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备系统、警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85568发布日期:2021-05-07 23: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警备系统、警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警备系统及警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通过对要进入安全区的人进行认证而能够进入安全区的认证系统。

作为认证方法的一例,使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的认证系统是公知的。这样的认证系统例如在入场管理中,与嵌入了ic芯片的ic卡一起被使用。在入场门处,ic卡的所有者出示ic卡,通过读取装置读取ic卡的记录内容来进行认证。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防止非法的ic卡的所有者的冒充行为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从合法的ic卡所有者夺取ic卡并使用了该ic卡的情况下,ic卡本身被正确地认证,因此,难以发现冒充行为。此外,尤其是在将ic卡的识别信息用于认证的认证系统中,在伪造的ic卡具有与合法的ic卡相同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判别这种情况。

为了防止上述那样的冒充行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警备系统,该警备系统使用能够与类型b规格等的ic卡进行通信的便携信息终端,防止非法的ic卡的所有者的冒充行为。在专利文献1中,预先将ic卡的识别信息与所有者的面部图像关联起来而记录在便携信息终端中。当通过便携信息终端对ic卡进行认证时,显示与ic卡的识别信息关联起来的ic卡的所有者的面部图像。通过认证系统进行入场管理,并且工作人员通过警备系统对显示于便携信息终端的面部图像与所认证的ic卡的所有者的面部进行比较,由此防止冒充行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0433号公报(段落[0004]-[0008])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警备系统中,使用类型b规格等的ic卡,因此,在1台便携信息终端中,只能同时认证1个ic卡,效率差。如果在用于认证的识别体中使用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标签取代ic卡,则能够认证可与读取装置进行通信的范围的全部标签,因此效率好。

但是,在对使用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认证的系统应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当同时对多人进行认证时,面部图像也显示多个,难以判别与所显示的面部图像对应的标签的所有者。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可能会看漏由于更换标签而导致的冒充、或者由于可疑人员混入多人而来不及比较,导致看漏冒充。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备系统,不损害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认证的效率性,即便一次认证多人,也容易判别识别体的所有者,能够预防冒充的看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警备系统具备:接收部,其接收由识别体输出的电波;取得部,其从接收部接收到的电波中取得识别体的识别信息;登记信息存储部,其与识别信息对应地预先存储识别体的所有者的所有者信息;判定部,其判定识别信息是否与登记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识别信息中的任意识别信息一致;距离信息输出部,其输出与识别体和接收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距离信息;以及显示部,其在判定部判定为一致时,将对应于识别信息的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对应地显示。

发明的效果

本申请的警备系统即便通过无线的方式一次认证多人,也能够与识别体的所有者信息同时地知晓与接收部和识别体的所有者之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容易判别识别体的所有者,能够预防冒充的看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的设施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登记信息表d1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取得信息表d2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信息表d3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图。

图7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部不具有指向性的情况下的读取范围的说明图。

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部具有指向性的情况下的读取范围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识别体、服务器、认证终端、控制器、电子锁及手持读取器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认证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警备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2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3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6是示出设置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4的安全系统的设施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4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8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5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和图2对使用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警备系统的安全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的设施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的功能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警备员p0和人p0~p5的位置关系全部与图1相同。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的安全系统100设置于设施1,包括至少1个识别体10、服务器20、认证系统200及警备系统300。

设备1例如是多个公司入住的办公楼等。在设备1中划分出只能进入职员等预先被许可的人的安全区2。在安全区2内存在警备员p0和多个人p1~p4。人p1~p4持有识别体10。警备员p0持有手持读取器60和便携终端70。

在安全区2的出入口设置有认证终端30及电子锁50,此外,用于控制电子锁50的控制器40被设置于设备1。当电子锁50被解锁后,安全区2的出入口的门能够打开。存储控制器40及便携终端70所利用的数据的服务器20也设置于设施1。

识别体10是成为认证处理的对象的能够无线通信的标签,人携带识别体10,通过对识别体10进行认证来进行人的认证。各个识别体10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11,在识别体10中存储固有的识别信息。

服务器20具备登记信息存储部21和显示信息存储部22。

登记信息存储部21将至少1个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和识别体10的所有者的所有者信息存储为登记信息表d1。

