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407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在上下方向上收纳的商品中的处于最下端的商品拣出并搬出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特别涉及使商品的搬出动作稳定化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有根据销售指令将在上下方向上收纳的商品中的处于最下端的商品拣出并搬出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对于该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来说,其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收纳商品的商品通路的下部,包括下搁板和上搁板,其中,所述下搁板向商品通路侧突出来保持最下端的商品,而所述上搁板在下搁板从商品通路退避并搬出处于最下端的商品时,向商品通路侧突出来保持从下面数第二位置上的商品。下搁板以及上搁板通过连杆部件连接,利用螺线管(solenoid)驱动该连杆部件而使各搁板相对于商品通路突出或者退避。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商品搬出装置中,在使商品通过的部分设置有售完开关,其用于检测出收纳在商品通路中的商品售完的信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9097对于在现有技术的商品搬出装置中设置的售完开关来说,其被配置在商品通路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通过开关的检测片与收纳于商品通路中的商品的大致中央处的重心部分相接触,来检测出商品的存在。但是,当在商品通路中收纳较小型商品的情况下,由于偏向商品通路的某一侧收纳该商品,所以检测片与商品中央(重心)以外的位置接触。因此,当小型商品落下与检测片相接触时,该商品会发生倾倒,在商品通路内的姿势被破坏。其结果,不能正常地搬出商品而导致商品堵塞。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即使对于较小型商品也能够支撑其重心以避免破坏商品的姿势,从而能够使商品的搬出动作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中,设置有售完检测单元,检测在整个预定方向上收纳商品的商品通路有无商品,其中,上述售完检测单元具有检测片,在可根据商品的尺寸而变化的商品通路内的宽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上述检测片被配置在可根据商品的尺寸变化的商品通路最大宽度的大致中央部位,并设置成向商品通路的最小宽度的区域内进一步延伸。
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无论是在其商品通路的宽度被设定成能够收纳较大型商品的最大宽度的情况下,还是在被设定成能够收纳较小型商品的最小宽度的情况下,其检测片都支撑商品的重心。结果,因为通过检测片的位置的商品都通过检测片而使其重心被支撑,所以能够避免商品的姿势被破坏而稳定地进行商品的搬出动作。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从商品通路外侧(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商品通路内侧(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从商品通路外侧(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视图。
图5是表示轴承部件、连杆部件和售完检测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下搁板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回转限制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上搁板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动作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动作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动作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售出状态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1 商品搬出装置2 基板21 开口部22 导向突起3 商品出口通路板3a 突起部4、5 轴承部件6 连杆部件6a 上接合部6b 下接合部6c 连杆弹簧61 螺线管(solenoid)61a 柱塞(plunger)7 下搁板(第一保持部)8 回转限制器(stopper)9 上搁板(第二保持部)10 售完检测单元11 检测片11a 转轴11b 臂部(arm)11c 延伸片
12 开关12a 致动器(actuator)13 检测片弹簧101 上连杆轴102 下连杆轴103 下搁板轴103a 下搁板弹簧104 回转限制器轴104a 回转限制器弹簧105 上搁板轴105a 上搁板弹簧106 支承轴G(G1、G2) 商品R 商品通路H1、H2 宽度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
