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4533阅读:2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融机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测量胶带主要采集3种方式,其中,第一种方式:通过结构测量待测纸币厚度,使用霍尔传感器转化成电子变化量,但这种结构要求一致性高,受冲击振荡影响大,综合检出率较低;第二种方式是:是使用一发射配一接收的方案进行检测,但其分辨率低且检测结果受钞票新旧、受待测纸币表面油墨、受温度、受不同管子光强差异等因素影响大,综合检出率也较低;第三种方式是:在第二种基础上在发射光线入射面的法线方向增加第二接收管加以改进,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这种方式受不同管子的发射角和接收角、受安装精度等影响较大,不能批量生产,综合检出率也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检出率较高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包括:

针对一个检测点设置一个收发装置,所述收发装置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所述检测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设置于在所述待测纸币面的检测点处的法线与所述入射光线形成的角度之间,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管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上;

根据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检测点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包括:

针对直线并均匀排列的多个检测点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直线排列的收发装置,收发装置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成一定角度入射到检测点,第一红外接收管设置于在待测纸币面的检测点处的法线与入射光线形成的角度之间,第二红外接收管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上;

根据多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待测纸币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明胶带检测设备,包括:

收发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所述检测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设置于在所述待测纸币面的检测点处的法线与所述入射光线形成的角度之间,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管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上;

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检测点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接收管解决了温漂问题,且两个红外接收管和采用差分式输出,温度升高的影响以差的形式被消除。另外,由于红外发射管差异问题被消除,不需要对发射管进行筛选,提高效率和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两个红外接收管和采实时接收监测点的光强度,完全不受待测纸币颜色及新旧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待测纸币的深色区域会对红外线有较大的吸收,跑钞的波形容易出现和胶带类似的情况造成误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及设备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是是图2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5是是图2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是图5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7是是图5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8是是图5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如下步骤。

步骤101,针对一个检测点设置一个收发装置10,收发装置10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11、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红外发射管11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p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检测点k,第一红外接收管12a设置于在待测纸币面p的检测点处的法线o与入射光线i形成的角度θ之间,第二红外接收管12b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k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r上。

步骤102,根据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红外光线检测点k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接收管11解决了温漂问题,且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采用差分式输出,温度升高的影响以差的形式被消除。另外,由于红外发射管11差异问题被消除,不需要对发射管进行筛选,提高效率和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采实时接收监测点的光强度,完全不受待测纸币颜色及新旧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待测纸币的深色区域会对红外线有较大的吸收,跑钞的波形容易出现和胶带类似的情况造成误判的问题。

请参看图3,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1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01,计算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302,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303;若否,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判断出检测点k黏贴有透明胶带。

步骤304,判断出检测点k未黏贴透明胶带。

当反射面为普通待测纸币时,射在检测点的红外线被均匀漫反射,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的光感电流基本可以比拟,两者之差的波动非常小。当反射面为贴胶带待测纸币时,镜面反射的红外接收管的光感电流将会大幅增强,与未设胶带时的原值比例大概1.2~1.4倍之间,但漫反射的红外接收管的光感电流基本上与未设胶带时的原值保持一致。因此,设置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之间红外线强度的第一参考值,通过红外接收管12a和12b之间的实时红外线强度差和第一参考值之间的比较,可以准确判断出检测点k是否黏贴透明胶带。

请参看图4,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1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401,计算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402,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403;若否,执行步骤406。

步骤403,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值,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404;若否,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判断出检测点设置有安全线。

步骤405,判断出检测点k黏贴透明胶带。

步骤406,判断出检测点k未黏贴透明胶带。

由于有些待测纸币还黏贴有安全线,其具有与透明胶带类似的镜面反射效果。但安全线为非透明材料,红外线无法穿透,因此,安全线的镜面反射效果比胶带更为明显,亦即两个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差高于透明胶带。因此,通过根据安全线上检测点的两个红外线接收管的红外强度差的第二参考值,可以区分出检测是安全线还是透明胶带,从而避免误判。

请参看图5,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基于上述检测原理,透明胶带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设置多个红外收发装置。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如下步骤。

步骤501,针对直线并均匀排列的多个检测点设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直线排列的收发装置,收发装置包括一个红外发射管11、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红外发射管11的红外光线i与待测纸币面p成一定角度入射到检测点k,第一红外接收管12a设置于在待测纸币面的检测点处的法线o与入射光线i形成的角度之间,第二红外接收管12b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r上。

步骤502,根据多个收发装置的12a第一红外接收管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待测纸币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请参看图6,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5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601,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602,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的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603;若否,执行步骤606。

步骤603,判断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604;若否,执行步骤605。

步骤604,判断出待测纸币设置有安全线。

步骤605,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步骤606,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相邻的检测点的多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判断是否出待测纸币黏贴有透明胶带以及区分待测纸币上的安全线和透明胶带。

