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2992发布日期:2019-04-05 22:1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门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门禁是一款完全脱机的人脸识别门禁考勤产品,它定位于中高端门禁考勤市场,取代市场上的刷卡、指纹门禁机。但目前的人脸识别门禁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上一个通行者通过门禁后,体型偏瘦的人能够趁门禁未完全关闭时穿过,造成非法闯入,从而造成安全或财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盒体,盒体的顶面开口,盒体的顶面固定连接环形板的底面,环形板的内壁与盒体的内壁平齐,环形板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基座的底面,其中一个基座的顶面固定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基座之间设有平台,平台平行于环形板,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电推杆的上端,电推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盒体的内壁底面,盒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中心线相互平行的卷布辊,卷布辊的中心线均垂直于盒体的背面,位于外侧的卷布辊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一端,第一转轴分别与对应的卷布辊的中心线共线,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盒体的内壁,第一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第一带轮,位于内侧的卷布辊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盒体的内壁,第二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带轮的直径,第二带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平台的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齿条的上端,齿条分别与对应的齿轮啮合,卷布辊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布条的一端,布条分别绕对应的卷布辊的外周缠绕数周,平台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拉簧的一端,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内分别设有条形板,条形板分别与对应的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的底面外侧分别开设竖向的透槽,透槽均与外界相通,布条的另一端分别从对应的透槽内穿过后固定连接条形板的外侧,第一矩形槽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短条槽,短条槽均与外界相通,第二矩形槽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长条槽,长条槽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外界相通,条形板的顶面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的下端,支撑杆分别从对应的短条槽或长条槽内穿过,上方的条形板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底面和内侧均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内部相通,内侧的支撑杆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槽移动,平台的上方设有四个平行于基座的挡板,挡板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支撑杆的上端;还包括人脸信息数据库和门禁控制器,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与人脸信息数据库、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和电推杆通信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用于对现场拍摄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提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数据库中记录的允许门禁开启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生成人脸信息判定结果;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人脸信息判定结果生成用于控制电推杆的门控信号。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基座的内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v型杆的一端,v型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挡板的外侧铰接连接,位于同侧的两个挡板之间设有数个同样的v型杆,v型杆分别与对应的挡板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电推杆的上端外周分别固定连接数个肋板的一侧,肋板的顶面均与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均为v型带轮,皮带为v型带。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平台的外周顶部固定安装一圈刷毛,刷毛能够与环形板的内壁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挡板的前面与基座的前面间距为80-120cm。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安装时在地面预留坑洞,盒体、环形板固定安装于坑洞内,环形板的顶面与地面平齐,门禁处于关闭状态时,平台高于环形板即高于地面,门禁控制器根据人脸信息判定结果判定所采集图像者能够通过门禁时,门禁控制器控制电推杆收缩,电推杆收缩带动平台向下运动,平台带动齿条同步向下运动,由于齿条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齿轮啮合,齿条向下运动能够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同一卷布辊对应的两个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一致,第一转轴带动对应的卷布辊转动,且第一带轮随第一转轴同步转动,皮带的传动使得第二带轮随第一带轮转动,但由于第一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的直径,第一带轮的转速小于第二带轮的转速,第二带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对应的卷布辊转动,卷布辊转动收拢布条,布条会拉动条形板同时向外侧移动,此时拉簧均处于拉伸状态,条形板通过支撑杆带动挡板分别朝向对应的基座移动,当电推杆停止运动时,平台的顶面与底面平齐,挡板密集聚拢在基座内侧,人们即可从挡板之间穿过,基座的内侧或位于中部的挡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感应器,感应器设在靠后的位置,感应器与门禁控制器电路连接,感应器用以感应人的通行,当采集图像者经过感应器后,感应器将信号发给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控制电推杆伸展,平台上升且齿条带动齿轮反向转动,卷布辊反转放开布条,在拉簧的作用下,条形板向内侧移动,每相邻两个挡板以及最外侧挡板与基座之间的间距均无法使成人通过,平台的顶面面积为一个成人的平均占用面积,这样能够防止他人尾随登上平台。