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6937发布日期:2018-08-10 20:3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人售货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售货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自动售货机以其快捷、方便、卫生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售货行业,既能降低售货成本,同时又方便了商家和买家。因此,研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取放商品方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的自动售货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取放商品方便的自动售货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自动售货平台,包括主柜体、商品存储机构、补给移动机构、商品摆放机构以及主控制器,所述商品存储机构、补给移动机构和商品摆放机构均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商品存储机构、商品摆放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柜体中,所述商品存储机构通过补给移动机构与所述商品摆放机构衔接;所述补给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柜体的上方,并在所述商品存储机构和商品摆放机构之间移动商品;所述补给移动机构包括三轴移动单元、旋转单元以及抓手,所述抓手抓取盛放有商品的托盘,所述三轴移动单元带动所述抓手相对所述主柜体进行x轴、y轴和z轴方向的移动,所述旋转单元带动所述抓手相对所述主柜体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商品摆放机构的前方为商品购买区。

所述三轴移动单元包括x轴移动单元、y轴移动单元以及z轴移动单元,其中,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一旋转轴、第一滑动轮以及第一导轨,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安装在第一旋转轴上且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旋转轴设置在移动框架上,其中,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端部的第一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导轨啮合,所述第一导轨沿x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上。

所述y轴移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皮带传送齿轮、传送皮带、第二滑块以及第二导轨,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第二电机与第二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安装在连接轴的端部,且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安装在连接轴上的所述皮带传送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同心且固定连接,所述皮带传送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传送皮带呈环形缠绕在皮带传送齿轮的外侧,且传送皮带内壁与皮带传送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传送皮带通过连接组件与机构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沿y轴方向设置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架上,所述第二导轨上匹配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机构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三滑块,所述连接板与传送皮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机构本体两侧设置第三导轨相匹配并滑动连接。

所述z轴移动单元包括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第三电机和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机构本体上设置的纵向齿条啮合。

所述旋转单元包括第四电机、第四主动齿轮以及扇形齿轮,其中,所述第四电机安装在机构本体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第四电机连接且在所述第四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旋转运动,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的所述扇形齿轮固定安装在与机构本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上。

所述旋转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齿轮上并随所述扇形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行程开关接触或分离设置。

所述抓手包括至少一层安装板、两个连接杆以及两个夹爪,所述夹爪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最底层所述安装板的端部,且两个所述夹爪的安装方向相反。

当所述安装板设置为两层以上时,上下相邻设置的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三个支撑柱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柱分别按照所述安装板的两端部以及中心部进行设置。

所述安装板为s型板。

所述抓手为z字型结构。

所述商品摆放机构包括设有取货口的圆筒状罩壳、底座以及顶盖,所述顶盖和底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的上下两端,其中,在所述罩壳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传送托盘的置物架;还包括环形齿圈、第五主动齿轮以及第五电机,所述环形齿圈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在所述罩壳的底板上的所述第五电机与第五主动齿轮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主动齿轮与所述环形齿圈啮合;在第五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罩壳在环形齿圈和第五主动齿轮的配合作用下自动旋转。

所述顶盖还设有对开盖板机构,所述对开盖板机构设置在所述顶盖的补货口处,所述对开盖板机构包括第六电机、第一环形皮带、两个平行设置的旋转杆、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环形皮带、以及两个盖板,所述第六电机的驱动端和其中一个旋转杆上均安装有第六主动齿轮,两个所述第六主动齿轮外啮合连接第一环形皮带,两个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六从动齿轮,同侧设置的所述第六从动齿轮外啮合连接第二环形皮带,其中,两个所述盖板平行设置且其同一端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环形皮带的上皮带处,其另一端啮合连接在另一个第二环形皮带的下皮带处;在第六电机的驱动作用下,两个所述盖板同步打开或同步关闭所述补货口。

所述对开盖板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顶盖上的导杆,两个所述导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端,且所述导杆与所述盖板上设置的导槽滑动连接。

所述置物架包括安装杆、链轮、环形链条、第七电机以及第七主动齿轮,所述第七电机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在商品摆放机构上的安装杆上,所述第七电机与第七主动齿轮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七主动齿轮转动,其中所述第七主动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链轮啮合,所述链轮按照上下设置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杆上,且每侧所述安装杆均安装有两个链轮,处于同一水平位设置的两个链轮通过连杆连接,每侧所述安装杆上的两个链轮外啮合设有一环形链条。

