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12775发布日期:2023-12-19 06:0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表生产管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防水电表是一种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用电度数的检测设备,且具有防水功能,能够满足电表在潮湿的环境下运行。

2、相关技术中,防水电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不同的部门人员进行生产上的协调,防水电表加工完成后,质检部门人员对电表进行相应的质检步骤,包括电表的启动和潜动试验、基本误差试验、校核常数试验、电压影响试验、频率影响试验、防水性试验等情况,以确定电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根据对应问题进行生产加工的溯源,达到改进生产的目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对大量的防水电表进行质检时,需要执行多次重复检测步骤,在长时间劳动下,容易产生检测步骤的遗漏,不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工作人员在重复检测作业过程中,能够减少检测步骤的遗漏,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包括:

4、获取检测设备的设备工作状态以及检测作业区域的检测区域图像;

5、根据检测区域图像和预设的人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检测区域图像中是否存在拟合的人员特征;

6、当检测区域图像存在拟合的人员特征时,将设备工作状态和预设的检测状态对比;

7、若设备工作状态和预设的检测状态相同,则获取检测作业区域中的人员作业图像;

8、将人员作业图像和预设的检测动作特征对比,以判断人员检测步骤是否和预设的检测动作特征一致;

9、若人员检测步骤和预设的检测动作特征不一致时,发出检测遗漏提示,直至人员检测步骤的动作和预设的检测动作特征一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后,当检测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对工作人员的检测动作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并判断检测动作特征是否存在遗漏,从而对存在检测动作特征遗漏的工作人员进行提示,以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重复检测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生检测步骤遗漏,有助于提高电表的生产加工作业中各项检测作业准确性。

11、可选的,检测区域图像存在拟合的人员特征时,还包括:

12、基于检测区域图像和预设的人员轮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人员图像,并获取检测区域类型;

13、基于检测区域类型和预设的穿戴护具进行匹配,以确定检测区域中人员所需穿戴护具及护具穿戴特征;

14、基于人员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人员穿戴特征;

15、将人员穿戴特征和预设的护具穿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人员穿戴特征和护具穿戴特征是否相同;

16、若相同,则将人员标记为穿戴规范人员;

17、若不相同,则将人员标记为穿戴不规范人员,并对穿戴人员进行穿戴规范提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检测区域类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检测区域中进行检测作业时所需要穿戴的护具以及护具穿戴特征,并将分析人员穿戴特征是否和预设的护具穿戴特征相同,从而对护具穿戴不符合规范的人员标记为穿戴不规范人员,以及进行相应的提示,以对检测作业的行为规范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安全性。

19、可选的,将人员标记为穿戴规范人员后,还包括:

20、基于人员图像和预设的穿戴区域进行分析,以确定穿戴区域的护具表面图像;

21、基于护具表面图像和预设的破损特征对比分析,以判断护具表面图像所对应的图像特征是否和破损特征拟合;

22、若不拟合,则将护具标记为安全护具;

23、若拟合,则将破损特征和预设的破损类型进行比较,以确定护具的破损类型;

24、基于破损类型和预设的微小破损类型对比分析,以判断破损类型是否和预设的微小破损类型一致;

25、若破损类型和预设的微小破损类型一致,则将护具标记为可用护具;

26、若破损类型和预设的微小破损类型不一致,则将护具标记为待更换护具,并提示更换。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人员图像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人员穿戴的护具特征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并对存在破损的护具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护具的破损类型是否为微小破损类型,从而确定是否会受到检测工作的影响,并对磨损严重的护具进行标记,以及提示更换,以进一步提高对检测作业的安全管理效果。

28、可选的,发出检测遗漏提示时,还包括:

29、获取电表的测试参数;

30、基于测试参数和预设的合格参数范围进行比较,以判断测试参数是否处于预设的合格参数范围内;

31、若处于,则将电表标记为合格电表;

32、若不处于,则根据测试参数所对应的测试类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测试类型所对应的被测零件;

33、基于被测零件和预设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流程溯源范围。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示检测遗漏时,对电表的测试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电表是否为合格电表,同时根据测试参数的测试类型进一步分析,以确定电表上的被测零件、以及被测零件的生产加工流程,从而确定生产工艺流程步骤中的流程溯源范围,有助于管理人员能够得知存在问题的加工工艺步骤,并进行改进,从而能够提高后续的生产合格率。

