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临水临电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495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型收集的记录相关数据设计临水临电图纸,基于管线集成的思路,本实施例在具体施工时采用槽架组合吊挂的敷设方式,集成临时消防、临时电线电缆、临时照明灯具、应急疏散灯具、视频监控、紧急呼叫、区域门禁和手机信号放大等临水临电设施,达到现场临水临电设施整齐划一、稳固美观和防护充分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临时用槽架形成的网格分布,集成挂钩,从而有效满足了施工中临时电缆吊挂的需求。
[0034](2)、根据施工经验及观察检查机电安装的三维模型后发现施工面相对高程在3?3.5米区间的占用率不高,能回避绝大部分机电设备运输路线、安装位置及一般脚手架搭设、移动空间,将临水临电设施设在该区域能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便于进行安全控制管理;
(3 )、将临水临电图纸运用建模软件建成立体模型。
[0035](三)将机电模型与临水临电模型进行合模,并做第一次碰撞检查,对临水临电模型碰撞位置进行优化修改。
[0036]该过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1)、将机电模型与临水临电模型进行合模,进行第一次碰撞检查,并生成第一次碰撞?艮胃;
(2)、根据第一次碰撞报告对发生碰撞的BIM模型进行反复调整与修改,
(四)对机电模型与优化修改的临水临电模型进行第二次碰撞检查。
[0037]该过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I )、再次将机电模型与优化修改临水临电模型进行合模,进行第二次碰撞检查;
(2)、反复调整与修改最终得到零碰撞的临水临电模型。
[0038](五)从临水临电立体模型转化为平面2D图纸指导施工。
[0039]该过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I )、利用建模软件将零碰撞的临水临电模型转化为平面2D图纸;
(2)、印发临水临电2D图纸给各专业班组,收悉图纸方便计划实体施工。
[0040]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BIM系统在地铁临水临电施工中的应用为例,对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说明。
[0041](一)设计图纸的应用
1.三维校审
BIM模型设计是对整个临水临电设计的一次“预演”,建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的“三维校审”过程,在此过程中可发现大量隐藏在设计中的问题,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并大幅减少后期工地处理的投入。三维校审过程主要包括:
(I)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模型三维校审
该过程主要通过协同链接方式将建筑与结构专业的三维模型进行合模,通过REVIT软件自带的三维视图、动画漫游、相机视图等功能,对建筑与结构构件进行三维校审,观察临水临电设施本身形体、构件和空间布局是否有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发现隐藏在设计中的问题,避免后期的设计变更。这样无论在方案阶段还是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师都可以对临水临电设施细节进行直观的研宄,加强细部设计的控制力度。
[0042](2)机电专业模型三维校审
该过程主要通过链接建筑与结构专业的三维模型,结合REVIT软件自带的过滤器、三维视图、动画漫游、相机视图等功能,对各机电设备专业管线模型进行三维校审,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避免由于系统繁多、空间复杂而常常出现的管线之间、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发生冲突,或影响建筑室内净高及空间效果,或给施工造成麻烦,导致返工或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0043]2.初步管线综合
该过程主要利用BIM技术进行初步的临水临电管线综合设计,流程如下:
(1)、根据施工图建立建筑、结构BM模型;
(2)、根据施工图建立设备专业的BIM模型,先按原则性的标高及上下关系设定不同类别临水临电管线的标高,再根据业主或设计方所提的净高要求,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综合的排布与细化调整;
(3)、初步调整结果出来后,对各设备专业模型与建筑、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得出运行碰撞报告,然后根据该碰撞报告进行对应的模型调整与修改,反复此过程直至零碰撞;如遇临水临电管线无法避让建筑、结构模型的特殊情况,需要设备专业向建筑、结构专业进行反向提资,以通过全专业协调来解决复杂碰撞问题。
[0044](二)设计图纸的应用施工前准备阶段
地铁工程属于地下工程,结构复杂,如果因设计问题导致返工,花费成本较大。本发明通过BM技术,真正实现了三维可视化设计。BM模型与实体的一致性,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能提前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0045]传统的CAD平台,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但其由于工具原因而造成信息的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错。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临水临电设计,合理设计模型,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返工问题。
[0046]通过BM技术,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能在同一平台进行协同设计,并进行信息交互,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观察各专业的进度,以便做出调整等,加快工程进度。
[0047]地铁管道复杂,又因其场地狭小,必须保证设计准确无误。利用BM技术,可以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发现设计过程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设计变更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又保证了安全生产。
[0048](三)施工阶段
地铁项目施工复杂,本发明可以利用BIM系统,导出三维模拟视频,代替部分临水临电施工蓝图,指导施工人员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进度,避免如图纸缺少导致误工等。
[0049]BIM技术包含了建筑的全部信息,不仅可以提供形象可视的二维和三维图纸,而且可以提供工程量清单、施工管理、虚拟建造、造价估算等更加丰富的信息,便于项目各个部门的相互沟通,协同工作。BIM具有可出图性:如提供综合管线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等实用的施工图纸。BIM也能导出三维模拟视频,更好地指导施工人员工作。
[0050]BM平台不仅集成了建筑物的完整信息,同时还提供了一个三维的交流环境。与传统模式下项目各方人员在现场从图纸堆中找到有效信息后再进行交流相比,效率大大提高了。BIM平台逐渐成为一个便于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可以让项目各方人员方便地协调项目方案,尤其是大型设备到货运输方面。以往由于缺少交互平台,每当大型设备进场时,容易因场地限制而导致施工场地交通混乱,影响施工进度。本发明通过BIM系统,对大型设备进行全路径模拟后,能很好地协调项目各方人员,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因协调不顺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
[0051]借助BM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并清晰把握在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0052]地铁施工时,会影响地面交通或环境,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本发明利用BM系统,可以实现进度模拟,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规划场地、控制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保证施工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
[0053]通过将B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