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892发布日期:2018-09-25 20:2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安检核验系统中,主要关注的重点是人员所携带的物品通过物品机进行图像扫描后核验其图像中是否存在可疑的违禁物品上,对人员的核验仍然通过工作人员人工对被核验人进行信息采集及其比对完成。同时为了保证后期追查的需要,在安检核验通道中都会配备相应的视频监控设备。

上述安检核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其运作方式各个流程均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及其进行现场判断并给出相应结果,因此就必然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和不足:

1、溯源困难:由于整个核验过程中人、物之间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查验和判断,易出现漏检、错检、误检等现象。且整个环节无时间记录、地点记录等数据,当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回查时,只能通过记忆和视频录像进行模糊查询,待确定时间段和地点后再进行详细核实。该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低、耗时长,且容易出现数据不全而无法核实的现象。

2、人、物关联度小:由于安检核验过程物品由物品机核验,人员由工作人员单独核验,那么人和物之间没有对应的关联机制,即使查出问题时,由于无法确定物品的归属性,很容易出现无人认领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真正的危险人员漏检的现象。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安检核验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公开一种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其包括人证核验设备、人脸识别比对终端、物品安检机和终端控制箱;其中

人证核验设备设置于安检通道入口处,用于:对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 或进入凭证信息进行核验,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

人脸识别比对终端,用于当被检人将携带的物品放入托盘时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将当前获取的人脸图像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比对以获取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将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与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

物品安检机用于:对托盘中的物品进行安检并获取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以及将安检结果与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以及

终端控制箱用于与系统中的其它部分进行通信和交互,并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携带物品的安检结果进行绑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

托盘附带有用于存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

人脸识别比对终端包括摄像头和第一RFID读卡器;以及

物品安检机包括第二RFID读卡器和第三RFID读卡器,其中第二RFID 读卡器用于获取安检结果为合格的物品所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第三 RFID读卡器用于获取安检结果为需要开包检查的物品所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还包括告警和提示设备,用于当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失败时进行告警和提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告警和提示设备包括报警灯、显示屏以及语音播报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还包括可调节立柱,用于调节摄像头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包括摄像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桌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通道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立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终端控制箱包括工控机、交换机以及硬盘存储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通过人脸识别与比对技术将旅客在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人脸图像、票务信息、行包图像等进行合一性关联绑定,使得本系统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大大的提高,且在操作的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通过在常规的安检流程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使整个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行李透视图、客票信息、人脸图片、当前时间信息等实现合一对应关系。当需要查询安检数据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已知的数据,即可将其相关的数据链直接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和查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因此,下文论述的第一组件可称为第二组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概念的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及一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包括人证核验设备、人脸识别比对终端、物品安检机和终端控制箱;其中人证核验设备设置于安检通道入口处,用于:对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进行核验,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 或进入凭证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用于当被检人将携带的物品放入托盘时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将当前获取的人脸图像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比对以获取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将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与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物品安检机用于:对托盘中的物品进行安检并获取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以及将安检结果与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以及终端控制箱用于与系统中的其它部分进行通信和交互,并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携带物品的安检结果进行绑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与比对技术将旅客在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人脸图像、票务信息、行包图像等进行合一性关联绑定,使得本系统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大大的提高,且在操作的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在常规的安检流程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使整个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行李透视图、客票信息、人脸图片、当前时间信息等实现合一对应关系。当需要查询安检数据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已知的数据,即可将其相关的数据链直接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和查询。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在常规的安检流程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使整个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行李透视图、客票信息、人脸图片、当前时间信息等实现合一对应关系。当需要查询安检数据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已知的数据,即可将其相关的数据链直接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和查询。当前常规的数据查询基本都是采用按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其只能根据安检员的经验,估算出大概的时间段,然后再通过监控视频返回来查询出具体时间点后确定所需要查验的数据。因此,本系统的提出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大大的提高,且在操作的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在构成上,本系统首次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串联安检数据的桥梁,通过当前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的唯一性,使得其贯穿整个安检流程中产生的数据都具备唯一的ID(识别标志)信息。同时人脸识别不需要被检人员 (旅客等参观者等)过多的动作参与其中,属于一种非接触式检测,在安检中缩短了因旅客参与而消耗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进行具体说明,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图4 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100包括人证核验设备1、人脸识别比对终端2、物品安检机3和终端控制箱4;其中人证核验设备设置于安检通道入口处,用于:对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进行核验,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机票、车票或门票等)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141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用于当被检人将携带的物品放入托盘时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将当前获取的人脸图像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比对以获取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将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与当前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物品安检机用于:对托盘中的物品进行安检并获取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以及将安检结果与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绑定并存入终端控制箱的数据库中;以及终端控制箱用于与系统中的其它部分进行通信和交互,并将被检人的身份信息和/或进入凭证信息、人脸图像信息以及携带物品的安检结果进行绑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托盘附带有用于存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人脸识别比对终端12包括摄像头121和第一RFID读卡器122;以及物品安检机13包括第二RFID读卡器131和第三RFID读卡器132,其中第二RFID读卡器用于获取安检结果为合格的物品所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第三RFID读卡器用于获取安检结果为需要开包检查的物品所在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也可使用其它方式来存储和获取托盘的识别标志信息,如采用二维码标签和二维码扫描器等。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人证核验设备采集的以及后续进行比对的被检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不仅限于人脸图像信息,还可以同时或单独采集和比对被检人的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或声纹信息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还包括告警和提示设备123,用于当获取被检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失败时进行告警和提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告警和提示设备包括报警灯、显示屏以及语音播报设备,显示屏用于显示提示信息以使被检人按提示信息进行重新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脸识别比对终端还包括可调节立柱,用于调节摄像头的高度,采用可调节立柱保证一定高度,满足对1.4 米~2.0米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行人脸采集与实时比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包括摄像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桌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立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人证核验设备为通道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终端控制箱包括工控机142、交换机143以及硬盘存储设备141,硬盘存储设备141用于存储数据库,其中交换机可为POE交换机,POE(Power Over Ethernet,有源以太网)交换机指的是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 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电的技术.就是支持以太网供电的交换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其中终端控制箱还包括 I/O模块144和电源145。

