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488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既增加了上挡板的突出量,又可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提供了多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这些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具有保持最下端商品的下挡板和位于其上方而在搬出时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的上挡板,并配置在商品通路的下部,通过使这些挡板在商品通路侧交替地转动突出出来,从而控制商品的搬出。
即,由于这些商品搬出装置是通过上述挡板有无突出(突出量经常是一定的)来控制商品通路尺寸的,所以在销售形状和直径尺寸不同的商品时,作为对策,要预先在商品通路上另外设置限制通路宽度的部件,或者设置适于该商品尺寸的专用商品搬出装置。
但是,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流通中的罐装饮料和塑料瓶装饮料的容器的形状和直径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若用相同位置的商品通路销售各种不同直径的商品,必须根据商品的直径调整商品通路的宽度,不仅费事,而且有时会产生由于容器形状不适于商品搬出装置的机构而不能销售的问题。
另外,为了不用调整商品通路的宽度就可销售形状或直径尺寸不同的商品,需要预先按最大直径的商品设定商品通路的宽度,而为了在该按最大直径商品而设定的商品通路上销售小直径的商品,需要特别地增加保持上述商品用的上挡板的突出量。
但是,如果单纯地增加上挡板的突出量,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时,对向的商品搬出装置的上挡板在关闭状态时相互干扰,而产生不能实现装置薄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以提供一种可以既增加上挡板的突出量,又能实现装置的薄型化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具备下挡板,该下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1个商品;上挡板,该上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和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为了控制前述上挡板和前述下挡板的开闭而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该商品搬出装置按照不改变前述商品通路的宽度即可搬出不同直径的商品、且使前述各挡板向着该商品通路交互突出从而控制该商品的搬出那样的方式形成。在该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上,前述上挡板具有与前述商品接触的爪,前述爪按照如下方式而形成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时、对置的上挡板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相互咬合地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同时按照搭在另一方上挡板的上缘部的方式延伸设置。
因此,即使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且对向的商品搬出装置的上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时,也因为上挡板的爪是搭在另一方的上挡板的上缘部,所以不会相互干扰,从而可以实现薄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2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上挡板具备使组合设置的另一方的上挡板的突起部放出的放出孔。这样,由于在组合设置时上挡板的突起部从放出孔放出,减小了组合尺寸,可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的上挡板的爪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上挡板A-A截面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挡板的正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挡板的背面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下挡板的正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旋转止动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9是表示售货待机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下挡板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加在下挡板上的商品负荷、上挡板开始打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