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助分发、收取快递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346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助分发、收取快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现有快递发放,需要快递员,尤其是高校的快递员需要挨个比对包裹上的电话,然后依据包裹上的电话校验取快递的人是否为本人,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快递员需要挨个比对包裹上的电话,浪费时间;快递员需要在现场等待收取者过来领取,浪费了人力的时间;快递员在比对的环节,容易看错电话号码,容易造成错发,漏发的现象;对于高校学生比较多的情况,快递也比较多,大量的快递分发,也容易造成错发,漏发的现象。第二,现有快递领取,尤其是高校的快递领域,需要快递收取者收到快递员的电话或短信时,尽量当天去领取,如果快递收取者,让其他人代收,快递员一般不会对收快递的人进行查验,这样就存在快递被冒领和快递易丢失的情况。而且,如果集中一个时间段去领取,比如利用下课的时间去领取快递,领取快递的学生需要排队领取,或者需要挨个翻找自己的快递,浪费学生的时间或让快递员代取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助分发、收取快递系统及方法,它具有自助分发快递和自助收取快递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助分发、收取快递系统,包括:

快递站点服务器,设置于快递收发站点,用于接收远程服务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同时,将开锁指令发送给中心无线节点,还用于接收中心无线节点反馈回来的开锁状态指令,还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远程服务器,用于首先对快递员的登录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成功后,对快递员客户端发过来的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校验后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录入数据库中;向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发送快递网点位置和锁的位置;

远程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请求开锁指令,将请求开锁指令里面的锁号和手机号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锁号和手机号一一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向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开锁指令;

快递员客户端,用于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将快递员登录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接收录入的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同时,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识别锁的二维码,然后将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二维码一一绑定后通过信息上传模块将绑定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所述二维码内的信息包括快递网点位置、锁的位置和锁号;

若干个用户客户端,用于扫描锁的二维码,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请求开锁指令,所述请求开锁指令包括锁号和用户客户端注册时所录入的手机号;

中心无线节点,用于接收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并将开锁指令传输给相应的子节点;

若干个子节点,用于负责对包裹进行锁定。

所述快递站点服务器,包括:

第一开锁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远程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

第一开锁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开锁指令发送给中心无线节点;

第一锁状态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中心无线节点反馈回来的开锁状态指令,还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

快递员校验注册模块,用于接收快递员注册时输入的注册信息,并对注册信息进行校验;

快递员校验登录模块,用于接收快递员登录时输入的登录信息,并对登录信息进行校验;

快递员校验录入快递模块,用于接收快递员输入的快递信息,包括快递上记载的手机号;

用户校验注册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注册时输入的注册信息,并对注册信息进行校验;

用户校验登录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登录时输入的登录信息,并对登录信息进行校验;

用户校验开锁指令模块,用于对开锁指令进行校验;

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开锁指令发送给快递站点服务器;

短信发送模块,用于向快递收取者的手机采用短信的形式发送快递网点位置和锁的位置;

消息推送模块,用于向快递收取者的手机采用消息的形式推送快递网点位置和锁的位置;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手机号、快递网点位置、锁的位置和锁号;

第一锁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锁的状态,锁的状态包括:开启或关闭。

所述快递员客户端,包括:

快递员登录模块,用于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

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快递客户端读取锁的二维码;

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录入快递站点中所拥有的锁的信息;

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将绑定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

所述用户客户端,包括:

用户注册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

用户登录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登录信息;

第二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用户客户端读取锁的二维码;

开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请求开锁指令;

订阅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接受远程服务器发送的快递信息;

所述中心无线节点,包括:

第二开锁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

第三开锁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开锁指令发送给子节点;

第二开锁状态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子节点反馈的开锁状态指令,并将开锁状态指令转发给快递站点服务器。

所述无线子节点,包括:

第三开锁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心无线节点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

开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锁的开关;

第一锁状态发送模块,用于将锁开启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反馈给中心无线节点。

所述锁,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内设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锁定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控制锁定模块的锁定和开锁;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标签本体上贴有对应锁的二维码。

