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2823发布日期:2023-08-24 14:1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液冷板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冷却,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1、通常服务器的主板除了有中央处理器(后续简称cpu)外,还有电压调节(voltageregulator,后续简称vr)芯片,以调节负载电压,使cpu正常工作。目前cpu大多是经由冷板进行散热,而vr芯片经由散热鳍片搭配被动式气冷或主动式气冷的方式进行散热。然而,随着vr芯片的效能提升,vr芯片产生更多的热,故传统的散热鳍片搭配被动式气冷或主动式气冷的方式对于vr芯片的散热效率已不符合需求。因此,目前本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于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及服务器,能有效率地对于vr芯片进行散热。

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板,用以热接触于至少一第一热源及至少一第二热源。液冷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用以热接触于第一热源,且具有流体腔室。第二散热部连接于第一散热部,且用以热接触于第二热源。第二散热部具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连通于流体腔室。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部包括两个热接触段及一个连接段,两个热接触段分别连接于至少一第二散热部的相对二侧且用以热接触于这些第二热源,连接段连接于两个热接触段之间,流体通道的不同部分分别位于两个热接触段及连接段。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热接触段及连接段为一体成型地相连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的宽度大于热接触段的宽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第一散热部用以热接触于一个第一热源,其中一第一散热部位于另一第一散热部及连接段之间,两个第一散热部的二流体腔室相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散热部中较靠近连接段的其中一者的流体腔室通过另一者的流体腔室连通于流体通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两个第一散热部的流体腔室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其中一个第一散热部的流体腔室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于流体通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热接触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具有入液口,另一热接触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具有出液口,入液口及出液口位于流体通道的相对二端,第二连接管通过入液口连通于流体通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包括基座、盖体及多个鳍片结构,基座连接于第二散热部,盖体设置于基座,盖体与基座共同形成流体腔室,全部鳍片结构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流体腔室内。

11、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机壳、主板及液冷板。机壳具有容置空间。主板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具有至少一第一热源及至少一第二热源。液冷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热接触于第一热源,且具有流体腔室。第二散热部连接于第一散热部,且热接触于第二热源。第二散热部具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连通于流体腔室。

12、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液冷板及服务器,通过液冷板的第一散热部热接触于第一热源,而液冷板的第二散热部连接于第一散热部且热接触于第二热源,以及第二散热部的流体通道连通于流体腔室的配置,可让第一散热部的流体腔室内的冷却液带走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以及让第二散热部的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带走第二热源所产生的热。如此一来,液冷板能有效率地对于第一热源及第二热源进行散热,而达到第一热源及第二热源所需的散热需求。

13、以上关于本申请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且提供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板,用以热接触于至少一第一热源及至少一第二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两个热接触段及一个连接段,所述两个热接触段分别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散热部的相对二侧且用以热接触于多个第二热源,所述连接段连接于两个所述热接触段之间,所述流体通道的不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热接触段及所述连接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接触段及所述连接段为一体成型地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热接触段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一散热部用以热接触于一个所述第一热源,其中一所述第一散热部位于另一所述第一散热部及所述连接段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所述二流体腔室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中较靠近所述连接段的其中一者的所述流体腔室通过另一者的所述流体腔室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所述流体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所述流体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热接触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具有入液口,另一所述热接触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具有出液口,所述入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流体通道的相对二端,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入液口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基座、盖体及多个鳍片结构,所述基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形成所述流体腔室,全部所述鳍片结构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流体腔室内。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用以热接触于至少一第一热源及至少一第二热源。液冷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用以热接触于第一热源,且具有流体腔室。第二散热部连接于第一散热部,且用以热接触于第二热源。第二散热部具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连通于流体腔室。

技术研发人员:邬将军,赵晶南,俞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