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提醒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82069阅读:来源:国知局
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所述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环可以通过与智能手机建立蓝牙连接来建立绑定关系,也可以通过在其它的无线环境中(比如W1-FI环境)与智能手机使用同一个账户(比如小米账户)登录来建立绑定关系。
[0097]以下以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所述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0098]当智能手环(以下简称手环)与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绑定成功后,手环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手环客户端读取手机上已设定的提醒事件,并判断所述提醒事件中是否设置了提醒时间,如果所述提醒事件中已设置了提醒时间时,则将该提醒事件同步到本地。
[0099]其中,所述提醒事件可以包括闹钟提醒事件和日程提醒事件。
[0100]在实现时,手环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手环客户端与手机上的闹钟以及日程对应的APP进行协作,来读取手机中由用户设置的闹钟数据和日程数据,由于闹钟数据中通常默认会包括提醒时间,因此所述手环客户端可以直接将闹钟数据中的时间数据同步到手环中;对于手机中由用户设定的日程数据,手环客户端可以进行逐个扫描,将其中设置了提醒时间的日程数据同步到手环中。
[0101]当手环客户端将手机中由用户设定的闹钟数据,以及由用户设置的日程数据成功同步到了手环中后,后续手环可以根据所述闹钟数据以及日程数据中由用户设定的提醒时间到来之前,向用户提前输出事件提醒。
[0102]其中,手环在输出事件提醒时所提前的时长,可以是一个预设的时长,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实现时,用户可以设置手环提前N分钟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
[0103]另外,手环在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的方式,可以根据事件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设置。
[0104]例如,如果所要提醒的事件为日程提醒事件,手环可以在日程提醒时间到达前N分钟向用户输出一个声音或者振动提醒,对于安装有LED屏幕的手环还可以通过LED屏幕将日程提醒事件对应的日程信息输出给用户,以达到提醒的目的;如果所要提醒的事件为闹钟提醒事件,手环可以在闹钟到点前用户的一个浅睡眠时,有节奏的开始振动,并逐渐加大振动幅度,从而达到唤醒用户的目的。
[0105]在本实施例中,当手环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后,还可以判断是否接收到了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来确定用户是否已接收到所述事件提醒,如果判断出已经接收到了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表明用户已接收到所述事件提醒,此时可以停止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并同时取消手机中已设定的对应的提醒事件;如果判断出未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时,此时用户很可能没有接收到所述事件提醒,因此可以在预设时长后再次输出事件提醒。
[0106]其中,根据提醒事件类型的不同,手环在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时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不同。
[0107]一方面,当所述提醒事件为闹钟提醒事件时,手环在输出事件提醒后,此时用户针对该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可以是用户的位移变化和生理指标变化。因此,此时手环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时,则可以认为是一个判断用户是否已经醒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环可以实时的采集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和生理指标变化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后,通过判断采集到的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和生理指标变化数据是否匹配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的位移变化或者生理指标变化,来确定用户在所述闹钟提醒事件的提醒下,是否已经处于清醒状态。
[0108]例如,所述位移变化可以是用户的身体改变幅度、位置移动等,所述生理指标变化可以是用户心跳速率的变化等,手环可以根据用户身体改变幅度来区别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翻身和起床的动作,从而可以判断用户是否醒来;手环还可以根据用户心跳速率的快慢变化,来区分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或者苏醒状态。
[0109]当手环判断出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此时手环可以确定已经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可以立即停止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而且由于此时用户已处于清醒状态,手环还可以同时将手机中由用户设定的闹钟提醒事件提前关闭。当然,如果手环判断出用户仍然处于睡眠状态,此时手环可以确定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任何事件反馈,因此可以在预设时长后(例如N分钟后)再次输出事件提醒,直到手机中设置的闹钟提醒事件到时,手机开始向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0110]另一方面,当所述提醒事件为日程提醒事件时,手环在输出事件提醒后,用户还可以通过佩戴手环完成指定的动作对该事件提醒进行事件反馈。此时手环可以通过内置的智能芯片(例如动作感应芯片)在预设的空间中感应用户的手势动作,并判断用户的手势动作是否为指定动作,如果智能芯片感应到的用户的手势动作为指定动作,那么此时手环可以确定接收到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
[0111]例如,所述指定动作可以是用户佩戴手环时轻拍的动作,当手环向用户发出事件提醒后,用户可以通过一个轻拍的手势动作向手环进行反馈,来通告手环用户已经接收到了该事件提醒。手环在发出事件提醒后,内置的智能芯片可以立即开始感应用户的手势动作,如果智能芯片通过内置的算法以及采集到的数据判断出用户当前的手势动作为轻拍的动作,则可以确定已经接收到了针对所述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可以立即停止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同时还可以将手机中由用户设定的日程提醒事件提前关闭。
[0112]当然,如果手环内置的智能芯片感应出用户的手势动作不匹配所述指定动作,可以在预设时长后(例如N分钟后)再次输出事件提醒,直到手机中设置的日程提醒事件到时,开始向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0113]其中,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指定动作除了以上示出的轻拍的动作之外,在实现时,还可以指定其它的手势动作作为指定动作,在本实施例不进行特别限定。
[0114]另外,除了以上示出的用户可以通过指定手势动作向手环进行反馈,来通告手环用户已经接收到了该事件提醒以外,在实现时,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的功能;例如,当手环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后,用户可以通过触碰手环的触控板向手环进行反馈,来通告手环用户已经接收到了该事件提醒;在实现时,手环可以在向用户输出了事件提醒后,通过触控板实时监听用户针对触控板的触摸事件,当监听到了触摸事件后则可以确定用户接收到了所述事件提醒。
[0115]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公开通过可穿戴设备来获取绑定终端上设定的提醒事件,然后在所述提醒事件所对应的提醒时间之前,提前预设时长输出事件提醒,从而可以在绑定终端上设置的提醒事件所对应的提醒时间到来之前,提前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
[0116]同时,本公开还引入了用户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事件反馈机制,可穿戴设备在提前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后,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手势动作来确认已接收到了事件提醒,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用户针对事件提醒的事件反馈后,可以取消绑定终端上由用户已经设定的提醒事件,从而使得整个事件提醒过程更加方便而且更加有效。
[0117]与前述事件提醒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装置的实施例。
[0118]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示意框图。
[0119]如图3所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事件提醒装置300,包括:获取模块301、输出模块302 ;其中:
[0120]所述获取模块301被配置为,获取绑定终端上设定的提醒事件;
[0121]所述输出模块302被配置为,在所述提醒事件所对应的提醒时间之前,提前预设时长输出事件提醒。
[0122]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可穿戴设备来获取绑定终端上设定的提醒事件,然后在所述提醒事件所对应的提醒时间之前,提前预设时长输出事件提醒,从而可以在绑定终端上设置的提醒事件所对应的提醒时间到来之前,提前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
[0123]请参见图4,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事件提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获取模块301可以包括读取子模块301A、第一判断子模块30IB和同步子模块301C ;其中:
[0124]所述读取子模块301A被配置为,读取所述绑定终端上设定的提醒事件;
[0125]所述第一判断子模块301B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提醒事件中是否设置了提醒时间;
[0126]所述同步子模块301C被配置为,在所述提醒事件中设置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