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印刷品的制造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59541发布日期:2023-09-08 01: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印刷品的制造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平面包装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现存市面上的包装、标签、装饰面的图像形式都是平面二维呈现,而随着ai与vr技术的发展,平面世界都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走向生动而形象的三维世界;现有技术中,对于静态展示,由于基材的不可变性,单一呈现物的立体效果是不变的,达不到数显屏所呈现的连续电影式或者视频式的效果。

2、中国专利cn103048797b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的印刷品及其印刷方法,包括依次在基材上印刷图文网点层、透明基膜和光栅网点层,所述印刷过程中使用具有0.015-0.04um粒度的油墨,能够克服现有基于光栅片的立体印刷技术价格昂贵、柔韧性差等缺陷,但是,该种方法存在无法使除光栅片外的包装载体呈现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印刷品的制造方法,能够解决经过平面包装的静态展示物无法呈现立体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平面包装的制造方法,包括:

3、步骤s1,获取建模基础素材,根据建模基础素材构建三维基础模型;

4、步骤s2,对所述三维基础模型进行三维图像预处理以获取三维效果模型;

5、步骤s3,将所述三维效果模型进行展平输出并转换为印刷四原色图,根据目标包装物的位姿将印刷四原色图模拟成完成包装后的形态以获取模拟包装形态,并根据目标包装物的设计形态与模拟包装形态的色彩差异对印刷四原色图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取二维效果图;

6、步骤s4,印刷所述二维效果图并将二维效果图贴合于目标包装物表面,根据在设计视位下目标包装物的实际包装形态对所述三维效果模型进行调整;

7、步骤s5,重复所述步骤s3~s4,直至目标包装物的实际包装形态与目标包装物的设计形态一致。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素材处理单元根据设计视位获取必要特征区域,当原始的平面图片素材无法覆盖必要特征区域时,素材处理单元基于ai技术对原始的平面图片素材进行深度学习,根据模糊算法构建出能够与原始的平面图片素材共同覆盖必要特征区域的补充图片集,其中,补充图片集与平面图片素材共同组成所述建模基础素材。

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10、步骤s21,根据三维效果区域的包装面积与三维效果区域所在平面的总包装面积的比值与预设面积比的对比结果获取初级优化模型的目标模型面数以判定是否对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细节进行调节,其中,当判定对三维基础模型的细节进行调节时,根据场景基础模型的模型面数和主体基础模型的模型面数选取对三维基础模型的调节方式以获取初级优化模型;

11、步骤s22,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对所述初级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处理以获取所述三维效果模型;

12、其中,所述主体基础模型与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共同构成所述三维基础模型。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所述预设面积比通过在设计视位下三维效果区域所在平面的可视宽度的比值与在设计视位下三维效果区域的最大横向宽度的比值确定。

14、进一步地,当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小于目标模型面数时,模型优化单元判定对三维基础模型的细节进行补充;

15、当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大于目标模型面数时,所述模型优化单元根据设计视位获取视觉盲区,删除视觉盲区的模型面,并重新计算三维基础模型的删减后模型面数,当删减后模型面数小于目标模型面数时,模型优化单元判定对三维基础模型的细节进行补充;

16、其中,视觉盲区与必要特征区域共同构成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全部模型面。

17、进一步地,当所述模型优化单元判定对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细节进行补充时,模型优化单元设定所述场景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与所述主体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的比值为c1,设定场景基础模型的必要特征区域在设计视位下的平面视角面积与主体基础模型的必要特征区域在设计视位下的平面视角面积的比值为c2,模型优化单元根据c1与c2的比值选取待补充细节的子模型;

18、其中,所述子模型的选取结果或为所述场景基础模型,或为所述主体基础模型,或为场景基础模型和主体基础模型;

19、其中,所述场景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与所述主体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的和等于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

20、进一步地,当所述模型优化单元对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和/或所述主体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时,模型优化单元获取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分辨率,

