管,进而可以广泛用于资产设备管理的多个领域,例如资产设备的现场作业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
58.并且,所述智能标识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使得所述智能标识具有配置上述功能的能力,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强调所述智能标识必须具备全部上述功能,因为功能越多,意味着价格可能越高,从而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上述功能进行选择配置,以满足客户对功能和费用等方面的需求。
59.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模块,用于定时获取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温度信号,以使得所述主控芯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节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的频率以及获取所述资产设备姿态信息的频率,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所述资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调节其工作状态,避免功耗浪费,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获取的第一温度信号同之前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之间变化较剧烈,说明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为了保证资产设备的安全,需要提高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的频率以及所述资产设备姿态信息的频率,实时监控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以及所述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以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所述资产设备的安全;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获取的第一温度信号同之前获取的第一温度信号变化不大,是一系列近似静止的值,说明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稳定,外部环境的温度并不会发生剧烈变化影响资产设备的安全,此时不需要频繁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以及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只需以较低的频率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第一温度信号、姿态信息即可,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工作状态,避免功耗浪费。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智能标识开始工作时,会根据所述资产设备所处地理位置,设定一个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资产设备姿态信息的基本频率,后续根据实际获取的第一温度信号进行调节。并且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以及资产设备姿态信息的基本频率大于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适中时的基本频率。
60.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还会影响漏电监测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得到的漏电电压不准确。而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芯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得到的漏电电压进行补偿,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漏电电压的可靠性,能够对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实现较准确的监测,有助于保证所述资产设备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对资产设备正
常工作产生影响,并且当资产设备电压较高时,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61.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方面的监管,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62.另外,本技术实施所提供的智能标识对外壳的材料并没有限制,可以采用防护能力较强的材料作为其外壳的材料,使得其材料防护等级可达ip67,可以适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同时,所述智能标识对其外壳的材料并没有限制,可以将所述智能标识的外壳做成支持磁吸、扎带、铆钉等安装方式的外壳,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安装较方便。另外虽然所述智能标识具有多个功能模块,但是在各种类型器件体积逐渐减小的大环境下,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并不会增大所述智能标识的体积,所述智能标识的体积较小,其尺寸可达 200mm*39mm*24mm,便于实际应用。
6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30包括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31和双模定位单元32,所述双模定位单元31包括北斗定位天线和gps定位天线,其中所述北斗定位天线用于接收北斗卫星定位信号,所述gps定位天线用于接收gps卫星定位信号,使得利用所述双模定位单元能够实现快速定位,并且定位精度较高,所述主控芯片20分别与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31和所述双模定位单元32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双模定位单元31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将所述资产设定位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通信单元32,并控制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32 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使得能够实时的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准确掌握所述资产设备的实时动态,以实现对所述资产设备的可视化监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以及所述双模定位单元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连接,在图2中没有示出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和所述双模定位单元相连的连接线。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天线可以为柔性天线、陶瓷天线或pcb天线等,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64.并且,所述主控芯片还控制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和漏电电压上传至服务器,以监管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和漏电电压。具体为,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将所述姿态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通信单元,控制所述物联网通信单元将所述姿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将所述漏电电压传输至所述物联网通信单元,控制所述物联网通信单元将所述漏电电压上传至服务器。
6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窄带物联网通信单元包括物联网通信天线,用于与物联网基站进行通讯,将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姿态信息以及漏电电压,通过所述物联网基站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对所述资产设备的监管。
6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标识包括姿态传感模块,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能够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所述智能标识安装于所述资产设备上,从而所述智能标识与所述资产设备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述姿态传感器获取自身相对于参照物的姿态信息,即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从而使得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能够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进而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其中,所述姿态传感器监测资产设备姿态信息时,所述姿态传感器会在一段时间内间断的获取姿态信
