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28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现有的服务器非针对金融卡服务而设计,因此功能方面存在欠缺,无法充分满足金融卡数据处理的需求,无法快速读取金融卡信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包括服务器主体、第一处理器和扬声器,所述服务器主体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的下方安装有高清摄像头,所述高清摄像头的下方安装有RFID无线读写装置,所述RFID无线读写装置的下方安装有IC卡读写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器安装在服务器主体的内部,且第一处理器上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一侧安装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的上方安装有电源盒,且存储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安装有通讯装置和闪存装置,所述存储器的下方安装有PDH数字同步装置,所述扬声器安装在第二处理器的下方,所述液晶显示屏的数据输出端和高清摄像头的数据输出端均与第一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第二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IC卡读写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RFID无线读写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通讯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闪存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存储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IC卡读写装置的下方安装有声孔;所述服务器主体的后方安装有散热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存储器共安装有三个;所述电源盒共安装有三个。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为专门处理金融卡数据而设计,针对性强,配备有RFID无线读写装置和IC卡读写装置,能够快速准确读取金融卡信息,并完成相关金融服务,充分满足金融卡数据处理的需求,内置多个存储器,超大数据存储空间,使用寿命长,当存在紧急停电状况时,闪存装置能够紧急存储信息,防止数据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晶显示屏;2、高清摄像头;3、服务器主体;4、声孔;5、IC卡读写装置;6、RFID无线读写装置;7、散热扇;8、第一处理器;9、图像处理装置;10、PDH数字同步装置;11、扬声器;12、第二处理器;13、通讯装置;14、闪存装置;15、存储器;16、电源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金融卡处理的服务器,包括服务器主体3、第一处理器8和扬声器11,服务器主体3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液晶显示屏1的下方安装有高清摄像头2,高清摄像头2的下方安装有RFID无线读写装置6,RFID无线读写装置6的下方安装有IC卡读写装置5,第一处理器8安装在服务器主体3的内部,且第一处理器8上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9,第一处理器8的一侧安装有存储器15,存储器15的上方安装有电源盒16,且存储器1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处理器12,第二处理器12上安装有通讯装置13和闪存装置14,存储器15的下方安装有PDH数字同步装置10,扬声器11安装在第二处理器12的下方,所述液晶显示屏1的数据输出端和高清摄像头2的数据输出端均与第一处理器8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第二处理器1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IC卡读写装置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RFID无线读写装置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通讯装置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闪存装置1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存储器1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IC卡读写装置5的下方安装有声孔4,服务器主体3的后方安装有散热扇7,存储器15共安装有三个,电源盒16共安装有三个。

本新型按正常程序安装好过后,先将服务器主体3连接电源,将金融卡插入RFID无线读写装置6的内部或将金融卡放置于IC卡读写装置5上均可读取金融卡信息并完成相关交易,第一处理器8主要用作处理液晶显示屏1和高清摄像头2的运行数据,第二处理器12作为主要的数据处理器,存储器15用作存储金融卡相关数据和第二处理器12的运行数据,在紧急断电状况下闪存装置14存储紧急数据,PDH数字同步装置10为严格的计时装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