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8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uidcrystaldisplay;LCD),在其他实施例中, 显示元件113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0040]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触控感测层111形成在显示元件113的上基板 113U面对保护盖板101的外侧表面上,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显示元件113的上基板113U 例如为彩色滤光片基板,显示元件113的下基板113L例如为薄膜电晶体基板,而上基板 113U与下基板113L中间夹设的显示材料层113D例如为液晶层。此外,用于液晶显示面板 的上偏光片109设置在触控感测层111上方,而下偏光片115则设置在显示元件113的下 基板113L下方。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层111的触控感测元件例如为电容式触控感测元件, 其包含一层或两层的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这些电极图案可经由镀膜沉积、光刻及蚀 亥1J制作工艺,以透明导电材料制作,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 IT0)或铟锋氧化物(indiumzincoxide;IZ0)。
[0042] 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介电材料层103的材料可以是折射率介于约1.4至 2. 4之间的无机材料,例如为氧化铌(Nb205)、二氧化硅(Si02)、氧化铝(A1203)、氮氧化硅 (SiOxNy)或前述材料的组合。此外,介电材料层103的材料还可以是折射率介于约1. 4至 2. 4之间的有机材料,例如为含有高折射率粒子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例如为酚醛树脂 (phenolicresins)或压克力树脂(acrylicresins)。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介电材 料层103的厚度介于约10nm至5iim之间,介电材料层103可以是一层或多层的叠层结构, 并且介电材料层103可以由前述的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前述的组合形成,可通过涂布制 作工艺、沈积制作工艺或前述的组合形成介电材料层103。
[0043] 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调整介电材料层103的折射率和厚度,利用光学干 涉原理让光线进入触控面板100后,从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反射出来的反射光频谱 相近,使得主动区100A与周边区100P的反射率差值(AR)介于约0至0. 5之间,并且主动 区100A与周边区100P的色度差值(AE)介于约0至5之间,让触控面板100的主动区100A 与周边区100P的颜色相近,使用者不易分辨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之间的区隔线,由 此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此外,还可以依据对触控面板外观颜色的需求,使用介电 材料层103来调整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的颜色,让触控面板具有不同的颜色,达到美 化触控面板外观的效果。
[0044]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以图5的触控面板100的结构为例,使用不同折射 率、不同厚度和不同材料的介电材料层103来调整触控面板100的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 100P的颜色,对这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进行测量得到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的反射率 R和色度座标1、&*、13*,以及计算得到的主动区10(^和周边区100?的反射率差值(八1?)和 色差值(AE),并且还列出不具有本发明的介电材料层的触控面板的主动区和周边区的反 射率差值和色差值。
[0045] 表1.比较例与各种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主动区和周边区的反射率差值和色差值
[0046]
[0047]由表1的结果可得知,相较于不具有本发明的介电材料层的触控面板的主动区与 周边区的反射率差值(AR)为-0.62,色差值(AE)为7. 2,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使用 折射率介于约1. 4至约2. 4之间,厚度范围介于约200 ▲至约2300i之间,一层或多层 堆叠的介电材料层来调整触控面板的主动区和周边区的颜色,其得到的主动区与周边区的 反射率差值(AR)约小于0. 04,色差值(AE)约小于4,由此可知,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主 动区与周边区的反射率差值(AR)和色差值(AE)远小于比较例的反射率差值(AR)和色 差值(△E),这表示依据本发明的介电材料层的设计,可以使触控面板的主动区和周边区的 颜色相近,达到美化触控面板外观的效果。
[0048] 在以下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介电材料层的设计来调整触控面板的主动区的 反射光频谱,使其与周边区的反射光频谱相近,或者使用介电材料层同时调整主动区与周 边区的反射光频谱,让两者相近,或者使用介电材料层的设计来调整周边区的反射光频谱, 使其与主动区的反射光频谱相近,这些方式都可使得主动区与周边区的反射率差值(AR) 介于约〇至〇. 5之间,且色差值(AE)介于约0至5之间,由此让主动区的颜色与周边区的 颜色相近,达到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的功效。
[0049] 参阅图6,其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沿着图3的剖面线3-3',触控面板100 的概略剖面不意图。图6与图5的差别在于图6的触控面板的介电材料层103仅设置于触 控面板100的主动区100A,并且介电材料层103设置在触控感测层111与上偏光片109之 间。在图6的实施例中,于触控感测层111形成在显示元件113的上基板面对保护盖板101 的外侧表面之后,在触控感测层111上形成介电材料层103,介电材料层103的材料、折射率 和厚度可如前所述,在此不再重复。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介电材料层103来调整主动区100A 的反射光频谱,让主动区100A的反射光频谱与周边区100P的反射光频谱相近,使得主动区 100A的颜色近似于周边区100P的颜色,达到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的功效。
[0050] 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沿着图3的剖面线3-3',触控面板100的概略 剖面示意图。图7与图6的差别在于图7的触控面板的介电材料层103是设置在显示元件 113与触控感测层111之间。在此实施例中,介电材料层103先形成在显示元件113的上基 板面对保护盖板101的外侧表面上,然后触控感测层111才形成在介电材料层103上,介电 材料层103的材料、折射率和厚度可如前所述。图7的触控面板的介电材料层103仅设置 于触控面板100的主动区100A,使用介电材料层103来调整主动区100A的反射光频谱,让 主动区100A的反射光频谱与周边区100P的反射光频谱相近,使得主动区100A的颜色近似 于周边区100P的颜色,达到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的功效。
[0051] 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沿着图3的剖面线3-3',触控面板100的概略剖 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以保护盖板101在下方的方向观之,装饰层105形成在保护盖板 101的内侧表面上,并位于周边区100P之后,在保护盖板101的内侧表面上形成介电材料层 103,此介电材料层103设置于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位于主动区100A的介电材料层 103直接形成在保护盖板101的内侧表面上,而位于周边区100P的介电材料层103则覆盖 在装饰层105上方,介电材料层103的材料、折射率和厚度可如前所述。在此实施例中,使 用介电材料层103来调整主动区100A的反射光频谱,让主动区100A和周边区100P的反射 光频谱相近,使得主动区100A与周边区100P的颜色相近,达到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 果的功效。
[0052] 在此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层111形成在显示元件113的上基板面对保护盖板101 的外侧表面上,并且触控感测层111介于上偏光片109与显示元件113之间,经由光学胶 107将上偏光片109与介电材料层103接合,形成图8的触控面板100结构。
[0053] 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沿着图3的剖面线3-3',触控面板100的概略剖 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介电材料层103仅设置于触控面板100的周边区100P,介电材料 层103的材料、折射率和厚度可如前所述。在此实施例中,介电材料层103先形成在保护盖 板101的内侧表面上的周边区100P,之后,以保护盖板101在下方的方向观之,在介电材料 层103上方形成装饰层105。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介电材料层103来调整周边区100P的反 射光频谱,使其与主动区100A的反射光频谱相近,让周边区100P的颜色近似于主动区100A 的颜色,达到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视觉效果的功效。
[0054] 在此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层111形成在显示元件113的上基板面对保护盖板101 的外侧表面上,并且触控感测层111介于上偏光片109与显示元件113之间,经由光学胶 107将上偏光片109与保护盖板101接合,形成图9的触控面板100结构。
[0055] 图1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