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914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人力资源信息与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们对自身工作及生活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安全方面的要求,办公及住宅等地的安全防范系统正在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办公场所,一方面有着密集的人员活动轨迹,另一方面又有很重要的信息或财产保护的需要,所以,其人员信息识别以及门禁管理是办公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而加强其门禁管理工作,如果依托传统的保安寻访或监控室管理方式,则需要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无疑会间接增加了企业的办公管理费用负担。

申请号为20122037770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营区门禁系统,它包括RFID读卡组件、门禁主控装置、被控电子门锁和传感器,RFID读卡组件由RFID识别芯片和感应天线组成,感应天线与门禁主控装置连接,门禁主控装置的采集信号输入与传感器的输出连接,门禁主控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与被控电子门锁的驱动电路相连接,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智能化程度;传感器在感应到有人或车辆靠近感应天线位置时,才唤醒感应天线,降低了系统功耗和使用成本,也可延长感应天线的使用寿命;实行一人一卡的严格管理,可记录营区内人员的详细进出记录,包括进出人员的姓名、所属部门、进出时间等,保证营区的管理有据可查,提高了营区管理的可靠性。

申请号为200910091557.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短信预约刷门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短信,所述第一数据短信携带门禁权限标志位生效指示;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门禁权限标志位生效指示修改所述SIM卡的门禁权限标志位,使门禁读卡器先读SIM中的企业ID,判断是否为本公司员工,如果是,按照公司员工处理,不再读门禁权限标志位;如果不是,则读门禁权限标志位,访客权限打开,则送至门禁主控装置进行准入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节约人力资源,访客更加便捷。

申请号为20121043992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访客集中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服务器和至少一个管理终端;及设置在每个出入口处的门禁设备、语音通话设备;服务器用于将身份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管理终端用于接收管理人员对该访客临时出入权限的设置信息;服务器或相应的门禁设备,还用于根据设置信息判断该访客在相应的出入口处是否有开门权限,若是,则开门放行。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服务器可对同一个区域的多个出入口进行访客集中管理,节省人力资源,而且该访客集中管理系统可与门禁系统共享数据。

然而,上述方法在针对人员门禁管理的实际问题时,控制方法较为单一,可推广性不强,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管理安全性,又能降低人力资源需求的门禁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具有人员识别及多重防护功能,克服传统门禁控制方法中人为控制因素过重的问题,同时兼具电子防护和物理防护的优点,可靠性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装置和后台处理器,两者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所述监控管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的监控器、拦截装置和报警器;所述后台处理器位于监控室,包括服务器以及与之连接的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和数据感应端口,所述数据感应端口与所述PLC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数据感应端口设置在人员出入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监控器间连接数据采集卡。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器包括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机以及与两者连接的多路输入式录像机。

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摄像机采用预置位云台固定,所述云台设置于人员出入口上部,所述云台设置外防护罩,所述外防护罩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应急LED照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拦截装置包括设置拦截桩以及与所述隔离桩连接的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端部设置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为计算机服务终端和网络数据库,所述计算机服务终端连接双向网络通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包括声光报警器与远程彩信告警装置,所述远程彩信告警装置包括无线GSM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管理装置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市电供源或光伏供源。

应用本发明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所有人员出入口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结果通过PLC控制器进行存储记录,在每个人员出入口的正前方设置数据感应端口,每个数据感应端口中存储与PLC控制器存储记录相对应的人员出入口序列信息;

2、出入人员在经过出入口时,既可以由数据感应端口扫描采集人员所佩戴的身份标识,由PLC控制器进行判定,看是否匹配,也可以由监控器采集人员面部信息,并于服务器中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比对。当需要加强人员安保措施时,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选用;

3、为防止电子数据库式的安防措施出现故障,当需要对出入口进行完全隔离操作时,可以在出入口处布置拦截装置,在每个出入口两侧设置拦截桩,拦截桩中安装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受力端连接隔离带;

4、在拉力传感器与隔离带连接的同时,在拉力传感器处设置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包括触头以及与触头连接的发声装置,触头与隔离带连接;一旦有人触发隔离带,就会产生拉力,从而触发拉力感应器报警;隔离带连接拉力传感器的同时,也连接声光报警器的触头,拉力产生时,促使触头与发音装置摩擦,产生明显声音,实现报警;