本发明通过人脸识别装置、人脸信息数据库和门禁控制器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人脸识别和比对,以人脸识别代替刷卡以及密码输入,能够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电推杆的升降速度快,这就意味着平台的升降速度快以及挡板的开合速度快,不会耽误人们的时间,门禁通过效率高;升降结构的平台能够防止尾随者通过门禁,进一步提高门禁的安全性,且聚拢后的挡板不会与人们的衣物接触,从而避免弄脏人们的衣物或对衣物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如图所示,包括盒体1,盒体1的顶面开口,盒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环形板2的底面,环形板2的内壁与盒体1的内壁平齐,环形板2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基座3的底面,其中一个基座3的顶面固定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基座3之间设有平台4,平台4平行于环形板2,平台4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电推杆5的上端,电推杆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盒体1的内壁底面,盒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中心线相互平行的卷布辊6,卷布辊6的中心线均垂直于盒体1的背面,位于外侧的卷布辊6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轴7的一端,第一转轴7分别与对应的卷布辊6的中心线共线,第一转轴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盒体1的内壁,第一转轴7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8、第一带轮9,第一转轴7分别与对应的齿轮8、第一带轮9的中心线共线,位于内侧的卷布辊6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0的一端,第二转轴1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盒体1的内壁,第二转轴10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第二带轮11,第二带轮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转轴10、卷布辊6的中心线共线,第二带轮11的直径小于第一带轮9的直径,第二带轮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带轮9之间通过皮带12连接,平台4的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齿条13的上端,齿条13分别与对应的齿轮8啮合,卷布辊6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布条14的一端,布条14分别绕对应的卷布辊6的外周缠绕数周,平台4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矩形槽15、第二矩形槽16,第一矩形槽15的x轴方向长度小于第二矩形槽16的x轴长度。位于同侧的第一矩形槽15、第二矩形槽16交错排列,第一矩形槽15、第二矩形槽16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拉簧17的一端,第一矩形槽15、第二矩形槽16内分别设有条形板18,条形板18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15或第二矩形槽16的内壁接触配合,条形板18分别与对应的拉簧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矩形槽15、第二矩形槽16的底面外侧分别开设竖向的透槽19,透槽19均与外界相通,布条14的另一端分别从对应的透槽19内穿过后固定连接条形板18的外侧,第一矩形槽15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短条槽20,短条槽20均与外界相通,第二矩形槽16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长条槽21,长条槽21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15、外界相通,条形板18的顶面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数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22的下端,支撑杆22分别从对应的短条槽20或长条槽21内穿过,上方的条形板18的顶面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条形槽26,条形槽26的底面和内侧均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15内部相通,内侧的支撑杆22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槽26移动,平台4的上方设有四个平行于基座3的挡板23,挡板23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支撑杆22的上端;还包括人脸信息数据库和门禁控制器,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与人脸信息数据库、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和电推杆5通信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用于对现场拍摄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提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信息与人脸信息数据库中记录的允许门禁开启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生成人脸信息判定结果;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人脸信息判定结果生成用于控制电推杆5的门控信号。本发明安装时在地面预留坑洞,盒体1、环形板2固定安装于坑洞内,环形板2的顶面与地面平齐,门禁处于关闭状态时,平台4高于环形板2即高于地面,门禁控制器根据人脸信息判定结果判定所采集图像者能够通过门禁时,门禁控制器控制电推杆5收缩,电推杆5收缩带动平台4向下运动,平台4带动齿条13同步向下运动,由于齿条13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齿轮8啮合,齿条13向下运动能够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同一卷布辊6对应的两个第一转轴7的转动方向一致,第一转轴7带动对应的卷布辊6转动,且第一带轮9随第一转轴7同步转动,皮带12的传动使得第二带轮11随第一带轮9转动,但由于第一带轮9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11的直径,第一带轮9的转速小于第二带轮11的转速,第二带轮11带动第二转轴10转动,第二转轴10带动对应的卷布辊6转动,卷布辊6转动收拢布条14,布条14会拉动条形板18同时向外侧移动,此时拉簧17均处于拉伸状态,条形板18通过支撑杆22带动挡板23分别朝向对应的基座3移动,当电推杆5停止运动时,平台4的顶面与底面平齐,挡板23密集聚拢在基座3内侧,人们即可从挡板23之间穿过,基座3的内侧或位于中部的挡板23的内侧固定安装感应器,感应器设在靠后的位置,感应器与门禁控制器电路连接,感应器用以感应人的通行,当采集图像者经过感应器后,感应器将信号发给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控制电推杆5伸展,平台4上升且齿条13带动齿轮8反向转动,卷布辊6反转放开布条14,在拉簧17的作用下,条形板18向内侧移动,每相邻两个挡板23以及最外侧挡板23与基座3之间的间距均无法使成人通过,平台4的顶面面积为一个成人的平均占用面积,这样能够防止他人尾随登上平台4。本发明通过人脸识别装置、人脸信息数据库和门禁控制器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人脸识别和比对,以人脸识别代替刷卡以及密码输入,能够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电推杆5的升降速度快,这就意味着平台4的升降速度快以及挡板23的开合速度快,不会耽误人们的时间,门禁通过效率高;升降结构的平台4能够防止尾随者通过门禁,进一步提高门禁的安全性,且聚拢后的挡板23不会与人们的衣物接触,从而避免弄脏人们的衣物或对衣物造成磨损。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基座3的内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v型杆24的一端,v型杆24由两个连杆铰接连接,v型杆24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挡板23的外侧铰接连接,位于同侧的两个挡板23之间设有数个同样的v型杆24,v型杆24分别与对应的挡板23铰接连接。该结构能够填充挡板23之间以及最外侧挡板23与基座3之间的空间,能够进一步防止门禁关闭状态时人们非法闯入,当门禁打开时,挡板23向基座3之间移动,v型杆24收缩,不会对挡板23的移动造成影响;位于内侧的两个挡板23之间设置数个尖端朝上的v型杆24,v型杆24的两端均与对应的挡板23的内侧底部铰接连接,当内侧的两个挡板23相互背离时,v型杆24能够完全展开,其两个连杆之间的角度为180°,以此防止人们从内侧的两个挡板23之间穿过,平台4的顶面开设一条横向的沟槽,完全展开的v型杆能够位于沟槽内,以免绊人。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推杆5的上端外周分别固定连接数个肋板25的一侧,肋板25的顶面均与平台4的底面固定连接。该结构能够增强电推杆5与平台4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进一步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带轮9和第二带轮11均为v型带轮,皮带12为v型带。v型带和v型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更有利于本装置的传动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平台4的外周顶部固定安装一圈刷毛,刷毛能够与环形板2的内壁接触配合。刷毛为软质刷毛,当平台4向下运动至其顶面与环形板2的顶面平齐时,刷毛能够防止人们鞋底的泥块进入盒体1内,软质结构使得刷毛在与环形板2接触时的声响较小,以免产生噪音。

更进一步的,为了给予平台4升降以缓冲时间,本实施例所述的挡板23的前面与基座3的前面间距为80-120cm。该间距处于成人平均步幅区间内,待平台4下降后,人们几步即可跨上平台4,不会耽误人们的时间,且这段缓冲空间也能够防止平台4未完全升起时,尾随者从未合拢的挡板23之间穿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