(实施例)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从商品通路外侧(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商品通路内侧(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从商品通路内侧(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视图;图5是表示轴承部件、连杆部件和售出商品检测单元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下搁板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回转限制器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上搁板的侧视图;图9~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动作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售出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对于商品搬出装置1来说,其在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库中被设置在商品通路R的下部,该商品通路R在整个上下方向收纳例如罐装饮料、PET(聚酯)瓶装饮料或者纸袋装饮料等商品G。该商品通路R包括设置商品搬出装置1的基板2,以及与该基板2相对配置的商品出口通路板3。此外,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确表示,但是,在基板2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的两侧还设置有侧板。
如图1~图3所示,在商品搬出装置1的基板2上,设置有使商品通路R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21。此外,在基板2上,在开口部21的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引导突起22。而且,在该基板2上,还设置有轴承部件4、5、连杆部件6、作为第一保持部的下搁板7、回转限制器8、作为第二保持部的上搁板9和售完检测单元10,以此构成商品搬出装置1。
如图1~图5所示,轴承部件4、5成对地构成,分别被架设在基板2的开口部21的上端缘和下端缘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延伸地设置。轴承部件4、5以在侧面互相相对的状态来支撑连杆部件6、下搁板7、回转限制器8和上搁板9的各轴。其中,对于轴承部件4、5来说,支撑上述各轴的结构为大致对称的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以轴承部件4为主要说明对象,将有关轴承部件5的结构的符号标注括号来表示。
在轴承部件4(5)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槽41(51)和长槽42(52)。长槽41(51)被设置在轴承部件4(5)的上侧,长槽42(52)被设置在轴承部件4(5)的下侧。长槽41和长槽(51)、以及长槽42和长槽(52),分别侧面相对配置。而且,在长槽41和长槽(51)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有连杆部件6的上连杆轴101。在长槽42和长槽(52)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有连杆部件6的下连杆轴102。上连杆轴101和下连杆轴102互相平行设置。
在轴承部件4(5)上,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设置有支轴孔43(53)。支轴孔43和支轴孔(53)分别侧面相对配置。而且,在支轴孔43和支轴孔(53)上,支撑有下搁板7的下搁板轴103。对于该下搁板轴103来说,其被配置成与上连杆轴101以及下连杆轴102平行,在位于基板2的开口部2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以横跨该开口部21整个侧面的方式而支撑在开口部21的两侧边缘上。
在轴承部件4(5)上,在下端位置处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轴孔44(54)。支轴孔44和支轴孔(54)分别侧面相对配置。而且,在支轴孔44和支轴孔(54)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有回转限制器8的回转限制器轴104。回转限制器轴104被配置成与上连杆轴101、下连杆轴102和下搁板轴103平行。
在轴承部件4(5)上,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且在支轴孔43(53)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支轴孔45(55)。支轴孔45和支轴孔(55)分别侧面相对配置。而且,在支轴孔45和支轴孔(55)上,支撑有上搁板9的上搁板轴105。对于该上搁板轴105来说,其位于基板2的开口部2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以横跨该开口部21整个侧面的方式而支撑在开口部21的两侧边缘上。
如图1~图5所示,连杆部件6与作为驱动单元的螺线管61相接合。对于螺线管61来说,其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侧位置而被配置在开口部21的上方位置。螺线管61向着下方设置有柱塞61a。通过使螺线管61通电来向上方吸引柱塞61a。
对于连杆部件6来说,其由板状体构成,被设置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侧位置,横跨整个上下方向而位于开口部21的位置。对于连杆部件6来说,其上端被安装在柱塞61a上。在该连杆部件6上,设置有与上述上连杆轴101相接合的上接合部6a。将上接合部6a设置成能够使上连杆轴10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在连杆部件6上,设置有与上述下连杆轴102相接合的下接合部6b。而且,在连杆部件6的下端部,具有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作为弹性单元的连杆弹簧6c。该连杆弹簧6c,被安装在下连杆轴102和回转限制器轴104之间,长期对连杆部件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其中,如图2所示,上述轴承部件4、5、连杆部件6以及螺线管61,在商品搬出装置1中都被配置在上连杆轴101、下连杆轴102、下搁板轴103和回转限制器104的轴向的一侧。