5、监控管理装置中的监控器、拦截装置和报警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并将信息传递给后台处理器的服务器,以供监控室查看,提供远程保护,其中,监控器通过数据采集卡不间断提供视频监控信息给服务器,拦截装置和报警器中的远程彩信告警装置在出现违规危险操作时,也将报警信号传递给服务器后台。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人员信息识别和安防门禁双重功能,监控管理装置可以实现通信数量的最小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识别信息依托网络数据库,可以远程自动更新,维护简便,并可以通过远程设定工作方式、成像参数及视频流参数;监控管理装置和后台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方式既可以选择无线方式,也可以先用专网光纤;装置可以针对多个重点监控区域和多个非监控区域,以满足复杂背景下的监控;监控器采用高防护等级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工况环境;后台处理器的智能化联动,可以实现现场声光报警和远程彩信告警;监控管理装置的供电可以采用市电供源或光伏供源,实现供电状态的互补与不间断。因此,本发明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兼具电子防护和物理防护的优点,可靠性高,做到真正的门禁管理与智能监控,值得广泛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成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源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装置和后台处理器,两者之间通过无线连接;监控管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装置1以及分别与主控装置1连接的监控器2、拦截装置3和报警器4;后台处理器11位于监控室,包括服务器12以及与之连接的存储器13。

主控装置1包括PLC控制器5和数据感应端口6,数据感应端口6与PLC控制器5无线连接,数据感应端口6设置在人员出入口位置。

PLC控制器5与监控器2间连接数据采集卡7。

监控器2包括红外热像仪8、可见光摄像机9以及与两者连接的多路输入式录像机10。

可见光摄像机9采用预置位云台固定,云台设置于人员出入口上部,云台设置外防护罩,外防护罩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应急LED照明装置。

拦截装置3包括设置拦截桩14以及与隔离桩连接的隔离带15,隔离带端部设置拉力传感器16,拉力传感器16与报警器4连接。

服务器12为计算机服务终端17和网络数据库18,计算机服务终端连接双向网络通信接口。

报警器4包括声光报警器19与远程彩信告警装置20,远程彩信告警装置包括无线GSM模块。

监控管理装置由电源模块供电,电源模块采用市电供源。

当本发明装置实现人员信息识别的监控功能时,在实施例中,可以与监控室实现远程连接,并相互配合使用,人员信息识别功能包括数据感应端口识别和人员面部识别两方面,其中,分别实现两种功能的数据感应端口和监控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并且在PLC控制器与监控器间连接数据采集卡,通过数据采集卡内置高效的嵌入式图像处理和视频识别模块,实现现场视频图像和视频的本地实时处理,如运动轨迹检测、目标识别等,并对现场进行全时不间断视频监控;当没有检测到异常时,监控管理装置只向监控室报告表示正常的报文;当监控管理装置监测到异常时,监控和前端即时将视频流压缩传送到位于监控室的后台处理器,由后台处理器的计算机服务终端,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压视频识别算法对接收的现场视频进行复杂行为识别,当后端识别到现场异常时,即时启动设定的报警处理方案。

监控核心在于红外热像仪与可见光摄像机的配合,两者置于同一个预置位云台上,云台设置于人员出入口上部,红外热像仪借助红外辐射信号的形式,经接收光学装置和光机扫描机构成像在红外探测器上,再由探测器将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和进一步放大处理后,送至监控室的显示器,具有不受光线明暗干扰、细节可见的能力。 热像仪正常显示以较暗的灰度对应较低的景物温度;在相反显示时则以较暗灰度对应较高景物温度,同时,装置鉴于红外图像不符合人类视觉装置,以及对全景的监视目的,通过增设可见光摄像机,提出了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融合技术,通过图像配准和数据融合,得到关注内容增强的合成图像,这种综合式的红外监控方式,较传统的模拟影像而言,其数字模式的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不受传输线路信号衰减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同时依靠较为强大的计算机服务器,可以直接与数据库之间的网络互联,构件一体式的监视、控制平台,使影像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更佳。

