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895发布日期:2018-09-25 20:2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RFID门禁系统广泛运用于工地、工厂等需要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的场所。现有技术中的RFID门禁系统产品一般仅仅具有报警功能,对非法进入人员进行语音提示,以及基于RFID的扫描信息对进出人员的名字以及人数进行简单的统计。

然而,在工地及工厂现场,许多人员属于特殊工种。例如,塔吊的驾驶人员、挖掘机的驾驶人员、起重机的驾驶人员等。现有技术并无法识别RFID电子标签是否为信息对应的本人所持有,即是否为本人持卡进入门禁系统。也没有相关的记录手段对进出门禁的现场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作为日后调查取证的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能够克服现有门禁系统无法识别电子标签是否本人持有,且缺乏人员进出门禁现场图像信息记录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包括门本体、两个以上的红外栅栏、RFID天线、RFID读写器、人脸识别传感器、摄像头及门禁控制单元,所述门本体包括过道、上箱体、箱体连接件和下箱体;两所述下箱体分别设于所述过道两侧,所述上箱体设于所述过道上方,通过所述箱体连接件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以上红外栅栏依次沿所述过道通行方向设于所述两下箱体中;两所述RFID天线以水平方向设于所述上箱体中,与所述RFID读写器电连接;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方,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箱体连接件上,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红外栅栏、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分别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本体还包括阻拦结构和电机,所述阻拦结构设置在所述两下箱体靠近所述过道一侧侧壁上,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阻拦结构驱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过道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阻拦结构为摆门,所述摆门设于所述两下箱体靠近所述过道一侧侧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语音提示模块,所述语音提示模块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内部,并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安装在所述上箱体底部,并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开启紧急疏散模式,使得所述摆门处于常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以上红外栅栏包括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第三红外栅栏和第四红外栅栏,所述门禁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第三红外栅栏和第四红外栅栏的监控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的扫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的识别信息控制所述阻拦结构的启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安全帽内的电子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人脸识别传感器与RFID读写器对进出门禁的人员身份进行双重验证,可以识别持有电子标签进出门禁系统的人员是否与电子标签信息对应;通过设置摄像头,在人员进出门禁系统时可对现场通行图像进行采集,作为日后调查取证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门本体; 101、过道; 102、上箱体; 103、箱体连接件; 104、下箱体;

2、红外栅栏; 3、RFID天线; 4、RFID读写器; 5、人脸识别传感器;

6、摄像头; 7、门禁控制单元; 8、阻拦结构; 9、电机;10、语音提示模块;

11、紧急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的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人脸识别传感器对进出门禁人员身份进行进一步验证,确保特殊工种人员本人持卡进出门禁。同时,通过设置摄像头采集人员出入门禁图像信息,使调查取证有据可依。

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包括门本体、两个以上的红外栅栏、RFID天线、RFID读写器、人脸识别传感器、摄像头及门禁控制单元,所述门本体包括过道、上箱体、箱体连接件和下箱体;两所述下箱体分别设于所述过道两侧,所述上箱体设于所述过道上方,通过所述箱体连接件与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以上红外栅栏依次沿所述过道通行方向设于所述两下箱体中;两所述RFID天线以水平方向设于所述上箱体中,与所述RFID读写器电连接;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方,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箱体连接件上,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红外栅栏、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分别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

可知,基于工地及工厂特殊工种人员身份校验的严苛要求。通过设置人脸识别传感器、RFID读写器对进出门禁的人员身份进行双重验证,可以实现进出门禁人员姓名、进出门禁人员人数统计的同时,识别持有电子标签出入门禁的人员是否为电子标签信息对应的本人。而通过设置摄像头进行人员进出门禁图像信息的采集,可以在发现问题事件后,将该图像信息作为证据或者推测的依据,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优选地,所述门本体还包括阻拦结构和电机,所述阻拦结构设置在所述两下箱体靠近所述过道一侧侧壁上,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下箱体内并与所述阻拦结构驱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过道的启闭。