加在下挡板上的商品负荷、上挡板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用上挡板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下挡板回归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1商品搬出装置;2基板;2a导向突起部;3开口部;4上挡板;4a销孔;4b止动片;4c导向片;4d滑动槽;4e止动面;4f放出槽;4g爪;4h放出孔;4k突起部;4m固定孔;5下挡板;5a销孔;5b固定爪;6、7销子;8、9扭转螺旋弹簧;G商品;10商品通路;11轴承座;11a销孔;12、13轴承部件;12a、12b长孔;14异形槽;14a小直径槽部;14b大直径槽部;15导向突起部;17螺线管;18柱塞;19连杆部件;20旋转止动器;20a、20b销孔;20c锁定槽;20d倾斜滑动面;22、23、24、25销子;30弹簧;40扭转螺旋弹簧;50售完开关;100商品出口通路板;101突起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的上挡板的爪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上挡板的A-A截面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正面立体图,图4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背面立体图,图5是表示上挡板的正面立体图,图6是表示上挡板的背面立体图,图7是表示下挡板的正面立体图,图8是表示旋转止动器的正面立体图。
另外,图9是表示售货待机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下挡板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利用加在下挡板上的商品负荷、上挡板开始打开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利用加在下挡板上的商品负荷、上挡板进一步打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用上挡板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下挡板回归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在商品搬出装置1的基板2上,设置了开口部3,商品搬出控制用的上挡板4和下挡板5通过被基板2和轴承部件12、13支承的销子6、7可以转动自由地设置于该开口部3内。在基板2的开口部3的上缘部,设置有导向突起部2a,使保持商品G靠向后述的商品出口通路板100,并进行姿势控制(参照图9等)。
作为本发明重要部位的上挡板4,在下挡板5处于关闭状态而从下面倒数的第1个商品G落下并被搬出时,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参照图13),并由树脂(例如聚缩醛)整体成型制成。安装在销子6上的扭转螺旋弹簧8,沿关闭方向给该上挡板4加力。
另外如图3~图6所示,上挡板4的销孔4a用于插入销子6。止动片4b的止动面4e,在上挡板4的最大开度时,与销子22接触,承受加在上挡板4上的商品负荷,将该上挡板4的位置锁定在最大开度。导向片4c以一定间隔(比销子22的直径大的间隔)离开止动片4b被竖起安装,在连杆部件19往复运动时,与止动片4b一起形成销子22滑动的滑动槽4d。
像这样按规定间隔竖起设置导向片4c和止动片4b,是基于以下理由的。即在解除上挡板4打开状态的锁定时,如果切断螺线管17的通电,通过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30的加力,连杆部件19被拉回到下方。这时,位于上挡板4的止动面4e上的销子22,与导向片4c相撞后被引入滑动槽4d,而由于从止动面4e到导向片4c是按照规定间隔形成的,所以销子22将以比没有设置该间隔时更大的冲击力与导向片4c相撞。
由于该冲击力作用于上挡板4的关闭方向,而通过利用该冲击力与扭转螺旋弹簧8的作用力相结合可以使上挡板4更迅速而且可靠地关闭。特别是由于偏负荷而商品侵入到上挡板4上的情况下,会成为上挡板4返回待机状态的障碍。而通过加了上述的冲击力,上挡板的返回动作强劲,所以可以摆脱上述侵入,可靠地返回待机状态。
另外放出槽4f是按照在上挡板4的关闭状态时,销子22与上挡板4接触而不妨碍关闭动作那样设置的。作为本发明的重要部分的爪4g,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如图1及图2所示,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1时,使对置的该商品搬出装置1的上挡板4在关闭状态时相互咬合,并且,搭在另一方上挡板4的上缘部。如此设置爪4g,是为了即使在装置变薄时,也可以即确保上挡板4的突出量,从而可靠地保持商品。
放出孔4h按照如下而形成如图2所示,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1时,在对置的该商品搬出装置1的上挡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止动片4b的前端放出,从而在设置时不增加装置整体的厚度。另外突起部4k是为了在上挡板4处于最大开度的状态时,与轴承部件12、13的一部分搭接从而限制转动范围。固定孔4m用于固定扭转螺旋弹簧8的一端。
接下来对下挡板5进行说明。下挡板5在打开状态下保持商品通路10中从下面倒数的第一个商品G(参照图9),如图7所示,按照在金属板的背面具有树脂(例如聚缩醛)制的轴承座11而构成。该下挡板5通过装在销子7上的扭转螺旋弹簧9而在打开方向(如图9所示向商品通路10侧突出的方向)被加力。而图3及图4则表示上挡板4关闭、下挡板5打开的状态。