本发明的监控管理装置监控器,设置于人员出入口上部,外防护罩可以选取硬质钢化玻璃,这样一方面考虑了设备的承重,另一方面防止外界干扰源的干扰与破坏,保证仪器运行安全。红外热像仪可以实现不停运、不接触、快速、直观地对监控点的各个细节进行成像,可见光摄像机实现监控区域内的全景监控,在云台的控制下与红外热像仪同步监控;预置位云台将红外热像仪与高倍变焦可见光摄像机安装在同一个平台上,既可以保证两个摄像头监视的同步性,也解决了红外热像难以识别整体场景的问题,便于及时判断监控点的具体情况,为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由于预置位云台中包括可见光摄像机,所以外防护罩的选取,一方面考虑设备的承重,另一方面防止外界干扰源的干扰与破坏,保证仪器运行安全,预置位云台为可调节式,远程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控装置,将移动转向指令输入云台中,从而便于多个观察位置的设置与选择,有利于对整体的全方位监控。

录像机采用多路输入式,能够综合反映出影像状态,精度比较高,通过光纤或无线,与主控装置中的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的主要作用在于采集由影像单元传输而来的图像信号,采集图像数据,尤其是人体特征数据,诸如组织器官特征等,随后将这些数据送入服务器;服务器为计算机服务终端,终端上设置双向网络通信接口,数据信息通过网络接口上传于网络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服务终端的图像处理程序,将数据信息与网络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储存,并在显示器上进行同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分类保存全过程的监控数据,便于信息存档与分析。

外防护罩内设置应急LED照明装置和测温装置,应急LED照明装置可以弥补采集周边光线的不足,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主要是对红外监控装置进行状态监测,当发生监控器运行故障时,测温装置可以感知异常发热,并及时确保快速通知工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当本发明装置实现安防门禁功能时,需要采用拦截装置,对出入口进行完全隔离操作,此时可以在每个出入口两侧设置拦截桩,拦截桩中安装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受力端连接隔离带;在拉力传感器与隔离带连接的同时,在拉力传感器处设置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包括触头以及与触头连接的发声装置,触头与隔离带连接;一旦有人触发隔离带,就会产生拉力,从而触发拉力感应器报警;隔离带连接拉力传感器的同时,也连接声光报警器的触头,拉力产生时,促使触头与发音装置摩擦,产生明显声音,实现报警。

实施例二

一种人员信息识别及门禁管理系统,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监控管理装置由电源模块供电,电源模块采用光伏供源,如图2所示,光伏供源单元包括太阳能接口21,太阳能接口21连接光伏发电模块22,光伏发电模块22连接自动驱动机构23;光伏发电模块2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4及其所连接的蓄电池单元25,自动驱动机构23包括与太阳能电池板24连接的传动装置26与驱动控制器27,传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28以及与电机转轴相连接的传动轴29,传动轴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点,驱动控制器包括感光板30与单片机组件31,单片机组件与步进电机连接。

驱动控制器中的感光板可以设置成球形或锥形,采用与电池板同等材料制成,板上沿水平轴面分布若干电压传感器以检测传感器所处点出的感生电动势,不同传感器之间会产生电势差,单片机组件包括A/D单元、单片机芯片和D/A单元,A/D单元接收到每个点的感生电压,经处理将模拟量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单片机每隔一定时间对A/D单元输出端进行采样,对采样得到的若干组数据执行循环比较程序,从而找出电压最大点并保存,并根据当前位置和测量位置,计算方位差与转角角度,将转角角度信息通过D/A单元转换为4至20毫安直流电流驱动信号,与电机正反转信号通过屏蔽线传送给步进电机,电机动作并带动传动轴控制太阳能板的转向,使太阳能板能够自主实现最大化的光照发电。

考虑成本因素,单片机可以采用比较普遍的89C51系列芯片,A/D单元可选用8位80MSPS高速模数转换器TLV5580芯片,D/A单元可选用12位电压输出型的数模转换器TLV5616芯片。由于各芯片均属于微电工作状态,且工作电源范围大致相同,所以可取±5V的锂电池供源,无需频繁更换、持久耐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