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8781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23]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更包括触控层,触控层位于第一基材10与第二基材11之间。触控层形成于第二基材11的第一表面Ila也即上表面。请参照图1B及1C,触控层包括感测电极层200及线路层210,其中感测电极层200配设于可视区VA内,而线路层210配设于非可视区NA内。也就是说,线路层210位于感测电极层200周边,且与感测电极层200电性连接,用于将感测电极层200的感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图未示)以确定触控位置。
[0024]详细而言,感测电极层20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200a、复数个第二电极200b、复数个第一连接部201以及复数个第二连接部202。这些第一电极200a排成多行(row),而这些第二电极200b排成多列(column)。位于同一行中两相邻的第一电极200a之间以第一连接部201相连接,位于同一列中而两相邻的第二电极200b之间以第二连接部20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复数个绝缘部203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202之间,以使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电性绝缘。
[0025]前述实施例中,构成第一电极200a、第二电极200b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 CTO)、氧化招锋(aluminum zinc oxide, ΑΖ0)、氧化铟锋锡(indiumtin zinc oxide, ΙΤΖ0)、氧化锋(zinc oxide)、氧化镉(cadmium oxide)、氧化給(hafniumoxide, HfO)、氧化铟嫁锋(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nGaZnO)、氧化铟嫁锋续(indiumgallium zinc magnesium oxide, InGaZnMgO)、氧化铟嫁续(indium gallium magnesiumoxide, InGaMgO)或氧化铟嫁招(indium gallium aluminum oxide, InGaAlO)等。构成线路层210的材料可以选择与第一电极200a、第二电极200b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亦可选择金、银、铜、镍、铝、铬、或上述任意组合(如钥铝钥迭层结构,其中铝层位于两钥层之间)。当制作前述感测电极层200及线路层210时,可藉由沉积、微影及蚀刻等制程来制造感测电极层200及线路层210。
[0026]当然,触控面板的电极层并不限于单层式的,且不限于仅配置于如图1C所示的第二基材11的第一表面上。请参照图2,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C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层包括位于第二基材11第一表面Ila上的第一电极200a,以及位于第二基材11第二表面Ilb上的第二电极200bο具体而言,线路层210和第一电极200a共同配设于第二基材11的第一表面Ila,其中线路层210配设于非可视区NA,而第一电极200a大致分布于可视区VA并与线路层210电性连接。第二电极200b配设于第二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b,且与线路层210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线路层210也可以配置于第二基材11的第二表面Ilb上。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与图1C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0027]请参照图3,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C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层200是形成于第一基材10的下表面10b,线路层210则形成于遮蔽层130上。具体而言,先将遮蔽层13形成于第一基材10的下表面1b后,再将线路层210形成于遮蔽层13的表面。另外,前述的阻隔层14是形成于线路层210上,并位于接合层12与线路层210之间。详细而言,当阻隔层14形成于线路层210上时,阻隔层14的位置与图案层131的位置重叠。
[0028]感测电极层200与线路层210的结构如图1B所示。当线路层210形成于遮蔽层130及图案层131上时,由于线路层为相互间隔的复数条导线组成,所以线路层210并不会将图案层131完全覆盖。阻隔层14仍会透过线路层210而覆盖图案层131,以免当第一基材10与第二基材11以接合层12接合时,接合层12渗入图案层131,对触控面板I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与图1C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0029]请参照图4,显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C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接合层12具有一开口,阻隔层14填充于该开口内。进一步的,阻隔层14的上表面覆盖图案层131,或可进一步覆盖于遮蔽层130上,而阻隔层14的下表面则位于线路层210上,换句话说,阻隔层14透过该开口将接合层12分隔成了左右两部份。当第一基材10与第二基材11将以接合层12进行接合时,已贴合阻隔层14的部分并未再涂覆接合层12。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与图1C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0]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于图案层上覆盖一层阻隔层,透过阻隔层来阻隔接合层与图案层接触,进而避免接合层渗入并腐蚀图案层,并且防止图案层产生异色。另外,当图案层为红外线油墨时,阻隔层可减缓图案层在脱泡制程中,发生褪色的情况。
[0031]虽然本发明以前述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作更动与润饰之等效替换,仍为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材; 一第二基材; 一接合层,位于该第一基材与该第二基材之间; 一图案层,位于该第一基材相对于该接合层的一下表面上; 一阻隔层,位于该图案层与该接合层之间,并至少覆盖该图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遮蔽层,位于该第一基材的其中一表面上,以定义出一非可视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位于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上,且具有一镂空区域,该图案层位于该镂空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层的材料包括不透明油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油墨为一红外线油墨,且该阻隔层材料包括一红外线可穿透的粘着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油墨为一镜面油墨,且该阻隔层材料为一透光胶或与该镜面油墨颜色相同的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层为一光固化胶或一热固化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层具有一开口,该阻隔层填充于该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层为高温胶带、硅胶带或压克力胶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的材料包括不透明油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图案层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可视区位于该非可视区之至少一侧、一感测电极层及一与该感测电极层电性连接的线路层,其中该感测电极层配设于该可视区内,该线路层配设于该非可视区内,并且该感测电极层及该线路层位于该第二基材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感测电极层及该线路层位于该第二基材的一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可视区位于该非可视区之至少一侧、一感测电极层及一与该感测电极层电性连接的线路层,其中该感测电极层配设于该可视区内,并位于第一基材的下表面上,该线路层配设于该非可视区内,并位于该阻隔层与该遮蔽层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接合层、图案层、阻隔层。接合层位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之间;图案层位于第一基材相对于该接合层的一下表面上;阻隔层位于该图案层与该接合层之间,并至少覆盖该图案层。藉此,本发明可有效地阻隔接合层与图案层直接接触,进而避免接合层渗入并腐蚀图案层,而使图案层产生异色,进而影响触控面板外观。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104635964
【申请号】CN201310549308
【发明人】易志旗, 王圣鋐, 李宪荣
【申请人】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