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品智能兑换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2903发布日期:2024-03-25 19:2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品智能兑换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商品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商品智能兑换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商品智能兑换管理是一种利用智能技术来管理和优化兑换商品的过程的系统,通常应用于积分商城、会员兑换等场景中,该系统基于智能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对兑换商品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以提供更高效、便捷、可追溯的商品兑换服务;

2、现有的商品兑换系统过程中,由于系统对接多家供货渠道,但难以监测与实现商品供货最优化,当供货商品的质量差或供货成本远高于市场价,会使得用户对于商品兑换交易的信任度不高,从而导致交易成功率下降,同时会提高商品交易兑换端的成本;且系统难以进行智能推送,使得用户在进行大量商品筛选所需的时间长,同样会导致交易成功率下降,并且当大规模用户同时兑换时,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或运行缓慢,造成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不稳定的缺陷;

3、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难以实现商品供货最优化、难以进行智能筛选推送与难以承载大规模用户兑换需求的缺陷,以及从而导致的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低与交易效率不稳定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商品智能兑换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数据采集单元采集获取商品兑换数据,其中,商品兑换数据包括商家信息、交易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5、步骤二,中央处理单元构建商品兑换分析模型,通过商品兑换分析模型对商品兑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商品兑换分析模型的构建过程为:

6、先通过降本增效模块将商家信息与交易信息相结合,生成供货效能指数,从而通过阈值对比与排序,进行相应的优先供货合作;

7、并通过智能推荐模块将用户信息与交易信息相结合,生成商品推荐指数,从而通过阈值对比与排序,进行相应的商品推送操作;

8、再通过综合分析模块将供货效能指数与商品推荐指数相结合,生成交易效率评估系数,评估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并生成相应的调控处理信号;进而通过深度分析交易效率评估系数,评估商品兑换交易的风险程度,并生成相应的优化管理信号,从而对系统进行针对性优化;

9、步骤三,调控管理单元接收信号并进行相应的调控处理和优化管理操作。

10、进一步的,生成供货效能指数的具体过程为:

11、商家信息包括商家端的供货成本参数、供货效果参数和供货物流参数,预设商家端有n0个;

12、其中,供货成本参数包括供货商品的销售单价与折扣促销区间,供货效果参数包括供货商家的店铺评分与商品瑕疵率、货源储备量与交货周期,供货物流参数包括发货准备时间、送货物流时长以及退换货时长;

13、交易信息包括交易成交量与商品好评率,预设交易兑换端有n1个商品;

14、sa-1:先通过整合供货成本参数获取供货成本评估系数:

15、将任一个商家端标记为x,预设商家端x的供货商品数量有n0个,标记其中任一个供货商品为i,供货商品i的销售单价为dji、折扣促销区间为cxi%,则获取商家端x对供货商品i的实际供货价格jgi;

16、通过商品名称进行检索并同步进行供货价格测算,获取全部供货商家关于商品i的实际供货价格,预设有n1个商家对于商品i进行供货,并对n1个商家关于商品i的供货价格进行均值测算,获取商品i的供货均价pji;

17、进而测算当前商家端x的供货成本评估系数gcb;

18、sa-2:再通过整合供货效果参数获取供货效果评估系数:

19、标记当前商家端x的店铺评分为pf、商品瑕疵率为xz、货源储备量为cb、交货周期为zq;

20、sa-201:通过店铺评分pf和商品瑕疵率xz生成供货质量系数zlx;

21、sa-202:通过货源储备量cb和交货周期zq生成供货能力系数nlx:

22、sa-203:进而通过供货质量系数zlx与供货能力系数nlx相结合,生成供货效果评估系数gxg;

23、sa-3:再通过整合供货物流参数获取供货物流评估系数:

24、标记当前商家端x的发货准备时间为fh、送货物流时长为wl、退换货时长为th;

25、通过发货准备时间fh、送货物流时长wl与退换货时长th相结合,获取当前商家端x的供货物流评估系数gwl;

26、sa-4:通过整合商家端的交易信息获取一号交易评估系数:

27、通过交易兑换端与商家端之间的交易订单,采集商家端的交易信息,获取并标记商家端x的交易成交量为cj1、商品好评率为hp1,通过交易成交量cj1和商品好评率hp1,整合生成一号交易评估系数jy1;

28、sa-5:最后通过一号交易评估系数jy1,并结合商家端x的供货成本评估系数gcb、供货效果评估系数gxg和供货物流评估系数gwl,生成供货效能指数gxn;

