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及其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796发布日期:2019-02-12 22:2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及其控制系统与流程
一种门禁设备的配置方法与控制系统,特别涉及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的门禁系统,其架构可概分为三层式与双层式两种:前者以主控伺服器、控制器与读取器形成的三层式架构,其中读取器仅负责读取管制人员的信息,而后便将资料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确认用户的权限,进行门的解锁,在三层式的架构下,资料的储存、回传、以及伺服端信息处理等,都是由控制器进行;后者的架构省去控制器的部份,其工作由读取器取而代之,由读取器处理门禁信息、门锁开关、资料储存、信息回复、伺服端信息处理等工作,在双层式的架构中,读取器将自行处理所有门禁相关的资料,两者相比,三层式架构的读取器,仅须具备足够的资料读取效能,主要运算皆交由控制器进行,并可同时对多组门锁进行控制,而双层式架构的读取器,则可在单一处理节点异常时,保持其他节点的正常运作。现有的门禁系统会与其他的系统进行整合,最主要的是与火灾警报器的整合,火灾警报器的线路会连接至控制器上,当有火警发生时,火灾警报器就会送出一个脉冲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脉冲信号后会进行该控制器所有门锁的解锁,并将此脉冲信号代表的火灾信息回传给主控伺服器,由伺服器通知其他控制器进行其他门锁的解锁。相同的情形如果发生在双层式的架构当中,火灾警报器的线路会连接至读取器,当火灾发生时,由读取器将火灾信息回传给主控伺服器;这两种架构,皆有共同的问题,即当火灾发生时,若主控伺服器失效,则其他门锁将无法通过主控伺服器解锁,造成逃生障碍。门禁系统在应用方面,具有防潜回功能,其作动为人员必须先有进入房间的动作,才允许离开房间。在实务上,三层式架构的门禁系统,通过控制器的方法,大多只做到以控制器为一个区块的管控,无法以跨控制器的方式实现防潜回的功能,而双层式架构虽能改善三层式架构在此方面的不足,但在运作上与火警相同,依旧需要将信息回传至主控伺服器进行控制,当读取器与中控伺服器之间的连线断线或系统发生错误停止运作时,门禁的解锁机制就会因主控伺服器无法传递信息而产生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各子域中的读取机与重新选择主要读取机。本发明的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主控伺服器设定一区域网络中每一子域中的第一读取机与多台次要读取机;主控伺服器将一门禁策略发送至各第一读取机;主控伺服器监测是否与各第一读取机维持连线;若主控伺服器侦测到任一第一读取机中断连线,主控伺服器重新于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中选择其一并将所选的次要读取机设定为新的第一读取机;若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与第一读取机发生连线中断,则由这些次要读取机互推其一并将所推出的次要读取机设定为新的第一读取机;当设定新的第一读取机后,将新的第一读取机的通讯位址信息通知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与主控伺服器;由新的第一读取机将所属的通讯位址信息发送其他这些子域的第一读取机。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分散式门禁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多台次要读取机、主控伺服器与第一读取机。次要读取机包括处理单元、电力单元、网络单元、输入单元与储存单元,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电力单元、网络单元、输入单元与储存单元,电力单元提供处理单元、网络单元、输入单元与储存单元的运作电力,网络单元用于传输门禁策略与进出记录,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用户的进入或离开的进出记录,储存单元用于记录各用户的进出记录,处理单元根据门禁策略确认用户是否进入或离开所在区域。主控伺服器网络连接于这些次要读取机,主控伺服器根据每一子域分别发送相应的门禁策略至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主控伺服器接收这些进出记录。从每一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中选择其一作为第一读取机,主控伺服器将门禁策略发送至第一读取机,第一读取机网络连接于这些次要读取机并收集进出记录,第一读取机将这些进出记录发送至主控伺服器。本发明的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及其控制系统可以动态的配置控制子域的第一读取机,确保各子域的次要读取机的门禁策略可以随时调整。当任一第一读取机离线时,主控伺服器与次要读取机可以立即改选出新的第一读取机,使得整个门禁系统不会因为单一读取机而失效。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践,兹配合附图作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的次要读取机的元件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各楼层门禁部署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运作流程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的第一读取机与主控伺服器连线中断时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的改选第一读取机的示意图。