所述环形链条上设有用于连接托盘的安装柱。

所述置物架还包括一配合托盘上的导向柱使用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按照垂直设置方式布设在所述安装杆上。

所述托盘包括用于盛放物品的托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两侧的托耳,所述托耳的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将所述托盘本体挂接在环形链条的安装柱上;所述托耳的内侧还设有一配合夹爪使用的挂钩,所述挂钩朝向所述托盘本体设置。

所述托耳包括上托耳以及与所述上托耳连接的下托耳,所述上托耳的内侧设置挂钩,所述下托耳的外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上托耳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所述安装槽包括窄口部以及与所述窄口部连通设置的扩口部,所述窄口部卡合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扩口部的下方呈开口状。

所述托盘本体的侧面还设有一配合直线导轨使用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直线导轨运动并使所述托盘本体向取货口方向倾斜设置。

还包括设置与所述主柜体上方的烘箱,所述烘箱通过所述补给移动机构与所述商品存储机构、商品摆放机构衔接;所述烘箱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烘箱包括箱门、安装在所述箱门上的抽拉板、第八电机以及第三旋转轴,所述抽拉板的两侧与烘箱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抽拉板的上表面还设有两个直线齿条,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所述第八电机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且其驱动轴与第三旋转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旋转轴横穿所述烘箱本体的两侧壁并与所述烘箱本体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旋转轴外还安装有两个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直线齿条的安装位相匹配并一一啮合。

所述烘箱还包括第八主动齿轮、第八从动齿轮、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八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旋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三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与所述第八主动齿轮相啮合的所述第八从动齿轮转动安装在烘箱本体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在所述第八从动齿轮外侧并随所述第八从动齿轮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接触或分离设置。

所述烘箱还包括第三行程开关以及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所述第三限位块安装在所述箱门上;当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接触时,所述箱门关闭;当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分离时,所述箱门被打开。

所述烘箱还包括磁控管,所述磁控管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内部,且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磁控管用于向烘箱本体内部发射微波。

所述抽拉板设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孔。

还包括重量检测机构,所述重量检测机构设置与所述商品摆放机构的前方位置的地面上,所述重量检测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触发设置在所述商品摆放机构上的人脸识别机构并进行人脸识别。

所述商品存储机构为冷藏柜,所述冷藏柜的顶部设置开口并与所述补给移动机构衔接,所述开口设置移动门,所述移动门可相对开口滑动而打开或盖合所述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补给移动机构可以实现商品存储机构、商品摆放机构以及烘箱之间盛放有商品的托盘的因需位置的转移和切换,控制过程稳定且操作性强,能够满足自动售货平台的市场使用需求,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中的抓手在三轴移动单元以及旋转单元共同控制作用下,能够对托盘进行稳定的抓取和放下操作,且不易出现托盘的脱落情况;

本发明在商品摆放机构非正面的罩壳上设有取货口,罩壳在环形齿圈和第五主动齿轮的配合下自动旋转,使取货口与固定的遮挡门错位,以满足顾客进行自由取货,或者无人取货时的取货口的自动关闭;顶盖的补货口处设有两个对开盖板,盖板在对开盖板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实现同步打开或同步关闭;直线导轨配合托盘中的导向柱,使得在托盘传送过程中实现朝向取货口位置自动倾斜,方便顾客选购商品;

本发明中的烘箱通过在抽拉板上设置的直线齿条与转动齿轮的啮合传动,并且所述转动齿轮通过第三旋转轴与第八电机的连接,在所述第八电机的驱动作用下,使与所述箱门连接的抽拉板被抽拉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使得所述抽拉板在抽出或推进更稳定,箱门关闭更可靠;整个开闭过程不需要人为介入,即可实现箱门的开闭,实现了在自动售货机上对烘烤、烘焙类食品进行现做现卖时,能自动打开或关闭箱门,相比人工售卖,降低了售卖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发明自动售货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自动售货平台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如图2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补给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如图4所示补给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6:如图4所示补给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本发明中补给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本发明中补给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本发明中补给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本发明中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中抓手抓取托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如图12所示托盘中托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中商品摆放机构的外部结构图;

