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3135发布日期:2019-01-28 13:1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门禁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出入口,现有的门禁系统一般采用刷卡、密码或生物识别等方式确认用户的开门权限后即为其打开门体,这种方式存在没有开门权限却能尾随进出门禁的安全漏洞,容易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及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例如,当用户在门禁控制器处进行刷卡、录入指纹、或者输入密码等操作时,其他人可提前站在门体处,待门体打开时即刻通过门禁,或者在用户通过门禁时尾随通过门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还包括第一雷达探测仪;

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设置于门体处,用于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所述门禁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是则控制门体打开,否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包括:

设置于门体处的第一雷达探测仪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当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接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是则控制门体打开,否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门禁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区域内,当用户在门禁控制器处发送开锁指令后,门禁控制器在确认第一区域内只有一个人时,即可开门,防止出现其他人提前在门体外侧处停留,等待门体打开时尾随通过门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和第一雷达探测仪;

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设置于门体处,用于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所述门禁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是则控制门体打开,否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

图2为该系统的应用场景原理图,如图2所示,门禁控制器201设置于第一区域204内,门体202一侧的墙体上,第一雷达探测仪203设置于门体202处,可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204内的人体数量,当用户在门禁控制器201处进行刷卡、录入指纹、或者输入密码等操作时,门禁控制器201确认用户的开门权限,并确认第一区域204内只有一个人时,即可开门,若第一区域204内的人体数量超过1,则可判断有人有尾随通过门禁的企图,此时即保持门体202关闭,直到第一区域204内的人体数量为1,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其他人提前在门体外侧处停留,等待门体打开时尾随通过门禁。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第二雷达探测仪;

所述第二雷达探测仪,设置于门体处,用于探测所述第一区域外侧的第二区域内物体的移动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所述门禁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门体打开前,根据所述第二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物体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门体,以及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否则继续控制门体打开。

通过探测距离的设置,第二雷达探测仪与第一雷达探测仪也可以是同一个探测仪。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有人在第一区域204外侧停留,在门体打开时快步尾随通过门禁,在门体202处还设置有用于探测第一区域204外侧的第二区域206内人体数量的第二雷达探测仪205,当门禁控制器201判断第二区域206中物体的移动方向朝向门体,以及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阈值时,即可认为有人有尾随通过门禁的企图,此时控制控制门体202关闭。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雷达探测仪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三雷达探测仪,用于探测门体内侧的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所述门禁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门体打开后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第三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否则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防尾随报警。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门禁控制器在控制门体打开后的一定时间内,通过第三雷达探测仪探测的人体数量判断是否仍然发生了尾随进入的情况,如果人体数量超过1,则可认为发生了尾随进入,此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防尾随报警。其中,报警装置可以是蜂鸣器、闪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语音喇叭和/或显示屏。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装置;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脸图像并发送至所述人脸识别装置;

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用于将所述人脸图像与预先保存的人脸图像库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所述门禁控制器,用于当根据所述第三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不为1时,判断所述比对结果是否为全部识别成功,若否则执行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防尾随报警的步骤。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当人脸识别装置能够全部识别成功通过门禁,从而进入门体内侧的人体的人脸图像时,即可确认尾随通过门禁的全部具有开门权限,此时,门禁控制器不会控制报警装置报警,防止误报警的发生。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通讯装置;

所述门禁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比对结果不是全部识别成功时,通过所述通讯装置向保卫部门的终端发送报警提示和未识别成功的人脸图像。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当人脸识别装置未能全部识别成功通过门禁,从而进入门体内侧的人体的人脸图像时,即可认为尾随通过门禁的人中可能有不具有开门权限的人员,此时,门禁控制器在控制报警装置报警的同时,还会通知保卫部门,并将未识别成功的人脸图像发送至保卫部门的终端,以便保卫部门核实以及采取相应的保卫措施。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尾随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设置于门体处的第一雷达探测仪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302、当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接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是则控制门体打开,否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设置于门体处的第一雷达探测仪探测门体外侧的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402、设置于门体处的第二雷达探测仪探测所述第一区域外侧的第二区域内物体的移动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403、当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接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否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

404、若是则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二区域中物体的移动方向是否朝向门体,以及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门体保持关闭,否则控制门体打开。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501、第三雷达探测仪探测门体内侧的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502、所述门禁控制器在控制门体打开后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第三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若否则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防尾随报警。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第三雷达探测仪探测门体内侧的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602、摄像头采集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脸图像并发送至所述人脸识别装置;

603、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将所述人脸图像与预先保存的人脸图像库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发送至所述门禁控制器;

604、所述门禁控制器在控制门体打开后的预设时间内,根据所述第三雷达探测仪发送的探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人体数量是否为1;

605、若否则所述门禁控制器判断所述比对结果是否为全部识别成功,若否则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防尾随报警,并通过通讯装置向保卫部门的终端发送报警提示和未识别成功的人脸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