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票自动剪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08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票自动剪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剪切工具领域,具体说来是一种用于客票剪口的自动剪口机。
技术背景乘车、乘船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必然选择,在检票口处,检票员手持剪票机,对每位 乘客的车(船)票剪口,以表示检验通过。目前,检票员所用的客票剪口机是一种机械式的 打孔机或是类似剪刀一样的装置,虽然简单易于携带,但是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费力,使用 并不方便,特别是旅客多时,常常捏得手臂酸痛,效率明显降低。经过检索,还没有发现一种 既方便,又省力的剪票工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特设计一种 结构简易、操作方便的、省时省力、高效的客票自动剪口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持式客票自动剪口机,主要由壳体、组合旋刀、刀床和马达构成,此外壳体 上还有控制马达启闭的开关;开关、马达均与电源电连接,组合旋刀套接在马达的输出轴 上,壳体的头部对应组合旋刀的位置设有刀床。所述的组合旋刀的刀片的横截面为“凸”形、或为“ □”形,或为“ ▽ ”形,或为 “〇”形。所述的壳体前部设置有插入客票的槽口,该槽口与所述组合旋刀的刀片相对应并 互相垂直。所述的壳体头部具有吐出剪下纸屑的缺口。所述马达和组合旋刀固接在“L”型支架上。所述电源为壳体内设置的电池组或通过电源插孔活动外接的直流电源。所述组合旋刀与马达的输出轴之间还套接有蝶形弹簧。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制造;2.方便省力,降低劳动强度且提高劳动效率;3.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方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该客票自动剪口机,主要由壳体1、组合旋刀4、刀床5、马达10构成;另外,壳体1 上还有控制马达10启闭的开关7,开关7、马达10均与电源电连接,组合旋刀4套接在马达 10的输出轴上,组合旋刀4与马达10的输出轴之间还套接有蝶形弹簧11,组合旋刀4另一 端通过钢珠12与外壳滚动连接。壳体1的头部对应组合旋刀4的位置设有刀床5。壳体 1头部还具有吐出剪下纸屑的缺口 6。其中组合旋刀4的刀片3的横截面为“凸”形,或为 “□”形,或为“ ▽,,形,或为“〇”形。组合旋刀4的刀片3、刀床5可以更换 ’刀片3,刀床5 取下刃磨以后,可以装上继续使用。在壳体1前部设置有插入客票的槽口,该槽口与所述组合旋刀4的刀片3相对应 并互相垂直。马达10和组合旋刀4固接在“L”型支架2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牢固,电源 为壳体1内设置的四节1. 5V的直流干电池8。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的结构大多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电源采用通过电源插孔9 活动外接的直流电源。
权利要求一种客票自动剪口机,主要由壳体(1)、组合旋刀(4)、刀床(5)、马达(10)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具有控制马达(10)启闭的开关(7),开关(7)、马达(10)均与电源电连接,组合旋刀(4)套接在马达(10)的输出轴上,壳体(1)的头部对应组合旋刀(4)的位置设有刀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旋刀(4)的刀片(3)的横截面为“凸”形,或为“□”形,或为“ ▽”形,或为“ O ”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前部设置有 插入客票的槽口,该槽口与所述组合旋刀(4)的刀片(3)相对应并互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头部具有吐 出剪下纸屑的缺口(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0)和组合旋刀(4)固接在“L”型支架(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壳体(1)内设置 的电池组或通过电源插孔(9)活动外接的直流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票自动剪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旋刀(4)与马达 (10)的输出轴之间还套接有蝶形弹簧(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票自动剪口机,包括壳体、组合旋刀、刀床、钢珠、马达、电池盒、控制开关;组合旋刀套接在马达的主轴上,另一端通过钢珠与外壳滚动触接;组合旋刀的刀片刃部的横截面为“凸”形、“口”形等形状;在壳体前部设置有插入客票的槽口,还设置有吐出剪下纸屑的缺口;设计有装电池的电池盒,电池盒侧面还设置有外接电源插孔。使用时,将车票副券一端插入壳体前部的槽口,按动马达开关,刀片旋转切削,可以在车票上剪出“凸”形、“口”形等缺口。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制造;而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7B11/02GK201616120SQ20092029713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郑彦生 申请人:郑彦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