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3168发布日期:2019-01-19 00:4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管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来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常在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包括:将图书馆内的所有图书进行统一归档整理并对新增的图书增加到图书借阅及图书馆藏书目录中,将借阅者所归还的图书进行逐一归位放置,为借阅者取出其所借阅的图书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十分繁琐的,特别是对归还的图书进行入库归位,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劳动来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若在图书馆中也能够实现图书管理的智能化,利用自动化系统完成将归还的图书逐一接收,以机械自动化替代人力劳动,实现图书还书智能接收,能够大大的降低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量,还能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日益扩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自动接收用户归还的图书,具有管理自动化、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其中,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图书接收仓,所述图书接收仓的内侧设有图书滑道,所述的图书接收仓旁设有将图书接收仓底部图书推至图书滑道的推送机构,所述图书滑道的底端设有图书承接台,所述图书承接台的上方设有扫描模块,所述的图书承接台上设有将图书承接台中图书推出的图书移送机构,所述箱体的上部前侧设有用户交互显示屏,所述箱体内设有控制查询模块,所述控制查询模块分别连接用户交互显示屏、推送机构、图书移送机构和扫描模块,还包括终端服务器,所述控制查询模块与终端服务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朝图书接收仓内侧设置的推杆和驱动推杆向内侧运动的第一推动驱动机构,所述的推动驱动机构安装在图书接收仓底部外侧,所述的第一推动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查询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图书移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图书承接台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转动轴与一第一驱动机构动力连接,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位于图书承接台的外边缘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查询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带上均匀设有两个弧形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弯曲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带旁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的箱体下部设有图书送出仓,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位于图书送出仓内侧,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转动轴与一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查询模块,所述的传送带旁设有将图书承接台上图书推至第二传送带上的第二推动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图书接收仓的前侧设有仓门。

进一步的,所述图书滑道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图书滑道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图书承接台的上方设有档杆,所述档杆与图书承接台平面平行。

本发明的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图书接收仓,所述图书接收仓的内侧设有图书滑道,所述的图书接收仓旁设有将图书接收仓底部图书推至图书滑道的推送机构,所述图书滑道的底端设有图书承接台,所述图书承接台的上方设有扫描模块,所述的图书承接台上设有将图书承接台中图书推出的图书移送机构,所述箱体的上部前侧设有用户交互显示屏,所述箱体内设有控制查询模块,所述控制查询模块分别连接用户交互显示屏、推送机构、图书移送机构和扫描模块,还包括终端服务器,所述控制查询模块与终端服务器无线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能够自动接收用户归还的图书,以实现图书还书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工作效率更高,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其中,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中部设有图书接收仓2,所述图书接收仓2的内侧设有图书滑道3,所述的图书接收仓2旁设有将图书接收仓2底部图书推至图书滑道3的推送机构4,所述图书滑道3的底端设有图书承接台5,所述图书承接台5的上方设有扫描模块6,所述的图书承接台5上设有将图书承接台5中图书推出的图书移送机构8,所述箱体1的上部前侧设有用户交互显示屏9,所述箱体1内设有控制查询模块10,所述控制查询模块10分别连接用户交互显示屏9、推送机构4、图书移送机构8和扫描模块6,还包括终端服务器7,所述控制查询模块10与终端服务器7无线连接。

