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21284发布日期:2024-02-22 21: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包括新能源电场、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第一直流架空线、第二直流架空线、交流耗能装置和直流耗能装置,新能源电场通过三相交流线连接至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交流耗能装置通过三相交流线配置在新能源电场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之间,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直流架空线与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一个输入端连接,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直流架空线与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直流耗能装置配置在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直流侧,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与交流电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为真双极柔直送出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单阀组结构或双阀组串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换流阀采用全半桥子模块混合拓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第一直流架空线和第二直流架空线以星型结构或三角型结构连接各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直流侧。

7.一种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包括新能源电场、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第一直流架空线、第二直流架空线、交流耗能装置和直流耗能装置,新能源电场通过三相交流线连接至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交流耗能装置通过三相交流线配置在新能源电场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之间,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直流架空线与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一个输入端连接,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直流架空线与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直流耗能装置配置在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直流侧,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与交流电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新能源双极柔直送出系统为真双极柔直送出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单阀组结构或双阀组串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和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换流阀采用全半桥子模块混合拓扑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和装置,充分利用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地钳位点设计的灵活性,进行直流线路末端接地故障仿真,通过对比不同钳位点时送端柔性直流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大小,以所选接地钳位点下的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子模块电容电压是否存在过压现象来最终确定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地钳位点,避免了直流侧对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进行持续充电而导致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过压跳闸的风险,解决了现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线地钳位点选择不当,导致直流侧对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进行持续充电而导致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过压跳闸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源,黄伟煌,曹润彬,刘腾,袁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