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98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信息的步骤,通过弹出接收防盗验证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来获取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并考虑到了用户可能因忘记密码等原因导致首次防盗验证失败得情况,可允许用户在预设次数内进行重复验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7]实施例三
[004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之后,增加了步骤:如果检测到SIM中不存在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则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IM中。
[0049]进一步的,在步骤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IM中之后,还增加了步骤:获取与所述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加密信息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
[0050]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1]步骤301、在接收到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
[0052]步骤302、判断SIM中是否存在授权电子串号,若是,则执行步骤303 ;否则,执行步骤 304。
[0053]步骤303、判断当前电子串号与SIM中预存的电子串号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306 ;若是,则执行步骤310。
[0054]步骤304、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并作为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M中,之后执行步骤305。
[0055]步骤305、获取与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防盗标识进行存储/获取用户输入的加密信息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之后执行步骤310。
[0056]示例性的,可在移动设备的系统设置选项中增加防盗验证功能选项,由用户选择开启或关闭该功能。当用户关闭该功能时,可获取与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防盗标识进行存储;当用户开启该功能时,可获取用户输入的加密信息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
[0057]步骤306、弹出接收防盗验证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基于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执行步骤307。
[0058]步骤307、判断防盗验证信息与S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310 ;否则,执行步骤308。
[0059]步骤308、判断防盗验证信息与防盗标识进行匹配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若没有达到预设值,返回执行步骤306 ;否则,执行步骤309。
[0060]步骤309、锁定 SM。
[0061]步骤310、正常读取SM中的信息。
[0062]本发明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首次使用S頂时的步骤,即当检测到SIM中不存在授权电子串号时,则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IM中,并可根据用户的意愿将与SIM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用户自行设置的加密信息作为防盗标识进行存储,进一步提升SIM中信息的安全性。
[0063]实施例四
[006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一般可集成于SIM中,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装置的方法来对SIM进行防盗保护。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0065]电子串号获取模块401,用于在接收到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防盗验证信息获取模块402,用于当电子串号与SM中预存的授权电子串号不一致,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防盗保护模块403,用于将防盗验证信息与SI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所述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
[0066]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装置,在电子串号获取模块401接收到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如果电子串号与SIM中预存的授权电子串号不一致,则由防盗验证信息获取模块402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再由防盗保护模块403将防盗验证信息与S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该装置能够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丢失后,为用户SIM中的数据信息设置一道安全屏障,保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提高了用户体验。
[0067]进一步的,防盗验证信息获取模块402还可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和防盗验证信息获取单元。其中,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用于弹出接收所述防盗验证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防盗验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
[0068]进一步的,防盗保护模块403具体可用于:当防盗验证信息与防盗标识匹配失败时,则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重新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以使防盗验证信息获取单元重新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当匹配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停止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锁定SM。
[0069]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包括授权电子串号检测模块,用于在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之后,当检测到SIM中不存在授权电子串号,则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IM中。
[0070]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包括防盗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SIM中之后,获取与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防盗标识进行存储,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作为防盗标识进行存储。
[0071]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主权项】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SIM信息防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 如果所述电子串号与所述SIM中预存的授权电子串号不一致,则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 将所述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SI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所述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包括: 弹出接收所述防盗验证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 基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SI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所述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包括: 如果所述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防盗标识匹配失败,则重新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以重新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 如果匹配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值,则停止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锁定所述S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之后,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所述SIM中不存在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则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所述SIM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所述SIM中之后,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或者; 获取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
6.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SIM信息防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串号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 防盗验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串号与所述SIM中预存的授权电子串号不一致,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 防盗保护模块,用于将所述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SI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所述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验证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用于弹出接收所述防盗验证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 防盗验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保护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防盗标识匹配失败时,则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重新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以使防盗验证信息获取单元重新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防盗验证信息; 当匹配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弹出单元停止弹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锁定所述SM。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授权电子串号检测模块,用于在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之后,当检测到所述SIM中不存在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则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所述SIM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盗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将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作为所述授权电子串号,存储于所述SIM中之后,获取与所述SIM对应的手机号码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作为所述防盗标识进行存储。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接收SIM成功注册网络的消息后,获取当前移动设备的电子串号,如果当前电子串号与SIM中预存的授权电子串号不一致,则基于设定的防盗处理机制获取防盗验证信息,将获取的防盗验证信息与所述SIM中预存的防盗标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对SIM中的信息进行防盗保护。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移动设备丢失时,防止移动设备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IM中的数据信息泄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IPC分类】G06F21-62, H04M1-2745
【公开号】CN104820805
【申请号】CN201510201416
【发明人】曾元清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