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社区单元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4304发布日期:2018-09-21 21:1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安全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社区单元门。



背景技术: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社区单元门是进入居住楼宇的主要通道,因此社区单元门担负着社区管理的重大责任。最初没有在社区的楼宇处专门设置单元门,人们进出楼宇没没有任何限制,因此楼宇的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导致发生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出于上述原因,后来的社区楼宇均设计了社区单元门。

传统的社区单元门,只是由简单的框架结构门组成,通过机械式的锁链进行开启和关闭,以此增加了进入楼宇的一道屏障。传统的社区单元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楼宇内的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率,但是这种社区单元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繁琐。首先,传统社区单元门的门锁是传统机械锁,机械锁的开启费时费力,影响人们出入的效率;其次,传统社区单元门的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腐蚀损坏,不能保证社区单元门的可靠性;再者,传统社区单元门仅仅实现进出的限制,为此还需要专门配置人员全天候值守,增加了人力成本。所以,在现代化的社区里,传统的社区单元门存在诸多弊端,其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可靠性不够持久,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当下社区安全保卫不断细化,基于“数字化生活”,“多媒体通信”,“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智能化物业管理”理念的社区,正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智慧社区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和推出的,依托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努力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的,实用的,节能的,方便快捷的,舒适可靠的多样化、智慧化、便捷化的和谐宜居高品质社区。

现代化社区已经出现了一些电子门禁系统,但是目前的门禁系统功能却非常单一,电子门禁系统是基于电器化的复杂电子产品,维护使用成本较高,已经无法适用目前多媒体和数字化社区的发展。

因此,在本领域存在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社区单元门,旨在通过将社区单元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并与智能设备结合,提高人们进入社区的速度,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工作;智能设备还能提供防盗提示,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提供额外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安全服务、便民生活服务和资讯,增加生活的安全、乐趣与便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慧社区单元门,包括门体和设置在门体上的智能终端;具体地说,所述的门体包括外围框架,外围框架内设有门扇和设备安装框,设备安装框内设置智能终端,门扇的侧边缘与设备安装框的侧边缘贴合,门扇与设备安装框贴合的边缘设有电子锁,所述的电子锁与智能终端电连接;外围框架的上部横梁上设有顶脚螺丝,外围框架的两个侧立柱连接固定至建筑墙面;门扇与外围框架的侧立柱铰接,智能终端位于安装孔内;智能终端包括主机壳,主机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模块,电路板与固定在主机壳上的多个显示屏电连接,电路板还分别连接面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和射频卡识别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数量为三,三个显示屏在纵向上依次排布,上部显示屏为政策新闻播放器,中部显示屏为触控屏,且中部显示屏与处理器相连,下部显示屏为宣传播放器。在常态下,上部显示屏通过网络播放当前的政策新闻资讯,也可以后台或单机投放播放内容;中部显示屏提供社区日常服务,例如政务办理、法律知识、物业管理、快递查询、通知公告等,并且可以通过触控屏进行人机交互,进行密码开锁等;下部显示屏播放宣传内容,为社区推荐实用产品,或者进行公益宣传。

进一步的,所述的设备安装框与外围框架铰接,且设备安装框设有与外围框架连接固定的锁销,锁销用于限制设备安装框相对外围框架的连接转动。在常态下,锁销锁住设备安装框,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防止设备安装框与外围框架发生相对转动,在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以及特殊情况时,可通过打开或拆卸锁销,允许设备安装框转动,方便检修。

再进一步,所述的侧立柱上设置有填补结构,填补结构与侧立柱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所述填补结构的一个侧边缘贴合侧立柱,另一侧边缘贴合建筑墙面,填补结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侧立柱的高度。填补结构的作用在于,方便外围框架适用多种结构的楼梯间或者门洞,降低外围框架的设计成本,提高其兼容性。

再进一步,所述的侧立柱上或者填补结构的边缘连接预埋固定件,预埋固定件为金属杆件,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埋设于建筑墙墙面内,另一端连接侧立柱或者填补结构。预埋固定件的作用是加固单元门整体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预埋固定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侧立柱或者填补结构。

