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5338发布日期:2024-03-25 19:32阅读:7来源:国知局
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开始使用大量的模型处理业务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通常需要设计海量的风险检测模型对业务中可能具有金融风险的账户和事件进行识别。如何对这些海量的模型进行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将海量的模型集中到管理系统中,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或个人通过访问管理系统,查找需要使用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的使用说明为模型编写收集和计算模型输入指标所需的代码,然后在服务器或本地消耗运算资源运行上述代码得到模型运算所需的模型入参,使用模型入参完成模型的调用工作。

3、但是,虽然相关技术对模型进行了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个部门使用海量模型,但对于模型的海量输入指标并没有进行有效管理,用户在使用模型时依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用户在使用模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多个第一模型分别对应的第一输入指标集合;

4、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集合,确定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不包含重复指标;

5、确定所述第一模型与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目标输入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6、确定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各个目标输入指标分别对应的指标获取程序;

7、存储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指标获取程序;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指标获取程序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模型的模型入参。

8、可选地,所述获取多个第一模型分别对应的第一输入指标集合,包括:

9、获取所述第一模型的运算规则信息,解析所述运算规则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模型的第一输入指标,或者,获取所述第一模型的说明信息,解析所述说明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模型的第一输入指标。

10、可选地,所述解析所述运算规则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模型的第一输入指标,包括:

11、解析所述运算规则信息得到第一运算指标集合;

12、去除所述第一运算指标集合中的重复指标,得到第二运算指标集合;

13、去除所述第二运算指标集合中的运算结果指标,得到所述第一输入指标。

14、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集合,确定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包括:

15、获取所述第一输入指标集合中第一输入指标的指标描述信息;

16、基于所述指标描述信息,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中确定重复输入指标和非重复输入指标;

17、基于所述重复输入指标确定对应的替代输入指标,得到由所述非重复输入指标和所述替代输入指标构成的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

18、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指标描述信息,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中确定重复输入指标和非重复输入指标,包括:

19、基于所述指标描述信息提取对应第一输入指标的指标特征;

20、基于所述指标特征对所有所述第一输入指标进行聚类,得到指标聚类结果;

21、将所述指标聚类结果中多元素类群包含的第一输入指标确定为一组重复输入指标,将所述指标聚类结果中单元素类群包含的第一输入指标确定为非重复输入指标。

2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3、确定第二模型对应的第二输入指标集合;

24、基于所述第二输入指标集合更新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得到更新后的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不包含重复指标。

2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模型对应的目标输入指标;

27、调用所述第一输入指标对应的目标输入指标的指标获取程序,得到所述第一模型对应的目标模型入参;

28、将所述目标模型入参输入所述第一模型,得到所述第一模型输出的运行结果。

2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输入指标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模型分别对应的第一输入指标集合;

31、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集合,确定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不包含重复指标;

32、对应关系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模型与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目标输入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33、指标获取程序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各个目标输入指标分别对应的指标获取程序;

34、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指标获取程序;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指标获取程序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模型的模型入参。

35、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模型的运算规则信息,解析所述运算规则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模型的第一输入指标,或者,获取所述第一模型的说明信息,解析所述说明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模型的第一输入指标。

36、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37、第一运算指标集合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运算规则信息得到第一运算指标集合;

38、第二运算指标集合子模块,用于去除所述第一运算指标集合中的重复指标,得到第二运算指标集合;

39、第一输入指标子模块,用于去除所述第二运算指标集合中的运算结果指标,得到所述第一输入指标。

40、可选地,所述指标模块包括:

41、指标描述信息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输入指标集合中第一输入指标的指标描述信息;

42、重复判别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指标描述信息,从所述第一输入指标中确定重复输入指标和非重复输入指标;

43、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输入指标确定对应的替代输入指标,得到由所述非重复输入指标和所述替代输入指标构成的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

44、可选地,所述重复判别子模块包括:

45、指标特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指标描述信息提取对应第一输入指标的指标特征;

46、指标聚类结果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指标特征对所有所述第一输入指标进行聚类,得到指标聚类结果;

47、重复判别单元,用于将所述指标聚类结果中多元素类群包含的第一输入指标确定为一组重复输入指标,将所述指标聚类结果中单元素类群包含的第一输入指标确定为非重复输入指标。

48、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49、第二输入指标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模型对应的第二输入指标集合;

50、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输入指标集合更新所述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得到更新后的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不包含重复指标。

51、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52、目标输入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模型对应的目标输入指标;

53、目标模型入参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第一输入指标对应的目标输入指标的指标获取程序,得到所述第一模型对应的目标模型入参;

54、运行结果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模型入参输入所述第一模型,得到所述第一模型输出的运行结果。

5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所述的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

5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所述的模型输入指标管理方法。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模型分别对应的第一输入指标集合;基于所有第一输入指标集合,确定目标输入指标集合;其中,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不包含重复指标;确定第一模型与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目标输入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输入指标集合中各个目标输入指标分别对应的指标获取程序;存储对应关系和指标获取程序;其中,对应关系和指标获取程序用于确定第一模型的模型入参。能够实现对多个模型的大量第一输入指标进行处理,得到不重复的目标输入指标,并生成目标输入指标对应的指标获取程序,从而能够使用户在使用模型时可以通过调用模型相应的指标获取程序自动生成相应模型入参,并且由于输入指标本质相同的模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目标输入指标,因此还能够仅通过一次指标获取程序的运行得到多个模型的模型入参,有助于节省生成模型入参的时间和计算量,有助于提升模型使用效率。

5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