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110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特别是一种人体工程学鼠标。
【背景技术】
[0002]授权公告号为CN1229713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指向装置,该上表面包括一再其上放置使用者的手掌的手掌区的第二指的掌骨-指骨关节和第三手指的掌骨-指骨关节的至少一部分的冠顶。该上表面有一在其上放置第二到第四手指的前区。该前区从该冠顶向下向前伸展。授权公告号为CN10117862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工程学鼠标,该鼠标侧面设置有无名指键和拇指健,该拇指键、无名指键分别与鼠标的左、右键功能相同从而减少是指和中指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肌腱损伤的几率和程度;并增添了鼠标的功能护垫,保护关节盘功能位。由于公开的技术方案手掌都要落在鼠标之上因此都不灵活,而且没有解决无名指和小拇指肌肉的静态负载。无名指和小拇指始终都处于紧张状态中。并且现有技术公开的人体工程学鼠标都过于笨重,不宜携带并导致单手无法拿起鼠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鼠标,该鼠标可以防止手指和指关节处于极端姿态位置,例如操作者可以通过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下表面以及大拇指的内侧前端控制鼠标的方向,由食指和中指操控按键,将无名指和小拇指整个均匀的放置在鼠标上,分散了手掌的重力。因此该鼠标在使用过程中使得手指和手的姿态放松,减少肌肉的静态负载和减轻紧张程度。
[0004]包括鼠标主体、控制器及感应器,该控制器及感应器设置在主体内,还包括一右侧面和一半球形的顶面,为方便拿起鼠标,鼠标按键(5)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小母指握持部与底面相交的圆弧(12)的曲率半径最好小于30_。这样通过大拇指和小拇指的合力就能够轻松的拿起鼠标。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从而能够让无名指、小拇指放置和手掌的(8)的部位放置在鼠标上休息。
[0005]为保证大拇指的支撑从而减少大拇指的紧张状态还可以在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6)所述支撑部伸出的长度最好为5-20mm。
[0006]在这种技术方案下大拇指还可以用来操控鼠标的滚轮,因而也可以把鼠标的滚轮
(4)设置在大拇指握持面上,也就是鼠标的右侧面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鼠标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000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鼠标的正向(前后)的长度通常小于鼠标的侧向(左右)的长度。
[0008]为了使近节指骨的根部方便的接触并推动鼠标可以在鼠标的上顶面设置一个隆起⑵。
[0009]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以避免接触与手掌中心接触,从而避免压迫手掌中心的血管。
[0010]该鼠标的上表面包括一从前向后伸展、位于操作者近节指骨部根部的隆起、支撑近节指骨隆起的高峰。
[0011]为保证鼠标的舒适和方便,鼠标的高度最好保持在20mm-40mm之间。
[0012]优选的方案,鼠标的滚轮可以放置在鼠标的左面由大拇指控制。使用时手腕与鼠标操作面接触,手指均匀的放置在鼠标上从而分散了手掌的重力,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握持鼠标时手掌不与鼠标接触,增加了鼠标操控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的人体工程学鼠标相比在舒适的基础上更加灵活。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鼠标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无名指和小拇指整个均匀的放置在鼠标上,分散了手掌的重力,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2、由于手掌区不与鼠标接触保证了鼠标使用的灵活性3、通过大拇指和小拇指的合力作用可以轻松的拿起鼠标4、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鼠标体积较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鼠标俯视图;
[0016]图2为图1鼠标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图1鼠标的后视图;
[0018]图4为图1鼠标的左视图;
[0019]图5为图1鼠标的右视图;
[0020]图6为图1鼠标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0021]图7为手掌和周围各区的不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2鼠标的俯视图;
[0023]图9为实施例3鼠标的俯视图;
[0024]图10为实施例4鼠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6所不,一个鼠标(I)的外壳。该鼠标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大约半球形的顶面和一个平坦的地面,上表面上有两个按键和一个滚轮,在按键(5)的右边鼠标主体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如附图5所示,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如附图4所示,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出)。所述支撑部伸出的长度为10mm。鼠标整体为椭圆形。鼠标的正向长度小于鼠标的侧向长度。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所述的鼠标的高度为40mm。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8所示,一个鼠标(I)的外壳。该鼠标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大约半球形的顶面和一个平坦的地面,上表面上有两个按键和一个滚轮,在按键(5)的右边鼠标主体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如附图5所示,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如附图4所示,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出)。所述支撑部伸出的长度为10mm。鼠标整体为椭圆形。鼠标的正向长度小于鼠标的侧向长度。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所述的鼠标的高度为40mm。鼠标的上顶面有用于支撑近节指骨根部从左向右的隆起(7)。
[0029]实施例3
[0030]如图9所示,一个鼠标(I)的外壳。该鼠标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大约半球形的顶面和一个平坦的地面,上表面上有两个按键和一个滚轮,在按键(5)的右边鼠标主体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如附图5所示,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如附图4所示,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出)。所述支撑部伸出的长度为10mm。鼠标整体为椭圆形。鼠标的正向长度小于鼠标的侧向长度。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所述的鼠标的高度为40mm。鼠标的滚轮(4)设置在大拇指握持的侧面上。
[0031]实施例4
[0032]如图10所不,一个鼠标(I)的外壳。该鼠标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大约半球形的顶面和一个平坦的地面,上表面上有两个按键和一个滚轮,在按键(5)的右边鼠标主体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如附图5所示,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如附图4所示,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出)。所述支撑部伸出的长度为10mm。鼠标整体为椭圆形。鼠标的正向长度小于鼠标的侧向长度。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鼠标的上顶面有用于支撑近节指骨根部从左向右的隆起(7)。鼠标的滚轮(4)设置在大拇指握持的侧面上。
【主权项】
1.一种鼠标,包括鼠标主体、控制器及感应器,该控制器及感应器设置在主体内,还包括一右侧面和一个类似半球形的顶面,其特征在于:鼠标主体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闻,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Iv闻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大拇指握持面有一个沿鼠标接触面向左伸出的支撑部(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支撑部伸出的长度为8-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的滚轮(4)设置在大拇指握持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整体为近椭圆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的正向长度小于鼠标的侧向长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鼠标的上顶面有用于支撑近节指骨根部的隆起(7)。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前区的曲率小于后区的曲率,后区以足够大的曲率向下向后倾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右伸出的握持部有两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凹槽(2)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何一个鼠标,其特征在于:小母指握持部与底面相交的圆弧(12)的曲率半径小于3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是一种便携的人体工程学鼠标,鼠标向右伸出一个放置无名指和小拇指的握持部,拇指从右侧面握持鼠标,鼠标的高度从左向右,由食指握持部向中指握持部升高,再由中指握持部向小指握持部递减,在与中指的近节指骨处形成一个高峰。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鼠标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无名指和小拇指整个均匀的放置在鼠标上,分散了手掌的重力,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2、由于手掌区不与鼠标接触保证了鼠标使用的灵活性。3、通过大拇指和小拇指的合力作用可以轻松的拿起鼠标。4、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鼠标体积较小方便携带。
【IPC分类】G06F3/0354
【公开号】CN104978051
【申请号】CN201310717531
【发明人】齐爱民, 齐强军
【申请人】齐爱民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