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5514发布日期:2024-05-17 13:20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认证,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


背景技术:

1、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对可再生能源电量在其电力消费总量中所占的具体份额进行强制性规定的法律制度。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或联邦州(省)实施了强制性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在“双碳”背景下,特别是国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要求,有利于甘肃把绿电优势转化为优化产业结构优势,通过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能源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目前新能源产业面临深层次的矛盾与挑战,对促进新能源消纳与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2、在全国能源消费市场中,各地企业电力消纳数据由于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模型不同,如果企业对核查算法、报告体系、核查标准理解有误、将会造成排放数据偏差、产生的不仅仅是信誉的缺失,而意味着企业真金白银的损失。对于政府侧而言,明确各企业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为政府下发指标提供可靠依据,便于对电力消纳市场进行监管,实现企业电力消纳信息实时掌握。当前系统的绿证产量、风电利用率以及净收益较低,碳排放量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的绿证产量、风电利用率以及净收益高,碳排放量上升的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包括如下步骤:

4、1)根据电网企业物流业务活动,确定碳排放核算范围;

5、2)建立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碳-绿色证书联合交易模型;

6、3)建立电力设备物流空间碳排放总量核算模型;

7、4)绿证管理机构利用区块链验证数据库中的采样数据,若采样数据真实则核发绿证。

8、根据以上特征,所述采集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碳排放源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电能消耗量。

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将电力设备周转量代替活动水平,则电力设备周转量核算模型:

10、ade=qe×de

11、其中,ade代表电力设备周转量,qe代表电力设备运输重量,de代表电力设备运输距离;

12、将单位电力设备周转量碳排放值代替排放因子,则单位电力设备周转量碳排放值核算模型为:

13、efe=ecu×fe

14、其中,efe代表单位电力设备周转量碳排放值,ecu代表单位吨公里能源消耗量,fe代表能源碳排放系数。

15、根据以上特征,所述采样电表设有一对公钥和私钥地址,并登记备案在区块链中,涉及公钥地址的交易也被记录入区块链中,包括出厂登记的时间、发送公钥地址和接收公钥地址,形成严格唯一的数据索引标识符,由区块链保障无法篡改或删除。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有效支撑火电厂清洁减碳分析、过程碳排放动态测算、替代电能减排分析、碳配额动态分析,实现从电量看碳排放全景,通过建立甘肃省碳减排核算的用电成本分析模型,把握“电-碳”市场运营的关键边界条件和市场要素,促进“电-碳”市场协调有序发展,为推动甘肃省“电-碳”市场协同、绿电市场与国际化融合以及分析绿电交易对用电成本的影响提供支撑。

18、2)本发明在引入高载能企业负荷作为需求侧响应之后,系统的绿证产量、风电利用率以及净收益都有了一定提高,但引入高载能企业负荷同时也会导致虚拟电厂内常规火电机组和燃气轮机电提高,进而使得碳排放量上升。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碳排放源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电能消耗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电力设备周转量代替活动水平,则电力设备周转量核算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表设有一对公钥和私钥地址,并登记备案在区块链中,涉及公钥地址的交易也被记录入区块链中,包括出厂登记的时间、发送公钥地址和接收公钥地址,形成严格唯一的数据索引标识符,由区块链保障无法篡改或删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电力消纳认证与碳排放监测核算衔接机制,根据电网企业物流业务活动,确定碳排放核算范围;建立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碳‑绿色证书联合交易模型;建立电力设备物流空间碳排放总量核算模型;绿证管理机构利用区块链验证数据库中的采样数据,若采样数据真实则核发绿证。本发明在引入高载能企业负荷作为需求侧响应之后,系统的绿证产量、风电利用率以及净收益都有了一定提高,但引入高载能企业负荷同时也会导致虚拟电厂内常规火电机组和燃气轮机电提高,进而使得碳排放量上升。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杰,郭蕊,张驰,王栋,赵书函,刘宁,高育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