图3是示出登记信息表d1的例子的图。登记信息表d1针对每个识别体10的所有者,将该识别体的识别信息和与该所有者关联的所有者信息关联起来。所有者信息包括所有者的职员编号、职员id、名字、面部图像文件名及所属。登记信息表d1的数据构造虽然在图3中以表的形式表现,但实际上是列表构造。

显示信息存储部22存储显示信息表d3。之后对显示信息存储部22及显示信息表d3进行说明。

接下来说明认证系统200。认证系统200是用于进行进入安全区2的入场管理的系统。认证系统200具备认证终端30、控制器40、电子锁50。

认证终端30具备接收部31和取得部32。

接收部31接收由要进入安全区2的人所有的识别体10输出的电波。接收部31能够接收由识别体10发送的电波。

在识别体10利用uhf(ultrahighfrequency:超高频)电波发送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接收部31具有接收uhf电波的功能。

取得部32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电波中取得识别信息。

控制器40具备取得信息存储部41、登记信息存储部42、判定部43以及锁控制部44。

取得信息存储部41存储由认证终端30的取得部32取得的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存储某个识别信息的期间至少为取得部32取得该识别信息的期间。

登记信息存储部42存储服务器20的登记信息存储部21所存储的登记信息表d1的信息。登记信息存储部42与服务器20连接,将存储的信息与登记信息存储部21所存储的登记信息表d1的信息定期地同步,或者存在变更时同步,或者始终同步。

判定部43判定取得信息存储部41存储的识别信息与登记信息存储部42存储的识别信息中的任意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并输出判定结果。

锁控制部44以将电子锁50解锁或上锁的方式进行控制。

电子锁50是自动门或者挡板门,物理地限制人进入安全区2。

接下来说明警备系统300。警备系统300是如下系统:由作为利用者的警备员p0使用,对安全区2内的人p1~p5进行认证,用于使警备员p0发现冒充的可疑人员。警备系统300具备手持读取器60和便携终端70。

手持读取器60通过进行无线通信而取得识别体10的信息。手持读取器60能够接收处于距接收部61几米范围内的识别体10发出的电波。手持读取器60具备接收部61、取得部62及电波强度测定部63。

接收部61的功能或结构与认证终端30的接收部31相同。

取得部62的功能或结构与认证终端30的取得部32相同。

电波强度测定部63对接收部61接收到的电波的电波强度进行测定。电波强度是以单位dbm等表示的电波的功率量,电波强度测定部63对该功率量进行测定。

便携终端70具备取得信息存储部71、距离信息输出部72、登记信息存储部73、判定部74、显示信息存储部75、显示部76及操作部77。

取得信息存储部71将取得部62取得的识别信息和电波强度测定部63测定出的电波强度的信息存储为取得信息表d2。

图4是示出取得信息表d2的例子的图。该取得信息表d2针对从识别体10接收到的电波,将从该电波取得的识别信息与该电波的电波强度关联起来。在图4中,取得信息表d2的数据构造虽然以表的形式表现,但实际上具有列表构造。根据图4可知,来自识别信息0001的识别体10的电波强度-1dbm为最大,来自识别信息0005的识别体10的电波强度-5dbm为最小。

距离信息输出部72从取得信息存储部71取得电波强度,输出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关联的距离信息。与该距离关联的距离信息是根据电波强度而求出的、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的数值。另外,距离信息输出部72也可以使用电波强度以外的信息而求出距离信息。

这里,对电波强度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的关系进行说明。在存在多个识别体10、且识别体10的电波的发送部相对于接收部61的角度相等、且不存在遮挡识别体10输出的电波的物体的情况下,电波的电波强度越大,识别体10与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越短。即,随着电波的电波强度变大,识别体10与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单调减小。因此,由于距离信息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成比例,所以随着电波的电波强度变大,距离信息输出部72输出的距离信息的数值单调减小。另外,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成比例是指,该数值随着距离的增加,包含一次函数的增加及二次函数的增加等在内而单调增加。