息,并将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对资产设备运动状态的监测,以便于监管资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智能标识通常情况下均处于休眠状态,通过自身的程序设定,定时获取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姿态信息以及漏电电压等。但是为了保证对资产设备的监管,所述智能标识也会被异常工作状态唤醒,例如当所述姿态传感器监测到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异常时,所述智能标识会从休眠状态中被唤醒,此时所述智能标识会通过所述主控信号会控制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还会通过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获取资产设备定位信息,及控制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
67.并且,所述智能标识通过所述姿态传感器得到所述资产设备姿态信息,即获取所述智能标识的姿态信息,还能够用于实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异动防盗报警,防止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被盗。例如当检测到倾斜角度或加速度变化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此时可能发生设备异动,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将所述姿态传感器得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并通过主控芯片向服务器发送设备异动警报,以实现设备异动防盗报警。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的设备异动触发方式,实现设备异动防盗报警,具体视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传感器包括六轴陀螺仪,通过六轴陀螺仪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6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漏电监测模块50包括:依次相连的工频天线51、初级放大单元52、低频滤波单元53、ac/dc转换单元54,及分别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54(交流直流转换单元,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相连的模数转换单元55和比较器 56,并且所述比较器56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其中,所述工频天线51获取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的工频场强,即所述智能标识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工频场强,工频场强是交流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场,可以表征设备的漏电情况;所述初级放大单元52和所述低频滤波单元53,对所述工频场强进行处理,去除所述工频场强中的高频干扰,使得获取的工频场强达到

级,便于后续的信号处理,其中,所述工频场强中的高频干扰为本不属于所述工频场强中的高频信号,属于杂质信号,或不利于所述初级放大单元和所述低频滤波单元对所述工频场强进行处理的高频信号;所述ac/dc转换单元54将去除高频干扰的所述工频场强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直流信号;所述比较器56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资产设备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判断所述资产设备是否漏电,大于所述资产设备的基准电压,则判断资产设备漏电,并且所述比较器56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用于当监测到所述资产设备漏电时,唤醒所述智能标识;所述模数转换单元55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得到所述漏电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数字信号,可以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得到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的具体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资产设备的基准电压为1.2v,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3 仅是漏电监测模块的示意图,用于体现漏电监测模块中的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对漏电监测模块具体结构的限定。
69.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标识通常情况下均处于休眠状态,通过自身的程序设定,定时获取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姿态信息以及漏电电压等。但是为了保证对资产设备的监管,所述智能标识也会被异常工作状态唤醒,例如当所述漏电监测模块中的比
较器判断所述资产设备漏电时,所述智能标识会从休眠状态中被唤醒,此时所述主控信号会控制所述漏电监测模块中的数模转换单元得到所述漏电电压的具体值,根据得到的漏电电压的具体值,上传至服务器,以判断漏电情况是否严重,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还会通过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获取资产设备定位信息,及控制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加速度,并上传至服务器。
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6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1和第一导温触头62;其中,所述第一导温触头62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上,具体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的下盖02上,获取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第二温度信号,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1位于所述电路板11上,具体为所述电路板11的下层电路112上,并与所述第一导温触头62相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61器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输出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为表征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温度的数字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信号为表征所述智能标识所处环境温度的模拟信号,以获得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的具体值,便于根据所述资产设备所处环境温度,调节所述智能标识的工作状态。
7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电池仓70和电源芯片80,所述电池仓70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腔内,包括可充电电池71和一次性电池72,所述主控芯片20获取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为所述可充电电池71电压;所述电源芯片80 与所述主控芯片00相连,输入所述第三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与预设电压相比较,若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80 控制所述电池仓70,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一次性电池72;若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不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80控制所述电池仓70,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71。其中,所述电源芯片70 位于所述下层电路板12上,所述电池仓70位于所述电路板11侧面。