图15:本发明中商品摆放机构的内部结构图一;

图16:如图15所示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17:如图15所述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18:本发明中商品摆放机构的内部结构图二;

图19:本发明中商品摆放机构的内部结构图三;

图20:本发明中置物架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21:本发明中置物架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22:本发明中烘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3:本发明中烘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4:本发明中烘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5:本发明中烘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自动售货平台,包括主柜体10、商品存储机构20、补给移动机构30、商品摆放机构40以及主控制器,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补给移动机构30和商品摆放机构40均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商品摆放机构40设置在所述主柜体10中,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通过补给移动机构30与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衔接;所述补给移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主柜体10的上方,并在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和商品摆放机构40之间移动商品;所述补给移动机构30包括三轴移动单元、旋转单元34以及抓手35,所述抓手35抓取盛放有商品的托盘70,所述三轴移动单元带动所述抓手35相对所述主柜体10进行x轴、y轴和z轴方向的移动,所述旋转单元34带动所述抓手35相对所述主柜体10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的前方为商品购买区。当需要对商品摆放机构40进行补货时,在补给移动机构30的作用下,抓手35抓取商品存储机构20中存放的商品的托盘70,并将该托盘70转运至商品摆放机构40中,供顾客进行选购;当需要对商品摆放机构40中的空的托盘70进行取走转移时,在补给移动机构30的作用下,抓手35抓取商品存储机构20中存放的商品的托盘70,并将该托盘70运送至商品存储机构20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柜体10内摆放的商品摆放机构40以及烘箱50的位置以及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图1仅仅示意出了其中一种设置方式。

所述三轴移动单元包括x轴移动单元31、y轴移动单元32以及z轴移动单元33。在所述三轴移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抓手35可以实现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运动,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自动控制该三轴移动单元,从而使抓手35移动至即将抓取托盘70的合适位置,并在下文旋转单元34的配合作用下,逐步实现对盛放有商品的托盘70或空的托盘70的自动抓取或脱离。

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x轴移动单元31包括第一电机311、第一主动齿轮312、第一从动齿轮313、第一旋转轴314、第一滑动轮315以及第一导轨316,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所述第一电机311的驱动端与第一主动齿轮312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3安装在第一旋转轴314上且与第一主动齿轮312啮合;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旋转轴314设置在移动框架上,其中,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4端部的第一滑动轮315与所述第一导轨316啮合,所述第一导轨316沿x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框架沿x轴方向设置搭建在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的上方。在第一电机311的驱动作用下,安装在所述移动框架上的组件(包括抓手35等)沿着x轴方向进行来回往复运动。

并且,所述第一滑动轮315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防震材料,该耐磨防震材料使得第一滑动轮315在沿第一导轨316运动过程的噪音大大降低,且延长了第一滑动轮315的使用寿命。

所述y轴移动单元32包括第二电机321、第二主动齿轮322、第二从动齿轮323、皮带传送齿轮324、传送皮带325、第二滑块326以及第二导轨327,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第二电机321与第二主动齿轮322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23安装在连接轴328的端部,且第二从动齿轮323与第二主动齿轮322啮合;安装在连接轴328上的所述皮带传送齿轮324与第二从动齿轮323同心且固定连接,所述皮带传送齿轮324和第二从动齿轮323同步转动;所述传送皮带325呈环形缠绕在皮带传送齿轮324的外侧,且传送皮带325内壁与皮带传送齿轮324啮合,其中,所述传送皮带325通过连接组件329与机构本体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327沿y轴方向设置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框架上,所述第二导轨327上匹配安装有第二滑块326;所述第二滑块326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29与所述机构本体30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321正转或反转,通过传送皮带325的传送方式并配合第二滑块326和第二导轨327的导向作用,从而带动与所述机构本体301固定连接的抓手35在y轴方向上的实现来回往复运动,采用上述传送皮带325的传动方式,传动精度高且噪音小。

所述连接组件329包括连接板3291以及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三滑块3292,所述连接板3291与传送皮带3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3292通过连接板3291与第二滑块326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3292与所述机构本体301两侧设置第三导轨302相匹配并滑动连接。其中,在所述y轴移动单元32沿y轴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三滑块3292与第三导轨302相对静止,并连同所述机构本体301发生y轴方向的移动;由于所述第三滑块3292为垂直方向设置,与其匹配设置的第三导轨302亦沿垂直方向设置,因此,所述第三滑块3292与第三导轨302共同配合下文所述的z轴移动单元33实现对机构本体301在z轴方向上的来回往复运动。