下挡板5的销孔5a、11a用于插入销子7。固定爪5b用于固定轴承座11。为了限制销子25的转动范围,形成设置于轴承座11的异形槽14,以便使后述的旋转止动器20的销子25的端部滑动,借助于该销子25,下挡板5与旋转止动器20连动。即,该异形槽14是由确定销子25的锁定位置的小直径槽部14a和确定销子25的锁定位置以外的动作范围的大直径槽部14b构成。
在轴承座11上设置的一对导向突起部15以夹住连杆部件19的两侧而形成,用于对连杆部件19的上下方向的动作进行引导,使它在左右方向不偏移。(参照图3和图4)。另外,在这里仅在轴承座11上设置了导向突起部15,也可在上挡板4的相应部分(上挡板4的轴部一侧的部分)上设置,还可以在轴承座11和上挡板4两处都设置。
另外,在图9中商品出口通路板100与商品搬出装置1对向设置以便形成能容纳大直径商品G的通路宽度。设置商品出口通路板100上的突起部101是用于将装有所谓饮料剂的瓶装商品等的小直径商品(未图示)移近商品搬出装置1的上挡板4侧,从而将该商品控制为容易保持的姿势。
接下来对旋转止动器20进行说明。如图3、图4、图8所示,旋转止动器20用于在螺线管17牵引连杆部件19而打开上挡板4时补充驱动力,其方法是在将下挡板5锁定在最大开度使下挡板5承受商品的荷重,同时在销售商品时解除该锁定时,通过利用由商品负荷产生的使下挡板5压回至开口部3内的力,借助于销子24而使连杆部件19向上方滑动。
该旋转止动器20,如图9所示,按照可以与轴承座11一起,在最大开度时,将下挡板5支承为大致水平而形成。这是因为,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G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随着堆积的商品的直径不同而产生差别,因此,即使出售直径不同的商品时,尽量减少该差别,可靠地进行上挡板4的保持。
该旋转止动器20,通过被基板2及轴承部件12、13支承的销子23而转动自由地支承下端部,依靠安装在该销子23上的扭转螺旋弹簧40而在打开方向(向商品通路10侧突出的方向)加力。另外,在旋转止动器20的上端部具有在最大开度下使下挡板5锁定的销子25。
该销子25的两端部配置在下挡板5的轴承座11的异形槽14内,在最大开度下锁定下挡板5时,销子25位于异形槽14的小直径槽部14a内,而在此之外的时候,则位于异形槽14的大直径槽部14b内。
另外,如图8所示,旋转止动器20的销孔20a和20b用于插入销子23和25。锁定槽20c是为了与销子24接合而锁定旋转止动器20的转动而设置的。由于锁定槽20c按照通过销子24向上方移动而容易从接合状态解脱的形状而形成,所以用小的驱动力即可解除下挡板5的锁定状态,从而减小螺线管17的负担。在下挡板5的锁定状态下,即销子24与锁定槽20c相接合时,销子25与小直径槽部14a相接合。
另外,形状旋转止动器20的倾斜滑动面20d,以便在旋转止动器20转动时,销子24滑动。即,如在销售商品时,通过螺线管17牵引连杆部件19而使销子24从锁定槽20c脱出时,下挡板5的锁定被解除,下挡板5因商品负荷而被压回开口部3内。因为这时旋转止动器20也以销子23为旋转中心被压回开口部3内,所以销子24通过倾斜滑动面20d向上方滑动,从而使连杆部件19向上方移动。
这样,旋转止动器20按照利用下挡板5因商品负荷被压回开口部3内时的力,借助于销子24而使连杆部件19向上方滑动,可以补充螺线管17牵引连杆部件19而打开上挡板4时的驱动力而形成。
另外,上述各部件是按照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1时,不与另一方的部件相干扰而来形成配置的。
接下来根据图9~图14对动作进行说明。在图9表示的销售待机状态下,如果向螺线管17通电,螺线管17通过柱塞18牵引连杆部件19。这样,如图10所示,连杆部件19的前端的销子24从旋转止动器20的锁定槽20c中脱出。该锁定脱开后,旋转止动器20上端部的销子25也从异形槽14的小直径槽部14a中脱出,从而解除下挡板5打开状态的锁定,下挡板5可以自由地转动到规定的转动角度。
这样,如图11~图13依次表示的那样,下挡板5由于商品G的负荷被压回开口部3内,旋转止动器20也以销子23为转动中心被压回到开口部3内,所以销子24在倾斜滑动面20d上向上方滑动从而使连杆部件19向上方移动;同时,销子25沿着大直径槽部14b的内表面移动。
这时,由于与上挡板4的滑动槽4d相接合的销子22也被压上去,从而使上挡板4打开,所以可以补充螺线管17牵引连杆部件19的力。由此,即使在商品与上挡板4接触而难以打开时,由于可以给上挡板4在打开方向上加转动力,所以可以容易地打开上挡板4,可靠地保持商品G。
这样,旋转止动器20利用下挡板5因商品负荷被压回开口部3内时的力,借助于销子24而使连杆部件19向上方滑动,可以补充螺线管17牵引连杆部件19而打开上挡板4时的驱动力。因此,即使不将螺线管17作得很大,也可以充分地驱动上挡板4。
然后,如图13~图14所示,如商品G落下而没有加在下挡板5上的商品负荷的话,下挡板5依靠扭转螺旋弹簧9的作用力回归到打开状态。而如将切断螺线管17的通电,连杆部件19被扭转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拉下从而解除销子22对上挡板4的锁定,上挡板4由于扭转螺旋弹簧8的作用力而被关闭后,返回到待机销售状态(参照图9)。
这时,位于上挡板4的止动面4e处的销子22,与导向片4c相撞后被引入滑动槽4d,而由于从止动面4e到导向片4c是按照规定的间隔而形成的,所以销子22将以比没有设置该间隔时更大的冲击力与导向片4c相撞。