再进一步,所述的智能终端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蓄电池、定位模块、计时模块和扬声器,蓄电池、定位模块、计时模块和扬声器均连接到电路板,扬声器固定在主机壳内部。报警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单元门的安全稳定性,智能终端作为单元门的主控部件,若智能终端遭到破坏,势必影响单元门的正常功能。因此,若有人通过暴力拆卸的方式破坏智能终端,断开智能终端的供电,则蓄电池开启供电,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报警,定位模块和计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地址信息和时间信息,处理器通过网络模块将地址信息和时间信息发送至指定对象实现报警。

再进一步,主机壳内还设有语音播报系统,所述语音播报系统包括语音播报器和分贝探测仪,语音播报器和分贝探测仪均连接到电路板,分贝探测仪的探头位于主机壳上。常态下,语音播报器用于上部显示器的音频播放,分贝探测仪同步探测语音播报器周围的音量分贝值,当音量分贝值超出预设的数值范围时,分贝探测仪向处理器发送警示信号,处理器控制降低语音播报器的播放音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采集摄像头、图像预处理器、特征提取器和特征匹配器;采集摄像头用于采集真实场景中的视频信息,图像预处理器用于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进行精细化处理,提高视频内容的可辨识度,特征提取器用于提取视频内容中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器用于将提取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器中预存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匹配。

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可与政府安全部门系统连接通过系统数据进行匹配监测监控人员打造平安社区。面部识别装置通过网络模块联入互联网,政府安全部门发布的犯罪嫌疑人等任务人脸特征信息数据存存储于存储器中并进行特殊标记,当采集的脸部信息与特殊标记的人脸特征信息相匹配成功时,面部识别装置通过报警装置经由网络模块报警,将时间信息、地址信息和人脸识别信息传送至指定对象。因此面部识别装置可以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完成执法追踪和定位,帮助打造平安社区。

再进一步,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采集头、指纹预处理器、指纹信息提取器、指纹信息匹配器,指纹采集头用于采集指纹信息,指纹预处理器用于对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精细化处理,指纹信息提取器用于从指纹信息中提取指纹特征,指纹信息匹配器用于将提取的指纹特征与存储器中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再进一步,所述的射频卡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体上的rfid读卡器,

rfid读卡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和射频卡识别装置均与电路板连接,且用于控制电子锁的开闭,实现单元门的开启和关闭,方便人们的进出;除开上述四种方案,在中部显示屏上还能调出密码输入键盘,输入预设的密码后也能实现开锁,以及通过与移动终端智能设备app连接使用更多开门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设置外围框架将门扇和智能终端结构在一起,实现了单元门的智能化,提高了人们进出单元门时的效率,也避免了人员的值守,降低了应用成本。

2.本发明设置了面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和射频卡识别装置,以及移动终端智能设备app通过多种方式可实现开锁,顾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忘记带卡、手指指纹不清晰、忘记密码等多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均能顺利开锁实现进出。

3.本发明设置了面部识别装置,通过与政府安全部门系统连接通过系统监测监控人员,能够实现执法追踪和报警,通过面部识别、行为识别打造平安社区。

4.本发明设置了报警装置,保证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安全终端被破坏、偷盗,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附近的居民,并通过网络报警,减少人们财产的损失,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5.本发明设置了分贝探测仪,在进行新闻播报时,音量过高会影响周围人的休息,分贝探测仪根据预设的音量值范围进行探测,当音量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发出警报,处理器进行调节,实现了自动调整音量的目的,避免影响人们的生活起居。