登记信息存储部73的功能或结构与控制器40的登记信息存储部42相同。

判定部74的功能或结构与控制器40的判定部43相同。

显示信息存储部75存储显示信息表d3。该显示信息表d3存储显示部76所显示的信息。

图5是示出显示信息表d3的例子的图。显示信息表d3存储由判定部74判定为与登记信息存储部73存储的登记信息表d1的识别信息中的任意识别信息一致的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信息。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信息是指登记信息表d1的所有者信息和距离信息输出部72根据取得信息表d2的电波强度而输出的距离信息。作为将电波强度转换成距离信息的方法,考虑如下方法:阶段地划分从设想的电波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指定与各个划分的电波强度对应的距离信息。或者,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准备与电波强度和距离信息相关的函数,根据取得的电波强度来计算距离信息。此次使用函数,将电波强度设为x(dbm),将距离信息设为y,

在电波强度为负数的情况下,计算为

y=-x···(式1)

在电波强度为正数的情况下,计算为

y=x···(式2)。

另外,关于距离信息,在取得了多个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对与各个识别体10之间的距离的大小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函数也可以不是将电波强度准确地转换成距离的函数。显示信息表d3将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关联地存储。

另外,在登记信息表d1中,所有者信息为职员编号、职员id、名字、面部图像文件名及所属,但显示信息表d3所存储的所有者信息只要能够唯一地确定所有者即可,也可以是其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至少显示面部图像,则即便警备员p0不知道登记于登记信息表d1的人,通过比较所显示的面部图像与识别体10的所有者的面部,也能够判断识别体10的所有者是否为冒充的可疑人员。

在图5所示的显示信息表d3的例子中,作为所有者信息而仅存储有名字、面部图像文件名及所属。在图5中,显示信息表d3的数据构造虽然以表的形式表现,但实际上具有列表构造。

显示部76是对显示信息存储部75所存储的显示信息表d3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器,使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输出部输出的距离信息对应地显示。使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对应地显示是指,将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输出部输出的数值一起显示、或者按照距离信息输出部输出的数值的大小的顺序排列地显示所有者信息。

图6、图7是示出显示部76的显示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6是将所有者信息与距离信息输出部72输出的数值一起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方式的例子。在图6所示的显示的情况下,警备员p0能够对所显示的距离信息示出的数值与人p1~p5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确认所显示的所有者信息示出的人与人p1~p5是否为同一人。如果距离信息示出的数值是以绝对单位表示的距离,则警备员p0能够确定地确认。

图7是按照距离信息输出部72输出的数值的大小的顺序排列地显示所有者信息的情况下的显示方式的例子。图7按照距离信息输出部72输出的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方开始排列所有者信息。在图7所示的显示的情况下,警备员p0知晓显示在最上方的所有者信息示出的所有者是距自身最近的识别体10的所有者。由此,警备员p0容易从自身附近的人开始依次进行确认,能够预防确认的看漏。

操作部77受理来自利用者的操作。操作部77是鼠标、键盘、按钮、或者与显示部76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

显示信息存储部75删除所存储的显示信息表d3中的警备员p0通过操作部77指定的信息,因此,在显示部76中,所指定的信息成为非显示。即,警备员p0在确认出识别体10的所有者与显示于显示部76的所有者一致之后,能够通过对操作部77进行操作来指定确认完毕的所有者信息,从而将该信息设为非显示。通过该操作,仅未确认的所有者信息被显示于显示部76,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警备。

另外,显示信息存储部75所存储的显示信息表d3与服务器20的显示信息存储部22同步。通过进行同步,通过操作部77被设为确认完毕的所有者信息的所有者的信息在一定期间内不被存储于显示信息表d3。由此,如果准备多台便携终端70,则能够通过多人高效地确认识别体10的所有者与显示于显示部76的所有者是否一致。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在接收部61附近配置金属板等而使电波的接收范围具有指向性,由此,手持读取器60的接收部61仅接收存在于相对于接收部61被限定的方向上的识别体10的电波。由此,接收部61能够取得电波的识别体10被限定,因此,显示于便携终端70的所有者信息被限定,容易发现冒充。

