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2554发布日期:2023-10-12 01: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箱,尤其涉及一种机箱。


背景技术:

1、风冷服务器是使用风冷散热模组散热的服务器。

2、在相关技术中,风冷服务器通常采用多个风冷散热模组进行散热,多个风冷散热模组分别安装于机箱内,在风冷服务器运行过程中,当风冷散热模组出现故障时,需要将故障的风冷散热模组自机箱内抽出检修。然而,当某个风冷散热模组自机箱内抽出时,容易造成风冷服务器发生宕机或重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用以解决当某个风冷散热模组自机箱内抽出时,容易造成风冷服务器发生宕机或重启情况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箱,包括:

4、功能模块安装壳,所述功能模块安装壳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空间,各所述安装空间配置为安装功能模块;

5、防回流挡板,所述防回流挡板的数量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防回流挡板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空间靠近其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防回流挡板配置为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未安装所述功能模块时,所述防回流挡板封堵所述安装空间;

6、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部联动,所述阻挡机构配置为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未安装所述功能模块时,所述第二伸缩部阻挡所述防回流挡板转动,在所述功能模块安装时,所述功能模块按压所述第一伸缩部,以使所述第一伸缩部回缩,所述第二伸缩部随所述第一伸缩部回缩,所述功能模块推动所述防回流挡板翻转,在所述功能模块安装到位时,所述防回流挡板位于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

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箱包括功能模块安装壳,功能模块安装壳内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的安装空间,各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封堵安装空间,以防止安装空间产生热回流的防回流挡板,防回流挡板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空间靠近其第一侧壁的一侧,安装空间的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联动,在安装空间内未安装功能模块时,第二伸缩部阻挡防回流挡板向安装空间的后部翻转,也就是说,在热风回流至安装空间吹动防回流挡板时,第二伸缩部阻挡防回流挡板转动,以使得防回流挡板阻挡热风继续回流至安装空间内,由此,有效防止了安装空间产生热回流的现象,其中,安装空间的后部为安装空间在功能模块拆卸方向上的后部;在功能模块安装时,功能模块按压第一伸缩部,以使第一伸缩部回缩,第二伸缩部随第一伸缩部回缩,由此第二伸缩部不再阻挡防回流挡板,向安装空间内继续推动功能模块,防回流挡板在功能模块的推动下向安装空间的后部翻转,在功能模块安装到位时,防回流挡板位于功能模块的一侧,在功能模块拆卸时,拉动功能模块,使得功能模块移出安装空间,此时功能模块不再限定防回流挡板,防回流挡板翻转回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之间,第一伸缩部再次阻挡防回流挡板向安装空间的后部翻转,本技术实施例设置的防回流挡板能够在安装空间内未安装功能模块时防止安装空间产生热回流的现象,从而能够避免服务器因热回流现象导致的宕机或重启。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侧壁所在的壁板为第二壁板,所述第二壁板设置有第一贯穿口和第二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和所述第二贯穿口沿所述功能模块安装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9、所述阻挡机构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壁板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面,所述弹片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自所述第一贯穿口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形成所述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凸起自所述第二贯穿口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形成所述第二伸缩部;

10、所述弹片配置为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未安装所述功能模块时,所述防回流挡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阻挡所述防回流挡板转动,在所述功能模块安装时,所述功能模块按压所述第一凸起,使得第二凸起向所述第二壁板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回缩,所述功能模块推动所述防回流挡板向上翻转。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由所述弹片向其一侧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凸起为倒v形结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为弧形凸或倒v形凸起结构。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边为阻挡边,所述阻挡边与所述弹片的夹角小于110°。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边与所述弹片的夹角范围为80°-100°。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模块安装壳包括外围架和至少一个间隔板,各所述间隔板均设置于所述外围架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各所述间隔板将所述外围架围合形成的空间间隔成至少两个安装空间;

16、所述第二壁板为所述间隔板或所述外围架的壁板;

17、在所述第二壁板为所述外围架的壁板时,所述第二壁板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内部凸起,以在所述第二壁板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面形成容纳槽,所述弹片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板包括横向间隔板和竖向间隔板,所述横向间隔板与所述外围架的底板平行,所述竖向间隔板与所述横向间隔板垂直,所述横向间隔板和所述竖向间隔板配合将所述外围架间隔成多排多列的安装空间。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空间靠近其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轴,所述防回流挡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安装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回流挡板的第一端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连接扣,各所述连接扣均一端与所述防回流挡板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所述防回流挡板的一侧翻卷,以形成侧面具有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各所述连接扣通过其翻卷形成的所述圆筒形结构的侧面开口卡扣于所述安装轴,且各所述连接扣可绕所述安装轴转动。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箱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安装空间相对的一端,且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安装部,所述滑动安装部具有长条开口,所述长条开口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滑动安装部背离所述功能模块的一端;

22、所述防回流挡板包括挡板主体和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挡板主体,且所述滑动部可沿第一方向滑动,至少部分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挡板主体的第一侧,位于所述挡板主体的第一侧的所述滑动部在其背离所述挡板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的周向边缘凸出于所述滑动部;

23、所述复位机构配置为在所述功能模块安装时,所述滑动部自所述长条开口的开口端滑入所述长条开口,当所述滑动部滑动至所述长条开口背离其开口端的一端时,所述长条开口背离其开口端的一端的边缘推动所述滑动部滑动,在所述功能模块拆卸时,所述卡凸阻挡所述滑动部自所述长条开口内脱落,以使得所述滑动安装部拉动所述防回流挡板复位。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长条孔,所述滑动部贯穿所述长条孔,且所述滑动部可沿所述长条孔滑动;

25、所述挡板主体背向其第一侧的一面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长条孔的两侧,每个所述安装部均具有安装通孔;

26、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弹簧体,以及与所述弹簧体的两末端连接的扭臂,所述弹簧体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在两个所述扭臂中,其中一个所述扭臂背离所述弹簧体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通孔,另一个所述扭臂背离所述弹簧体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安装通孔;

27、所述扭簧配置为在所述功能模块安装过程中,当所述滑动部滑动至所述长条开口背离其开口端的一端时,所述长条开口背离其开口端的一端的边缘推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长条孔滑动,且压缩所述扭簧。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柱和连接螺栓,所述滑动柱设置于所述挡板主体的第一侧,所述滑动柱靠近所述挡板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阻挡所述滑动柱穿过所述长条孔,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穿过所述弹簧体和所述长条孔后与所述滑动柱螺纹连接。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卡凸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卡凸连接于所述滑动柱背离所述挡板主体的一端,且所述卡凸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柱的直径。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长条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主体连接,所述凸起条与所述挡板主体配合形成所述安装通孔。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安装部背离所述功能模块的一侧向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弯折。

3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机箱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