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8910发布日期:2024-03-28 18:32阅读:8来源:国知局
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为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设定了节能减排措施。传统的园区建设已从智慧园区转向零碳园区,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零碳园区以无限接近零碳排放为目标,在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储能技术,应用先进互联网、智能化控制、微电网优化调度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并通过基础分析,为园区减少碳排放的提供可参考数据。

3、零碳园区的建设必须以清洁能源的建设和使用为依托。目前,园区的清洁能源使用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都受气象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出力不稳定的特性。为了平滑风电与光电的出力特性,零碳园区还需配备相应数量的储能,一般为风电与光电总发电量的20%~30%;

4、本技术发明人认识到:当前,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能源计量和基础分析,为园区实现零碳所提供的数据在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方法,以为园区实现零碳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撑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园区零碳源目标的差距,深入了解园区内碳排放重点区域,以针对性制定节能减碳措施。

2、上述目的可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实现: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方法,包括:

4、对零碳园区进行网格区域划分,按照网格划分区域,实时获取用电计量数据;

5、根据所述用电计量数据,基于分析模型,分别进行能耗排行榜分析,进行电力传输损耗分析,进行储能容量合理性分析;

6、按单位时间,实时获取用能计量数据,所述用能计量数据包括园区内煤炭使用量p和天然气使用量m;根据所述用能计量数据和用电计量数据,基于能源与碳排放换算模型,动态计算并获取碳排放核算数据,并累计得到碳排放总量d;

7、按单位时间,获取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

8、根据计算公式d=d-ds,计算所述碳排放总量d与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的差值d;根据差值d的大小,分析园区当前碳排放量与零排放目标值的差距;其中,d越大,说明园区当前碳排放量距离零排放目标值的越远;

9、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和分析得到的数据,基于碳足迹评估模板,动态更新碳足迹报告并导出。

10、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电计量数据和碳排放核算数据,对园区碳排放整体情况进行热力图展示。

11、可选地,对零碳园区进行网格区域划分,按照网格划分区域,实时获取用电计量数据的步骤中,包括:

12、按照楼宇、楼层、区域对零碳园区进行网格区域划分;

13、按网格划分区域和用电类型进行多维度实时监测和计量;

14、实时获取网格化用电监测与计量数据,并统计园区的总体用电量q;

15、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实时获取清洁能源发电量;其中,所述清洁能源发电量包括光伏站点发电总量qs和风力发电总量qf;

16、通过储能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储能设备的储能计量数据qc;

17、从电网实时获取火电用电量qh。

18、可选地,根据所述用电计量数据,基于分析模型,分别进行能耗排行榜分析,进行电力传输损耗分析,进行储能容量合理性分析的步骤中,包括:

19、根据所述网格化用电监测与计量数据,进行能耗排名,并对能耗排行榜进行分析;

20、通过计算园区的总体用电量q与火电用电量qh的差值,比较所述差值与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电力传输损耗问题;其中,当q-qh≥qq时,不存在清洁电力传输损耗问题;当q-qh<qq,存在清洁电力传输损耗问题;

21、根据光伏站点发电总量qs和风力发电总量qf,按照计算公式为qq=qs+qf,计算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通过判断火电用电量qh与设计火电用量qhs的大小关系,并结合所述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与清洁能源设计发电量qqs的大小关系,来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储能;其中,当qh>qhs且qq<qqs时,说明储能不足。

22、可选地,根据所述用能计量数据和用电计量数据,基于能源与碳排放换算模型,动态计算并获取碳排放核算数据,并累计得到碳排放总量d的步骤中;包括:

23、根据所述煤炭使用量,计算煤炭燃烧碳排放量dc;其中,煤炭燃烧碳排放量dc计算公式:dc=kc’*p,kc’为原煤的碳排放系数;

24、根据所述天然气使用量,计算天然气燃烧碳排放量dg;其中,天然气燃烧碳排放量dg计算公式:dg=kg*m,kg为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

25、根据火电用电量qh,按单位时间,计算火电用电碳排放量dh;其中,火电用电碳排放量dh计算公式:dh=kh*qh,kh为火电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26、根据计算公式d=dh+dc+dg,累积得到所述碳排放总量d。

