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3312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电子收费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带有OBD接口的,可以实现POS功能的,给OBU电子标签发行的手持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收费(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系统又称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采用专用短程无线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来完成整个收费过程,以使车辆在整个收费过程中保持行驶状态而不用停车。

车载单元(OBU:On Board Unit)是采用专用短程通信(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与路侧单元(RSU:Road Side Unit)进行通信的微波装置。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

车载诊断系统(OBD:On-Board Diagnostics),利用车载的传感器、控制模块等提供对外的信息输出。电子收款机系统(POS:Point Of Sells),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账。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手持发行器主要实现对OBU的发行、激活及检测。发行过程需要发行工作人员手工输入车辆信息和系统信息,对OBU及IC卡进行发行操作,将信息写入OBU和IC卡。然后,客户需要缴费充值,发行人员使用POS 设备进行收款,将收款金额写入IC卡,并为用户打印回执和发票。最后,进行贴车和激活操作。随着OBU电子标签的普及,发行工作量日渐繁重,手工输入引起的数据录入错误,车证不一等问题无法避免。因此,提高发行整合度,减少人工输入,提升发行效率,移动发行和无纸化办公是市场的需求。此外,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安全也愈加引起车主的关注,因此,对车辆故障隐患的检测也是市场的急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手持发行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本手持发行器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射频模块、相机模块和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

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包括OBD模块:通过所述OBD模块读取车辆ECU中的数据信息,包括车架号、发动机编号等内容,主控读取这些信息,并将信息写入OBU和IC卡中。

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OBD模块读取发动机控制参数、悬架控制参数、牵引力控制参数等数据,对车辆状况进行故障检测。

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包括POS模块:所述POS模块,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实现发行系统交易流程的封闭。

一种全功能手持发行器,包括无线打印模块:所述无线打印模块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打印服务器,实现发票和回执单据的打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通过所述OBD模块获取车辆信息,包括车架号、发动机编号、车辆颜色、车轴数、车轮数、车辆尺寸等数据,减少操作人员的手工输入工作量,避免引入人为错误,提高发行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通过所述OBD模块获取车辆ECU信息,包括安全气囊、发动机状态、悬架控制、ABS控制、ASR控制等信息,对车辆安全隐患进行检测,提升车主的行车安全。

3、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通过所述POS模块,实现圈存收费功能,提升了发行系统的整合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通过所述的无线打印模块,实现发票与回执单据的打印,提升发行系统的整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系统整体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系统整体框图,包括如下几个模块:101主控模块、102OBD模块、103POS模块、104电源模块、105线圈模块、106相机模块、107无线打印模块、108射频模块、109存储模块和109显示模块。

图2所示为电子标签从发行到贴车的工作流程,首先,将手持机 102OBD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车辆的OBD接口进行连接,读取车辆信息。然后,通过105线圈模块对IC卡进行发行,通过107射频模块对 OBU进行发行操作,将从OBD接口读取的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和IC卡。然后通过103POS模块进行收费,通过106无线打印模块打印客户回执和发票,最后将电子标签贴到车辆前挡风玻璃,通过107射频模块进行激活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