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方法以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22011发布日期:2024-02-22 21: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方法以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网安全施工综合评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方法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电网工程的工作人员依然存在操作步骤不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无意识地做出了危险动作,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电网工程开工前的固有风险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电网工程作业前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保证电网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是,相关技术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并没有考虑到工作人员自身疲劳程度带来的影响,导致风险评估不够准确,人在疲劳状态下更加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充分的考虑施工人员的身体状态,才能得到更准确的评估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对电网工程进行风险评估时,没有考虑施工人员自身疲劳程度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方法,管控方法包括:获取电网工程的项目信息,根据项目信息确定电网工程的施工区域和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评估电网工程的疲劳风险系数;根据施工计划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作业区域和待施工区域,评估作业区域的环境风险系数;当作业区域准备施工时,获取施工区域内采集设备的采集数据,得到施工作业的第一图像结果;根据第一图像结果确定作业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和非工作人员,并对非工作人员发送撤离信息;当非工作人员离开作业区域后,根据第一图像结果获取工作人员的实际装备信息;根据施工计划获取施工作业的理论装备信息,理论装备信息与实际装备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满足作业穿戴条件;若否,则提醒对应的工作人员更新实际装备信息;若是,则施工作业满足施工条件,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计算施工作业的施工熟练度;当工作人员开始施工后,获取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的第二图像结果和交流信息;根据第二图像结果和交流信息计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系数;根据环境风险系数、疲劳风险系数与施工熟练度计算工作人员的实际风险系数,根据实际风险系数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管控。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疲劳风险系数的评估,能够得到电网工程进行时,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环境风险系数的评估,充分的考虑了施工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提升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通过第一图像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识别并提醒非工作人员撤离,能够避免非工作人员在作业区域内遇到危险,实际装备信息与理论装备信息的对比,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不会出现必要装备缺失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第二图像结果和交流信息的获取,能够对工作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制止纠正,弥补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存在的漏洞,实际风险系数的计算,提供了对工作人员管控的标准,让现场的安全管控更加合理。

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电网工程的项目信息,根据项目信息确定电网工程的施工区域和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评估电网工程的疲劳风险系数,具体包括:根据施工计划获取电网工程的理论工作时长,根据理论工作时长确定电网工程的基础疲劳系数;获取工作人员在目标时间内的工作天数和休息时长,并根据工作天数和休息时长换算连续工作天数,根据连续工作天数评估疲劳积累系数;获取工作人员在工作天数内的平均工作时长,记为实际工作时长,根据实际工作时长对基础疲劳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疲劳系数;根据疲劳积累系数和修正疲劳系数计算疲劳风险系数。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理论工作时长的获取,能够得到工作人员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时每天的疲劳积累量,连续工作天数的换算,能够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得到对应的疲劳积累系数,让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每天实际工作时长的获取,能够得到每天实际工作量与理论工作量的区别,进一步的增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工作人员在工作天数内的平均工作时长,记为实际工作时长,根据实际工作时长对基础疲劳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疲劳系数,具体包括:将实际工作时长与理论工作时长进行比较,当实际工作时长小于等于理论工作时长时,基础疲劳值具有第一修正系数;当实际工作时长大于理论工作时长时,计算实际工作时长与理论工作时长的时长差值,根据时长差值计算第二修正系数,根据第二修正系数对基础疲劳系数进行修正;其中,第二修正系数大于等于第一修正系数。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修正系数与第二修正系数的设置,让基础疲劳系数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具有不同的修正方式,通过将时长差值与连续工作天数结合,将电网工程的整体工作强度和日均工作强度进行结合,对每一个工作人员单独进行计算,让第二修正系数的获取更加符合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让风险评估更加准确。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施工计划获取施工作业的理论装备信息,理论装备信息与实际装备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满足作业穿戴条件,具体包括:理论装备信息包括必带装备和可选装备,当实际装备信息中包括全部的必带装备时,工作人员满足作业穿戴条件;当实际装备信息存在未携带的必带装备时,工作人员不满足作业穿戴条件。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必带装备获取,能够在施工作业开始前检查工作人员的装备情况,避免工作人员漏带或错带装备,提高工作人员施工的安全性,可选装备的获取,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作人员的装备携带情况,计算不同作业项目的风险系数,让风险评估变的更加准确。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是,则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计算施工作业的施工熟练度,具体包括:获取每个工作人员的工龄以及参加与施工作业同类工程的施工次数;根据工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基础熟练度,根据施工次数确定工作人员的专项熟练度;根据专项熟练度与基础熟练度计算施工熟练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工龄的获取,能够得到工作人员参加电网工程的工作经验,施工次数的获取,能够得到工作人员针对当前作业的实操经验,将工作经验与实操经验结合计算施工熟练度,让施工熟练度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图像结果和交流信息计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系数,具体包括:根据交流信息确定工作人员即将执行的操作步骤,记为第一步骤;将第一步骤与施工作业的理论操作步骤进行比较,判断工作人员是否出现错误操作;若是,则提升工作风险系数至警报阈值,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第一步骤;若否,则通过识别第二图像结果,记录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步骤,将实际操作步骤与理论操作步骤进行比较,判断工作人员是否出现错误操作;当工作人员出现错误操作时,根据错误操作计算工作风险系数;当工作人员未出现错误操作时,工作风险系数不会对实际风险系数造成影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交流信息的获取,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后续操作进行预判,阻止工作人员进行错误操作,第二图像结果的获取,能够对工作人员已经完成的操作进行复核,在实际操作步骤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的根据错误情况评估工作人员的风险等级,保证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环境风险系数、疲劳风险系数与施工熟练度计算工作人员的实际风险系数,根据实际风险系数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管控,具体包括:将工作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划分为多个施工小组,并计算每个施工小组的实际风险系数;当实际风险系数小于第一风险阈值时,施工作业能够正常进行;当实际风险系数大于等于第一风险阈值且小于第二风险阈值时,通知对应的施工小组停止施工,并停留在施工区域待命;当实际风险系数大于等于第二风险阈值时,提醒施工小组撤离施工区域;其中,第二风险阈值大于第一风险阈值。将工作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划分为多个施工小组,并计算每个施工小组的实际风险系数,具体包括:获取施工小组的总人数,得到第一数量结果,获取施工小组内每个工作人员的施工熟练度,得到施工熟练度大于熟练阈值的人数,得到第二数量结果;当第二数量结果与第一数量结果的比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施工小组中最高的施工熟练度计算实际风险系数;当第二数量结果与第一数量结果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施工小组中平均的施工熟练度计算实际风险系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施工小组的划分,让实际风险系数在计算时更加符合实际的施工情况,熟练阈值的设定,充分的考虑了施工小组内整体的施工熟练度,让施工熟练度的计算更加准确,第一风险阈值与第二风险阈值的设定,在保证工作人员施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的保证施工效率,使得根据实际风险系数做出的管控更加合理。

1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系统,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方法应用于该电网工程安全管控系统,管控系统包括:评估模块,评估模块用于评估疲劳风险系数和环境风险系数;采集模块,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图像结果和第二图像结果;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施工计划;计算模块,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实际风险系数,该管控系统具有上述安全管控方法全部技术特征,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