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4662发布日期:2023-01-25 03:1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2.液冷散热是通过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贵,对于液冷散热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匹配使用到专业的服务器。
3.在现有技术应用于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中,为了对服务器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工作,通常会在服务器机壳的一端面设置有散热网板,然而现有服务器所用散热网板存在结构较为固定的同时,难以对散热网板实现便携式拆卸清理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灰尘在其网孔中产生堵塞下,影响整体服务器内部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侧端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挡块,所述挡块固定安装于机壳靠近套筒的一侧内壁,且挡块的一侧内腔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连臂,所述连臂的一端延伸出通槽的内壁,且连臂远离通槽的一侧壁开设有插孔,所述套筒一侧的内腔延伸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转杆一侧的外壁通过外螺纹与套筒一侧的内壁相螺接,所述转杆远离外螺纹的一端卡接于插孔的内壁,所述套筒一侧的外壁开设有嵌入槽,且套筒一侧的外壁通过嵌入槽活动套接有滑筒,所述滑筒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臂,所述支臂的底部与机壳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滑筒与支臂,实现对套筒的活动性支撑并限位工作。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辅助机构在套筒的两侧端呈对称设置,且两组辅助机构均位于机壳的内部,两组所述限位杆均呈“l”形杆体结构,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位于连臂与外螺纹的之间位置,且限位杆底部的一端与支臂的内腔活动套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限位杆,起到对转杆运动状态的有效限位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位于机壳的内侧,且立杆的顶端贯穿机壳并与机壳顶端的内腔活动套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立杆,起到对锥齿轮的连接带动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立杆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顶盘,所述顶盘位于机壳顶端的外壁,
且顶盘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四组拨片,四组所述拨片在顶盘的侧壁呈“十”字形分布。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拨片,提高顶盘旋转工作的便携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机壳靠近套筒的一端内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散热网板,所述散热网板面向套筒的一端两侧分别与两组连臂靠近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挡块分别位于散热网板两侧与机壳内壁的连接处。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安装槽,实现散热网板的内置安装作用。
16.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四角处内腔均嵌入式螺接有螺栓件,每组所述螺栓件的一端均与机壳侧端的内腔相螺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盖板,实现对机壳一端的封堵作用。
18.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呈棱柱形中空壳体结构,且机壳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底脚,每组所述底脚均呈圆台状橡胶质体材料,且每组底脚的底端面均分布有防滑纹理。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底脚,起到对机壳整体的支撑作用。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通过设置的机壳,能够对其上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得以实现液冷散热系统设计所用的服务器外壳作用,并通过所设的安装槽与散热网板,得以起到对机壳内部元器件的散热工作,通过设置的套筒与辅助机构整体,能够配合立杆、顶盘、拨片以及套筒外壁锥齿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散热网板在安装槽内部有效安装定位的同时,得以起到对散热网板的便携式拆卸效果,从而便于对散热网板进行拆卸清理下,得以防止灰尘在其网孔中产生卡积堵塞问题,进而提高对机壳内部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一的套筒侧端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一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机壳;2、套筒;3、辅助机构;4、挡块;5、通槽;6、连臂;7、插孔;8、转杆;9、外螺纹;10、嵌入槽;11、滑筒;12、支臂;13、限位杆;14、锥齿轮;15、立杆;16、顶盘;17、拨片;18、安装槽;19、散热网板;20、盖板;21、螺栓件;22、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一:
3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液冷散热系统设计的服务器,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包括机壳1,机壳1内部的一侧设有套筒2,套筒2的侧端设有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包括挡块4,挡块4固定安装于机壳1靠近套筒2的一侧内壁,且挡块4的一侧内腔开设有通槽5,通槽5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连臂6,连臂6的一端延伸出通槽5的内壁,且连臂6远离通槽5的一侧壁开设有插孔7,套筒2一侧的内腔延伸有转杆8,转杆8一侧的外壁设有外螺纹9,且转杆8一侧的外壁通过外螺纹9与套筒2一侧的内壁相螺接,转杆8远离外螺纹9的一端卡接于插孔7的内壁,套筒2一侧的外壁开设有嵌入槽10,且套筒2一侧的外壁通过嵌入槽10活动套接有滑筒11,滑筒11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臂12,支臂12的底部与机壳1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转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辅助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辅助机构3在套筒2的两侧端呈对称设置,且两组辅助机构3均位于机壳1的内部,两组限位杆13均呈“l”形杆体结构,限位杆13的顶端位于连臂6与外螺纹9的之间位置,且限位杆13底部的一端与支臂12的内腔活动套接,套筒2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锥齿轮14,锥齿轮14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杆15,立杆15位于机壳1的内侧,且立杆15的顶端贯穿机壳1并与机壳1顶端的内腔活动套接,立杆15顶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顶盘16,顶盘16位于机壳1顶端的外壁,且顶盘16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四组拨片17,四组拨片17在顶盘16的侧壁呈“十”字形分布。
33.请参阅图2,机壳1靠近套筒2的一端内腔开设有安装槽18,安装槽18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散热网板19,散热网板19面向套筒2的一端两侧分别与两组连臂6靠近通槽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组挡块4分别位于散热网板19两侧与机壳1内壁的连接处,所设的安装槽18,能够对散热网板19进行有效匹配容纳的同时,利用所设的两组挡块4,起到对散热网板19安装位置的一端面限位效果。
34.本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整体处于完整装配状态的同时,两组转杆8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两组插孔7处于卡接状态,利用整体服务器连接外部显示器的同时,实现对液冷散热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利用散热网板19的作用下,能够对机壳1内部进行防尘的同时,起到对其内部元器件的有效散热工作,当需要对散热网板19进行拆卸清理时,只需利用拨片17的带动作用下旋转顶盘16,使得立杆15进行旋转的同时,利用锥齿轮14的作用,得以间接实现套筒2的旋转工作,套筒2的旋转并与两组转杆8、外螺纹9的螺接配合下,使得两组转杆8产生相对移动的同时,得以分别与两组连臂6上的插孔7相分离,此时使得机壳1整体朝向安装槽18一侧进行倾斜下,实现散热网板19脱离安装槽18内部的同时,同步实现两组连臂6与两组挡块4上通槽5的分离作用,并且套筒2在被动旋转过程中,其两侧的外壁均通过嵌入槽10与滑筒11进行滑动配合工作,且转杆8水平移动过程中,限位杆13的底部一端在支臂12的内腔进行套接滑动下,得以对转杆8进行转动限位工作,从而保持转杆8进行单一的水平进给运动,散热网板19被拆卸下,并对其表面以及网孔进行清理后,使得整体进行
复位即可。
35.实施例二:
36.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请参阅图1:机壳1的一端设有盖板20,盖板20的四角处内腔均嵌入式螺接有螺栓件21,每组螺栓件21的一端均与机壳1侧端的内腔相螺接,机壳1呈棱柱形中空壳体结构,且机壳1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底脚22,每组底脚22均呈圆台状橡胶质体材料,且每组底脚22的底端面均分布有防滑纹理。
37.本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的螺栓件21,能够对盖板20在机壳1一端面进行固定装配下,便于在需要时,起到对盖板20的有效拆除工作,进而便于对机壳1内部元器件的检修维护效益,通过设置的四组底脚22,能够对机壳1底部进行稳定支撑下,利用对每组底脚22的结构设计以及材料限定下,能够对机壳1整体在承接平面起到有效防滑动作用的同时,得以对机壳1底部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从而防止对整体搬运时产生震动损坏问题。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