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膜和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260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导电性膜和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导电性膜,例如设及适合在触摸面板中使用的导电性膜和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近来,作为在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导电性膜,在触摸面板中使用的导电性膜受到关 注。触摸面板主要针对PDA(便携信息终端)、便携电话等的小尺寸进行应用,但是认为针对 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等的应用带来的大尺寸化会有进展。
[0003] 作为运样的触摸面板用的导电性膜,W往公开了具有将基板夹在中间而对置的第 1电极部和第2电极部的例子(专利文献1),W及在基板的一个主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的多个触摸电极部之间配置引出布线部并将引出布线部设为网眼构造的例子(专利文献2 和3),此外,还公开了在基板的同一平面上形成有触摸电极部的对置电极的例子(专利文献 4)。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8278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43652号公报 [000引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91504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0-541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1] 但是,在上述的将来的动向中,触摸电极和引出电极由于使用了ITO(氧化铜锡), 因此电阻较大。因此,考虑通过金属布线构成引出电极,但是,由于引出电极形成于被视觉 辨认的区域,因此存在引出电极显眼、视觉辨认性劣化的问题。
[0012] 另一方面,考虑如专利文献1~4那样,排列大量由金属制的细线(金属细线)构成 的格子来构成电极,从而降低表面电阻。
[0013] 然而,由金属细线形成的电极与透明电极膜相比,导电部分的比率较小,因此,电 极间的初始的静电电容与透明电极膜的情况相比大幅变小,存在检测精度的提高产生极限 的问题。特别地,在具有在中间夹着基板而对置的第1电极部和第2电极部的情况下,电极间 的间隔距离变大,因此,电极间的初始的静电电容可能进一步变小。另外,如果初始的静电 电容过大,则人的手指接近或接触而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相对变小,存在检测精度降低 的问题。
[0014] 本发明是考虑运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导电性膜和触摸面板,能够 使形成于被视觉辨认的区域的引出电极不容易显眼,提高视觉辨认性,此外,能够增大电极 间的初始的静电电容,提高检测精度,而且,能够仅在基体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电极,实现成 本降低。
[0015]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6] [1]第1本发明的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基体;在基体的一个主面上彼此对 置地形成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W及形成于基体的一个主面且从第2电极延伸的引出电极, 第1电极具有包围第2电极的一部分的形状,至少引出电极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 格子的网格图案构成。
[0017] 由此,能够使形成于被视觉辨认的区域的引出电极不容易显眼,提高视觉辨认性。 此外,能够增大第1电极和第2电极间的初始的静电电容,实现检测精度的提高。而且,能够 仅在基体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1电极、第2电极和引出电极。运关系到制造工序的简化、工时 数的降低等,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0018] [2]在第1本发明中,也可W是,构成网格图案的金属细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引出 电极延伸的方向倾斜。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干扰条纹的产生。
[0019] [3]在第1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当设构成第1电极的外周中的面对第2电极的部分 的金属细线与构成第2电极的外周中的面对第1电极的部分的金属细线彼此平行对置的总 路径长度为L(mm)、第2电极的被外周包围的面积为A(mm 2)时,L(mm)/A(mm2)为似 上。由此,容易检测到手指或笔的接触或接近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提高触摸位置的 检测精度。
[0020] [4]在第1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网格图案的节距为200皿W上且300皿W下。由此, 在触摸面板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明性,例如在安装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上时,能够没有违和感地对显示进行视觉辨认。而且,还能够提高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
[0021] [引在第1本发明中,也可W是,具有多个第2电极,多个第2电极散布成岛状。
[0022] [6]该情况下,也可W是,岛状的多个第2电极在第1方向上排列,第1电极具有:在 第1方向上呈带状延伸的带部;W及从带部伸出而包围第2电极的一部分的围绕部。由此,能 够增大用于进行手指接近或接触的位置(记为触摸位置)的检测的感测部的区域,能够提高 触摸位置的检测精度。
[0023] [7]进而,也可W是,具有多个第1电极,岛状的多个第2电极排列成矩阵状,多个第 1电极在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排列。
[0024] [引该情况下,也可W是,从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第2电极延伸的各引出电极在 与对应的第1电极相邻的区域沿着第1方向延伸。由此,能够在基体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1电 极和第2电极。而且,由于引出电极是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格子的网格图案构成 的,因此,即使在被视觉辨认的区域形成有引出电极,也不会显眼。
[0025] [9]此外,也可W是,第1电极和第2电极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格子的网 格图案构成,至少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形成有由不与第1电极和第2电极连接的金属 细线形成的虚设图案,当从上表面观察时,成为至少在从第1电极到第2电极的范围内均匀 排列多个格子的形态。由此,消除了一部分金属细线或一部分电极显眼的情况,提高了视觉 辨认性。
[0026] [10]进而,也可W是,在多个引出电极之间,形成有由不与引出电极连接的金属细 线形成的虚设图案,当从上表面观察时,成为在第1电极、第2电极和引出电极的范围内均匀 排列多个格子的形态。该情况下,当从上表面观察导电性膜时,成为在第1电极、第2电极和 引出电极的范围内均匀排列多个格子的形态,也消除了一部分引出电极显眼的情况,能够 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性。
[0027] [11]在第1本发明中,也可W是,各第2电极具有多个枝部呈放射状扩展的形状,第 1电极具有至少包围第2电极的多个枝部的形状。该情况下,由于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对置 部分成为复杂地组合的形状,因此,能够增大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初始的静电电容。
[0028] [12]该情况下,也可W是,第2电极的呈放射状扩展的枝部散布成岛状。
[0029] [13]进而,也可W是,多个枝部在第1方向上排列。
[0030] [14]在第1本发明中,也可W是,第1电极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格子的 网格图案构成。
[0031] [ 15]在[1]~[8]、[11]~[14]中,也可W是,第2电极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 多个格子的网格图案构成。
[0032] [16]第2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具有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设置的导电性膜,其特 征在于,导电性膜具有:基体;在基体的一个主面彼此对置地形成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W 及形成于基体的一个主面且从第2电极延伸的引出电极,第1电极具有包围第2电极的一部 分的形状,至少引出电极由包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格子的网格图案构成。
[0033] [17]在第2本发明中,也可W是,导电性膜具有:与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对应的传 感器区域;W及与显示面板的外周部分对应的端子布线区域,引出电极与第1电极和第2电 极一起形成于传感器区域。
[0034] 发明的效果
[0035] 如W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性膜和触摸面板,能够使形成于被视觉辨 认的区域的引出电极不容易显眼,提高视觉辨认性,此外,能够增大电极间的初始的静电电 容,实现检测精度的提高,而且,能够仅在基体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电极,能够实现成本的降 低。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7]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与传感器主体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0038]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的导电部的图案(特别是第1电极、第2电极、引 出电极、第1端子布线部和第2端子布线部)的俯视图。
[0039] 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第1电极、第2电极、引出电极和虚设图案的图案例的俯视图。
[0040] 图5A是示出图3所示的图案中的1列第1电极的一部分、分别被该第1电极包围一部 分的多个第2电极、W及从运些第2电极延伸的引出电极的图案的俯视图,图5B是示出图5A 所示的图案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41 ]图6A是示出图5A所示的图案的第1变形例的俯视图,图6B是示出图6A所示的图案 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42] 图7A是示出图5A所示的图案的第2变形例的俯视图,图7B是示出图7A所示的图案 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43] 图8A是示出图5A所示的图案的第3变形例的俯视图,图8B是示出图8A所示的图案 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44] 图9A是示出图5A所示的图案的第4变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