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5217发布日期:2024-01-16 12: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属基于显微放大图像的有形成分的分析,特别涉及基于此的粪便检测分析,尤其涉及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粪便样本的显微镜检查通常是直接涂片检查或涂片染色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挑取少量粪便标本,置于载玻片上生理盐水中,使其分散后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涂片染色检查:通过涂片固定、初染、脱色、复染的基本步骤进行涂片染色检查。

2、直接涂片检查或涂片染色检查通常都是手工制备涂片,展平在载玻片上的样本量少,基本是贴平在载玻片表面的,即使是利用机器制备涂片也会采用机械方式将样本展平,因此载玻片上的样本都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3、申请人首创的有形成分分析仪,在粪便样本检测中,采用粪便稀释后的悬浊液直接注入至检测芯片中,对粪便悬浊液样本进行多位置显微成像,基于获取的显微图像进行有形成分分析检测。

4、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复杂,粪便悬浊液样本中与疾病相关的关键有形成分的占比含量相对偏少,而粪便悬浊液样本中出现大团物质的概率较高,这些大团物质通常都是杂质,对关键的有形成分的成像和识别造成了干扰。有时候大团物质会遮挡住其下的其他有形成分,此时获取的图像对有形成分分析造成困扰,若此时获取的图像用作分析会导致后续图像分析的工作量大增,且有效有形成分的识别率和识别准确性会因此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中,发明人提出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对获取的显微放大图像进行评估,评估是否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若存在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则更换位置获取图像,避开大团物质,降低大团物质出现在图像中的概率,避免大团物质图像出现,为后续的有形成分识别提供高质量的图片,提高后续的图像识别效率。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20:初始位置获取图像,拍摄粪便悬浊液初始位置的图像;步骤a30:图像评估,对所述图像进行评估,评估是否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步骤a40:不达标,有大块图形,更换位置,获取图像;步骤a60:达标,无大块图形,待检有形成分分析识别,对所述显微图像分析,识别,找出待检物。

3、步骤a40中包括步骤a41:更换水平位置,即在水平面方向更换位置,重新获取图像。

4、步骤a40中包括步骤a42:计数,累计更换位置的次数;步骤a43:计数是否超过设定,与设定比较,看计数是否超过设定;步骤a44:没超过,更换水平位置; 步骤a45:获取图像,转步骤a30;步骤a46:计数超过设定,样本不达标。

5、步骤a40中包括步骤a51:判断粪便悬浊液图像的成像位置是不是待检测成分的焦面高度位置;步骤a52:是,更换水平位置;步骤a53:获取图像,转步骤a30; 步骤a54:不是,变更垂直位置。

6、步骤a30前包括步骤a21:计数,累计变换位置的次数;步骤a22:判断累计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步骤a23:超过,样本不达标;所述步骤a53中转步骤a30的步骤,为转步骤a21。

7、重复所述步骤a20、步骤a30、步骤a40、步骤60,找到设定数量达标图形。

8、统计达标图形对应的有效图形对应粪便悬浊液总体积,统计有效图形对应粪便悬浊液总体积中的目标有形成分数量,计算有效图形对应粪便悬浊液总体积对应的有形成分含量。

9、所述有形成分包括虫卵、细菌或细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装置,包括摄像组件、有形成分检测组件、承载组件、检测芯片;摄像组件包括垂直滑台模块、摄像模块;有形成分检测组件包括对焦控制模块、有形物检测分析模块、图像质量评估模块;承载组件包括xy移动组件;检测芯片包括待检测样本容纳腔体,检测样本容纳腔体用于容纳待检测样本;承载组件用于承载检测芯片,xy移动组件可以带动检测芯片在水平方向移动;摄像模块,拍摄粪便悬浊液初始位置的图像;图像质量评估模块对获得的图像评估,评估是否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任意一项:特征tb10,图像质量评估模块评估到图像不达标,有大块图形,图像质量评估模块输出控制信息给xy移动组件,xy移动组件带动检测芯片,变更水平位置,获取图像;特征tb10,图像质量评估模块评估到图像不达标,有大块图形,图像质量评估模块输出控制信息给垂直滑台模块,垂直滑台模块带动摄像模块,变更焦面,获取图像。

11、所述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装置,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任意一项:技术特征tc10:图像质量评估模块累加获得图像不达标的次数;不达标的次数超过设定,样本不达标;技术特征tc11:图像质量评估模块累加获得图像不达标的次数和达标的次数;不达标的次数超过达标的次数的数量超过设定值,样本不达标;技术特征tc12:所述有形成分包括虫卵、细菌、细胞或虫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1是:在获取图像后就对图像先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并将含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的判定为不达标图形,释放图片存储空间并解放后续的运算算力,使用于后续有形成分分析的图片集合的图像质量更高,更适宜进行有形成分分析。后续进行有形成分分析时的图片集合中出现大团物质的概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大团物质对有形成分识别和分析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在显微放大倍数较高时,图像集合的数量越多,这样的前期处理大大提高了后续的图像质量,提升了整体的图像分析效率。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2是:更换水平位置即在水平面方向更换位置,重新获取图像,能在水平方向上避开大团物质。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3是:在更换水平位置之前,先判断粪便悬浊液图像的成像位置是不是待检测成分的焦面高度位置;如果是,则认为当前的位置就是显微镜的焦面所在的位置区间,说明该垂直位置是适合清晰获取图像,此时只要更换水平位置获取图像即可;如果不是,则认为当前的位置不是显微镜的焦面所在的位置区间,此时就变更垂直位置获取图像,即在垂直方向上调整物距或像距,使成像目标落在焦面所在的位置区间内,这样能获取清晰的图像。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4是:在每次更换水平位置时,累计更换位置的次数,可以借此对样本的状态进行评估,如果样本中的大团物质密集,累积获取的含有大块图形的图像次数就可能超出设定范围,借由此可以知晓当前样本中大团物质太密集,可能样本存在问题,通过次数能给出样本不达标的提示。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5是:累计更换位置的次数的时间可以设置在变更位置发生的步骤中,也可以是在每一次获取图像之前,无论在哪个时刻进行次数统计和判断,都能适用于样本的评估。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6是:每一次获取图像后都进行了图像评估,确保图像内没有超过设定的大块图形;因此每一次获取的图像质量都得到了提升,都是合格的能用于后续的计算的图像;累积这样的达标图像,指导数量满足有形成分检测的需要。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7是:利用达标图形进行统计分析,大团物质在图像中的大块图形对后续图像识别和分析带来的干扰大大降低,使达标图像获取的效率提升,同时也提升了系统图像分析的效率,避免了干扰图像数据对算力的无畏消耗。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8是:本技术适用的有形成分包括虫卵、细菌或细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在粪便中,这些重要的有形成分,对疾病诊断的参考价值很大,但其出现概率相对食物残渣要低,如果有大块物质如食物残渣出现在图像中,这些大块物质会阻挡有形成分,从而无法获取有效的包含有形成分的图片。当粪便的样本出现一些变化,如有团聚的蛋白等大块物质时候,也会有一样的效果。本技术中的方法就能规避掉大块物质的图像,在达标图像中,由于有效剔除了这些大块物质,因此达标图像在参与后续计算时,更能准确高效体现有形成分的情况。提升后续的计算效率。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9是: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装置中,设置xy移动组件带动检测芯片,能方便变更水平位置,获取图像。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10是:粪便悬浊液有形成分检测装置中,设置垂直滑台模块,垂直滑台模块带动摄像模块,方便变更焦面,获取图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