所述z轴移动单元33包括安装在移动框架上的第三电机331和第三主动齿轮332,所述第三电机331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32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32与机构本体301上设置的纵向齿条303啮合。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所述第三电机331发生正转或反转,在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32和纵向齿条303的配合作用以及第三滑块3292与第三导轨302的配合作用下,设置有纵向齿条303的机构本体301进行z轴方向上的进行来回往复运动。

所述旋转单元34包括第四电机341、第四主动齿轮342以及扇形齿轮343,其中,所述第四电机341安装在机构本体301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342与第四电机341连接且在所述第四电机341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旋转运动,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342啮合连接的所述扇形齿轮343固定安装在与机构本体301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304上。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所述第四电机341发生正转或反转,由于所述扇形齿轮343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342相啮合,扇形齿轮343会随着第四主动齿轮34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与所述扇形齿轮343固定连接的第二旋转轴304发生旋转往复运动,进而不断调节与所述第二旋转轴304固定连接的抓手35和托盘70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形齿轮343的最大旋转角度由其扇形角度决定,该扇形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增大或减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旋转角度优选为15°,通过该微调来实现对第二旋转轴304的转动调节。

所述旋转单元34还包括第一限位块344和第一行程开关345,所述第一限位块344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齿轮343上并随所述扇形齿轮343的转动而转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344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44与第一行程开关345接触或分离设置。在所述扇形齿轮343旋转过程中,当所述第一限位块344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345接触时(此时已达到最大旋转角度),所述第一行程开关345反馈该触发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第四电机341停止转动;上述设置方式可有效防止所述扇形齿轮343旋转至最大旋转角度时,第四电机341继续运转造成电机线圈等的损坏。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抓手35包括至少一层安装板351、两个连接杆352以及两个夹爪353,所述夹爪353通过连接杆352连接在最底层所述安装板351的端部,且两个所述夹爪353的安装方向相反。其中,所述抓手35为z字型结构。所述抓手35与第二旋转轴304连接并随所述第二旋转轴304的转动而转动。所述抓手35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且体积较小,制作成本较低。当所述安装板351设置为两层以上时,上下相邻设置的所述安装板351通过至少三个支撑柱35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柱354分别按照所述安装板351的两端部以及中心部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仅实例了所述安装板351的安装层数为两层,两层所述安装板351的两端部及中心部分别通过支撑柱354固定连接,上述设置方式固定牢靠、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其中,最上层安装板351的中心部与下文所述第二旋转轴304固定连接,并随所述第二旋转轴304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安装板351为s型板。该设置方式便于使呈现z字型安装的夹爪353更容易从两侧挂接在所述托盘70上的挂钩74(见图12和图13)上,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旋转单元43的驱动作用驱动第二旋转轴304转动,最终可实现夹爪353与挂钩74的连接或脱开。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托盘70包括用于盛放物品的托盘本体71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71两侧的托耳72,所述托耳72的外侧设有安装槽73,所述安装槽73将所述托盘本体71挂接在环形链条453的安装柱上;所述托耳72的内侧还设有一配合夹爪353使用的挂钩74,所述挂钩74朝向所述托盘本体7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733与安装柱为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73可外绕所述安装柱旋转一定角度。该转动连接方式可配合下文所述的导向柱75,实现托盘本体71向取货口倾斜设置,便于顾客取放物品。所述挂钩74配合所述夹爪353使用,当夹爪353抓取在所述挂钩74上,可对所述托盘70进行移位或取放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本体71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71中设置多个挡板,以形成多个置物间,用于存放不同种类的物品。

所述托盘本体71的侧面还设有一配合直线导轨457使用的导向柱75,所述导向柱75沿直线导轨457运动并使所述托盘本体71向取货口42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柱75与下文所述的商品摆放机构40的环形链条453的连接方式为可转动连接,取放方便,且不易脱落;在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托盘本体71的导向柱75与直线导轨457相配合,可以实现托盘本体71的自动倾斜,以便将商品呈现在取货口供顾客取货。

