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536发布日期:2019-01-05 00: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因其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等功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的直接流通已逐渐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医院里挂号麻烦,给病人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及其装置,用以解决在医院挂号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

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对输入模块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电子支付模块,包括二维码识读模块和NFC识读模块;

中央处理器,包括互联网通讯模块,用于对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电子支付模块进行电子交易;

显示器,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若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用户信息一致,则显示挂号顺序和电子支付页面,若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用户信息不一致,则提示错误;

移动客户端,用于对显示器上的电子支付页面进行扫描,完成支付。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所述的输入模块包括输入键盘,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所述的身份验证模块包括可对含有芯片的卡片进行扫描验证的安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所述的显示器为LED显示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上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所述的壳体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底部的滑轮、设置在柜体顶部的显示器、位于柜体内部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系统、以及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键盘。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之中,所述显示器的一边与柜体铰接,所述显示器的面板上设有缓冲头,所述柜体上设有与显示器上的缓冲头相对应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案之中,所述柜体上安装有打印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系统,能够快速、安全的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进而出现电子支付页面,并通过移动客户端对电子支付页面进行扫描,完成支付,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挂号效率,为病人节省了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例中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2—滑轮;3—显示器;4—键盘;5—缓冲头;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

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对输入模块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电子支付模块,包括二维码识读模块和NFC识读模块;

中央处理器,包括互联网通讯模块,用于对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电子支付模块进行电子交易;

显示器,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若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用户信息一致,则显示挂号顺序和电子支付页面,若输入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中的用户信息不一致,则提示错误;

移动客户端,用于对显示器上的电子支付页面进行扫描,完成支付。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模块包括输入键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身份验证模块包括可对含有芯片的卡片进行扫描验证的安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器为LED显示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上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挂号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包括柜体1、设置在柜体1底部的滑轮2、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显示器3、位于柜体1内部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系统、以及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键盘4。

更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3的一边与柜体1铰接,所述显示器3的面板上设有缓冲头5,所述柜体1上设有与显示器3上的缓冲头5相对应的凹槽6。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1上安装有打印装置。

本申请的具体使用方法为:用户可通过键盘4输入身份信息,通过扫描微信和/或支付宝二维码进行身份信息快速验证,进而实现货币的快速交流,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挂号效率,为病人节省了宝贵时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