由于该冲击力作用于上挡板4的关闭方向,而通过利用该冲击力与扭转螺旋弹簧8的作用力相结合可以使上挡板4更迅速且可靠地关闭。特别是由于偏负荷而商品侵入到上挡板4上的情况下,会成为上挡板4返回等待状态的障碍。但是通过增加上述的冲击力,上挡板4的返回动作强劲,所以可以摆脱上述侵入,可靠地返回待机状态,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因为上挡板4的爪4g按上述那样形成,因此将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1组合设置时,即使对置的商品搬出装置1的上挡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上挡板4的爪4g搭在另一方上挡板4的上缘部,所以不会相互干扰,而可以实现装置1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具备放出孔4h,在相互组合时上挡板4的止动片4b从放出孔4h放出,所以可以减小组合尺寸,实现装置1的薄型化。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发明第1方面),该商品搬出装置具有下挡板,该下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1个商品;上挡板,该上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和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为了控制前述上挡板和前述下挡板的开闭而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该商品搬出装置按照不改变前述商品通路的宽度即可搬出不同直径的商品、且使前述各挡板向着该商品通路交互突出从而控制该商品的搬出那样的方式形成。在该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上,前述上挡板具有与前述商品接触的爪,由于前述爪按照如下方式而形成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时,对置的上挡板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相互咬合地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同时延伸设置成搭在另一方上挡板的上缘部,所以爪不会相互干扰,可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发明第2方面),由于上挡板具备使组合设置的另一方的上挡板的突起部放出的放出孔,上挡板的突起部在组合设置时可以从放出孔放出,所以可以减小组合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具有下挡板,该下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1个商品;上挡板,该上挡板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而保持从下面倒数的第2个商品;和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为了控制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的开闭而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该商品搬出装置按照不改变所述商品通路的宽度即可搬出不同直径的商品、且使所述各挡板向着该商品通路交互突出从而控制该商品的搬出那样的方式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具有与所述商品接触的爪;所述爪按照如下方式而形成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且对置的上挡板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相互咬合地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同时,按照搭在另一方的上挡板的上缘部的方式而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挡板具有使组合设置的另一方的上挡板的突起部放出的放出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具有转动自由地被轴支于基板的开口部处、并通过从该开口部向商品通路侧突出从而分别保持从下面倒数第1、2个商品的下、上挡板;为了控制所述下、上挡板的开闭而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往复运动的连杆装置,该商品搬出装置按照不改变所述商品通路宽度即可搬出不同直径的商品、且使所述各挡板向着该商品通路交互突出从而控制商品搬出的方式形成,所述上挡板具有与商品接触的爪;所述爪按照在组合设置同一结构的商品搬出装置且对置的上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相互咬合地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的方式形成,同时,按照搭在另一方的上挡板的上缘部的方式而延伸设置。
文档编号G07F11/00GK1523544SQ0310621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1日
发明者藤富启, 阪光广, 福田胜彦, 津崎直之, 萩野宪三, 三, 之, 彦 申请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