图8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部61不具有指向性的情况下的读取范围的说明图,图9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部61具有指向性的情况下的读取范围的说明图。图8、图9所示的虚线的区域是接收部61能够取得识别体10的电波的读取范围。在图8、图9中,警备员p0、人p1~p5的位置关系相同。

图8的情况下的取得信息表d2与图4所示的例子相同,显示信息表d3与图5所示的例子相同,显示部的显示与图6所示的例子相同。在图8的情况下,接收部61取得p1~p5所持的识别体10的电波。在该情况下,即便观察图6所示的显示,关于p3三菱三郎和p4四菱四郎的距离信息也相同,无法判别p3与p4中的哪一方是三菱三郎。因此,警备员p0为了判别p3与p4中的哪一方是三菱三郎,需要以使接收部61与p3或p4的距离产生差的方式进行移动。

另一方面,在图9的情况下,接收部61仅取得p1、p3、p5所持的识别体10的电波。该情况下的取得信息表d2从图4所示的例子中去除了p2和p4的信息,显示信息表d3也从图5所示的例子中去除了p2和p4的信息。因此,从图6的显示中也不显示p2和p4的信息,所以警备员能够根据p1、p3、p5的距离关系判断为p3是三菱三郎。在警备员p0想要认证p2、p4的情况下,使手持读取器60的接收部61的方向朝向p2、p4即可,无需移动。

以下,使用图10、图11对本申请的安全系统具备的结构要素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识别体10、服务器20、认证终端30、控制器40及手持读取器60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图10所图示的硬件具备存储装置3、接收装置4、发送装置5及处理装置6。

存储装置3对应于识别信息存储部11、登记信息存储部21、显示信息存储部22、取得信息存储部41及登记信息存储部42,存储识别信息。例如,对应ram、rom、闪存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等。

接收装置4是与接收部31及接收部61对应的网络接口。此外,识别体10、服务器20、控制器40及电子锁50为了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而分别具备接收装置4,对此在图2中未图示。该网络是lan电缆或同轴电缆等有线通信网络、或者使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

但是,识别体10仅具备无线通信网络接口。认证终端30及手持读取器60也至少具备无线通信网络接口,以与识别体10进行无线通信。

发送装置5是网络接口。识别体10、服务器20、认证终端30、控制器40、电子锁50及手持读取器60为了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而分别具备发送装置5,对此在图2中未图示。该网络是lan电缆或同轴电缆等有线通信网络、或者使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

但是,识别体10仅具备无线通信网络接口。

认证终端30及手持读取器60也至少具备无线通信网络接口,以与识别体10进行无线通信。

关于此时使用的电波,例如由识别体10接收的电波是lf电波(频率135khz),发送的电波是uhf电波(频率315mhz)。

处理装置6对应于取得部32、判定部43、锁控制部44、取得部62、电波强度测定部63、距离信息输出部72及判定部74。此外,识别体10、服务器20为了控制接收装置4、发送装置5而进行通信,也具备处理装置6。处理装置6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装置3所记录的程序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

在处理装置6是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例如对应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处理装置6为cpu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或固件以程序的形式记述,记录在存储装置3中。在该情况下,处理装置6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装置3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功能。

图11是示出便携终端70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便携终端70具备存储装置78、接收装置79、发送装置80、处理装置81、显示装置82及输入装置83。

存储装置78对应于取得信息存储部71、登记信息存储部73及显示信息存储部75,存储登记信息表d1、取得信息表d2及显示信息表d3。例如对应ram、rom、闪存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等。

接收装置79是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该网络可以是lan电缆或同轴电缆等有线通信网络,也可以是使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

发送装置80是发送数据的网络接口。该网络可以是lan电缆或同轴电缆等有线通信网络,也可以是使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

处理装置81对应于距离信息输出部72和判定部74,此外,进行发送装置5的控制和存储装置3所存储的信息的变更。处理装置81与识别体10的处理装置6同样,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装置78所记录的程序的cpu。

显示装置82是与显示部76对应的显示器。

输入装置83是与操作部77对应的鼠标、键盘、按钮、或者在操作部77与显示部76成为一体的情况下是触摸面板。

接着,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中的认证系统200的动作。图12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认证系统200的动作的流程图。

