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94534发布日期:2023-09-01 17:4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数据分析及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工作日志用于对系统访问者的行为和操作进行日志记录,通过查看日志信息能够对访问者访问系统的时间和行为操作进行监督,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运行异常时,可通过分析日志信息对异常原因进行追溯,从而对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因此大多企业在项目创办过程中均会建立工作日志。

2、由于工作日志不仅仅用于记录数据,还可以用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开发人员需要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功能需求,其中包括对业务问题的深入了解、对用户需求的详细分析和对系统功能的全面考虑,这些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还涉及到各种限制、交互关系和业务规则等,因此开发人员在编写日志对应的程序代码时可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相关技术中,开发人员一般通过应用开源框架,即,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自由共享的代码和工具来构建相关程序,从而避免从头开始编写重复的代码,以此减少重复劳动,但是由于开源框架拥有广泛适用性,能够满足大多数开发人员的需求,但是,仍需花费大量的编码时间进行大量修改,以使编写出的日志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3、因此,现亟需一种能够优化编码框架的方法,以使优化后的日志框架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能够提高开发人员在编码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优化后的日志框架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提高编码工作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包括:

4、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

5、识别所述业务数据信息中的业务类型,并确定每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功能接口;

6、获取初始日志框架中包含的第二功能接口;

7、根据所述第一功能接口和所述第二功能接口,确定接口调整信息;

8、获取编程人员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程人员数据确定编程特征;

9、根据所述接口调整信息和所述编程特征优化所述初始日志框架,得到目标日志框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户的实际务数据确定日志框架中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再根据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对初始日志框架中所包含的初始功能接口进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实际编程工作过程中再对目标日志框架进行大幅度调整,以此能够降低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程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并且,还通过分析用户提供的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对初始日志框架进行优化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使用目标日志框架时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以此能够提高相关编程人员的上手速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实际业务需求以及相关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共同对日志框架进行优化,以便于提升目标日志框架与实际业务需求的适配度,从而能够减少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码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进而提高编码工作的效率。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获取初始日志框架中包含的第二功能接口之前,还包括:

12、根据业务类型与业务特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初始业务特长;

13、统计每个初始业务特长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数量,并将业务数据信息数量最多的初始业务特长确定为目标业务特长;

14、根据所述目标业务特长,从多个预设日志框架中确定初始日志框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对应的业务特长不同,并且不同的业务特长对应的编程框架也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出的编程框架与业务数据信息的匹配程度更高,由于初始日志框架中也包含有功能接口,并且不同的业务特长类型对应的日志框架中包含的功能接口不同,因此,确定初始日志框架时,通过不同业务特长的业务数据信息在全部业务数据信息中的占比进行确定,而不是随机从多个预设日志框架中进行确定,由于根据业务数据信息中的占比确定出的初始日志框架中包含的功能接口能够实现大多数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对初始日志框架中包含的功能接口进行大幅度调整,从而便于提升对初始日志框架进行调整时的速率。

1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编程人员数据确定编程特征,包括:

17、根据所述编程人员数据,从历史编程信息库中确定所述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每个编程人员的历史编程信息和历史编程信息的代码量;

18、识别每个编程人员对应的历史编程信息中包含的项目标识,根据项目标识与第一权重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第一权重;

19、识别每个编程人员对应的历史编程信息中包含的代码标识,根据代码标识与第二权重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第二权重;

20、根据每个历史编程信息对应的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目标权重;

21、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目标权重,以及第三权重与编码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

22、根据所述编程人员数据,从历史重构信息库中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代码重构频率;

23、将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和代码重构频率确定为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编程特征。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历史编程信息对每个编程人员的平均编码量和重构频率进行确定,便于提升确定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时的准确度,由于复杂程度不同的项目对应的代码需求不同,并且不同的编程语言对应的技术栈对代码编写的方式和数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编程人员的平均编码时,先根据项目标识和代码标识确定出项目难度和编程语言,并且根据预设权重将不同的项目标识和代码标识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对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进行确定,便于提升确定不同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时的准确性。

2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将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和代码重构频率确定为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编程特征之后,还包括:

26、根据每个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编程特征,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

27、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从所述目标日志框架中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区域;

28、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和对应的编程区域,确定每个编程区域对应的注释内容。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编程权重为每个编程人员划分编程区域,可以为每个编程人员提供符合个人能力水平的编程内容,通过提高编程工作与编程人员的匹配度,以减少编程过程中出现编程异常的概率,从而能够提升编程效率。

3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31、当监测到编程人员对所述目标日志框架的触发操作时,获取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操作人员标识、操作内容以及操作时刻;

32、将所述操作信息导入无锁缓冲区内,并按照预设运行频率运行所述操作内容;

33、根据运行结果生成编程日志。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编程日志能够对编程人员的编程过程进行记录,以便于编程人员的编程工作进行监督,通过对已完成编程的内容进行定期运行,以便于在代码程序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通过及时修正异常代码,以降低对其他非异常代码产生的影响,从而能够降低相关编码人员在修复异常时的工作量。

3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36、从所述无锁缓冲区中,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

37、判断每个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是否符合预设异常条件,将符合异常条件的操作信息确定为异常操作信息,并生成身份验证指令,其中,预设异常条件包括:

38、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相邻时刻对应的操作内容匹配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39、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同一编程人员对应的触发操作区域数量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编程人员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操作信息进行分析,以对编程人员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进行监督,当监测到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出现异常时,通过对编程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和验证,以对编程内容进行保护。

4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生成身份验证指令,包括:

42、当监测到异常操作信息后,生成身份核实信息,并反馈至异常编程人员对应的终端设备,所述异常编程人员为符合异常条件的编程人员;

43、将收集到的身份反馈信息与对应的预设身份核实信息相匹配得到身份匹配值,当所述身份匹配值低于预设身份匹配值时,根据所述异常操作信息还原异常操作,得到还原操作信息;

44、将所述还原操作信息进行保存。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编程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做的操作内容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被其他人恶意篡改的行为,此时通过对操作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当身份验证失败时,不保存异常操作信息,以对已完成编程的内容进行保护。

4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7、一种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装置,包括:

48、获取业务数据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

49、确定第一功能接口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业务数据信息中的业务类型,并确定每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功能接口;

50、获取第二功能接口模块,用于获取初始日志框架中包含的第二功能接口;

51、确定接口调整信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功能接口和所述第二功能接口,确定接口调整信息;

52、确定编程特征模块,用于获取编程人员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程人员数据确定编程特征;

53、优化框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口调整信息和所述编程特征优化所述初始日志框架,得到目标日志框架。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户的实际务数据确定日志框架中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再根据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对初始日志框架中所包含的初始功能接口进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实际编程工作过程中再对目标日志框架进行大幅度调整,以此能够降低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程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并且,还通过分析用户提供的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对初始日志框架进行优化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使用目标日志框架时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以此能够提高相关编程人员的上手速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实际业务需求以及相关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共同对日志框架进行优化,以便于提升目标日志框架与实际业务需求的适配度,从而能够减少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码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进而提高编码工作的效率。

5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56、确定初始业务特长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与业务特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初始业务特长;

57、确定目标业务特长模块,用于统计每个初始业务特长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数量,并将业务数据信息数量最多的初始业务特长确定为目标业务特长;

58、确定初始日志框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业务特长,从多个预设日志框架中确定初始日志框架。

5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确定编程特征模块在获取编程人员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程人员数据确定编程特征时,具体用于:

60、根据所述编程人员数据,从历史编程信息库中确定所述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每个编程人员的历史编程信息和历史编程信息的代码量;

61、识别每个编程人员对应的历史编程信息中包含的项目标识,根据项目标识与第一权重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第一权重;

62、识别每个编程人员对应的历史编程信息中包含的代码标识,根据代码标识与第二权重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第二权重;

63、根据每个历史编程信息对应的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确定每个历史编程信息的目标权重;

64、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目标权重,以及第三权重与编码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

65、根据所述编程人员数据,从历史重构信息库中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代码重构频率;

66、将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码类型和代码重构频率确定为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编程特征。

6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68、确定编程权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编程人员数据对应的编程特征,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

69、确定编程区域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从所述目标日志框架中确定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区域;

70、确定注释内容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编程人员的编程权重和对应的编程区域,确定每个编程区域对应的注释内容。

7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72、第一获取信息模块,用于当监测到编程人员对所述目标日志框架的触发操作时,获取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操作人员标识、操作内容以及操作时刻;

73、存储信息模块,用于将所述操作信息导入无锁缓冲区内,并按照预设运行频率运行所述操作内容;

74、生成编程日志模块,用于根据运行结果生成编程日志。

7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76、第二获取信息模块,用于从所述无锁缓冲区中,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

77、判断异常模块,用于判断每个编程人员的操作信息是否符合预设异常条件,将符合异常条件的操作信息确定为异常操作信息,并生成身份验证指令,其中,预设异常条件包括:

78、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相邻时刻对应的操作内容匹配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79、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同一编程人员对应的触发操作区域数量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8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判断异常模块在生成身份验证指令时,具体用于:

81、当监测到异常操作信息后,生成身份核实信息,并反馈至异常编程人员对应的终端设备,所述异常编程人员为符合异常条件的编程人员;

82、将收集到的身份反馈信息与对应的预设身份核实信息相匹配得到身份匹配值,当所述身份匹配值低于预设身份匹配值时,根据所述异常操作信息还原异常操作,得到还原操作信息;

83、将所述还原操作信息进行保存。

8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5、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86、至少一个处理器;

87、存储器;

88、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

8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优化日志框架配置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9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92、通过用户的实际务数据确定日志框架中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再根据所需包含的功能接口对初始日志框架中所包含的初始功能接口进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实际编程工作过程中再对目标日志框架进行大幅度调整,以此能够降低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程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并且,还通过分析用户提供的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对初始日志框架进行优化和调整,而不需要相关编程人员在使用目标日志框架时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以此能够提高相关编程人员的上手速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实际业务需求以及相关编程人员的编程特征共同对日志框架进行优化,以便于提升目标日志框架与实际业务需求的适配度,从而能够减少相关编程人员在编码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进而提高编码工作的效率。

93、通过编程日志能够对编程人员的编程过程进行记录,以便于编程人员的编程工作进行监督,通过对已完成编程的内容进行定期运行,以便于在代码程序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通过及时修正异常代码,以降低对其他非异常代码产生的影响,从而能够降低相关编码人员在修复异常时的工作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