6.本发明可以自助办理各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与便民服务,还可以实现各类党政、公益与商业宣传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围框架;101-上部横梁;102-侧立柱;2-门扇;3-设备安装框;4-智能终端;401-上部显示屏;402-中部显示屏;3-下部显示屏;5-填补结构;6-指纹识别装置;7-射频卡识别装置;8-身份证识别装置;9-顶脚螺丝;10-预埋固定件;11-面部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慧社区单元门,包括门体和设置在门体上的智能终端;具体地说,所述的门体包括外围框架1,外围框架内设有门扇2和设备安装框3,设备安装框内设置智能终端4,门扇的侧边缘与设备安装框的侧边缘贴合,门扇与设备安装框贴合的边缘设有电子锁,所述的电子锁与智能终端电连接;外围框架的上部横梁101上设有顶脚螺丝9,外围框架的两个侧立柱102连接固定至建筑墙面;门扇与外围框架的侧立柱铰接,智能终端位于安装孔内;智能终端包括主机壳,主机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模块,电路板与固定在主机壳上的多个显示屏电连接,电路板还分别连接指纹识别装置6、射频卡识别装置7、身份证识别装置8和面部识别装置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围框架采用金属杆件焊接制成,金属杆件采用95钢材料压模成型,并经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工艺处理。同理,除了95钢,金属杆件还可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外围框架为方形,门扇和设备安装框均为方形,设备安装框的占用面积不大于门扇的占用面积;门扇有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件连接成型,也可采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屏数量为三,三个显示屏在纵向上依次排布,上部显示屏401为政策新闻播放器,中部显示屏402为触控屏,且中部显示屏与内置安卓系统的处理器相连,下部显示屏403为宣传播放器。在常态下,上部显示屏通过网络播放当前的新闻资讯,也可以后台或单机投放播放内容;中部显示屏提供社区日常服务,例如政务办理、法律知识、物业管理、快递查询、通知公告等,并且可以通过触控屏进行人机交互,进行密码开锁等;下部显示屏播放无声广告,为社区推荐实用产品,或者进行公益宣传。

为了实现良好的网络连接,所述的网络模块为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模块或者北斗模块。

所述的设备安装框与外围框架铰接,且设备安装框设有与外围框架连接固定的锁销,锁销用于限制设备安装框相对外围框架的连接转动。在常态下,锁销锁住设备安装框,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防止设备安装框与外围框架发生相对转动,在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时,可通过打开或拆卸锁销,允许设备安装框转动,方便检修。

所述的侧立柱上设置有填补结构5,填补结构与侧立柱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所述填补结构的一个侧边缘贴合侧立柱,另一侧边缘贴合建筑墙面,填补结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侧立柱的高度。填补结构的作用在于,方便外围框架适用多种结构的楼梯间或者门洞,降低外围框架的设计成本,提高其兼容性。

所述的填补结构为方形,确定的说,填补结构的高度与侧立柱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填补结构为中间镂空的栅栏式结构;除开栅栏式的填充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多种填充结构,例如玻璃、金属板等。

为了防止单元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被腐蚀氧化,外围框架、门扇、设备安装框、填补结构以及预埋固定件的表面均喷涂有防水防锈材料。

所述的侧立柱上或者填补结构的边缘连接预埋固定件10,预埋固定件为金属杆件,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埋设于建筑墙墙面内,另一端连接侧立柱或者填补结构。预埋固定件的作用是加固单元门整体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预埋固定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侧立柱或者填补结构。

所述的智能终端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蓄电池、定位模块、计时模块和扬声器,蓄电池、定位模块、计时模块和扬声器均连接到电路板,扬声器固定在主机壳内部。报警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单元门的安全稳定性,智能终端作为单元门的主控部件,若智能终端遭到破坏,势必影响单元门的正常功能。因此,若有人通过暴力拆卸的方式破坏智能终端,断开智能终端的供电,则蓄电池开启供电,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报警,定位模块和计时模块向处理器发送地址信息和时间信息,处理器通过网络模块将地址信息和时间信息发送至指定对象实现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模块采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模块或者北斗模块,计时模块为计时器。

主机壳内还设有语音播报系统,所述语音播报系统包括语音播报器和分贝探测仪,语音播报器和分贝探测仪均连接到电路板,分贝探测仪的探头位于主机壳上。常态下,语音播报器用于上部显示器的音频播放,分贝探测仪同步探测语音播报器周围的音量分贝值,当音量分贝值超出预设的数值范围时,分贝探测仪向处理器发送警示信号,处理器控制降低语音播报器的播放音量。

分贝探测仪即为分贝计,用于实时测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分贝值。

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采集摄像头、图像预处理器、特征提取器和特征匹配器;采集摄像头用于采集真实场景中的视频信息,图像预处理器用于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进行精细化处理,提高视频内容的可辨识度,特征提取器用于提取视频内容中的人脸图像,特征匹配器用于将提取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器中预存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面部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图像采集:不同的人脸图像都能通过摄像镜头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采集。当用户在采集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时,采集摄像头会自动搜索并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在实际中主要用于人脸识别的预处理,即在图像中准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人脸图像中包含的模式特征十分丰富,如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等。人脸检测就是把这其中有用的信息挑出来,并利用这些特征实现人脸检测。

