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20828发布日期:2023-12-08 20:3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或其他先进技术为教育领域提供创新性学习工具或平台的产品越来越多。随着智能教育产品的推陈出新,对智能教育产品进行有效评估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的评估教学效果,可以促进科技与教育有益结合以及智能教育产品的迭代更新。

2、在现有技术中,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人工。具体来说,一般是由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定期督查和推门听课等方式,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这种人工评估的方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实际教学场景,了解使用智能教育产品后的教学效果。

3、但是,人工评估的方式存在局限性。首先,受限于有限的人力资源,无法对所有的教学场景和智能教育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其次,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和准确。此外,由于采用人工评估的方式是定期进行的,无法实时追踪和评估智能教育产品的使用情况。

4、为此,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以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2、本说明书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4、获取学校的环境特征、所述学校的教师的用户信息以及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所述用户信息至少包含初始产品接受程度以及初始教学能力,所述环境特征至少表征教师整体的产品接受程度;

5、根据各教师的用户信息,生成各教师分别对应的教师智能体,构建以各教师智能体为节点的动态网络;

6、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确定该教师智能体对应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环境特征,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

7、根据所述动态网络中该教师智能体对应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至少部分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

8、根据所述产品属性、该教师智能体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每个预设的备课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教学能力;

9、根据各备课策略下的当前教学能力,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目标策略,并得到所述目标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

10、根据每个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确定所述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估结果。

11、可选地,所述环境特征至少包括:教师总数、技术便利条件、绩效奖励强度、总迭代过程次数、产品接受程度异质性中的一种。

12、可选地,根据各教师的用户信息,生成各教师分别对应的教师智能体,构建以所述教师智能体为节点的动态网络,具体包括:

13、针对每个教师,将该教师的用户信息,输入预设的智能体模型中,生成该教师对应的教师智能体;

14、获取各教师的教师关系,其中,所述教师关系表征教师之间的熟识程度;

15、以各教师智能体为节点,根据所述教师关系,对各节点进行连接,构建由若干节点组成的动态网络。

16、可选地,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确定该教师智能体对应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环境特征,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具体包括:

17、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确定该教师智能体对应的用户信息中的初始产品接受程度;

18、根据所述初始产品接受程度以及所述环境特征,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其中,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与初始产品接受程度成正相关。

19、可选地,根据所述动态网络中该教师智能体对应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及至少部分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具体包括:

20、采用循环迭代的方式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迭代过程的产品使用融合度,其中,每轮迭代过程包括:

21、获取在上一轮迭代过程中,确定的各教师智能体的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作为当前迭代过程下各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

22、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根据所述动态网络中该教师智能体对应节点的连接关系,确定与该教师智能体对应节点连接的至少一个教师智能体,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

23、获取各教师的教师关系,根据所述教师关系,确定该教师智能体与所述至少一个教师智能体的历史交互经历;

24、针对当前迭代过程,根据所述历史交互经历,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的学习率;

25、根据所述学习率、所述至少一个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以及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

26、可选地,所述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至少包括:产品能力;

27、根据所述环境特征、该教师智能体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每个预设的备课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教学能力,具体包括:

28、采用循环迭代的方式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迭代过程的教学能力,其中,每轮迭代过程包括:

29、获取上一轮迭代过程下各教师智能体的当前教学能力,作为当前迭代过程下各教师智能体的初始教学能力;

30、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调用该教师智能体的初始教学能力;

31、针对每个预设的备课策略,根据所述初始教学能力、所述待评估智能教育产品的产品能力以及所述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确定该教师智能体在当前迭代过程下该备课策略的当前教学能力;

32、确定每个预设的备课策略下分别对应的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教学能力。

33、可选地,根据各备课策略下的当前教学能力,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目标策略,并得到所述目标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具体包括:

34、根据各备课策略下的当前教学能力,分别得到各备课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净教育产出;

35、根据各备课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净教育产出,确定该教师智能体的目标策略;

36、将所述目标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当前教学能力,输入到教育产出函数,得到教育产出函数输出的所述目标策略下该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其中教育产出函数的输入与输出成正相关。

37、可选地,根据每个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确定所述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估结果,具体包括:

38、根据每个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及其对应的权重,得到所述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估结果,其中,各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的权重是归一化的。

39、可选地,根据每个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确定所述待评估的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

40、获取所述动态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重连概率;

41、更改所述重连概率或所述环境特征中的不同干预参数,用以实时预览方式查看不同干预组合的教学效果,其中,所述环境特征中的干预参数包括绩效奖励强度、技术便利条件。

42、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43、本说明书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44、在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针对智能教育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中,通过构建以各教师智能体为节点的动态网络,针对每个教师智能体,根据用户信息和环境特征,确定对智能教育产品的初始产品使用融合度,并基于动态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关系,更新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然后根据当前产品使用融合度、智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用户信息以及各备课策略,确定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最后根据各教师智能体的教育产出,确定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估结果。

45、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通过构建教师智能体,参考教师使用产品融合度、教师之间关系以及不同备课策略,确定智能教育产品在一个教师群体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教育产出,来评估智能教育产品,减少评估过程的人工成本,同时评估结果更客观、效率更高、实时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