72.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获取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当前电压,所述电源芯片将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预设电压相比较,实现可充电电池与一次性电池的切换,进而实现对所述智能标识供电电源控制,与利用比较器实现电池切换的现有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相比,避免了由于比较器误差大、延迟大导致的电池切换时的短路和断电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保证电子标签的可靠性,进而有助于保证对资产设备的监测。
73.并且,所述智能标识相比于以mos管为电池切换电路开关的识别设备相比,避免了mos管体二极管存在导致的功耗较大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相对较低,有助于实现低功耗应用,进而有助于所述智能标识的实际应用。
74.另外,所述智能标识采用电源芯片实现电池切换,相比于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的电池切换电路相比,避免了分立元件搭建的电池切换电路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功耗高且调试困难导致的定位芯片应用性较差,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智能标识的实际应用。
7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电压为3v,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并且,所述可充电电池为可充电锂电池,所述一次性电池为一次性锂亚电池,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76.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导致可充电电池电压低于其预设电压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可充电电池剩余电量不足导致的,另一个是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超出了可充电电池允许工作温度导致的,导致可充电电池不能够为识别设备提供充足的电能,保证识别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5所示,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模块9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模块90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91和第二导温触头92,其中,所述第二导温触头92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 00上,具体嵌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的下盖02上,用于获取所述可充电电池71的工作温度,由于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与其所处的设备温度有关,所述导温触头92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上,获取所述智能标识的温度,从而能够获取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91位于所述电路板11上,具体位于所述电路板11的下层电路板112下方,与所述第二导温触头92相接触,将所述第二导温触头92获取的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91,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91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输出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以得到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具体值;所述控制芯片20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91相连,输入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并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71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获取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电源芯片80与所述主控芯片20相连,输入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所述电源芯片80将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与所述预设电压相比较,当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80控制所述电池仓70,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一次性电池72;当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不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80控制所述电池仓10,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71,以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所述可充电电池71的工作温度实现可充电电池71与一次性电池72的切换,进而实现供电电源的控制,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供电电源的切换,有助于在保证续航的同时,保证所述智能标识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板走线相连,图5中没有示出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的连接线。
77.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根据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实现可充电电池与一次性电池切换的流程图,首先所述第二导温触头获取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定时采集所述第二导温触头获取的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并传输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工作温度,输出第三电压信号至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将第三电压信号与预设电压相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实现可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的切换,进而实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的切换。
7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工作温度的取值范围为-20℃~80℃,包括端点值,所述一次性电池的工作温度的取值范围为
ꢀ‑
40℃~85℃,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并且,所述导温触头的测温范围为-40℃~125℃,包括端点值,测温精度为
±
1℃,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79.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第二导温触头能够获取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模拟信号输出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数字信号至主控芯片,所述主控信号基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数字信号输出第三电压信号,从而所述第三电压信号能够表征所述可充电电池当前工作温
度,进而使得所述主控芯片可以根据第三电压信号强度,实现对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的监测。为了防止所述可充电电池由于工作温度过高无法正常供电,进而导致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工作受到影响,所述主控芯片包括警报单元,由于可充电电池电压会随工作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当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低于设定的高温电压时,其中,该高温电压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能够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对应的电压值,所述主控芯片的警报单元会向服务器发送超温警报,以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可充电电池温度过高,进行强制切换供电电源等补救措施,有助于避免由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无法正常供电,导致的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工作受到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设定的温度上限电压值的具体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80.