图4c为本发明的第一读取机与次要读取机连线中断时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的次要读取机改选第一读取机的比对过程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的次要读取机改选第一读取机的比对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次要读取机111处理单元112电力单元113网络单元114输入单元115储存单元116门禁策略117进出记录120主控伺服器130第一读取机140第二读取机510第一次要读取机520第二次要读取机530第三次要读取机540第四次要读取机610侦测设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与图1b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与系统细部示意图。本发明的分散式门禁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一次要读取机110、一主控伺服器120、一第一读取机130与一第二读取机140。其中,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是由多台的次要读取机110中所选出(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的选择方式将于后文详述)。次要读取机110用于控制相应区域的门扉的开启或关闭。次要读取机110包括一处理单元111、一电力单元112、一网络单元113、一输入单元114与一储存单元115。处理单元111电性连接于电力单元112、网络单元113、输入单元114与储存单元115。电力单元112提供处理单元111、网络单元113、输入单元114与储存单元115的运作电力。网络单元113连接于主控伺服器120、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并用于传输网络位置的设定信息、至少一门禁策略116与至少一进出记录117。输入单元114用于提供用户输入进入或离开的相关信息。处理单元111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符合门禁策略116。输入单元114除了可以是按键外,也可以是接触式卡片或感应式卡片等。门禁策略116记录不同的用户对各区域的进出权限。以表1为例简单说明门禁策略116,表1中分别记录用户a与b可以进出的楼层、房号、门号与可进/出设定。字段「楼层」、「房号」、「门号」的数值代表该用户可以进入的相关区域。而字段「进/出」代表用户可以进入区域中的房间,在此以「1」表示可进入、「0」不可进入。表1.为本发明的门禁策略示意表储存单元115用于存储次要读取机110的运作系统、门禁策略116与进出记录117。储存单元115可以是内建的存储器,也可以是外设的存储卡所实现。例如:储存单元115可以通过sd存储卡实现,或u盘等。主控伺服器120网络连接于各台次要读取机110。主控伺服器120除了设定各次要读取机110的网络位址与发布门禁策略116外,主控伺服器120也与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传输用户的进出记录117与其他信息。第一读取机130除了收集所属子域中次要读取机110的相关信息外,也可以将警报信号转发至其他子域(例如:火警或窃盗的警报)。在整体门禁系统初始时,由主控伺服器120根据不同种类区域划分多个子网区域并将同一区域中的次要读取机110规划为同一子域中,如图2所示。在图2中,主控伺服器120将不同的楼层视为各自独立的子域。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动态配置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门禁装置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0:由主控伺服器设定一区域网络中每一子域中的第一读取机与多台次要读取机;步骤s320:主控伺服器将门禁策略发送至各第一读取机;步骤s330:主控伺服器监测是否与各第一读取机维持连线;步骤s340:若主控伺服器侦测到任一第一读取机中断连线,主控伺服器重新于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中选择其一并将所选的次要读取机设定为新的第一读取机;步骤s350:若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与第一读取机发生连线中断,由这些次要读取机互推其一并将所推出的次要读取机设定为新的第一读取机;步骤s360:当设定新的第一读取机后,将新的第一读取机的通讯位址信息通知子域中的这些次要读取机与主控伺服器;以及步骤s370:由新的第一读取机将所属的通讯位址信息发送其他这些子域的第一读取机。在主控伺服器120与各次要读取机110的运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设备的错误,因此针对各种发生错误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次要读取机110在启动后需要设定唯一识别名称(fullyqualifieddomainname,fqdn)信息与主控伺服器120的网络位址(ipaddress)。次要读取机110完成设定后,次要读取机110会与主控伺服器120连线。主控伺服器120除了分配各次要读取机110的网络位址、子网掩码(mask)、网关(gateway)相关设定外,也根据子域发送相应的门禁策略116给各次要读取机110。而唯一识别名称信息的内容至少包括区域的楼层、房号、门号、进/出等四个字段,如下表2所示。字段「楼层」代表次要读取机110所在的楼层。字段「房号」为次要读取机110所控制的房间号码。字段「门号」为前述房间的房门数量,而每一扇房门设置各自的次要读取机110。字段「进/出」用于表示次要读取机110设置于房间的外侧或内侧。在表1中以「0」代表次要读取机110为设置于房间外侧,而「1」代表次要读取机110为设置于房间内侧。字段楼层房号门号进/出范例1220110范例2330221表2.唯一识别名称信息的范例为方便说明以下将以同一子域的次要读取机110作为说明。