请参看图7,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5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701,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702,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若是执行步骤703;若否,执行步骤706。

步骤703,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二参考值的强度差。若是,执行步骤704;若否,执行步骤705。

步骤704,判断出待测纸币设置有安全线。

步骤705,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步骤706,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一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就可判断出待测纸币是否黏贴有透明胶带以及区分待测纸币上的安全线和透明胶带。

请参看图8,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5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801,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和第二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802,判断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的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若是,执行步骤803;若否,执行步骤804。

步骤803,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有透明胶带。

步骤804,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相邻的检测点的多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判断是否出待测纸币黏贴有透明胶带。

请参看图9,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步骤502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901,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步骤902,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若是执行步骤903;若否,执行步骤904。

步骤903,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步骤904,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一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就可判断出待测纸币是否黏贴有透明胶带。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透明胶带的设备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检测透明胶带的设备,包括:收发装置1000和处理器2000。收发装置1000垂直设置于待测纸币传动方向的方向上。

收发装置1000包括红外发射管11、第一红外接收器12a和第二红外接收器12b。其中:红外发射管11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p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检测点k,第一红外接收管12a设置于在待测纸币面p的检测点处的法线o与入射光线i形成的角度θ之间,第二红外接收管12b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k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r上。

处理器2000,根据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的大小,判断红外光线检测点k是否粘贴有透明胶带。

具体地,在一些可行实施例中,处理器2000处理用于:

计算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

若大于,判断出检测点k黏贴有透明胶带。

若不大于,判断出检测点k未黏贴透明胶带。

当反射面为普通待测纸币时,射在检测点的红外线被均匀漫反射,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的光感电流基本可以比拟,两者之差的波动非常小。当反射面为贴胶带待测纸币时,镜面反射的红外接收管的光感电流将会大幅增强,与未设胶带时的原值比例大概1.2~1.4倍之间,但漫反射的红外接收管的光感电流基本上与未设胶带时的原值保持一致。因此,设置两个红外接收管12a和12b之间红外线强度的第一参考值,通过红外接收管12a和12b之间的实时红外线强度差和第一参考值之间的比较,可以准确判断出检测点k是否黏贴透明胶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2000还用于:

计算第一红外接收管12a与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

若是大于第一参考值,判断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值。

若是大于第二参考值,判断出检测点设置有安全线。

若大于第一参考值且不大于第二参考值,判断出检测点k黏贴透明胶带。

若不大于第一参考值,判断出检测点k未黏贴透明胶带。

由于有些待测纸币还黏贴有安全线,其具有与透明胶带类似的镜面反射效果。但安全线为非透明材料,红外线无法穿透,因此,安全线的镜面反射效果比胶带更为明显,亦即两个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差高于透明胶带。因此,通过根据安全线上检测点的两个红外线接收管的红外强度差的第二参考值,可以区分出检测是安全线还是透明胶带,从而避免误判。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透明胶带的设备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检测透明胶带的设备,包括:多个收发装置1000和处理器2000。多个收发装置1000垂直设置于待测纸币传动方向的方向上。多个收发装置1000并排均匀排布,亦即呈一直线状均匀排列。每个收发装置1000对一个一个检测点。

收发装置1000包括红外发射管11、第一红外接收器12a和第二红外接收器12b。其中:红外发射管11的红外光线与待测纸币面p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检测点k,第一红外接收管12a设置于在待测纸币面p的检测点处的法线o与入射光线i形成的角度θ之间,第二红外接收管12b设置于红外光线经检测点k镜面反射后的射出路径r上。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2000用于:

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的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

若大于第一参考值,判断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值。

若大于第二参考值,判断出待测纸币设置有安全线。

若大于第一参考值不大于第二参考值,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若不大于第一参考值,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相邻的检测点的多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判断是否出待测纸币黏贴有透明胶带以及区分待测纸币上的安全线和透明胶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2000还用于:

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

若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二参考值的强度差。

若存在大于第二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出待测纸币设置有安全线。

若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但不大于第二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若不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一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就可判断出待测纸币是否黏贴有透明胶带以及区分待测纸币上的安全线和透明胶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

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预设数量的相邻的收发装置的强度差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值。

若大于第一参考值,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有透明胶带。

若不大于第一参看值,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相邻的检测点的多个收发装置的红外强度差满足条件后,判断是否出待测纸币黏贴有透明胶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

计算出每个收发装置的第一红外接收管12a和第二红外接收管12b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度差。

判断是否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

若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出待测纸币黏贴透明胶带。

若不存在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强度差,判断出待测纸币未黏贴透明胶带。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明胶带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