人脸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的图像预处理是基于人脸检测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最终服务于特征提取的过程。系统获取的原始图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随机干扰,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人脸特征提取,也称人脸表征,它是对人脸进行特征建模的过程。人脸特征提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代数特征或统计学习的表征方法。

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主要是根据人脸器官的形状描述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特性来获得有助于人脸分类的特征数据,其特征分量通常包括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曲率和角度等。人脸由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局部构成,对这些局部和它们之间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作为识别人脸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几何特征。基于知识的人脸表征主要包括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和模板匹配法。

人脸图像匹配与识别: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这一过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确认,是一对一进行图像比较的过程,另一类是辨认,是一对多进行图像匹配对比的过程。

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可与政府安全部门系统连接通过系统数据进行匹配监测监控人员打造平安社区。面部识别装置通过网络模块联入互联网,政府安全部门发布的犯罪嫌疑人等任务人脸特征信息数据存存储于存储器中并进行特殊标记,当采集的脸部信息与特殊标记的人脸特征信息相匹配成功时,面部识别装置通过报警装置经由网络模块报警,将时间信息、地址信息和人脸识别信息传送至指定对象。因此面部识别装置可以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完成执法追踪和定位,帮助打造平安社区。

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采集头、指纹预处理器、指纹信息提取器、指纹信息匹配器,指纹采集头用于采集指纹信息,指纹预处理器用于对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精细化处理,指纹信息提取器用于从指纹信息中提取指纹特征,指纹信息匹配器用于将提取的指纹特征与存储器中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指纹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指纹图像获取:通过专门的指纹采集头可以采集指纹图像,大容量的指纹数据库必须经过压缩后存储,以减少存储空间。主要压缩类型包括jpeg、wsq、ezw等。

指纹图像处理:包括指纹区域检测、图像质量判断、方向图和频率估计、图像增强、指纹图像二值化和细化等。预处理是指对含噪声及伪特征的指纹图像采用一定的算法加以处理,使其纹线结构清晰,特征信息突出。其目的是改善指纹图像的质量,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性。通常,预处理过程包括归一化、图像分割、增强、二值化和细化,但根据具体情况,预处理的步骤也不尽相同。

指纹分类:纹型是指纹的基本分类,是按中心花纹和三角的基本形态划分的。纹形从属于型,以中心线的形状定名。我国十指纹分析法将指纹分为三大类型,九种形态。一般,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将指纹分为弓形纹(弧形纹、帐形纹)、箕形纹(左箕、右箕)、斗形纹和杂形纹等。

指纹特征提取:指纹形态特征包括中心(上、下)和三角点(左、右)等,指纹的细节特征点主要包括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指纹的特征点信息(终结点、分叉点...),信息主要包括类型、坐标、方向等参数。指纹中的细节特征,通常包括端点、分叉点、孤立点、短分叉、环等。

指纹匹配:指纹匹配是用现场采集的指纹特征与存储器中保存的指纹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指纹。可以根据指纹的纹形进行粗匹配,进而利用指纹形态和细节特征进行精确匹配,给出两枚指纹的相似性得分。根据应用的不同,对指纹的相似性得分进行排序或给出是否为同一指纹的判决结果

指纹对比有两种方式:一对一比对:根据用户id从指纹库中检索出待对比的用户指纹,再与新采集的指纹比对;一对多比对:新采集的指纹和指纹库中的所有指纹逐一比对。

所述的身份证识别装置包括身份证读卡器,具有高精确度的识别能力,通过磁卡感应能够快速的识别身份证的真伪和用户信息的采集。

所述的射频卡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体上的rfid读卡器,rfid读卡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的面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和射频卡识别装置均与电路板连接,且用于控制电子锁的开闭,实现单元门的开启和关闭,方便人们的进出;除开上述四种方案,在中部显示屏上还能调出密码输入键盘,输入预设的密码后也能实现开锁,以及通过与移动终端智能设备app连接使用更多开门方式。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