35、可选的,确定测试类型所对应的被测零件时,还包括:

36、获取被测零件的检测次数;

37、根据被测零件和预设的零件必要测试数量进行匹配,以确定被测零件的基准检测次数;

38、基于基准检测次数和检测次数进行比较,以判断检测次数与基准检测次数是否相同;

39、若不相同,则发出检测遗漏提示,并获取工件的检测位置;

40、基于检测位置和预设的检测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检测步骤;

41、判断当前检测步骤是否和预设的最终检测步骤一致;

42、若不一致,则指示预设的传送设备待机,直至检测次数和基准检测次数一致时,指示预设的传送设备将电表传送至下一预设检测工位。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定被测零件后,对被测零件进行检测时的检测次数进行分析,以判断检测次数是否达到基准检测次数,当检测次数少于基准检测次数时,进行相应的检测提示,以便于提高对被测零件的检测准确性,降低检测失误率。

44、可选的,根据检测区域图像和预设的人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前,还包括:

45、获取人员历史检测熟练信息;

46、基于人员历史检测熟练信息和预设的检测工位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人员的工位熟练度;

47、基于工位熟练度进行降序排列,以确定人员的熟练工位;

48、基于熟练工位进行分析,以确定工位检测人员名单;

49、指示人员以工位检测人员名单进行检测作业。

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检测作业前,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历史检测操作熟练度比较排列,以查找出与工位检测步骤熟练度最高的人员,并形成工位检测人员名单,按照工位检测人员名单进行工作安排,使得不同检测类型的工位中能够提高检测作业效率。

51、可选的,指示人员以工位检测人员名单进行检测作业时,包括:

52、获取工位区域的工位人员图像;

53、基于工位人员图像和预设的体态轮廓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作业人员体态;

54、基于工位检测人员名单和预设的人员体态匹配,以确定检测工位所对应的工位人员体态;

55、基于工位人员体态和作业人员体态进行对比,以判断作业人员体态和工位人员体态是否拟合;

56、若不拟合,则提示检测人员不匹配;

57、若拟合,则提示检测人员匹配,并获取检测作业信号;

58、基于检测作业信号指示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

5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进入工位区域的人员进行体态特征识别,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工位检测人员名单进行相应的检测作业,以降低因为检测人员不按照工位检测人员名单进行作业时,检测效率较低的情况发生。

6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1、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系统,包括:

6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备工作状态、检测区域图像、人员作业图像、检测区域类型、测试参数、检测次数、检测位置、人员历史检测熟练信息、人员图像和检测作业信号;

63、存储器,用于存储任一项的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的程序;

64、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任一项的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

6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时,进行检测动作特征的对比分析,以确定检测动作特征是否和预设的检测动特征一致,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检测步骤遗漏,并进行提示,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提示进行遗漏检测步骤的补充。

6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7、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6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终端的使用,对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时,进行检测动作特征的对比分析,以确定检测动作特征是否和预设的检测动特征一致,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检测步骤遗漏,并进行提示,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提示进行遗漏检测步骤的补充。

6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减少工作人员在重复检测作业过程中,降低检测步骤遗漏概率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储介质中有防水电表生产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在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过程中,进行检测动作特征的对比分析,以确定检测动作特征是否和预设的检测动特征一致,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检测步骤遗漏,并进行提示,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提示进行遗漏检测步骤的补充。

7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73、1.工作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后,当检测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对工作人员的检测动作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并判断检测动作特征是否存在遗漏,从而对存在检测动作特征遗漏的工作人员进行提示,以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重复检测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生检测步骤遗漏,有助于提高电表的生产加工作业中各项检测作业准确性;

74、2.对检测区域类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检测区域中进行检测作业时所需要穿戴的护具以及护具穿戴特征,并将分析人员穿戴特征是否和预设的护具穿戴特征相同,从而对护具穿戴不符合规范的人员标记为穿戴不规范人员,以及进行相应的提示,以对检测作业的行为规范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安全性;

75、3.对人员图像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人员穿戴的护具特征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并对存在破损的护具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护具的破损类型是否为微小破损类型,从而确定是否会受到检测工作的影响,并对磨损严重的护具进行标记,以及提示更换,以进一步提高对检测作业的安全管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