使用时,用户先在用户交互显示屏9中,通过用户交互显示屏9的提示,在用户交互显示屏9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交互显示屏9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发送至控制查询模块10中,控制查询模块10连接终端服务器7,从终端服务器7中获取该用户的账号相关信息,判断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若输入正确,则终端服务器7发送该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至控制查询模块10中,用户交互显示屏9显示登陆账号成功,并显示出该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此时,用户交互显示屏9中可以显示该账号的具体信息,如该账号用户的历史借阅信息、用户的基本情况等,用户也可以通过用户交互显示屏9修改本账号的一些信息,如登陆密码、个人情况等,用户还可以选择还书操作。当用户选择还书操作时,用户将需要归还的图书每本水平放置,竖向叠高成一沓后放入图书接收仓2,要求需要将每本图书的封面也向上叠放。用户确定已经全部将图书放入图书接收仓2内,控制查询模块1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推送机构4将一沓图书中最底部的那一本图书推送至图书滑道3内,图书沿图书滑道3滑至图书承接台5上,此时,位于图书承接台5上方的扫描模块6将对图书上贴有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出该图书的id号,扫描模块6将识别出的图书id号信息发送至控制查询模块10,控制查询模块10连接终端服务器7,将终端服务器7中所记录的该用户的账号的现有的借阅信息中,将该本图书的借阅状态为已归还,并在终端服务器7中所记录的该图书的状态改为未借阅。终端服务器7完成状态修改后,发送修改成功信号至控制查询模块10,控制查询模块10发送控制信号至图书移送机构8将图书承接台5中图书推出,本发明的一种图书归还接收装置能够自动接收用户归还的图书,以实现图书还书过程的自动化过来,工作效率更高,节省人力。在图书承接台5旁图书推出位置,还可以设置传送轨道,在传送轨道上设置载物小车,当图书从图书承接台5推出后,可以落至载物小车中,由载物小车将送出的图书沿传送轨道路上传送至图书原来放置的位置附近,可以进一步实现图书归位的自动化管理。

所述的推送机构4包括朝图书接收仓2内侧设置的推杆41和驱动推杆41向内侧运动的第一推动驱动机构42,所述的第一推动驱动机构42安装在图书接收仓2底部外侧,所述的第一推动驱动机构42连接控制查询模块10。利用第一推动驱动机构42带动推杆41向图书接收仓2内侧推出,可以实现将图书接收仓2中所放置的一沓图书的最底部那一本图书推送至图书滑道3内。

所述的图书移送机构8包括设置在图书承接台5上的传送带81,所述传送带81的转动轴与一第一驱动机构82动力连接,所述传送带81的输出端位于图书承接台5的外边缘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2连接控制查询模块10。利用第一驱动机构82驱动传送带81移动,可以带动传送带81上的图书从图书承接台5中推出。

所述的传送带81上均匀设有两个弧形的刮板83,所述刮板83的弯曲方向与传送带81的运动方向相反。刮板83能够增加传送带81与图书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图书在传送带81中打滑,确保将图书从图书承接台5中顺利推出。

所述图书接收仓2的前侧设有仓门11,在不需要放入归还书籍时,仓门11可以将图书接收仓2闭合。

所述图书滑道3的上方设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图书滑道3平行,挡板12能够使图书沿图书滑道3滑落过程中保持封面向上状态,防止其翻转。

所述图书承接台5的上方设有档杆13,所述档杆13与图书承接台5平面平行,档杆13能够使图书沿传送带81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封面向上状态,防止其翻转。

实施例1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方式的功能和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出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送带81旁设有第二传送带14,所述的箱体1下部设有图书送出仓15,所述第二传送带14的输出端位于图书送出仓15内侧,所述第二传送带14的转动轴与一第二驱动机构16动力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16连接控制查询模块10,所述的传送带81旁设有将图书承接台5上图书推至第二传送带14上的第二推动驱动机构16。当扫描模块6将识别出的图书id号信息发送至控制查询模块10,控制查询模块10连接终端服务器7,从终端服务器7中获取该用户的账号的现有的借阅信息,判断该图书是否为该用户所借阅,若该图书不是该用户所借阅的,相当于该本图书的归还操作没有成功,需要将图书退回给客户,此时,终端服务器7将该图书不属于该用户借阅信号发送给控制查询模块10,控制查询模块10控制第二推动驱动机构16将图书承接台5中图书推出至第二传送带14上,再由第二传送带14将图书传送至图书送出仓15中,以便用户将该图书取回。这样,能够将一些无法识别或者是不是该用户借阅的图书拒收,保证图书接收的正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