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_3

文档序号:9274749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主要因素 是:珊瑚礁灰岩分布情况、基岩面起伏变化情况。
[0133] (2)通过分析认为:珊瑚礁灰岩的分布使施工难度增加,需采取冲孔钻机进行破 碎处理,增加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根据防渗止水设计前的地质勘察报告,可对工作量进行估 算,但因基岩面形状复杂,估算的工作量有可能存在误差;基岩面形状复杂引起的施工难度 增加,主要体现在三轴搅拌粧和高压旋喷粧施工标高的变化上,经常变化施工标高,会使设 备工效降低,增大人工投入。
[0134] (3)施工工期、造价的风险评价是按照如下原则进行的:将珊瑚礁灰岩分布和基 岩面形状对施工难度的增加均转化为施工工作量的变化,加上基岩面起伏所引起的工作量 变化一起计算工作量变化总量,然后按工作量变化总量占原工作量的比例大小来评价施工 工期、增加的风险,这就隐含着一个假定,即:工作量增加必然带来工期、造价的增加。
[0135] (4)临海地区的工程场地分布有珊瑚礁灰岩,而且其分布极不均匀,施工方案编制 时,只能借助于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整个场地的钻孔中珊瑚礁灰岩出现的概率和珊 瑚礁灰岩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珊瑚礁灰岩的处理,主要是根据其分布厚度大小进 行分类处理,对于厚度小于1. 5米的珊瑚礁岩不需处理;对于厚度在1. 5~4米的珊瑚礁 岩,需用孔径1. 2米的冲孔钻机破碎,难度一般;对于厚度大于4米的成层珊瑚礁灰岩,必须 用孔径1. 2米的冲孔钻机破碎,难度大。根据处理难度大小,提出工作量增加比例,再提出 因珊瑚礁灰岩的存在而需变更工期和造价的预测评价建议。
[0136] (5)对于基岩面埋深变化,由于勘察资料勘探钻孔的个数少,在计算施工工作量的 过程中会存在误差。在变更工作量计算时,先根据分形理论计算基岩面形状的分形维数,然 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基岩面形状进行曲线拟合,根据拟合曲线所计算的基岩面埋深与实际的 钻孔所得基岩面埋深之间存在误差。为了更好的描述基岩面的形状,采用相邻钻孔之间进 行差值计算;不同的位置处存在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据此判断相应计算的变更正负;根 据已计算较贴近的分形维数计算基岩面的复杂程度,进而可以得出相应钻孔差值计算的变 更总长度;结合实际探孔的值与差值计算变更值计算,可以得出相应阶段的风险评估等级。
[0137] (6)基岩面起伏会加大施工难度。如施工三轴搅拌粧,停打深度为基岩面以上1 米,具体到每根粧,则根据探孔所得的基岩面埋深确定每根粧停打位置。如基岩面起伏大, 施工三轴搅拌粧时要不断调整停打深度,使操作复杂程度增加,机械使用工效降低。基岩面 起伏对施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设备施工工效降低,人力投入增加为主要因素;用料的增 加是次要因素。所以,对基岩面起伏对工期、造价的影响就用施工难度系数来刻画。
[0138] (7)通过二条地质剖面计算,可以得出:影响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作量变更的 主要因素为基岩面起伏大,增加施工操作难度,增加施工设备、人力的投入,这是最主要影 响因素,一般占工作量变更总量的50%以上;施工三轴搅拌粧遇到珊瑚礁灰岩增加工作量 的比例超过30%,是主要影响因素;因基岩面埋深变化所引起的工作量变化比较小,是次 要影响因素。
[0139] (8)通过实例研宄,根据工作量变化幅度,工期和造价风险等级为三级,有条件接 受,但应补充勘察,对基岩面形状变化较大的部位和珊瑚礁灰岩分布范围较大的区域进行 补充勘察,进一步查明地质条件,以确认工作量变化。
[0140] 本发明首次对临海地区深基坑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风险进行分析,为 评价施工工期和施工造价的风险,必须根据目前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充分研宄, 尽管按常规的勘察规范进行勘察所取得的资料不尽详细,不能完全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 求,但通过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规律性的认识,以此作进一步的施工工期和施工造 价风险分析,对其作出预估,并采用相应对策,可降低或规避施工工期和施工造价风险,为 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投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0141]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 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 