所述标签锁定装置还包括声光提醒模块,所述主控制器控制声光提醒模块进行声光报警提醒。

所述锁定模块用于锁定待锁定物体;

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直接锁定在带锁定物体上。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电池或者电容等储能电路。

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电磁开关和钢丝,所述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标签本体上,所述钢丝的另外一端与电磁开关连接。

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电磁开关,待锁定物体用钢丝围绕后,所述钢丝的两端通过电磁开关锁定。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模块。

所述锁定模块接收主控制器的指令完成锁定和开锁,所述锁定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时,被锁定物体无法取出,所述锁定模块处于开锁状态时,被锁定物体可以取出。

所述声光提醒模块,接收主控制器的指令,通过声或光的形式发出提醒和报警。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助分发、收取快递方法,包括:

步骤(1):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将快递员登录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

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录入的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同时,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识别锁的二维码,然后将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二维码一一绑定后通过信息上传模块将绑定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所述二维码内的信息包括快递网点位置、锁的位置和锁号;

步骤(2):远程服务器的快递员校验的登录模块首先对快递员的登录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成功后,远程服务器的快递员校验录入快递模块对绑定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校验后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录入数据库中;

远程服务器的短信发送模块和消息推送模块向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发送快递网点位置和锁的位置;

步骤(3):用户客户端通过第二二维码扫描识别模块扫描锁的二维码,用户客户端的开锁信息发送模块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请求开锁指令,所述请求开锁指令包括锁号和用户客户端注册时所录入的手机号;

步骤(4):远程服务器接收请求开锁指令,将请求开锁指令里面的锁号和手机号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锁号和手机号一一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向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开锁指令;

步骤(5):快递站点服务器接收远程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并将开锁指令转发给中心无线节点;中心无线节点向相应锁号的子节点发送开锁信息;子节点向主控制器传达开锁指令,开锁成功后,子节点向中心无线节点发送开锁状态指令;中心无线节点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快递站点系统,快递站点系统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将快递信息标志为已完成。

所述步骤(1)之前,包括:

步骤(101):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管理员客户端接收管理员的登录信息;

步骤(102):远程服务器对登录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入步骤(103);

步骤(103):快递员客户端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录入快递站点中所拥有的锁的信息,并将锁的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管理员客户端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将快递点信息和快递员信息录入并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步骤(104):远程服务器接收录入的快递点锁的信息和快递员的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让快递员自助分发快递,不需要等待快递的收取者来收取,节省了快递员的时间;

2让收取快递的人员自助取快递,不需要排队领取快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同时为摘要附录;

图2为快递站点服务器;

图3为远程服务器;

图4为快递员客户端;

图5为用户客户端;

图6为中心无线节点;

图7为无线子节点;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信息管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用户客户端、快递员客户端、管理员客户端与远程服务器相连并与其通信。多个快递站点系统则与远程服务器端相连,而中心节点与快递站点系统相连,多个子节点系统与中心无线节点相连。图1重点描述了各个系统的组成框架与结构图。

如图2所示,快递站点服务器,包括:第一开锁指令接收模块、第一开锁指令发送模块和第一锁状态收发模块;

第一开锁指令接收模块,负责接受用户远程服务器发来的开锁指令;

第一开锁指令发送模块,负责在第一开锁指令接收模块接受了开锁指令后向中心无线节点发送开锁指令。

如图3所示,远程服务器包括:快递员校验注册模块、用户校验注册模块、快递员校验登录模块、用户校验登录模块、快递员校验录入快递模块、用户校验开锁指令模块、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短信发送模块、消息推送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第一锁状态接收模块。其中快递员校验注册模块是保证快递员是经过管理员认证过的。

用户校验注册模块是将用户手机作为账号,并验证手机后注册,保证快件的安全性。

快递员校验登录模块与用户校验登录模块是负责快递员与用户登录。

快递校验录入快递模块,是在快件被装配上锁后负责将快件电话与锁的信息录入并上传至远程服务器。

用户校验开锁指令模块是指用户通过开锁信息发送模块将开锁指令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后接受,并校验用户注册时的手机号与快件的手机号是否吻合。