可知,阻拦结构包括三辊闸、翼臂闸、摆门闸等。三辊闸通过三根阻拦辊与转轴驱动连接,人员进入时通过推动阻拦辊进入;翼臂闸通过两与地面垂直的翼臂与电机驱动连接,电机驱动翼臂的进出;摆门闸通过设置两与地面垂直的摆门与电机驱动连接,电机驱动摆门开与关。将这些阻拦结构设置在下箱体靠近过道一侧的侧壁上,均可以起到对人员进出门禁进行限制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阻拦结构为摆门,所述摆门设于所述两下箱体靠近所述过道一侧侧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语音提示模块,所述语音提示模块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内部,并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

可知,设置语音提示模块在人员进出、非法闯入、紧急疏散等状态变化时对不同的状态进行实时语音播报。可以让相关人员更清楚地知悉当前门禁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安装在所述上箱体底部,并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开启紧急疏散模式,使得所述摆门处于常开状态。

可知,工地以及工厂等现场作业环境偶尔会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现场人员快速撤离。此时,若阻拦结构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不利于人员的快速撤离。因此,设置紧急按钮,通过紧急按钮可以启动紧急疏散模式,使得摆门处于常开的状态,则人员无需等待门禁系统的身份验证即可连续通过门禁,有利于人员的快速撤离。

优选地,所述两个以上红外栅栏包括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第三红外栅栏和第四红外栅栏,所述门禁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第三红外栅栏和第四红外栅栏的监控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的扫描信息以及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的识别信息控制所述阻拦结构的启闭。

可知,RFID读写器的可读写范围超出门禁系统的过道入口边界,通过RFID读写器与红外栅栏的结合,在判断电子标签信息合法且红外栅栏被触碰之后才控制阻拦结构开启。可以防止携带电子标签人员非正常通过的靠近门禁系统行为导致的门禁误开启,提高门禁系统的准确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安全帽内的电子标签。

可知,优选地将电子标签设置在安全帽内,可以避免进出门禁的人员因忘记携带磁卡等原因导致无法进出门禁。同时,确保进出门禁人员携带安全帽进出门禁,进一步提高工地及工厂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包括门本体1、红外栅栏2、人脸识别传感器3、RFID天线4、RFID读写器5、摄像头6、门禁控制单元7、阻拦结构8及电机9。门本体1包括过道101、上箱体102、箱体连接件103、下箱体104、阻拦结构8和电机9。过道101用于供进出门禁系统的人员通行,两下箱体104分别设于过道101的两侧,并通过箱体连接件103与上箱体固定连接。其中,箱体连接件103包括立柱、各种材质的板状连接件等现有连接件,其作用是将上箱体提高到可供人员通行的高度并与下箱体固定连接。因此在这里不对其形状及其高度进行限制。

阻拦结构8优选为摆门,设置在两下箱体104靠近过道101一侧的侧壁上,通过电机9驱动摆门的启闭,电机9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其中,现有的阻拦结构8包括三辊闸、翼臂闸、摆门闸等。三辊闸通过三根阻拦辊与转轴驱动连接,人员通过推动阻拦辊进出;翼臂闸通过两与地面垂直的翼臂与电机9驱动连接,电机9驱动翼臂的进出;摆门闸通过设置两与地面垂直的摆门与电机9驱动连接,电机9驱动摆门开与关。将这些阻拦结构8设置在下箱体104靠近过道101一侧的侧壁上,均可以起到对人员进出门禁进行限制的作用。

