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843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属于智能楼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楼宇对讲系统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已存20多年,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逐步引入大陆,当时国内主要为代理国外的单户型产品,可视对讲产品主要有日本、韩国、台湾品牌,在上海广东有销售,比如日本的"爱峰"等。90年代初期起,国外楼宇对讲系统生产制造商陆续到中国开拓市场,但最早的楼宇对讲产品功能单一,主要有单元对讲、可视门铃等,在这个时期,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不足十万户。在经过了1995-1997年的国内市场第一个发展期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深圳视得安、广州市安居宝、中山奥敏等数家专业可视对讲厂家,国内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福建振威、西安交大开元等,这些厂家产品开始规模生产,技术也不断进步,单元楼宇型对讲及可视对讲用户呈现持续增长势头,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启动较早的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90年代末,楼宇对讲产品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大型社区联网及综合性智能楼宇对讲设备开始涌现,珠海太川、深圳慧锐通、福建立林、珠海进帧等也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在经历了了代理国外产品、自主研发单户型、模拟非可视系统、模拟可视系统后,逐步形成了以可视联网楼宇对讲安防系统为主流产品楼宇对讲市场。

智能楼宇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机房系统和楼宇BA系统及IBS系统集成。其中,门禁系统就是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他可以通过读卡、密码锁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但是门禁系统无法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测,一旦有外界人员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楼内,极有可能对楼内人员进行恐怖袭击,对楼内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禁系统无法对进出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测,一旦有外界人员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楼内,极有可能对楼内人员进行恐怖袭击,对楼内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危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包括顶板、外门体和内门体,所述顶板的两侧滑轨中分别安装有外门体和内门体,用于组成双向开关门通道,所述外门体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门禁装置,且所述门禁装置上安装有外读卡器,所述内门体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内读卡器,用于感应门卡,所述顶板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两组电动推杆分别连接外门体和内门体,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自身的伸缩来开关外门体和内门体。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门禁系统在有外界人员请求进入楼内时,X射线安检仪开始工作,检测外界人员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当外界人员携带危险物品时,门禁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关闭外门体和内门体以及控制蜂鸣器的鸣叫,且通过门禁装置将危险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用户决定是否接收外界人员进入,可以避免出现外界人员对楼内人员做出恐怖袭击的情况出现,有利于保证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便于推广和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内部顶端安装有X射线安检仪、蓄电池、门禁控制器和蜂鸣器,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电动推杆、X射线安检仪、门禁控制器和蜂鸣器,以便于供电;所述X射线安检仪电性连接门禁控制器,所述门禁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电动推杆和蜂鸣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推杆开关外门体和内门体以及控制蜂鸣器的鸣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禁装置包括显示屏、摄像头、若干个按钮和对讲机以及其内部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和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禁装置接收外界人员的请求信号时,所述摄像头录像,请求信号和录像信号同时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门禁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将控制信号转发给门禁控制器,使所述门禁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开关外门体和内门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门禁装置,使所述门禁装置将控制信号转发给门禁控制器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控制X射线安检仪工作,所述X射线安检仪通过检测出入人员有无携带危险物品,进而通过所述门禁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关闭外门体和内门体以及控制蜂鸣器的鸣叫,且通过所述门禁装置将危险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用户决定是否接收外界人员进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读卡器和内读卡器均可感应门卡信号,并发送门卡信号给所述门禁控制器,使其控制所述电动推杆收缩,进而使所述电动推杆向两侧拉伸外门体和内门体,使其在所述滑轨中滑动,进而打开所述外门体和内门体,以便于人员出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内安装有电池和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供电以及发送监控摄像信号给监控中心,以达到监控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门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门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外门体;3、内门体;4、门禁装置;5、外读卡器;6、内读卡器;7、滑轨;8、电动推杆;9、X射线安检仪;10、监控摄像头;11、蓄电池;12、门禁控制器;13、蜂鸣器;14、显示屏;15、摄像头;16、按钮;17、对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恐功能的智能楼宇门禁系统,包括顶板1、外门体2和内门体3,顶板1的两侧滑轨7中分别安装有外门体2和内门体3,可以使外门体2和内门体3在滑轨7中滑动,以便于开关外门体2和内门体3,用于组成双向开关门通道,外门体2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门禁装置4,且门禁装置4上安装有外读卡器5,内门体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内读卡器6,用于感应门卡,以便于控制外门体2和内门体3打开,使人员进入了楼内,顶板1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两组电动推杆8分别连接外门体2和内门体3,电动推杆8通过自身的伸缩来开关外门体2和内门体3。

顶板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X射线安检仪9、蓄电池11、门禁控制器12和蜂鸣器13,蓄电池11电性连接电动推杆8、X射线安检仪9、门禁控制器12和蜂鸣器13,以便于供电;X射线安检仪9电性连接门禁控制器12,门禁控制器12通过导线连接电动推杆8和蜂鸣器13,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推杆8开关外门体2和内门体3以及控制蜂鸣器13的鸣叫。

门禁装置4包括显示屏14、摄像头15、若干个按钮16和对讲机17以及其内部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和电源,电源可以门禁装置4供电。

门禁装置4接收外界人员的请求信号时,摄像头15录像,请求信号和录像信号同时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给门禁装置4,门禁装置4将控制信号转发给门禁控制器12,使门禁控制器12控制电动推杆8开关外门体2和内门体3。

当用户终端发送控制信号给门禁装置4,使门禁装置4将控制信号转发给门禁控制器12时,门禁控制器12控制X射线安检仪9工作,X射线安检仪9通过检测出入人员有无携带危险物品,进而通过门禁控制器12控制电动推杆8关闭外门体2和内门体3以及控制蜂鸣器13的鸣叫,且通过门禁装置4将危险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用户决定是否接收外界人员进入。

外读卡器5和内读卡器6均可感应门卡信号,并发送门卡信号给门禁控制器12,使其控制电动推杆8收缩,进而使电动推杆8向两侧拉伸外门体2和内门体3,使其在滑轨7中滑动,进而打开外门体2和内门体3,以便于人员出入。

顶板1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监控摄像头10,监控摄像头10内安装有电池和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供电以及发送监控摄像信号给监控中心,以达到监控的目的。

具体的,使用时,当外读卡器5和内读卡器6感应到门卡信号时,发送门卡信号给门禁控制器12,使其控制电动推杆8收缩,进而使电动推杆8向两侧拉开外门体2和内门体3,使人员出入,当外界人员通过门禁装置4发送请求信号给用户终端,且用户终端接收请求信号,通过门禁装置4发送控制信号给门禁控制器12,一旦门禁控制器12控制电动推杆8推开外门体2和内门体3,同时控制X射线安检仪9开始工作,检测外界人员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当外界人员携带危险物品时,门禁控制器12控制电动推杆8关闭外门体2和内门体3以及控制蜂鸣器13的鸣叫,将外界人员控制在两个门体内,且通过门禁装置4将危险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用户决定是否接收外界人员进入,进而使通过门禁装置4将控制信号再次发送给门禁控制器12,使其根据用户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推杆8带动外门体2或内门体3打开,进而决定外界人员是否可以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门禁系统在有外界人员请求进入楼内时,X射线安检仪9开始工作,检测外界人员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当外界人员携带危险物品时,门禁控制器12控制电动推杆8关闭外门体2和内门体3以及控制蜂鸣器13的鸣叫,且通过门禁装置4将危险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用户决定是否接收外界人员进入,可以避免出现外界人员对楼内人员做出恐怖袭击的情况出现,有利于保证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便于推广和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