所述安装槽73包括窄口部以及与所述窄口部连通设置的扩口部,所述窄口部卡合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扩口部的下方呈开口状。所述扩口部的作用是运输托盘70时,方便堆叠且不会错乱倾倒,其所述窄口部的设置在实现可围绕所述安装柱转动的同时,也不易使所述托耳72从安装柱上脱落。

所述托耳72包括上托耳721以及与所述上托耳721连接的下托耳722,所述上托耳721的内侧设置挂钩74,所述下托耳722的外侧设有定位槽723,所述定位槽723与所述上托耳721的外部形状相匹配。目的是能够将闲置的托盘70叠放在一起,更加节省空间,也便于搬运。其中,所述上托耳21与下托耳22为一体式设置,该一体式设置便于进行批量化加工生产。

如图14至图19所示,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包括设有取货口42的圆筒状罩壳41、底座43以及顶盖44,所述顶盖44和底座4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41的上下两端,其中,在所述罩壳4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传送托盘70的置物架45;还包括环形齿圈46、第五主动齿轮47以及第五电机48,所述环形齿圈46设置在所述底座43的上表面,安装在所述罩壳41的底板上的所述第五电机48与第五主动齿轮47连接,其中,所述第五主动齿轮47与所述环形齿圈46啮合;在第五电机48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罩壳41在环形齿圈46和第五主动齿轮47的配合作用下自动旋转,从而使取货口42与固定设置的遮挡门错位,以满足顾客进行自由取货,或者无人取货时取货口42自动关闭,上述控制方式简单方便,易操作,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壳41由透明材料制成,比如由亚克力、pmma、pc、abs等材料制成。该设置便于顾客观察罩壳41内的商品,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向货柜进行补换货等。

所述顶盖44还设有对开盖板446机构,所述对开盖板446机构设置在所述顶盖44的补货口441处,所述对开盖板446机构包括第六电机442、第一环形皮带443、两个平行设置的旋转杆444、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环形皮带445、以及两个盖板446,所述第六电机442的驱动端和其中一个旋转杆444上均安装有第六主动齿轮447,两个所述第六主动齿轮447外啮合连接第一环形皮带443,两个所述旋转杆444的两端均安装有第六从动齿轮448,同侧设置的所述第六从动齿轮448外啮合连接第二环形皮带445,其中,两个所述盖板446平行设置且其同一端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环形皮带445的上皮带处,其另一端啮合连接在另一个第二环形皮带445的下皮带处;在第六电机442的驱动作用下,两个所述盖板446同步打开或同步关闭所述补货口441。

进一步地,在所述补货口42的侧面还设有两个安装在顶盖44上的行程开关,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补货口42的关闭位和最大开启位,其中,行程开关与主控制器连接。具体为,当需要对置物架45内进行补货时,主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442工作,在第一环形皮带443和第二环形皮带445的协同作用下,两个盖板446相背运动以同步打开,当盖板446与位于补货口42最大开启位的行程开关接触,该行程开关将该接触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442停止工作,此时所述补货口42开启,补货机构可对置物架45进行补货操作;当补货完成后,主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442继续工作,在第一环形皮带443和第二环形皮带445的协同作用下,两个盖板446相向运动,当盖板446与位于补货口42关闭位的行程开关接触,该行程开关将该接触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442停止工作,此时所述补货口42关闭。

为进一步增强所述盖板446的移动稳定性,所述对开盖板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顶盖44上的导杆449,两个所述导杆449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446的两端,且所述导杆449与所述盖板446上设置的导槽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皮带443、第二环形皮带445以及导杆449平行设置。

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置物架45包括安装杆451、链轮452、环形链条453、第七电机454以及第七主动齿轮455,所述第七电机454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在商品摆放机构40上的安装杆451上,所述第七电机454与第七主动齿轮455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七主动齿轮455转动,其中所述第七主动齿轮455与其中一个所述链轮452啮合,所述链轮452按照上下设置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杆451上,且每侧所述安装杆451均安装有两个链轮452,处于同一水平位设置的两个链轮452通过连杆456连接,每侧所述安装杆451上的两个链轮452外啮合设有一环形链条453。

本实施例采用较大直径的链轮452,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大了链轮的传动半径,从而使得环形链条453上安装在相邻两托盘70之间的距离缩短,最终使得环形链条453上存放的托盘70的数量增加;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有限空间内能够容纳更过数量的托盘70且传送过程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在环形链条453转弯处,两相邻托盘70发生碰撞等情况。