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场地勘察,根据场地勘察报告,统计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珊瑚礁灰岩的概率和 珊瑚礁灰岩厚度分布概率; 步骤2、根据场地地质剖面,计算基岩面形状的分形维数,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再按假 定的间距进行线性插值计算,计算实际基岩面埋深与按拟合曲线进行插值计算所得的基 岩面埋深之间的总差值; 步骤3、分别计算由珊瑚礁灰岩分布、基岩面埋深变化、基岩面起伏程度因素引起的工 作量变化值A、M2、M3,根据总工作量变化幅度b,评价地质条件对施工工期、造价影响的风险 等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中,由珊瑚礁灰岩分布因素引起的工作量变化值的计算如下: Mj=K1M11+K2M12+K3M13+K4M14_M〇;式中:Mn~M14为各难度等级下的工作量;Kn~K44为珊瑚礁灰岩在各种厚度条件下出 现的概率值;K4为施工难度系数;M^为原工作总量;Li表示钻孔的长度。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当珊瑚礁灰岩厚度为〇m时,对工期、造价影响的施工难度系数K为1. 0,不需要进行处 理;当珊瑚礁灰岩厚度〈1. 5m时,对工期、造价影响的施工难度系数K为1. 1,不需要进行处 理;当珊瑚礁灰岩厚度为1. 5m〈4m时,对工期、造价影响的施工难度系数K为1. 3,需用孔径 1. 2米的冲孔钻机破碎处理;以及当珊瑚礁灰岩厚度>4m时,对工期、造价影响的施工难度 系数K为1. 45,必须用孔径1. 2米的冲孔钻机破碎且施工难度较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中,由基岩面埋深变化因素引起的工作量变化值的计算如下:式中:A为实际基岩面埋深;IV为按拟合曲线进行插值计算所得的基岩面埋深; k为修正系数;D为基岩面形状的分形维数。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根据场地地质剖面中的钻孔数据,计算相邻钻孔孔底间距的平均值、首个钻孔和末尾钻 孔的间距,进而计算出基岩面形状的分形维数D: D=lgN/lg(l/r) 式中:D为分形维数,表示基岩面的复杂程度;N为相邻钻孔段数;r为间距均值与首尾 间距之比。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中,由基岩面起伏程度因素引起的工作量变化值的计算如下:式中:ZKp?ZK2为相邻钻孔孔深;f为基岩面起伏系数;M。为原工作总量;fi为相邻探 孔标段的基岩面起伏系数;Q为相邻探孔标段的探孔总长度。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中,总工作量变化幅度的计算如下:式中:b为工作量变化总幅度;bi、b2、b3分别为分项变化幅度比例。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当总工作量变化幅度b为0~0. 2时,风险等级为风险小完全能够接受的风险等级一, 只需要准确计量即可;当总工作量变化幅度b为0. 2~0. 4时,风险等级为风险较小且能够 接受的风险等级二,需要严格计量;当总工作量变化幅度b为0. 4~0. 6时,风险等级为风 险较大且有条件才能接受的风险等级三,需要补充勘察以及局部重新计量;当总工作量变 化幅度b为>0. 6时,风险等级为风险大不可接受的风险等级四,需要重新勘察、评价地质条 件。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1中,按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珊瑚礁灰岩的概率进行统计,在遇到珊瑚礁灰岩 的钻孔中,分别统计珊瑚礁灰岩厚度为0~1. 5m、1. 5~4. 0m、>4. 0m的概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止水帷幕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1、场地勘察,根据场地勘察报告,统计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珊瑚礁灰岩的概率和珊瑚礁灰岩厚度分布概率;2、根据场地地质剖面,计算基岩面形状的分形维数,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再按假定的间距进行线性插值计算,计算实际基岩面埋深与按拟合曲线进行插值计算所得的基岩面埋深之间的总差值;3、分别计算由珊瑚礁灰岩分布、基岩面埋深变化、基岩面起伏程度因素引起的工作量变化值,根据总工作量变化幅度,评价地质条件对施工工期、造价影响的风险等级。通过对勘察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进行施工工期和施工造价风险分析,并采用相应对策,以降低或规避施工工期和施工造价风险。
【IPC分类】G06F17/50
【公开号】CN104991987
【申请号】CN201510255660
【发明人】阳吉宝, 倪琦, 任海平, 韩炳辰, 李昌宝, 董林兵
【申请人】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