这是因为,在组合多个商品通路R而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与图中所示的商品搬出装置1对称而形成的商品搬出装置(图中未显示)背靠背接合配置,而能够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背靠背互相接合的轴承部件4、5、连杆部件6和螺线管61的结构彼此互不干涉。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下搁板7介于基板2的开口部21的两侧端缘之间,可转动地支撑在上述下搁板轴103上。下搁板7以下搁板轴103为中心旋转,被设置成能够在从基板2的开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闭合开口部21的方式从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下搁板轴103上,缠绕安装有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作为弹性单元的下搁板弹簧103a。下搁板7利用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长期向着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
对于下搁板7来说,在突出位置,其上面形成作为保持商品G的保持面71,在其下侧设置有与下搁板轴103的轴线方向相对的两个轴承台72。在各轴承台72上分别设置有与下搁板轴103的轴线方向互相相对的异形槽73。异形槽73具有第一导向面73a、第二导向面73b、第三导向面73c和接触面73d,其中,在下搁板7处于突出位置的形态下,所述第一导向面73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面从该第一导向面73a的上端朝着下搁板轴103而与保持面71大致平行,所述第三导向面73c则从该第二导向面73b的下搁板轴103侧的端部向第一导向面73a的下端侧延伸,而所述接触面73d是通过在第一导向面73a的下端侧设置缺口73e而向下形成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异形槽73凹入设置在与各轴承台72相对的面上,但是也可以贯穿各轴承台72而设置。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回转限制器8介于上述各轴承部件4、5之间,可转动地支撑在上述回转限制器轴104上。回转限制器8以回转限制器轴104为中心旋转,被设置成能够在从基板2的开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闭合开口部21的方式从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回转限制器轴104上缠绕安装有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作为弹性单元的回转限制器弹簧104a。回转限制器8利用回转限制器弹簧104a的弹性作用力而长期向着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
在回转限制器8上,在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前端部设置有沿侧面延伸的支承轴106,该支承轴106与上连杆轴101、下连杆轴102、下搁板轴103和回转限制器轴104平行配置。对于该支承轴106来说,其两端部与下搁板7的各轴承台72的异形槽73相接合。此外,在回转限制器8上还设置有锁紧槽81,能够在突出位置与下连杆轴102相接合。回转限制器8在锁紧槽81与下连杆轴102相接合的状态下来维持突出位置。
如图1~图4以及图8所示,上搁板9介于基板2的开口部21的两侧边缘之间,可转动地支撑在上述上搁板轴105上。上搁板9以上搁板轴105为中心旋转,被设置成能够在从基板2的开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闭合开口部21的方式从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上搁板轴105上,缠绕安装有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作为弹性单元的上搁板弹簧105a。上搁板9利用上搁板弹簧105a的弹性作用力而长期向着退避位置施加作用力。
上搁板9,将在突出位置中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延伸的前端面作为保持商品G的前端面91。此外,在上搁板9上还设置有在退避位置中用于内置上述上连杆轴101的凹槽92。在该凹槽92中设置有滑动接触面92a,在上搁板9从退避位置到突出位置的动作过程中与上连杆轴101滑动接触。此外,在上搁板9上设置有接触凸部93,在支撑于上连杆轴105上的轴承部分的附近,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
如图1~图5所示,售完检测单元10与位于基板2中的开口部21上方的螺线管61并排放置。售完检测单元10包括检测片11和通过该检测片启闭(ON/OFF)的开关12。
对于检测片11来说,在其上端设置有转轴11a,经由该转轴11a而支撑在基板2上。而且,检测片11被设置成围绕转轴11a转动,能够在向商品通路突出的位置(图1中的点划线)和从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图1中的实线)之间移动。该检测片11与设置在基板2上的检测片弹簧13相接合,利用该检测片弹簧13的弹性作用力使其长期向着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此外,在检测片11的上端一体地设置有臂部11b,其隔着转轴11a而向商品通路R的外侧延伸。
如图4所示,根据商品G的尺寸不同,商品通路R的宽度能够在宽度H1至宽度H2的范围内变化。宽度H1是最大的宽度,能够收纳例如容量为500mL的PET瓶子等较大型商品G1(在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宽度H2是最小宽度,能够收纳例如容量为160~190mL的短罐等较小型商品G2(在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其中,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确示出,但是作为商品通路R的宽度是可变的结构,设置有可动侧板,能够从图4所示宽度H1的右端向宽度H2的右端移动,能够通过移动该可动侧板来改变商品通路R的宽度。