两个以上的红外栅栏2依次沿过道101通行方向设于两下箱体104中,两RFID天线3以水平方向设于上箱体102中,RFID天线3与RFID读写器4电连接。红外栅栏2和RFID读写器4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其中,优选红外栅栏2的数量为四个,即包括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第三红外栅栏和第四红外栅栏。如此,可以避免非通行目的的电子标签识别而导致的门禁系统的误开启,并且提高门禁系统判断人员进出状态的准确性。例如,门禁控制单元7仅在第一红外栅栏或第四红外栅栏被触碰且RFID读写器接收到电子标签信息后,才控制门禁开启,即可避免非通行目的的电子标签识别而导致的门禁系统的误开启。门禁控制单元7在接收到四个红外栅栏2被触碰的顺序为正序时,则判定人员出入状态为进入,门禁控制单元7在接收到四个红外栅栏2被触碰的顺序为反序时,则判定人员出入状态为离开。门禁控制单元7在接收到第一红外栅栏、第二红外栅栏被触碰但却没有接收到电子标签识别信息时,则判定人员进出为非法闯入。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红外栅栏2的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员进出判断的精准性,本方案只是出于成本与精度考虑优选红外栅栏2的数量为四个,而非对此进行限制。

人脸识别传感器5安装在下箱体104的上方,并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进出门禁系统的人员为特殊工种,需要对携带电子标签人员真实身份进行进一步地确认时。通过人脸识别传感器5采集其脸部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传输给门禁控制单元7,通过门禁控制单元7判断实时采集的脸部特征信息与电子标签中预存储的脸部特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该电子标签为其本人持有。在确定电子标签为本人持有后,控制门禁开启。如此,即可达到特殊工种人员本人持卡上岗的目的。避免高技术要求人员被冒名顶替上岗而造成安全隐患。优选地,可设置两个人脸识别传感器5分别对进入人员人脸特征信息与离开人员人脸特征信息的采集,进一步提高门禁系统管理人员进出的严密性。

摄像头6安装在箱体连接件103上,并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通过摄像头6进行人员进出图像信息的采集,可以作为问题事件处理的依据。摄像头6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当门禁控制单元7接收到红外栅栏2被触碰的信息后,启动摄像头6进行拍照,启动时机可视情况而定。例如,当红外栅栏2的数量为四个时,在接收到第二红外栅栏或者第三红外栅栏被触碰时启动摄像头6进行拍照;在红外栅栏2的数量为四个以上时,则选择其他方式,以摄像头6能够拍摄到更加清晰的照片为调整依据。优选地,摄像头6可以多个安装在箱体连接件103上,安装多个摄像头6进行图像采集可以让进出门禁现场的信息更加丰富、完整。例如,通过两个摄像头6分别安装在箱体连接件103对应过道101进口及出口的位置,分别采集人员进入或离开的图像信息,则可以避免单一摄像头6只能清晰采集单一进出状态人员正脸,而采集另一进出状态时只能采集到进出人员侧脸的问题。

优选地,本实施例在上箱体102内部设有语音提示模块10,语音提示模块10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用于对不同的进出状态进行播报,使得相关人员更清楚地知悉当前门禁系统状态。

优选地,在上箱体102底部安装紧急按钮11,紧急按钮11与门禁控制单元7电连接。用于开启紧急疏散模式。在工地、工厂等现场施工环境中,当发生意外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坍塌等)时,需要对人员进行快速撤离。此时,若阻拦结构8仍处于工作状态,仍需要对人员进行验证方可通过,不利于人员的撤离。因此,设置紧急按钮11,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启动紧急疏散模式,使得阻拦结构8处于常开状态,无需验证通过即可进出门禁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紧急疏散模式虽使得阻拦结构8处于常开状态,但除阻拦结构8之外的其余单元及模块仍处于工作状态。即紧急疏散模式中仍可以对进出人员的通行信息进行采集和统计。

优选地,将电子标签设置在安全帽内。安全帽,出于安全的原因,已被规定为工地或工厂等现场施工单位上岗时必须佩戴的装备之一。将电子标签设置在安全帽内,可以避免进出门禁人员因忘记携带电子标签而无法出入门禁的问题。并且,在检查电子标签验证身份的同时,可以达到检查人员是否携带安全帽上岗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够识别电子标签是否本人持有,且人员进出门禁现场图像信息可查的优点。同时,对于门禁开启时机的把握及人员进出门禁状态的判断相较现有技术更加精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