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5618发布日期:2022-12-24 06:5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标签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


背景技术:

2.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在超市中频繁使用。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8141427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带花刀易碎防伪rfid标签,该rfid标签边缘带花刀,起到易碎防伪的效果,中间模切便于粘贴在不平整的物体上时,标签不鼓起,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尽管这一类的rfid标签能够起到部分易碎防伪效果,但是pet薄膜部分被撕烂后,造假分子会放弃继续破坏标签,然而标签上会残留剩余部分的pet薄膜,影响rfid标签的美观,此外,通过开设模切孔,粘贴标签时将标签中的气泡碾出,避免标签鼓起,如此一来,模切孔的边缘会由于碾压原因出现折痕现象,也会影响美观,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用来满足rfid标签的粘贴与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rfid标签在被破坏后美观度差等系列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包括天线,所述天线蚀刻在内环薄膜上,所述天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内环薄膜同轴布置的pet薄膜,所述pet薄膜的一侧还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外环薄膜,且所述外环薄膜的内侧与所述pet薄膜的外围相接触,所述pet薄膜与所述外环薄膜之间还设有胶贴,所述pet薄膜的中部位置还开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延伸槽。
6.优选地,所述pet薄膜的一侧对应所述天线以外的位置涂覆有胶水。
7.优选地,所述内环薄膜远离所述pet薄膜的一侧也涂覆有胶水。
8.优选地,所述pet薄膜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环薄膜的外径大小,且所述pet薄膜的中部开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模切孔,多个所述延伸槽均与所述模切孔相连通。
9.优选地,所述胶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pet薄膜与所述外环薄膜的重叠位置,所述胶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环薄膜的外围。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pet薄膜的一侧与内环薄膜的一侧按压粘贴在对应商品或其他货物上,如此,天线便会隐藏在整个标签中,当标签遇到造假人员破坏时,由于胶贴的突出存在,造假人员为了方便会优先选择撕开胶贴,这样一来,便会将其上的外环薄膜撕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但起到防伪作用,还能避免在pet薄膜上发生残留,从而方便后续维护pet薄膜,避免影响rfid标签的美观。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模切孔,方便在粘贴整个标签时,将pet薄膜中部的气泡挤出,同时,挤压过程中,由于多个延伸槽的存在,使得模切孔的边缘位置不易出现折痕堆叠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整个rfid标签的美观。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rfid标签防伪防盗能力以及美观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内环薄膜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pet薄膜;2、天线;3、内环薄膜;4、模切孔;5、延伸槽;6、外环薄膜;7、胶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部分易碎防伪rfid标签,包括天线2,天线2蚀刻在内环薄膜3上,天线2的一侧还设有与内环薄膜3同轴布置的pet薄膜1,pet薄膜1的一侧还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外环薄膜6,且外环薄膜6的内侧与pet薄膜1的外围相接触,pet薄膜1与外环薄膜6之间还设有胶贴7,pet薄膜1的中部位置还开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延伸槽5,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pet薄膜1的外围还粘贴一层外环薄膜6,由于胶贴7的存在,造假人员会通过撕开胶贴7方便其操作,进而将外环薄膜6撕下,并不会在pet薄膜1上发生残留,待检查人员发现胶贴7与外环薄膜6脱落,即发生造假行为时,还能通过覆盖新的胶贴7与外环薄膜6,对pet薄膜1进行保护,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修复pet薄膜1时的便捷性,此外,通过设置延伸槽5,避免压平pet薄膜1时发生皱痕,提高整个标签的美观度。
21.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pet薄膜1的一侧对应天线2以外的位置涂覆有胶水,内环薄膜3远离pet薄膜1的一侧也涂覆有胶水,胶贴7的一端延伸至pet薄膜1与外环薄膜6的重叠位置,胶贴7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环薄膜6的外围,使用时,将pet薄膜1的一侧与内环薄膜3的一侧按压粘贴在对应商品或其他货物上,如此,天线2便会隐藏在整个标
签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提及的胶水应该满足在撕开某个单层时,不会对相邻层发生粘连破坏,也即胶水的强度不应过高,一旦标签遇到造假人员破坏时,由于胶贴7的突出存在,造假人员为了方便会优先选择撕开胶贴7,这样一来,便会将其上的外环薄膜6撕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但起到防伪作用,还能避免在pet薄膜1上发生残留,从而方便后续维护pet薄膜1,避免影响rfid标签的美观。
22.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pet薄膜1的外径大于内环薄膜3的外径大小,且pet薄膜1的中部开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模切孔4,多个延伸槽5均与模切孔4相连通,通过开设模切孔4,方便在粘贴整个标签时,将pet薄膜1中部的气泡挤出,同时,挤压过程中,由于多个延伸槽5的存在,使得模切孔4的边缘位置不易出现折痕堆叠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整个rfid标签的美观。
23.工作步骤
24.使用时,将pet薄膜1的一侧与内环薄膜3的一侧按压粘贴在对应商品或其他货物上,如此,天线2便会隐藏在整个标签中,当标签遇到造假人员破坏时,由于胶贴7的突出存在,造假人员为了方便会优先选择撕开胶贴7,这样一来,便会将其上的外环薄膜6撕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但起到防伪作用,还能避免在pet薄膜1上发生残留,从而方便后续维护pet薄膜1,避免影响rfid标签的美观。
25.通过开设模切孔4,方便在粘贴整个标签时,将pet薄膜1中部的气泡挤出,同时,挤压过程中,由于多个延伸槽5的存在,使得模切孔4的边缘位置不易出现折痕堆叠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整个rfid标签的美观。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