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是在用户校验开锁指令模块校验完成并正确后向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开锁指令。

第一锁状态接收模块是当锁开启后负责接收锁状态改变。

短信发送模块是也是在用户校验开锁指令模块校验完成并正确后向用户发送一条短信通知用户去相应的快递点取快递。

消息推送模块是负责推送当前锁的状态和快递状态如快递员已经将快件装配至哪个锁,或是取走快递时推送至用户快件已被取走。

数据存储模块是数据库,负责所有流程中需要保存的步骤。

如图4所示,快递员客户端,包括:快递员登录模块、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信息录入模块、信息上传模块。

快递员登录模块是负责快递员账号的登录。

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是在快递员将快件装配好锁后,扫描锁上的二维码录入二维码上的信息。

信息上传模块是快递员完成信息录入的工作后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如图5所示,用户客户端包括:用户登录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第二二维码识别模块、开锁信息发送模块、订阅信息显示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是负责用户账号的登录;

用户注册模块负责用户将手机号作为账号注册。

第二二维码识别模块,用户需要开锁时扫描锁上的二维码获得所得信息。

开锁信息发送模块,扫描二维码后发送包含二维码信息的开锁指令至服务器。

订阅信息显示模块则是负责将服务器推送的信息显示出来。

如图6所示,中心无线节点,包括:第二开锁指令接收模块,第三开锁指令发送模块,第二锁状态发送模块。

第二开锁指令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快递点服务器发送来的开锁指令。

第三开锁指令发送模块是将接收到的指令处理后发送至子无线节点。

第二锁状态收发模块将子节点传来的锁的状态发送至快递站点服务器。

如图7所示,无线子节点,包括:第三开锁指令接收模块、开锁控制模块、第一锁状态发送模块。

第三开锁指令接收模块负责接受中心节点发来的开锁指令。

开锁控制模块则是在接收到开锁指令后负责控制主控制器进行开锁。

第一锁状态发送模块则是将锁的状态发送至中心节点。

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1):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将快递员登录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

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录入的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同时,第一二维码识别模块识别锁的二维码,然后将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号、二维码一一绑定后通过信息上传模块将绑定信息上传给远程服务器;所述二维码内的信息包括快递网点位置、锁的位置和锁号;

步骤(2):远程服务器的快递员校验的登录模块首先对快递员的登录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成功后,远程服务器的快递员校验录入快递模块对绑定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校验,校验后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录入数据库中;

远程服务器的短信发送模块和消息推送模块向快递收取者的手机发送快递网点位置和锁的位置;

步骤(3):用户客户端通过第二二维码扫描识别模块扫描锁的二维码,用户客户端的开锁信息发送模块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请求开锁指令,所述请求开锁指令包括锁号和用户客户端注册时所录入的手机号;

步骤(4):远程服务器接收请求开锁指令,将请求开锁指令里面的锁号和手机号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锁号和手机号一一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第二开锁指令发送模块向快递站点服务器发送开锁指令;

步骤(5):快递站点服务器接收远程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开锁指令,并将开锁指令转发给中心无线节点;中心无线节点向相应锁号的子节点发送开锁信息;子节点向主控制器传达开锁指令,开锁成功后,子节点向中心无线节点发送开锁状态指令;中心无线节点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快递站点系统,快递站点系统将开锁状态指令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将快递信息标志为已完成。

如图9所示,所述步骤(1)之前,包括:

步骤(101):快递员客户端接收快递员的登录信息;管理员客户端接收管理员的登录信息;

步骤(102):远程服务器对登录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入步骤(103);

步骤(103):快递员客户端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录入快递站点中所拥有的锁的信息,并将锁的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管理员客户端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将快递点信息和快递员信息录入并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步骤(104):远程服务器接收录入的快递点锁的信息和快递员的信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