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698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行车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电子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以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行车辅助系统被开发并应用在了汽车上。行车记录仪,作为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已成为车辆不可或缺的车载设备,但现有技术中,行车记录仪只具备录像功能,功能相对单一,功能扩展性和设备集成性不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装置,其不单单具有行车记录功能,还具有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功能,功能扩展性和设备集成性的高度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仪本体、控制器、摄像头和电源管理单元,控制器、摄像头和电源管理单元均安装在记录仪本体上,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还包括:

ETC车载装置,ETC车载装置内置于记录仪本体内并与控制器形成双向信号连接,记录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IC卡以使其与ETC车载装置形成连接的卡槽;

语音播报单元,语音播报单元设置于记录仪本体上并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语音播报ETC收费信息。

进一步,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外置于记录仪本体设置并用于接收外部设备指令向控制器输入唤醒信号的无线通信单元,控制器与无线通信单元双向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唤醒信号以使摄像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反馈信号至外部设备;记录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外接无线通信单元的无线传输接口。

进一步,无线传输接口为USB接口。

进一步,无线通信单元为3G或4G无线传输设备。

进一步,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记录仪本体上用于采集驾驶员脸部图像的图像采集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图像采集器所采集图像数据并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瞌睡状态。

进一步,记录仪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并用于在控制器判断处于瞌睡状态时向驾驶人员发出提醒的提醒装置。

进一步,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记录仪本体上并用于采集和传递汽车侧翻角度信号的三轴陀螺仪,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三轴陀螺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汽车侧翻角度信号并判断车体是否处于侧翻状态。

进一步,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GPS单元,内置于记录仪本体中并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TF卡,TF卡安装在记录仪本体上并与控制器双向信号连接;

WIFI单元,内置于记录仪本体中并与控制器双向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装置,在记录仪本体上集成设置ETC车载装置,并通过记录仪本体上设置的卡槽安装IC卡以使其与ETC车载装置形成连接,使得行车记录装置本身不再单单具有行车记录的功能,而且还集成有ETC快速收费的功能,使得设备集成性和功能扩展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记录仪本体上还设置有语音播报单元,这样就使得在 ETC收费后可使得驾驶人员实时了解收费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车记录装置。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时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行车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仪本体1、控制器4、摄像头2和电源管理单元,控制器4、摄像头2和电源管理单元均安装在记录仪本体1上,摄像头2与控制器4连接,还包括内置于记录仪本体1内并与控制器4形成双向信号连接的ETC车载装置10和设置于记录仪本体1上并与控制器4连接用于语音播报ETC收费信息的语音播报单元(图中未示出),记录仪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IC卡11以使其与ETC车载装置10形成连接的卡槽;其中,IC卡为ETC缴费卡,ETC车载装置10为常用的ETC车载设备,如OBU模块,ETC车载装置10用于与RSU进行通信实现与高速路ETC系统的结算,ETC车载装置10内设置有处理器、微波通讯模块、读卡模块和安全模块,通过处理器与高速路ETC系统之间的交互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结算,读卡模块用于对IC卡11(或智能卡)的信息进行读写,微波通讯模块用于与RSU 进行通信,此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ETC车载装置10与IC卡11之间结算后,将结算信息(包括扣款和余额等信息)传送至行车记录装置的控制器4,然后控制器4通过语音播报单元进行播报,语音播报单元通过现有的播报装置实现,如扬声器等,当然,在记录仪本体 1上还可设置显示屏,用于对结算信息进行显示;而ETC车载装置10的工作状态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外置于记录仪本体 1设置并用于接收外部设备6指令向控制器4输入唤醒信号的无线通信单元5,控制器4与无线通信单元5双向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唤醒信号以使摄像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无线通信单元5反馈信号至外部设备6;记录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外接无线通信单元5的无线传输接口;当整车下电后,控制器4检测电源管理单元状态,若检测此时处于整车下电状态,控制行车记录仪终端整体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休眠待机状态,当控制器4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刻将其唤醒用于供电工作,无线通信单元5与外部设备6(如手机终端等)形成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单元5接收来自外部设备6的唤醒指令,并将唤醒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接收唤醒信号后唤醒记录仪终端整体进入工作状态;其中,控制器4为中央处理器,可通过现有的单片机实现,其具体检测和控制均可通过现有的电路实现,本实施例中不涉及任何程序或方法上的改进;另外,无线传输的实现方式多是在终端设备内内置无线通信单元5(即无线通信模块),但多只能固定利用某一运营商的网络,需要更好时极为不方便,而本实施例中,在记录仪本体的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外接无线通信单元5的线传输接口,具体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无线传输接口,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进而可外接一个或两个无线通信单元5,为两个无线通信单元5时,使其可适配不同的网络制式,即本实施例中的无线传输单元包括连接不同网络制式的无线传输单元,网络制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EVDO、WCDMA、TD-LTE、WIFI、WIMAX;当然,无线通信单元5也可设置为一个,此时,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更换或设置。

本实施例中,无线传输接口为USB接口;方便安装连接,并方便在记录仪本体1上设置。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5为3G或4G无线传输设备;即无线通信单元5为现有常用的3G或4G通信模块。

另外,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记录仪本体1上用于采集驾驶员脸部图像的图像采集器,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图像采集器所采集图像数据并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瞌睡状态;其中,图像采集器为红外线摄像头,控制器 4可对图像采集器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循环处理,判断使用者的眼睛是否闭合上,具体判断方法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均可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记录仪本体1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4连接并用于在控制器4判断处于瞌睡状态时向驾驶人员发出提醒的提醒装置;提醒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记录仪本体1上并用于采集和传递汽车侧翻角度信号的三轴陀螺仪,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与三轴陀螺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汽车侧翻角度信号并判断车体是否处于侧翻状态;控制器4还可通过无线通信单元5与救援服务中心连接,以将汽车侧翻角度信号传输至救援服务中心,即控制器4与三轴陀螺仪连接,接收三轴陀螺仪的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汽车是否处于侧翻状态进行判断,具体的侧翻状态可通过现有的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GPS单元7,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其内置于记录仪本体中并与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对记录仪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TF卡8,即为Trans-flash Card,TF卡安装在记录仪本体上并与控制器4双向信号连接,用于存储数据;

WIFI9,内置于记录仪本体中并与控制器4双向信号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