就上述宽度H1、H2而言,在图4所示的商品通路R的内侧,检测片11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宽度H1的大致中央处且在宽度H2的区域内的位置。而且,在检测片11上,与其一体地设置有延伸片11c,向着商品通路R最小宽度H2的区域内(左端)进一步延伸。因此,检测片11被设置成能够向根据商品的尺寸而变化的商品通路R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如图1所示,对于检测片11来说,在处于退避位置状态下向着商品通路R的内侧的面,形成为大致沿着包括导向突起22的基板2的内侧面的形状。如图3所示,对于延伸片11c也是同样,向着商品通路R内侧的面,形成为大致沿着包括一部分导向突起22的基板2的内侧面的形状。
开关12被设置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侧位置。该开关1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常闭型。如图1所示,当检测片处于退避位置时,由于臂部11b与致动器12a分离而使开关12处于切断(OFF)状态(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此外,当检测片11处于突出位置时,通过臂部11b压住致动器12a而使开关12处于接通(ON)状态(在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
其中,如图1所示,与商品搬出装置1一起构成商品通路R的商品出口通路板3,与商品搬出装置1相对配置,构成为能够容纳比图1所示商品G直径更大的商品(图中未显示)。此外,在商品出口通路板3中,向商品通路R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a,用于引导图1所示的商品G或者直径比该商品G更小的商品(图中未显示),使得很容易保持偏向商品搬出装置1的下搁板7一侧的姿势。
下面,基于图1和图9~图11,对上述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图1所示的状态是销售待机状态。销售待机状态是螺线管61不通电的状态,是连杆部件6受到连杆弹簧6c向下的弹性作用力的状态。即,上连杆轴101沿着轴承部件4(5)的长槽41(51)向下移动,下连杆轴102沿着轴承部件4(5)的长槽42(52)向下移动。在该销售待机的状态下,下搁板7利用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处于突出位置。而且,下搁板7在保持面71上与位于商品通路R最下端的商品G相接触来承受商品G的重量负荷。此外,在销售待机的状态下,回转限制器8利用回转限制器弹簧104a的弹性作用力而处于突出位置。而且,回转限制器8使支承轴106与下搁板7上的异形槽73的接触面73d相接触,从而在下搁板7上承受某个商品G的重量。再有,回转限制器8通过将下连杆轴102嵌合在锁紧槽81中而被固定在连杆部件6上,使得自身维持在突出位置。由此,回转限制器8维持下搁板7的突出位置并阻止下搁板7向退避位置移动。此外,在销售待机状态下,上搁板9利用上搁板弹簧105a的弹性作用力而处于退避位置。即,在销售待机状态下,在通过回转限制器8维持处于突出位置的下搁板7的保持面71上,保持有在商品通路R的最下端的商品G,从而完全保持住商品G。此外,在销售待机状态,上搁板9处于退避位置,与商品G无关。
然后,根据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指令,如图9~图11所示,商品搬出装置1进行商品G的搬出。如图9所示,当根据销售指令而对螺线管61通电时,经由柱塞61a使连杆部件6克服连杆弹簧6c的弹性作用力而被吸引向上方。如此一来,下连杆轴102就从回转限制器8的锁紧槽81中脱出。当下连杆轴102从锁紧槽81中脱出时,允许回转限制器8以回转限制器轴104为中心向退避位置移动。在此,在通过回转限制器8来维持突出位置的下搁板7上,施加有商品G的重量。即,由于允许回转限制器8向退避位置移动,而使得也允许下搁板7以下搁板轴103为中心向退避位置移动,由于商品G的重量使得克服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向退避位置移动。其结果,回转限制器8的支承轴106脱离与下搁板7的接触面73d接触而与第一导向面73a相接触。
然后,如图10所示,继续对螺线管61进行通电,连杆部件6克服连杆弹簧6c的弹性作用力而进一步被吸引向上方。如此一来,由于商品G的重量而使下搁板7克服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进一步向退避位置移动。在该下搁板7移动的同时,回转限制器8使支承轴106从下搁板7的第一导向面73a继续向第二导向面73b滑动引导并克服回转限制器弹簧104a的弹性作用力而向退避位置移动。
然后,如图11所示,继续向对螺线管61进行通电,使连杆部件6克服连杆弹簧6c的弹性作用力而被吸引至最上方。如此一来,由于商品G的重量而使下搁板7移动至退避位置。在该下搁板7移动的同时,回转限制器8使支承轴106在下搁板7的第二导向面73b上引导滑动而到达退避位置。此时,对于位于最下端的商品G来说,当能够通过下搁板7的保持面71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之间的情况下,从商品搬出装置1的下侧脱离而到达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口(图中未显示)。
此外,如图9~图11所示,从销售待机状态开始,当连杆部件6被吸引向上方时,上连杆轴101通过连杆部件6的接合部6a而被吸引向上方,从上搁板9的凹槽92中脱离而与该凹槽92的滑接面92a滑动接触。如此一来,上搁板9就由向上移动的上连杆轴101带动而按压滑接面92a,以上搁板轴105为中心,克服上搁板弹簧105a的弹性作用力而向突出位置移动。在螺线管61通电期间,上搁板9通过上连杆轴101与滑接面92a的接触而维持突出位置。然后,到达突出位置的上搁板9,其前端面91与从下面数第二个商品G相接触,在该前端面91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突起部3a)之间保持住第二个商品G。其结果,只搬出最下端的商品G。
