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构建方法_3

文档序号:8319235阅读:来源:国知局
穿越Q域下方的斜线六角格;92为乙方不可舍弃,则划界方案线不能穿越Q2区域上方的斜线六角格单元。于是将这些相邻的斜线六角格单元之间的联通属性设置为O,表示不可连通。
[0083]S4,对剖分、映射后的六角格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
[0084]对于以上剖分、编码并具有若干属性信息的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六角格与六角格间连接线,需要设计相应的结构对其进行存储。如图10所示是本模型的存储方案。具体来说,首先在数据库中创建初始列袁InitialTable以及资源初始化列表ResourcelnitialTable。InitialTable中主要存储争议区域的面积、最小外接矩形、区域剖分层数等信息。ResourcelnitialTable中主要存储待映射的专题统计信息类型以及相关属性。以这两个表格为基础,构建多个六角格图层,每个六角格图层又包括图层初始化信息表Layeri_InitialTable、各层六角格单元表Layeri_HexTable、六角格资源表Layeri_HexResourceTable、六角格连接线表 Layeri_ConnectBorderTable、连接线资源表 Layeri_ConnectBorderResourceTable组成。所有的模型相关信息都存储在这些表格中,支持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008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2来说明实施例1中模型的分析应用。
[0086]实施例2
[0087]模型分析应用是以模型中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六角格与六角格间连接线为基础,以当前六角格单元为起点,不断求取下一个六角格单元的方法。如图11所示,在某个争议区域内,已知争议区的起点O1,终点O2、整体不可分割区域对应的六角格单元、甲方不可舍弃区域对应的六角格单元,如何求取一条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的划界方案线。具体过程如下:
[0088]a)得到起点和终点对应的六角格单元A和G ;
[0089]b)将整体不可分割区域对应的六角格单元B、C、D以及甲方不可舍弃区域对应的六角格单元E、F的分割属性设为O不可分割,将相邻六角格之间的连接线的连通属性设为O不可连通;
[0090]c)将甲方不可舍弃区域对应的六角格单元E、F下方的六角格之间的连通属性设置为O不可连通;
[0091]d)将划界起点六角格A出发,判断以当前六角格为起点的连接线的连通属性值,在所有连通属性值不为O的连接线中选择一条作为当前所选连接线,并找到该连接线的终点六角格单元T ;
[0092]e)判断该六角格单元T是否为终点六角格G,若是则分析完毕,转至f),否则将该六角格单元T作为当前六角格单元转至步骤d);
[0093]f)连接从起点A出发到终点G的所有六角格单元的中心线,得到一条满足条件的划界方案线。
[0094]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仅仅考虑了整体不可分割信息以及区域归属信息的影响,对于其他信息并未作考虑,对于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划界方案线的生成其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009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I,对陆地边界环境建模区域进行六角格几何剖分; S2,对剖分后的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六角格与六角格间的连接线进行编码; S3,将不同的边界环境信息映射到剖分后的每一个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以及六角格与六角格间的连接线上; S4,对剖分、映射后的六角格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几何剖分时,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对陆地边界环境建模区域进行六角格几何剖分,具体步骤为: S11,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模型的数学基础:以争议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的左下角点O为坐标系的原点,向上为y轴,向右为X轴; S12,对区域进行首层剖分:以争议区域最小外接矩形的左下角点为剖分起点,对整个争议区域从左到右,从下到上进行剖分; S13,对区域进行层次细分:对首次剖分后的六角格单元,将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编排了顺序;排序规则为:对于奇数行的每个六角格继续细分为一个子六角格;对于偶数行的每个六角格细分为5个子六角格,最右侧的六角格细分为7个子六角格; 对于第η层六角格单元,若该六角格单元与其上一层六角格单元的中心点一致,则该六角格单元向下细分为7个六角格单元,若该六角格单元的中心与上一层六角格单元的顶点一致,则该六角格单元向下细分为I个六角格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六角格单元的编码、六角格边的编码、六角格与六角格间连接线的编码,具体步骤如下: S21,六角格单元编码:若是六角格单元为首层剖分后的六角格单元,则六角格单元编码执行步骤S211,若是六角格单元为层次细分后的六角格单元,则六角格单元编码执行步骤 S212 ; S22,六角格边编码:六角格的每条边用左右两个六角格单元编码来唯一标识; S23,六角格与六角格间连接线编码:由该连接线穿越的两个六角格单元的编码确定两个相邻的六角格单元的连接线编码,第一个六角格单元代表连接线的起点,第二个六角格单元代表该连接线的终点; 其中,S211,按照剖分的顺序,将它们左到右,从下到上进行编号,按照其具体的行列号进行编码; S212,按照上层六角格单元编码加本层相对编号的方式进行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边界环境信息包括专题统计信息、区域归属信息和区域整体信息,针对专题统计信息、区域归属信息和区域整体信息,分别采用专题统计信息映射规则、区域归属信息映射规则和区域整体信息映射规则将不同的边界环境信息映射到剖分后的每一个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以及六角格与六角格间的连接线上; 其中,专题统计信息映射规则为,首先对这类信息按照其相关的面状区域大小取平均,然后计算不同的面域落在同一个六角格内的大小,最后将各六角格内的面域乘以其相应的均值并相加就得到该六角格内该专题信息的属性值; 区域归属信息映射规则为,对于区域内相关的六角格单元,将其分割属性设置为O,表示划界过程中不可分割;对于相关的六角格连接线,将其连通属性设置为O,表示划界过程中该连接线不可连通,连接线不可连通表示在划界时两个六角格必须划归到一方; 区域整体信息映射规则为,六角格单元的分割属性设置为O,六角格单元间的连通属性也设置为O,表示不可连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陆地边界环境数字化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六角格的陆地边界环境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对陆地边界环境建模区域进行六角格几何剖分;对剖分后的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六角格与六角格间的连接线进行编码;将不同的边界环境信息映射到剖分后的每一个六角格单元、六角格边以及六角格与六角格间的连接线上;对剖分、映射后的六角格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利用本发明得到的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能够将陆地边界信息离散化,并将离散化后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存储,将多种不同的信息参与划界线方案的生成,保证我方在边界线划定时的利益最大化。
【IPC分类】G06F17-30
【公开号】CN104636423
【申请号】CN201410649801
【发明人】武丽丽, 华一新, 徐青, 张亚军, 张江水, 崔虎平, 张毅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