下面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应用于机场为例(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也可应用于车站、码头、体育场馆及其他需要进行安检才能进入的场所)分别就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工作原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进行说明,其中,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以机场为例,人员在进行完登机牌核验后,经由入口进入安检通道,进入到通道内人员的登机牌信息和人脸信息由核验台或人证核验设备提供,并建立人脸识别数据库。

人员进入安检通道后可自助选择1#、2#、3#三个整理台中任意一个对随身携带行李等物品进行整理并放至安检托盘中,等待送入传送带由物品机扫描检测。在此过程中,在人员选取托盘进行物品整理时,放置于整理台的第一RFID读卡器会对托盘标签进行识别,并触发摄像头捕抓当前人员的人脸图像。捕获的人脸图像与人脸识别数据库进行实时人脸比对,获取当前人员的登机牌信息,将其和托盘ID(识别标志),人脸图像进行绑定。

若在上述过程中抓取的人脸图像失败,系统通过对应显示屏和报警灯进行告警并提示当前人员重新操作,同时告知导检员当前人员的具体情况,导检员可根据告知信息协助旅客完成操作。

托盘经由物品机验视后,当第二RFID读卡器读取到托盘ID(识别标志)信息后,表示行包的透视图没有问题,则该条传动带继续工作将托盘运行至取包台供乘客取包。取完包后的托盘将会被送至传送带终端的回传机构中,系统会将该ID(识别标志)对应的人员信息从识别数据库中更新剔除。

当第三RFID读卡器读取到ID(识别标志)信息后,当前行李需要开包检查,此时表示行包已经进入开包流程,等待3min即3分钟后,若第二 RFID读卡器始终未收取到该托盘ID(识别标志)值时,则表示该行包已经由其他途径流转出安检通道。则此时也需要将该ID(识别标志)对应的人员信息从识别数据库中更新剔除。

其业务流程图如图3所示:S301(对人员进行)机票核验和人脸(图像信息)采集;S302(人员)进入安检通道;S303(人员)随机选取1#、 2#或3#整理台;S304(人员)选取托盘,并将随身行李放置于托盘中;S305 (人员)摘除墨镜、口罩等遮挡人脸的饰品;S306(人员)推送托盘至读卡器位置,并正视前方显示屏;若有提示信息则S306’(人员)按显示屏信息操作(人员),然后进入S307(人员)继续推送托盘至传送带,若无提示信息则直接进入S307;S308(人员)进入安检门,进行人体安检;S309(人员)领取托盘;若行李中无违禁品则直接进入S307(人员)整理行李由出口进入候机厅,若行李中有违禁品则进入S309’开包台开包检查,排除违禁品后进入S309”(将行李托盘)推送至复检传送带,然后重新进入S307重复后续流程。

其数据流程图如图4所示:S401(对人员进行)机票核验和人脸(图像信息)采集;S402人脸图像身份信息(绑定);S403更新(人包绑定) 数据库;S401’任一整理台第一RFID读卡器(读取到托盘ID)值;S402’启动(人脸识别比对终端12的)摄像头;S403’抓取人脸(图像信息);若抓取人脸(图像信息)失败则进入S403”显示提示信息(以使人员按提示信息进行操作)然后重新进入S402’,若抓取人脸(图像信息)成功则直接进入S404(从(人包绑定)数据库中)检索人员信息;S405第一RFID读卡器(读取到托盘ID)值;S406当前位置行包放置完毕;S407实现人、托盘识别标志绑定;S408绑定(人员与)物品(安检)机透视图;S409透视图判定;若透视图判定异常则进入S4091第三RFID读卡器(读取到异常的托盘ID)值然后:一方面进入S4093开包检查然后根据开包检查结果进入S4094其它(处理)途径或者重新进入S408,同时另一方面进入S4092 延时1分钟然后进入S411更新(人包绑定)数据库,若透视图判定无异常则进入S410第二RFID读卡器(读取到无异常的托盘ID)值,然后进入 S411更新(人包绑定)数据库;S411’绑定结果上传;S412结束。

通过以上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识别与智能核验融合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通过人脸识别与比对技术将旅客在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人脸图像、票务信息、行包图像等进行合一性关联绑定,使得本系统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大大的提高,且在操作的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通过在常规的安检流程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使整个安检过程中的人员信息、行李透视图、客票信息、人脸图片、当前时间信息等实现合一对应关系。当需要查询安检数据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已知的数据,即可将其相关的数据链直接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和查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