最后,当搬出最下端的商品G时,由于处于突出位置的上搁板9保持住从下面数第二个商品G,所以下搁板7从商品G的重量下解放出来。如此一来,在下搁板7通过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移向突出位置的同时,回转限制器8也通过回转限制器弹簧104a的弹性作用力而移向突出位置。然后,设置在回转限制器8上的支承轴106,从下搁板7的缺口73e而被移到异形槽73的外部。从而,使得下搁板7通过下搁板弹簧103a的弹性作用力而超过突出位置,伴随着该弹性作用力,下搁板7与上搁板9的接触突起部93相接触。该接触将上搁板9冲击至退避位置。然后,下搁板7与上搁板9脱离而返回到突出位置,其接触面73d与早先返回到突出位置的回转限制器8的支承轴106相接触(参照图1)。由此,使下搁板7维持在突出位置,通过回转限制器8来阻止向退避位置的移动。
此外,在将最下端的商品G搬出的同时,通过图中未显示的商品售完检测单元检测出商品被搬出,来切断向螺线管61的通电。即,连杆部件6利用连杆弹簧6c的弹性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如此一来,下连杆轴102就被连杆部件6的下接合部6b压向下方,沿着轴承部件4(5)的长槽42(52)向下方移动。其结果,使下连杆轴102嵌合在回转限制器8的锁紧槽81中,从而使下搁板7和回转限制器8返回到突出位置(图1所示的销售待机状态的位置)。
另一方面,当切断向螺线管61的通电,连杆部件6利用连杆弹簧6c的弹性作用力而向下移动时,上连杆轴101被连杆部件6的上接合部6a压向下方,并沿着轴承部件4(5)的长槽41(51)向下方移动。其结果,上搁板9从上连杆轴101释放,利用上搁板弹簧105a的弹性作用力而返回到退避位置(图1所示的销售待机状态的位置)。然后,在上搁板9上保持的从下面数第二个位置的商品G被释放,并到达返回到突出位置的下搁板7的保持面71上。
在上述商品搬出的动作中,如图1以及图8~图11所示,对于售完检测单元10来说,检测片11通过从下面数第二个商品G而克服检测片弹簧13的弹性作用力而压向退避位置。因此,开关12处于切断(OFF)状态而检测出存在能够销售的商品G。这样一来,在商品通路R中至少从下面数第二个位置有商品G存在的情况下,售完检测单元10检测出有能够销售的商品G。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当在商品通路R中只存在最下端的商品G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商品G压住检测片11,使得售完检测单元10的该检测片11利用检测片弹簧13的弹性作用力而压到突出位置。因此,开关12被臂部11b压住而处于接通(ON)状态,检测出没有能够销售的商品G。
在本实施例中,在这样的售完检测单元10中,在图4中所示的检测片11具有延伸片11c,被设置成在根据商品的尺寸而变化的商品通路R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具体地说,检测片11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宽度H1的大致中心部位且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宽度H2的范围内,与向着商品通路R的最小宽度H2的范围内(左端)延伸的延伸片11c制成一体。因此,在将商品通路R的宽度设定为能够容纳例如容量为500mL的PET瓶等较大型商品G1的最大宽度H1的情况下,以及在设定为能够容纳例如容量为160~190mL的短罐等较小型商品G2的最小宽度H2的情况下,检测片11分别支撑商品G1或者G2的重心。其结果,通过检测片11的位置的商品G(G1、G2)由于被检测片11支撑住重心,而能够避免商品G的姿势被破坏,从而能够稳定地实现商品G的搬出动作。
其中,在商品通路R的内侧,检测片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宽度H1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并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宽度H2的范围内。因此,在如上所述设置有可从宽度H1的右端移向宽度H2的右端的可动侧板(图中未显示)的情况下,检测片11不会在可动侧板移动时造成干扰。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设置有售完检测单元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所述售完检测单元检测在整个规定方向上收纳商品的商品通路中有无商品,其中,所述售完检测单元具有在根据商品的尺寸可以变化的商品通路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检测片。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片被配置在根据商品的尺寸可以变化的商品通路的最大宽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并向商品通路的最小宽度的区域内进一步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即使对尺寸不同的商品也能够支撑该商品的重心而避免商品姿势被破坏,可稳定进行商品搬出动作。检测片(11)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宽度(H1)的大致中央位置且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宽度(H2)的范围内,与向商品通路(R)的最小宽度(H2)的区域内(左端)延伸的延伸片(11c)制成一体。为此,即使在将商品通路(R)的宽度设定为可容纳大型商品(G1)的最大宽度(H1)时以及可容纳小型商品(G2)的最小宽度(H2)时,检测片(11)都能分别支撑商品(G1、G2)重心。结果,通过检测片(11)位置的商品G(G1、G2)被检测片(11)支撑重心,避免商品(G)姿势被破坏,可稳定实施商品G的搬出动作。
文档编号G07F11/16GK101086794SQ20061008792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桑原直树, 福田胜彦, 岩子努 申请人:富士电机零售设备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