29、设置供货效能指数gxn的达标阈值,通过阈值对比,提取m0个达标的商家端并按照供货效能指数进行降序排序,系统优先选择排序靠前的商家端进行供货合作。

30、进一步的,生成商品推荐指数的具体过程为:

31、sb-1:通过用户信息进行分类筛选:

32、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端的历史兑换参数,预设用户端有n2个,历史兑换参数包括成交商品的类型及成交价格,标记任一个用户端为y,预设用户端y的成交商品数量有n2个,标记其中任一个成交商品为j;

33、通过对交易兑换端的n1个商品进行分类,从而建立商品类型数据库,再依据商品类型数据库对成交商品j的类型进行划分,标记成交商品j的类型为lxj,将用户端y的全部成交商品的类型进行标记,并建立用户端y的商品类型集合sl;

34、再标记成交商品j的成交价格jgj,通过测算n2个成交商品的成交价格的平均值,将其作为用户端y的成交区间的中间值md,进而通过测算标准差,获取用户端y的成交价格浮动系数σy,由此获取用户端y的成交区间qj[md-σy,md+σy];

35、先按照用户端y的商品类型集合sl对交易兑换端的商品进行第一次筛选,获取该商品在用户端y的类型系数lx;进而通过用户端y的成交区间qj[md-σy,md+σy]对商品进行第二次筛选,获取该商品在用户端y的价格系数jg;

36、sb-2:通过整合用户端的交易信息获取二号交易评估系数:

37、通过交易兑换端与用户端之间的交易订单,采集用户端的交易信息,获取并标记用户端y的交易成交量为cj2、商品好评率为hp2,通过交易成交量cj2和商品好评率hp2,整合生成二号交易评估系数jy2;

38、sb-3:最后通过二号交易评估系数jy2,并结合商品在用户端y的类型系数lx与价格系数jg,获取商品的商品推荐指数stj;

39、设置商品推荐指数stj的达标阈值,通过阈值对比,提取m1个达标的用户端并按照商品推荐指数进行降序排序,系统优先将当前商品推送到排序靠前的用户端进行智能推送。

40、进一步的,生成交易效率评估系数的具体过程为:

41、sc-1:设置信息结算周期tjs对交易效率评估系数进行结算,调取信息结算周期内的供货效能指数和商品推荐指数:

42、对于交易兑换端的任一个商品,分别获取该商品与n0个商家端的供货效能指数,以及该商品与n2个用户端的商品推荐指数,通过设置阈值与排序操作,从而提取其中m0个达标的商家端及其对应的供货效能指数,以及m1个达标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商品推荐指数;

43、sc-2:进而通过交易兑换端的n1个商品的测算数据,从而生成交易效率评估系数xjy;

44、sc-3:通过设置交易效率评估系数xjy的效率区间,经区间对比判定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并生成相应的调控处理信号。

45、进一步的,对交易效率评估系数进行深度分析的具体过程为:

46、sd-1:以信息结算周期tjs为横坐标,以交易效率评估系数xjy为纵坐标,构建交易效率评估系数xjy-信息结算周期tjs的二维动态曲线变化图s0;

47、sd-2:获取动态曲线s0的全部点的坐标,预设全部点的数量有m0个,通过求取m0个点的纵坐标方差值,获取动态曲线s0的曲线波动系数σs,进而获取交易效率风险系数xfx;

48、sd-3:通过设置交易效率风险系数xfx的风险区间,经区间对比判定商品兑换的交易风险,并生成相应的优化管理信号。

49、一种商品智能兑换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和调控管理单元,其中,中央处理单元包括降本增效模块、智能推荐模块和综合分析模块。

5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1、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商品兑换数据,再通过中央处理单元构建商品兑换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供货效能优化与智能商品推荐,从而综合监测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进而通过调控管理单元进行调控处理与优化管理操作,提高系统进行商品兑换的交易效率,并保证商品兑换交易效率的持续可靠性;

52、本发明通过降本增效模块将商家信息与交易信息相结合,从而判定商家端的供货效能,实现择优合作,保证交易成功率和成本最小化,实现了降本增效;并通过智能推荐模块将用户信息与交易信息相结合,从而测算用户端的商品推荐指数,实现高匹配度的筛选推荐与智能推送;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商品兑换交易效率,并进行调控处理操作实现对商品兑换交易效率的整体监测把控,以及进行优化管理操作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大规模商品兑换时系统的持续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