21、若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分辨率小于第一目标分辨率,所述模型优化单元设定对场景基础模型和/或主体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后获取的初始优化模型分辨率大于等于第一目标分辨率且小于等于第二目标分辨率。

22、进一步地,当所述模型优化单元对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和/或所述主体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时,模型优化单元获取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分辨率,

23、若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当前分辨率大于等于第一目标分辨率,所述模型优化单元对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和/或所述主体基础模型进行轻量化并获取经过轻量化的三维基础模型的分辨率,并根据轻量化的三维基础模型设定初始优化模型的设计分辨率。

24、进一步地,当经过轻量化的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分辨率小于第二目标分辨率时,所述模型优化单元设定对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和/或所述主体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后获取的所述初始优化模型的设计分辨率大于等于第一目标分辨率且小于等于第二目标分辨率;

25、当经过轻量化的所述三维基础模型的分辨率大于等于第二目标分辨率时,所述模型优化单元设定对所述场景基础模型和/或所述主体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后获取的初始优化模型的设计分辨率小于等于未经过轻量化的三维基础模型的分辨率的预设倍数。

26、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制得的具有裸眼立体视觉效果的印刷品,其应用于平面印刷领域。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平面包装的三维效果区域根据建模基础素材构建三维基础模型,根据设计视位预测人眼能够观察到的细节的精细度,对三维基础基础模型进行精简或细节的补充,以使三维基础模型以最小的体量承载最多的必要细节特征,使平面包装的裸眼立体视觉效果更加真实,由于获取最终的三维效果模型并根据三维效果模型获取模拟包装形态的过程中会存在多色色域的转换,容易出现颜色失真以及层次丢失,通过将转换出来的图形对色彩进行矫正,还原其层次,在减少算量的同时使裸眼立体呈现的效果最佳化。

28、尤其,本发明根据三维效果区域的包装面积与三维效果区域所在平面的总包装面积的比值获取初级优化模型的目标模型面数,当该比值较小时,能够判定三维效果区域的面积较小,若初级优化模型的细节数量过多,会导致模型从优化到输出的算量过大,而最终输出的平面包装许多细节人眼无法识别,导致效率较低且时间成本较高;若三维效果区域的面积较大,人眼能够识别的细节数量较多,对模型的精细化程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使目标细节数量与该比值成正相关。

29、尤其,本发明对预设面积比的设置是通过设计视位确定的,设计视位影响平面中同一平面的可视范围,同时影响空间内物体的视觉层面的大小,当在设计视位下三维效果区域的最大横向宽度较小时,人眼可见的细节量较少,故选取较大的预设面积比以放宽对初级优化模型的要求,降低算量,相反的,当人眼可见的细节量较多时,选取较小的预设面积比能够保证最终的裸眼立体视觉效果。

30、尤其,本发明根据场景基础模型与主体基础模型的必要特征区域在设计视位下的平面视角面积的比值以及场景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与主体基础模型的当前模型面数的比值对待补充细节的子模型进行选取,为了避免主体模型与场景模型的精细度出现明显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同时考虑面积平面视角面积比和模型面数比选取主体基础模型和/或场景基础模型进行细节补充,以使三维效果区域呈现的立体效果具有整体性。

31、尤其,在一定程度上,三维模型细节的增加会增加模型的分辨率,在增加细节的过程中,需要添加更多的多边形和顶点以使模型的几何形状变得更加细致,然而过多的多边形和顶点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来渲染模型,进而降低渲染的效率和性能,本发明在对模型增加细节的同时考虑其渲染效率,避免因细节过多导致严重影响渲染效率,以实现平面包装制作过程的高效率。

32、尤其,由于色域转换过程中,某些色彩的rgb值改变较大,某些色彩的rgb值改变较小,而对全部的色彩进行调节的计算体量较大,因此选择rgb方差较大的色彩进行调节,为避免调节后的色彩整体呈现效果偏差较大,因此根据各色块不同的rgb方差获取对各色块的色彩的不同调节程度,以使最终的平面印刷效果最接近三维效果模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