为了保证所述智能标识的续航能力,避免由于可充电电池剩余电量不足导致其电压低于预设电压,不能为所述智能标识提供足够电能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板73,所述太阳能充电板73位于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壳体00上,具体位于所述壳体00的上盖01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71相连,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给所述可充电电池71充电,以保证所述智能标识的续航能力,有助于避免所述可充电电池71电压低于预设电压,保证所述智能标识的正常工作。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充电板的材料为晶体硅,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并且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插针的方式与电路板相连,并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8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蓝牙模块101,所述蓝牙模块101位于所述电路板11上,具体位于所述电路板11的上层电路板112上,所述主控芯片20与所述蓝牙模块101相连,以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通过主控芯片20控制蓝牙模块101,进行蓝牙通讯,将获取的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姿态信息、漏电电压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上传至服务器。并且述主控芯片20还可以通过控制蓝牙模块 101,进行蓝牙通讯,将外界输入信息传输到所述智能标识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连接,在图8中并没有示出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的连接线。
8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8所示,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防盗按键102,所述防盗按键102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 00上,具体位于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壳体00的下盖02上,所述主控芯片20与所述防盗按键102相连,当所述防盗按键102被触动时,即所述防盗按键102的按下状态或抬起状态发生改变时,所述主控芯片20会向服务器发送异动警报,提醒所述智能标识可能发生异动,以防止所述智能标识被盗,并且防盗按键与所述姿态传感器23同时存在,能够实现智能标识的双重防盗保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盗按键处于按下状态和抬起状态所述智能标识均处于可唤醒状态,从而将防盗按键按下或抬起可以唤醒所述智能标识。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所述智能标识安装在资产设备上时,防盗按键位于所述智能标识与资产设备相接的安装面,并被按下,当定位被拆掉时,该防盗按键将抬起,触发异动警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盗按键通过插针的方式与电路板相连,所述防盗按键与所述主控芯片通过电路板走线实现连接,在图8中没有示出所述防盗按键与所述主控芯片之间的连接线。并且,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盗按键的材料为导电硅胶,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8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8所示,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type-c接口103和sim卡槽104,所述type-c接口103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上,具体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的下盖02上,且在所述电路板11的上层电路板111和下层电路板112之间,与所述电路板11 的上层电路板112和下层电路板113焊接相连,用于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并且该type-c接口103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485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sim卡槽104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00上,具体位于所述智能标识壳体 00的下盖02上,用于放置sim卡,另外若所述sim卡槽不用于放置sim卡,还可以将所述sim卡槽所在位置端口改装成所述智能标识的预留开关,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84.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下面将对所述智能标识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85.具体的,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工作流程图,首先所述智能标识通过上电或唤醒开始工作,唤醒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所述智能标识自身设定的定时唤醒(又称rtc唤醒)、防盗按键按下或抬起唤醒以及姿态感应唤醒以及漏电监测唤醒,其中姿态感应唤醒是指所述姿态传感模块检测到所述资产设备的加速度变化超过阈值,导致姿态传模块器输出引脚电平变化,从而唤醒智能标识,漏电监测唤醒是指漏电监测模块监测到资产设备发生漏电,从而唤醒智能标识;所述智能标识唤醒后进行设备初始化,并检测唤醒方式,即检测智能标识通过哪种方式唤醒,根据唤醒方式的不同,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所述智能标识通过自身设定的定时唤醒被唤醒,所述智能标识会采集当前的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漏电信息等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然后进入休眠状态,等到下次定时唤醒,将再次采集当前的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漏电信息等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若所述智能标识通过姿态感应或漏电监测唤醒,所述能标识会采集当前的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漏电信息等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重复五次,然后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姿态感应唤醒、漏电监测唤醒或定时唤醒,再次采集当前的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漏电信息等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若所述智能标识通过防盗按键唤醒时,所述智能标识将采集获取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等,并上传至服务器,重复五次,之后进入休眠状态,回归定时唤醒工作模式,等待下一次定时唤醒,再次采集当前的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等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智能标识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之后,等待服务器根据上传的数据下发指令和数据,若服务器返回ok指令,没有下发数据,说明资产设备运动状态不存在异常,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按照当前工作模式继续工作,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没有参数修改,直接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次唤醒;若服务器有指令和数据下发,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判断服务器下发指令是否合规,即判断下发的指令是否符合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安全规定,若下发的指令合规,则根据指令和下发数据设置参数,若下发的指令不合规,继续使用之前的参数,不进行参数的修改,之后,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次唤醒。
86.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设别设备的功耗,也是识别设备发展的关键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所述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的功耗,优化工作流程,所述智能标识主要通过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两方面实现该目的。