认证系统200在起动后开始进行图12所示的动作,在进行进入安全区2的入场管理的期间,重复进行图12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21中判断接收部31是否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在步骤s21中未判断为接收部31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的情况下,重复进行步骤s21,直至判断为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为止。

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接收部31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时,进入步骤s22,取得部32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电波中取得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22之后进入步骤s23,控制器40的取得信息存储部41存储由取得部32取得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23之后进入步骤s24。判定部43判定取得信息存储部41所存储的识别信息是否存储在登记信息存储部42的登记信息表d1中。在步骤s24中判定部43判断为所取得的识别信息未存储在登记信息表d1中时,返回步骤s21。在步骤s24中判定部43判断为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存储在登记信息表d1中时,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锁控制部44向电子锁50发送解锁的指令,将电子锁50解锁。在步骤s25中锁控制部44将电子锁50解锁之后,进入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在从电子锁50的解锁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锁控制部44向电子锁50发送上锁的指令,将电子锁50上锁。该设定的时间为足够认证后的识别体10的所有者通过电子锁50的时间。另外,也可以代替在经过时间之后将电子锁50上锁,在由传感器检测到认证后的识别体10的所有者通过了电子锁50之后进行上锁。

在步骤s26之后,返回步骤s21。认证系统200在运行中重复进行步骤s21至步骤s26。

通过以上那样的步骤s21~步骤s26的动作,认证系统200能够进行进入安全区2的入场管理。

接下来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中的警备系统300的动作。

图13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警备系统300的动作的流程图。警备系统300在起动后开始进行图13所示的动作,在进行安全区2内的警备的期间,重复进行图13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31中,判断接收部61是否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

在步骤s31中未判断为接收部61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的情况下,重复进行步骤s31,直至判断为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为止。

在步骤s31中判断为接收部61接收到识别体10的电波时,进入步骤s32,取得部62从接收部61接收到的电波中取得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32之后进入步骤s33,电波强度测定部63测定接收部61接收到的电波的电波强度。

在步骤s33之后进入步骤s34,便携终端70的取得信息存储部41将取得部62取得的识别信息和电波强度测定部63取得的电波强度存储为取得信息表d2。

在步骤s34之后进入步骤s35,距离信息输出部72从取得信息存储部71取得电波强度,输出与识别体10和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关联的距离信息。

在步骤s35之后进入步骤s36,判定部74判定取得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识别信息是否存储在登记信息存储部73的登记信息表d1中。在步骤s36中判定部74判断为所取得的识别信息未存储在登记信息表d1中时,返回步骤s31。另外,在所取得的识别信息未登记在登记信息表d1中的情况下,携带未登记的识别体10的人是不允许侵入安全区2的可疑人员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返回步骤s31之前,也可以在显示部76中显示不存在与识别信息对应的所有者信息。该不存在所有者信息的显示例如可以作为视觉信息而显示为“不存在所有者信息。”这样的文字,也可以作为听觉信息,通过鸣响警告音来显示。此外,如果与不存在对应于识别信息的所有者信息一起对应地显示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距离信息,则能够知晓具有存储未登记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体10的人的距离信息。

在步骤s36中判定部74判断为所取得的识别信息存储在登记信息表d1中时,进入步骤s37。

在步骤s37中,显示信息存储部75将由判定部74判定为与登记信息存储部73存储的登记信息表d1的识别信息中的任意识别信息一致的识别体10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信息关联地追加到显示信息表d3而进行存储。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信息是登记信息表d1的所有者信息、距离信息输出部72根据取得信息表d2的电波强度而输出的距离信息。

在步骤s37之后进入步骤s38,判断是否对操作部77进行了将显示部76所显示的所有者信息设为非显示的操作。即,警备员p0对显示部76的显示与识别体10的所有者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确认出所有者信息示出的所有者与识别体10的所有者是否为同一人。

在步骤s38中判断为进行了设为非显示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39中,从显示信息表d3删除与进行了设为非显示的操作的所有者信息对应的信息。

在步骤s38中未判断为进行了设为非显示的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39之后,进入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显示部76显示存储在显示信息表d3中的信息。

