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币分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142阅读:2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币分类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币分类领域,特指一种硬币分类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201620364829.4中公开了一种硬币分类清点机,包括装币盒、上滑槽、下滑槽、一元储罐、五角储罐、一角储罐和红外计数器,在装币盒的出币口处安装有倾斜朝下的上滑槽,上滑槽的宽度和一元硬币的直径对应,一元储罐安装在上滑槽下端的一元落口处,上滑槽上开设仅供五角硬币和一角硬币通过的上腰孔,上腰孔下方安装有倾斜朝下的下滑槽,下滑槽的宽度和五角硬币的直径对应,五角储罐安装在下滑槽下端的五角落口处,下滑槽上开设仅供一角硬币通过的下腰孔,下腰孔作为一角落口,一角储罐安装在下腰孔的下方,各落口处还安装有红外计数器;现有技术虽然能自动将1元、五角和1角的硬币进行分类,但五角和一角的直径相差很少,导致五角硬币通过下腰孔时容易发生卡死,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硬币分类机,能自动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进行分类,且不易会发生卡死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币分类机,包含底座、分别设置在底座上的硬币上料机构、硬币分类机构以及控制箱;所述硬币分类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的导币槽、设置在导币槽外侧的挡板;所述导币槽的两端高低不同,且向壳体内侧倾斜放置,所述导币槽上从高到底依次设置有与一角硬币、五角硬币、一元硬币直径对应的落币孔;所述壳体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三个与落币孔出口对应的硬币收集盒;所述硬币上料机构包括出币口与导币槽高端连接的振动盘、设置在振动盘底部的高度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包括电源开关、三个用于显示对应硬币数量的显示屏以及控制振动盘出币速度的调节器;所述落币孔内均设置有与控制箱线连接用于计数的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导币槽与挡板的间隙仅供一枚硬币通过。

优选的,所述落币孔的入口处呈长条状。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三根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螺杆、水平放置分别与多根螺杆螺纹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振动盘设置在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由透明材质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币分类机能自动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进行分类及清点,且不易会发生卡死现象,从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币分类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币分类机的主视图;

附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附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底座;21、挡板;22、硬币收集盒;23、壳体;24、导币槽;25、落币孔;31、螺杆;32、支撑板;33、振动盘;41、显示屏;42、电源开关;43、调节器;44、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币分类机,包含底座1、分别设置在底座1上的硬币上料机构、硬币分类机构以及控制箱;所述硬币分类机构包括壳体23、设置在壳体23上端的导币槽24、设置在导币槽24外侧的挡板21;所述导币槽24的两端高低不同,且向壳体23内侧倾斜放置,所述导币槽24上从高到底依次设置有与一角硬币、五角硬币、一元硬币直径对应的落币孔25;所述壳体2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三个与落币孔25出口对应的硬币收集盒22;所述硬币上料机构包括出币口与导币槽24高端连接的振动盘33、设置在振动盘33底部的高度调节机构,工作时,振动盘33将硬币连续送至导币槽24内,此时,硬币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端滑向低端,由于导币槽24向壳体23内侧倾斜放置,在滑动过程中会落到对应的落币孔25内,并掉进硬币收集盒22内;所述控制箱包括电源开关42、三个用于显示对应硬币数量的显示屏41以及控制振动盘33出币速度的调节器43;所述落币孔25内均设置有与控制箱线连接用于计数的光电传感器44,起到自动清点硬币数量的作用,省去了大量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所述导币槽24与挡板21的间隙仅供一枚硬币通过,避免发生硬币相叠的情况;所述落币孔25的入口处呈长条状,便于硬币落入落币孔25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三根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螺杆31、水平放置分别与多根螺杆31螺纹连接的支撑板32;所述振动盘33设置在支撑板32上;所述挡板21由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硬币的分类情况,万一卡住硬币,也便于快速维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币分类机能自动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进行分类及清点,且不易会发生卡死现象,从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