87.在静态功耗方面,主要通过设置电源门控和不同阈值的逻辑单元两种方式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对于不同阈值的逻辑而言,低阈值逻辑单元具有速度快、漏电流
大的特点,高阈值单元具有速度慢、漏电流小的特点,从而为了降低功耗并优化工作流程,在所述智能标识的关键路径上使用低阈值逻辑单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所述智能标识的非关键路径上使用高阈值逻辑单元,能够降低漏电流,进而降低功耗,从而能够降低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并优化工作流程。其中,所述能标识的关键路径为采集定位信息、温度信息、姿态信息、漏电信息等跟资产设备监管以及保证智能标识可靠性有关的路径,其他路径为非关键路径,但本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88.对于采用电源门控降低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并优化工作流程而言,原理是通过电源门控控制所述智能标识的某个或某些工作模块的开启与关闭,使得这些工作模块采集数据时工作,其他时间关闭,以降低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并优化工作流程。具体的,以所述智能标识的物联网定位模块nb为例,如图10所示,图10为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的电源门控的电路图,其中,snb 是开关信号输入端,nb3.3v-in是电源输入端,nb3.3v是电源输出端,与物联网定位模块nb相连,r21和r23分别为固定阻值的电阻,q4为三极管, q5为p型场效应管,当开关信号输入端snb输入的开关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4截止,p型场效应管q5栅极电压被电阻r23拉高,使得p型场效应管q5截止,物联网定位模块nb没有电压信号输入,使得物联网定位模块 nb关闭;当开关信号输入端snb输入的开关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4 导通,p型场效应管q5栅极电压被电阻r23拉低,使得p型场效应管q5导通,物联网定位模块nb有电压信号输入,使得物联网定位模块nb开启,进而能够控制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nb的开启与关闭。
89.在动态功耗方面,主要通过门控时钟和动态电压调节两种方式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其中,对于通过门控时钟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而言,原理是通过门控时钟关闭智能标识暂时用不到的功能和时钟,进而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的。并且由于智能标识工作时,很大一部分功耗是由于时钟网络翻转产生的,而门控时钟对于时钟网络的翻转功耗的抑制作用较强,从而可以通过门控时钟实现降低功耗。同时,当所述智能标识整个系统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还可以通过门控时钟关闭所有功能和时钟,使得所述智能标识整个系统处于非激活状态,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述智能标识的功耗。
90.对于通过动态电压调节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而言,其原理就是通过动态电压调节将不同工作模块的工作电压和工作频率尽量调低到刚好满足各自工作模块最低要求,来实现降低功耗以及工作流程优化,例如所述智能标识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智能标识将会在高压条件下工作,所述智能标识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智能标识将会在低压条件下工作,以降低功耗。在具体应用中,该方法多用于温度采集和加速度采集,若智能标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后,得到的多个温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均为近似静止的值且不超标,得到的多个加速度数据为近似静止的值且不超标,说明智能标识处于稳定状态,即说明所述资产设备处于稳定运动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动态电压调节降低数据采集频率,例如将数据采集频率由100hz降到1hz,这样既可以节省功耗又不影响对温度和加速度的采集,保证智能标识的正常工作。另外,由于智能标识工作时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智能标识的工作,因此智能标识采集温度数据时会首先根据智能标识在地图上所处的位置设定初始数据采集频率,温度偏高或温度偏低区域数据采集频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后,若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变化较平稳且没有超标,则可以降低数据采集频率,例如当所述智能标识一到两天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变化均为超标,可以将数据采集频率由一分钟一次
降低为十分钟一次或更久,然而要是采集到的数据变化较大,超出允许范围,则应该提高数据采集频率。
91.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该多维物联网智能标识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身份码,及位于电路板上的主控芯片、物联网定位模块、姿态传感模块、漏电监测模块以及第一温度传感模块;所述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所述身份码存储所述资产设备身份信息,用于对资产设备进行识别,便于对资产设备运检强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所述物联网定位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定位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姿态传感模块能够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姿态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发生异动以及监测所述资产设备的运动状态;所述漏电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并上传至服务器,以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漏电,进而监测所述资产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标识继承了多个功能模块,实现身份识别的同时,还具备资产设备定位、异动监测、安全监测、生命周期监测等功能,有助于实现对资产设备的全面监管,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9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用于获取资产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温度信号,所述主控芯片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节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的频率以及获取所述资产设备加速度的频率,使得所述智能标识能够根据所述资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调节其工作状态,避免功耗浪费,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时所述主控芯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得到的漏电电压进行补偿,用于保证所述漏电电压的可靠性,对所述资产设备的漏电电压实现较准确的监测,有助于保证所述资产设备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对资产设备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并且当资产设备电压较高时,避免由于资产设备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93.并且,所述智能标识还包括电池仓和电源芯片,所述电池仓包括可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所述电源芯片与所述电池仓相连,获取第一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当前电压,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控制所述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一次性电池;当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不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所述电源芯片控制所述智能标识的供电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实现所述智能标识供电电源的控制。与利用分立元件比较器实现电池切换相比,避免了由于比较器误差大、延迟大导致的电池切换时的短路和断电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保证电子标签的可靠性,进而有助于保证对资产设备的监测。
94.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