所述环形链条453上设有用于连接托盘70的安装柱。其中,所述安装柱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链条453上,所述安装柱用于连接上文所述托盘70上的安装槽73。其中,设置在所述托盘70两侧的安装槽73分别与其对应设置的环形链条453上的安装柱连接。

所述置物架45还包括一配合托盘70上的导向柱75使用的直线导轨457,所述直线导轨457按照垂直设置方式布设在所述安装杆451上。

所述托盘70从商品摆放机构40的背面按照从上到下方向传送至正面过程中,当托盘70被传送至链轮452的最低端时,设置在所述托盘70上的导向柱75刚好被导入所述直线导轨457中,由于所述托盘70上的安装槽73与安装柱的连接作用,其在传送的环形链条453的传送作用下,继续向上运动,而设置在安装槽73侧面的导向柱75沿所述直线导轨457向上运动,且由于所述安装槽73与导向柱75的距离大于直线导轨457与垂直状态时链条的距离,从而使得在直线导轨457的强制导向作用下,所述托盘70发生向前倾斜,向前倾斜设置的托盘70便于顾客在取货口进行取货。

如图22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与所述主柜体10上方的烘箱50,所述烘箱50通过所述补给移动机构30与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商品摆放机构40衔接;所述烘箱50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有顾客选购新鲜需要加工烘焙加热的商品时,补给移动机构30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抓取商品存储机构20中的待加工处理的半成品至所述烘箱50中进行烘焙处理,所述烘箱50的设置可以满足顾客对新鲜加工食品的需求,且控制过程方便易实现,符合自动售货平台的市场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箱50设置在移动框架下方的下层安装架51上,其中在所述下层安装架51上设有多个下沉式安装框52,所述烘箱50则放置在所述下沉式安装框52内。上述下沉式设计不会影响补给移动机构30的正常工作,且能够给抓手35正常工作预留一定的空间。

所述烘箱50包括箱门501、安装在所述箱门501上的抽拉板502、第八电机503以及第三旋转轴504,所述抽拉板502的两侧与烘箱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抽拉板502的上表面还设有两个直线齿条5021,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所述第八电机503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且其驱动轴与第三旋转轴504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旋转轴504横穿所述烘箱本体的两侧壁并与所述烘箱本体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旋转轴504外还安装有两个转动齿轮5041,所述转动齿轮5041与所述直线齿条5021的安装位相匹配并一一啮合。通过在抽拉板502上设置的直线齿条5021与转动齿轮5041的啮合传动,并且所述转动齿轮5041通过第三旋转轴504与第八电机503的连接,在所述第八电机503的驱动作用下,使与所述箱门501连接的抽拉板502被抽拉过程中(抽出或推进)受力均匀,从而使得所述抽拉板502在抽出或推进更稳定,箱门501关闭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拉板502上可放置托盘70,所述托盘70用于放置生面团或半成品等待加工的食品,其中,所述托盘70在补给移动机构30的配合作用下,自动被放置在所述抽拉板502上或从所述抽拉板502上取走。

为进一步降低抽拉板502的制作成本,在所述抽拉板503还设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孔5022,并且所述孔5022可使微波更好的传递至托盘70中,使食品的加热效果更好。

所述抽拉板502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设置在所述烘箱50的滑轨滑动连接。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的配合作用,使得所述抽拉板502相对所述烘箱50发生抽出或推进运动,从而实现箱门501的稳定开闭。

其中,所述第三旋转轴504通过轴承与所述烘箱50的两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烘箱50还包括第八主动齿轮505、第八从动齿轮506、第二限位块507以及第二行程开关508,所述第八主动齿轮505安装在所述第三旋转轴504上且随所述第三旋转轴504的转动而转动,与所述第八主动齿轮505相啮合的所述第八从动齿轮506转动安装在烘箱本体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块507安装在所述第八从动齿轮506外侧并随所述第八从动齿轮506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508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07接触或分离设置。当第八电机503控制抽拉板502相对烘箱50相对运动时,由于第八从动齿轮506与第八主动齿轮505的啮合作用,在所述第八主动齿轮505转动过程中,所述第八从动齿轮506亦发生同步转动,当第二行程开关508与安装在所述第八从动齿轮506上的第二限位块507接触时,与第二行程开关508通信连接的主控制器控制第八电机503停止工作,所述抽拉板502停止移动,此时,所述抽拉板502达到最大向外抽出距离。

