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脚踏板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83647发布日期:2024-04-18 12:0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歇脚踏板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歇脚踏板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车辆中歇脚踏板的布置角度会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舒适程度,更优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能够提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驾驶体验,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了能够在车辆中布置更舒适的歇脚踏板位置,目前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通过测试人员对不同设计的歇脚踏板角度进行反复测试,通过测试人员的实际踩踏感受来调整歇脚踏板的布置角度,该过程需要重复执行,存在大量的重复动作,降低歇脚踏板布置效率。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歇脚踏板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需要通过反复测试确定合适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导致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歇脚踏板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获取车辆数据的大数据集,其中,所述大数据集中包括各种品牌、各种车型对应的车辆的参考参数;

4、根据歇脚踏板的特性,从所述参考参数中提取出与所述歇脚踏板的特性相关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5、对所述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进行曲线拟合,确定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与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关联的多个回归模型;

6、对所述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并根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完成歇脚踏板布置。

7、可选地,所述获取车辆数据的大数据集,包括:

8、对目标采样车辆进行三维实车扫描,获得所述目标采样车辆的扫描数据;

9、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对所述扫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得到所述目标采样车辆的歇脚踏板布置参数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10、根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参数与所述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生成所述大数据集。

11、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进行曲线拟合,确定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与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关联的多个回归模型,包括:

12、将所述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确定为因子、将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确定为因变量;

13、根据所述因子与所述因变量生成歇脚踏板布置角度观测数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观测数据由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与所述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生成的数据对;

14、根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观测数据与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所述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对应的待定参数进行拟合,得到多个回归模型。

15、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包括:

16、对所述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系数分析;

17、确定所述回归模型中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方差显著性和歇脚踏板布置角度系数显著性;

18、在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方差显著性小于预设显著性时,将所述回归模型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系数显著性与所述预设显著性比较;

19、在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角度系数显著性小于所述预设显著性时,将所述回归模型输出为显著性合格模型;

20、对所述显著性合格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

21、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显著性合格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包括:

22、确定所述显著性合格模型的判定系数;

23、将所述判定系数与预设判定系数比较,将大于所述预设判定系数的所述判定系数中的最大值对应的显著性合格模型输出为验证筛选模型;

24、选取所述验证筛选模型的验证参数,根据所述验证参数计算理论值;

25、确定所述理论值与置信区间的置信分布,将所述置信分布中最大值输出为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

26、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显著性合格模型的判定系数,包括:

27、确定所述显著性合格模型的第一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第二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所述第一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是能够通过回归模型解释的部分,所述第二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是不能通过回归模型解释的部分;

28、根据所述第一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第二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得到总平方和;

29、根据所述第一歇脚踏板布置角度残差平方和所述总平方和得到所述判定系数。

30、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置信分布中最大值输出为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包括:

31、在所述置信分布中最大值数量不为一时,确定所述最大值相同的验证筛选模型;

32、分别获取评测员对根据所述验证筛选模型布置的歇脚踏板的布置角度的舒适度评分,得到所述验证筛选的评分数据;

33、对所述评分数据进行排序,删除所述评分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所述评分数据的平均评分,所述平均评分为所述验证筛选模型的主观评分结果;

34、将所述主观评分结果中最高分对应的验证筛选模型确定为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

3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歇脚踏板布置装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装置包括:

36、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车辆数据的大数据集,其中,所述大数据集中包括各种品牌、各种车型对应的车辆的参考参数;

37、采集模块,还用于根据歇脚踏板的特性,从所述参考参数中提取出与所述歇脚踏板的特性相关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38、拟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进行曲线拟合,确定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与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关联的多个回归模型;

39、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并根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完成歇脚踏板布置。

4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歇脚踏板布置设备,所述歇脚踏板布置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歇脚踏板布置程序,所述歇脚踏板布置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歇脚踏板布置方法的步骤。

41、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歇脚踏板布置程序,所述歇脚踏板布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歇脚踏板布置方法的步骤。

42、本发明通过获取车辆数据的大数据集,其中,所述大数据集中包括各种品牌、各种车型对应的车辆的参考参数,根据歇脚踏板的特性,从所述参考参数中提取出与所述歇脚踏板的特性相关的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对所述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和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进行曲线拟合,确定车辆歇脚踏板布置角度与乘坐基准点与踵点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关联的多个回归模型,对所述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并根据所述歇脚踏板布置模型完成歇脚踏板布置,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确定出较为舒适的歇脚踏板的布置角度,从而避免后期重复调整,并且能够避免反复测试,节省开发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