27、可选地,所述煤炭燃烧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dc=1.775*p;所述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dg=3.267*m;所述火电用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dh=0.997*qh。

28、可选地,所述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是根据植物类型、光照和绿植面积,按单位时间,动态估算的园区内碳汇总量。

29、可选地,所述单位时间是指以天为单位。

3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系统,包括:

31、用电计量模块,用于对各设备的用电情况以网格化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和计量;

32、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模块,用于按单位时间对各种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核算;并根据碳排放核算数据计算碳排放总量d;

33、植物碳汇估算模块,用于按单位时间估算园区内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

34、基于模型的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用电计量数据并根据所述用电计量数据,基于分析模型,分别进行能耗排行榜分析,进行电力传输损耗分析,进行储能容量合理性分析;

35、碳足迹评估模块,包括零碳目标拟合子模块和碳足迹报告子模块,其中,所述零碳目标拟合子模块,用于获取碳排放核算数据和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并根据计算公式d=d-ds计算所述碳排放总量d与植物碳汇估算数据ds的差值d;并根据差值d的大小来分析园区当前碳排放量与零排放目标值的差距;其中,d越大,说明园区当前碳排放量距离零排放目标值的越远;所述碳足迹报告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和分析得到的数据,基于碳足迹评估模板,实时动态更新碳足迹报告并导出。

36、可选地,所述碳足迹评估模块,还包括:碳排放热力图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电计量数据和碳排放核算数据,对园区碳排放整体情况进行热力图展示。

37、可选地,所述用电计量模块,包括:

38、网格化用电监测与计量子模块,用于根据园区网格划分区域和用电类型,进行多维度实时监测和计量,获取网格化用电监测与计量数据,并统计园区的总体用电量q;

39、清洁能源发电量计量子模块,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相连,用于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实时获取清洁能源发电量,所述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对应地,所述清洁能源发电量包括光伏站点发电总量qs和风力发电总量qf;

40、储能计量子模块,与储能监测设备相连,用于通过储能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储能设备的储能计量数据qc;

41、火电使用计量子模块,与电网相连,用于从电网实时获取火电用电量qh。

42、可选地,所述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模块,包括:

43、碳排放监测子模块,用于管理煤炭和天然气采购和使用情况,并按单位时间,获取园区内煤炭使用量p和天然气使用量m;

44、碳排放核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煤炭使用量,计算煤炭燃烧的碳排放量dc;根据所述天然气使用量,计算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量dg;根据火电用电量qh,按单位时间,计算火电用电的碳排放量dh;根据计算公式d=dh+dc+dg,累积得到所述碳排放总量d。

45、可选地,所述基于模型的数据分析模块,包括:

46、能耗排行榜分析子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用电计量数据,根据网格化用电监测与计量数据,进行能耗排名,并对能耗排行榜进行分析;

47、电力传输损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用电计量数据,根据计算园区的总体用电量q与火电用电量qh的差值;比较所述差值与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的大小,判断是否存在电力传输损耗问题;其中,当q-qh≥qq时,不存在清洁电力传输损耗问题;当q-qh<qq,存在清洁电力传输损耗问题;

48、储能容量合理性分析子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用电计量数据,根据光伏站点发电总量qs和风力发电总量qf,按照计算公式为qq=qs+qf,计算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判断火电用电量qh与设计火电用量qhs的大小关系,并结合所述清洁能源发电总量qq与清洁能源设计发电量qqs的大小关系,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储能;其中,当qh>qhs且qq<qqs时,说明储能不足。

4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面向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方法。

5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对零碳园区的各种用电情况进行计量(例如清洁能源发电情况,园区用电情况等),对园区碳排和碳汇进行动态核算和估算;并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进行能耗排行榜分析,电力传输损耗分析,和储能容量合理性分析,以及园区当前碳排放量与零排放目标值的差距分析。从而为园区实现零碳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撑数据,有利于管理者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园区零碳源目标的差距,深入了解园区内碳排放重点区域,以针对性制定节能减碳措施。本发明针对零碳园区的能源管理提出的系统和方法更符合园区评价、评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