在步骤s40之后返回步骤s31。警备系统300在运行中重复进行步骤s31至步骤s40的动作。

另外,定期地或在存在变更时或始终进行控制器40与服务器20以及便携终端70与服务器20的登记信息存储部及显示信息存储部的数据同步,对此在图12、图13中未示出。

通过以上那样的步骤s31~步骤s40的动作,警备系统300对安全区2内的持有识别体10的人进行认证,便携终端70显示所有者信息和距离信息,因此便携终端70的利用者能够发现冒充的可疑人员。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在认证系统200中,利用者通过使用警备系统300,能够发现使用非法的识别体10侵入安全区2内的冒充的可疑人员。

此外,即便在警备系统300中通过无线的方式一次认证多人,在便携终端70的显示部76中也与识别体10的所有者信息同时地知晓与接收部61和识别体10的所有者之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因此,容易判别识别体10的所有者,能够预防冒充的看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安全系统100中,手持读取器60与便携终端70分开设置,但也可以是便携终端70具备手持读取器60的结构,仅通过便携终端70构成警备系统300。图14示出该情况下的功能框图。另外,图14中的和图2相同的标号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同。

通过使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70与手持读取器60成为一体,警备员p0仅持有便携终端70即可,移动便利。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安全系统100中,同一名称的结构重复地设置在不同的装置中,但也可以将这些结构设置于服务器20,成为共同的结构。图15示出该情况下的功能框图。另外,图15中的和图2相同的标号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同。

通过如图15那样构成,认证终端30、控制器40、手持读取器60及便携终端70所需的存储装置的容量变小,需要的处理装置的性能也变低,因此,能够以廉价的硬件构成服务器20以外的装置。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2及3中,电波强度测定部63设置于手持读取器60,但也可以在安全区2内固定地设置多个电波强度测定部63。图16示出设置有该情况下的安全系统的设施的示意图,图17示出功能框图。在该情况下,多个电波强度测定部63将识别体10的电波强度向服务器20的取得信息存储部71发送,距离信息输出部72根据来自多个电波强度测定部63的识别体10的电波强度的信息,计算识别体10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输出对应于识别体10与接收部61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1至4中,距离信息输出部72根据电波强度求出距离信息,但也可以使用电波强度以外的信息来求出距离信息。图18示出该情况下的功能框图。本实施方式的手持读取器60具备响应延迟测定部64代替电波强度测定部63。响应延迟测定部64对手持读取器60向识别体10发送识别信息的发送请求之后到由接收部61接收到识别信息为止的响应延迟时间进行计时。该响应延迟时间是电波往复接收部61与识别体10之间的距离所需的时间,接收部61与识别体10之间的距离越长,该响应延迟时间越长。因此,随着电波强度变大,距离信息的数值单调减小,但随着响应延迟的时间变长,距离信息的数值单调增加。

针对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5能够实施以下的各种变形。

在实施方式1至5中,示出了在安全系统100中具备认证系统200和警备系统300的结构,但也可以不设置认证系统200,仅利用警备系统300。

在实施方式1至5中,在设施1中具备服务器20,但也可以不将服务器20设置于设施1中,可以将服务器20设置于管理公司或云服务器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申请中,即便通过无线的方式一次认证多人,也与识别体的所有者信息同时地知晓与接收部和识别体的所有者之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因此,容易判别识别体的所有者,能够预防冒充的看漏。

标号说明

1设施

2安全区

3存储装置

4接收装置

5发送装置

6处理装置

10识别体

11识别信息存储部

20服务器

21登记信息存储部

22显示信息存储部

30认证终端

31接收部

32取得部

40控制器

41取得信息存储部

42登记信息存储部

43判定部

44锁控制部

50电子锁

60手持读取器

61接收部

62取得部

63电波强度测定部

64响应延迟测定部

70便携终端

71取得信息存储部

72距离信息输出部

73登记信息存储部

74判定部

75显示信息存储部

76显示部

77操作部

78存储装置

79接收装置

80发送装置

81处理装置

82显示装置

83输入装置

d1登记信息表

d2取得信息表

d3显示信息表

100安全系统

200认证系统

300警备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