主控伺服器120根据次要读取机110的媒体控制位址(mediaaccesscontroladdress,简称macaddress)的顺序选择出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此外,主控伺服器120也可以根据网络位址等其他数值作为选择的依据。举例来说,主控伺服器120可以从最大值的mac开始选择第一读取机130,而次大值的mac为第二读取机140。此外,也可以从最小值的mac开始选出第一读取机130。选出第一读取机130后,由第一读取机130代替主控伺服器120与其他次要读取机110连线。主控伺服器120将该子域中的次要读取机110的信息传送给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由各子域的第一读取机130收集所属子域中其他次要读取机110的出入记录。第二读取机140除了管控的门禁外,第二读取机140也可以应用于备援第一读取机130。当第一读取机130失效时,由第二读取机140取代第一读取机130与其他次要读取机110传递信息,并将所接收的信息回传至主控伺服器120。在正常连线的情况下,主控伺服器120每间隔一段时间会侦测第一读取机130是否存在。若是主控伺服器120侦测任一第一读取机130断开连线,主控伺服器120首先会侦测第二读取机140是否在线。如图4a所示,子域a的第一读取机130发生中断,图4a中以「x」表示发生中断连线的第一读取机130。如果第二读取机140还在线,则主控伺服器120将会把原本的第二读取机140更新为新的第一读取机130,并从剩余的次要读取机110中另外选出新的第二读取机140,如图4b所示。如果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均断线,则主控伺服器120会侦测子域中是否存在还在线的次要读取机110。主控伺服器120根据前述选择的方式从该子域中的次要读取机110选择新的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此外,在第一读取机130运作的过程中其他的次要读取机110也会持续与第一读取机130进行连线与传输资料。除了由主控伺服器120侦测到第一读取机130发生断线的情况外,也会发生次要读取机110与第一读取机130发生中断的情况,如图4c所示。当任一次要读取机110无法与第一读取机130连线时,发现中断的次要读取机110将直接发送中断的信息至主控伺服器120。若得不到主控伺服器120的回复通知,则发现中断的次要读取机110会向所属子域的其他次要读取机110发出取代第一读取机130的要求。其中,在取代第一读取机130的要求中除了包括发起者的网络位址外,也包含了自身的媒体控制位址。接着,其他次要读取机110接获取代第一读取机130的要求后,各次要读取机110将会比对要求中的媒体控制位址与本身的媒体控制位址的大小。承前文例子,次要读取机110会比对要求中的媒体控制位址是否比自身的媒体控制位址小。当要求的媒体控制位址小于本身的媒体控制位址时,次要读取机110将会再发出新的取代第一读取机130的要求至其他次要读取机110。剩余的次要读取机110将重复比对媒体控制位址与发送新的取代要求,直至唯一的次要读取机110将会被视为新的第一读取机130。第二读取机140因本身的媒体控制位址是次大的而被以相同的方式选举出来。新选出的第一读取机130将发送通知至主控伺服器120与其他子域的第一读取机130。新选出的第一读取机将发送通知至主控伺服器与其他子域的第一读取机,如图4c所示。主控伺服器将发送门禁策略与相关信息至新的第一读取机。在此假设此一子域中存在四台次要读取机110,其分别为一第一次要读取机510、一第二次要读取机520、一第三次要读取机530与一第四次要读取机540,请配合参照图5a与图5b。第一次要读取机510的媒体控制位址为「00:00:00:00:00:50」、第二次要读取机520的媒体控制位址为「00:00:00:00:00:99」、第三次要读取机530的媒体控制位址为「00:00:00:00:00:75」、第四次要读取机540的媒体控制位址为「00:00:00:00:00:08」。当第一次要读取机510侦测无法与第一读取机130连线时,第一次要读取机510将会向第二次要读取机520、第三次要读取机530与第四次要读取机540发出取代为第一读取机130的通知。假设媒体控制位址的值最大者将改选为第一读取机130。由于第四次要读取机540的媒体控制位址的值小于第一次要读取机510的媒体控制位址,所以第四次要读取机540不会发送改选的通知。当第三次要读取机530接获通知后,第三次要读取机530的媒体控制位址的值大于第一次要读取机510的媒体控制位址。因此第三次要读取机530会发出取代为第一读取机130的通知。同理,第二次要读取机520的媒体控制位址的值大于第一次要读取机510的媒体控制位址。所以第二次要读取机520也会发送改选的通知。接着,由第二次要读取机520与第三次要读取机530进行最后的比较。最后由第二次要读取机520为新的第一读取机130。在完成新选的第一读取机130(与第二读取机140)后,第一读取机130除了与主控伺服器120传输相关信息外,第一读取机130同时也会动态的管控其他次要读取机110。当用户触发次要读取机110时,次要读取机110会将把用户的进出记录117发送给第一读取机130。第一读取机130根据门禁策略116将进出记录117发送给其他位置的次要读取机110,使得其他次要读取机110可以确保用户在此区域的进出管制。换言之,其他的次要读取机110接获第一读取机130的通知后,用户如果从不符合权限的次要读取机110进出区域,则会被次要读取机110限制用户的出入。此外,次要读取机110也可以与其他侦测设备510连接,如图6,例如:火警侦测器、氧气浓度侦测器等。次要读取机110可以通过输入单元114(或网络单元113)与侦测设备610连接,如图6所示。当侦测设备610被触发时,侦测设备610会通过次要读取机110将警报信息发送至第一读取机130。第一读取机130接获警报信息后,第一读取机130除了将警报信息发送至主控伺服器120外,也会发送至其他子域的第一读取机130,再由各子域的第一读取机130通知各子域的次要读取机110。主控伺服器120可以重新部署门禁策略116并发送新的门禁策略116至各子域的次要读取机110,借以降低灾害发生时的损害。本发明的分散式门禁设备的动态配置方法及其控制系统可以动态的配置控制子域的第一读取机,确保各子域的次要读取机的门禁策略可以随时调整。当任一第一读取机离线时,主控伺服器与次要读取机可以立即改选出新的第一读取机,使得整个门禁系统不会因为单一读取机而失效。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