所述烘箱50还包括第三行程开关509以及第三限位块510,所述第三行程开关509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上,所述第三限位块510安装在所述箱门501上;当所述第三限位块510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509接触时,所述箱门501关闭;当所述第三限位块510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509分离时,所述箱门501被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行程开关508和第三行程开关509来控制第八电机503的运转情况,使抽拉板502在烘箱50内进行抽出或推进的往复运动,可有效防止当所述抽拉板502已到达极限位置后,第八电机503继续运转造成电机线圈等的损坏;同时,所述第三行程开关509起到定位作用,在所述箱门501移动过程中,可使箱门501精准停在打开或关闭的位置。

所述烘箱50还包括磁控管53,所述磁控管53安装在所述烘箱本体内部,且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磁控管53用于向烘箱本体内部发射微波。所述磁控管53发射的微波可使放置在抽拉板502内的面团或半成品等被烤熟。

当需打开箱门501时(需要取出或放入托盘70时),主控制器控制第八电机503正转,使得所述抽拉板502向外被抽出,当箱门501完全打开时,第二行程开关508与安装在第八从动齿轮506上的第二限位块507接触,第二行程开关508被触发,并发送第二触发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第八电机503停止转动;当需关闭箱门501时(开始烘烤或托盘70被取出后),主控制器控制第八电机503反转,使得抽拉板502向所述烘箱50内运动,当箱门501完全关闭时,第三行程开关509与第三限位块510接触,第三行程开关509被触发,并发送第三触发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接收到第三触发信号后控制第八电机503停止转动。

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为冷藏柜,所述冷藏柜的顶部设置开口并与所述补给移动机构30衔接,所述开口设置移动门,所述移动门可相对开口滑动而打开或盖合所述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商品存储机构20的移动门可以设置成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顶盖上的盖板开启机构。

本实施例还包括重量检测机构60,所述重量检测机构60设置与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的前方位置的地面上,所述重量检测机构60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触发设置在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上的人脸识别机构并进行人脸识别。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情况下,商品摆放机构40内的环形链条453上悬挂有多个托盘70,托盘70内放置待售卖的包装型商品(即直接可拿走、无需等待加工制作的商品),当顾客购买的商品为包装型商品时,托盘70被传送至商品摆放机构40的正面时,在托盘70上的安装槽73和环形链条453上的安装柱的配合作用、以及托盘70上的导向柱75与置物架45上的直线导轨457的配合作用下,所述托盘70向取货口倾斜设置以便于顾客选购商品;

当顾客购买的是需要烘焙加工的商品时,补给移动机构30移动至商品存储机构20的上方的开口处,通过设置在该工位的行程开关等检测开关检测补给移动机构30上的抓手35已位于开口上方时,主控制器控制商品存储机构20上的移动门打开,抓手35下降,将处于待抓取位的托盘70抓走,并通过三轴移动单元以及旋转单元的共同控制作用将托盘70移动至烘箱50位置处,此时烘箱50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自动打开,抓手35将该托盘70放入抽拉板502上,主控制器控制箱门501关闭,并控制烘箱50按照预先设定的加热烘焙工艺进行烘焙,待烘焙加工完成后,通过补给移动机构30,将加工完成的商品的托盘70抓取并移动至与顾客待取货的商品摆放机构40内,顾客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或其他具有识别功能的系统,将与购买的商品匹配的托盘70传送至取货口,主控制器控制罩壳41旋转并打开取货口以使顾客拿取商品。

商品摆放机构40内空的托盘70的回收过程如下:

当空的托盘70跟随环形链条453移动至所述商品摆放机构40的顶部正中间的位置时,主控制器控制第五电机48停止运转,空的托盘70停留在顶盖43的取货口42位置,主控制器控制抓手35抓取空的托盘70,并通过补给移动机构30,将抓手35抓取的空的托盘70传送至商品存储机构20内的货架上,进行人工或机器人补货操作。上述将空的托盘70集中在商品存储机构20内进行替换回收,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补给和更新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