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1225发布日期:2019-07-27 11:22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密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



背景技术:

目前在保密柜行业,采用的技术是门锁控制技术,单一的门锁集成了密码、静态锁和报警功能,保密柜个体独立存在,不方便扩展和整体管控,不具备联动功能,另外门锁不具备存储记忆开柜记录,个别有记录也仅是存储在门锁中,而没有异地备用,在查看开锁记录时需要第三方工具导出才能查看,非常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

并且在存放的物品过多时,查找不方便,并且容易将物品打乱,导致一些利用摄像头或是RFID标签识别物品的保密柜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通过利用RFID读写器读取每个储物盒内的物品的RFID标签,扫描后存储在数据库内,并同时上传至载体管控平台备份存储,避免数据丢失,能够远程监控保密柜内的物品情况,更加安全,同时摄像头的设置,不仅能够供用户查看物品位置以及嵌槽空位情况,而且能够避免RFID标签掉落或被恶意摘掉放在嵌槽内,导致物品丢失但依然能够扫描到物品RFID标签的情况,与RFID读写器配合使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侧设有柜门,所述柜门后侧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柜体内部设有放置仓,所述放置仓一侧设有控制仓,所述放置仓内部设有多个储物盒,每个所述储物盒顶部均设有RFID读写器和摄像头,所述储物盒内部设有多排嵌槽,所述嵌槽内部存放有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所述嵌槽前侧设有指示灯,所述储物盒两侧设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底部设有滑动部件,所述齿轮板对应的控制仓内侧壁和柜体内侧壁上均设有滑槽,靠近所述控制仓的齿轮板顶部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正反电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柜门上设有人证核验一体机,所述柜门通过电子锁与柜体连接,所述电子锁输入端与人证核验一体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仓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端设有数据库,所述单片机输出端设有载体管控平台。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储物盒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于放置仓内,位于放置仓顶部的储物盒顶部对应的RFID读写器与机体固定连接,顶部的储物盒下方的多个RFID读写器与其顶部的储物盒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于RFID读写器底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排所述嵌槽均设置为多个,每排所述嵌槽前侧均设有横隔板,每个所述嵌槽之间设有纵隔板,所述指示灯固定嵌设于横隔板上,所述横隔板与纵隔板一体化成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板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正反电机设置于控制仓内部,所述转轴一端贯穿滑槽且延伸至控制仓内部与正反电机传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滑脚、滚珠套和滚珠,所述滚珠套固定设置于滑脚底部,所述滚珠活动卡接于滚珠套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RFID读写器读取每个储物盒内的物品的RFID标签,扫描后存储在数据库内,并同时上传至载体管控平台备份存储,避免数据丢失,能够远程监控保密柜内的物品情况,更加安全,同时摄像头的设置,不仅能够供用户查看物品位置以及嵌槽空位情况,而且能够避免RFID标签掉落或被恶意摘掉放在嵌槽内,导致物品丢失但依然能够扫描到物品RFID标签的情况,与RFID读写器配合使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2、通过点击触摸显示屏上每个摄像头拍摄的每层的储物盒图片,点击需要取出的物品图片或是需要存放物品的嵌槽图片,单片机控制相对应的储物盒一侧的正反电机工作,正反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齿轮板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齿轮板带动整个储物盒移出柜体,同时通过单片机控制对应物品或嵌槽前侧的指示灯亮起,便于用户无需查找就能够立马知道物品或存放位置的所在,使用快速方便;

3、在正反电机带动储物盒移动过程中,滚珠的设置使储物盒两侧的齿轮板在滑槽内滑动,移动顺畅,齿轮板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使在拿取存放物体过程中,储物盒不会发生晃动以及倾斜等情况,不会造成其他物品的晃动以及掉落,使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盒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柜体、2柜门、3触摸显示屏、4放置仓、5控制仓、6储物盒、7 RFID读写器、8摄像头、9嵌槽、10 RFID标签、11指示灯、12齿轮板、13滑动部件、14滑槽、15驱动齿轮、16正反电机、17人证核验一体机、18单片机、19数据库、20载体管控平台、21横隔板、22纵隔板、23滑脚、24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RFID智能保密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前侧设有柜门2,所述柜门2后侧设有触摸显示屏3,所述柜体1内部设有放置仓4,所述放置仓4一侧设有控制仓5,所述放置仓4内部设有多个储物盒6,每个所述储物盒6顶部均设有RFID读写器7和摄像头8,所述储物盒6内部设有多排嵌槽9,所述嵌槽9内部存放有带有RFID标签10的物品,所述嵌槽9前侧设有指示灯11,所述储物盒6两侧设有齿轮板12,所述齿轮板12底部设有滑动部件13,所述齿轮板12对应的控制仓5内侧壁和柜体1内侧壁上均设有滑槽14,靠近所述控制仓5的齿轮板12顶部设有驱动齿轮15,所述驱动齿轮15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正反电机16。

进一步的,所述柜门2上设有人证核验一体机17,所述柜门2通过电子锁与柜体1连接,所述电子锁输入端与人证核验一体机17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仓5内部设有单片机18,所述单片机18连接端设有数据库19,所述单片机18输出端设有载体管控平台20,所述单片机18型号设置为M68HC16,所述RFID读写器7和摄像头8均与单片机18电性连接,RFID读写器7扫描识别物品上的RFID标签10,并将扫描信息发送给单片机18,单片机18将信息存储至数据库19内,摄像头8拍摄储物盒6内的物品图片,将图片发送给单片机18,单片机18将图片经触摸显示屏3显示。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储物盒6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于放置仓4内,位于放置仓4顶部的储物盒6顶部对应的RFID读写器7与机体固定连接,顶部的储物盒6下方的多个RFID读写器7与其顶部的储物盒6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8固定设置于RFID读写器7底部。

进一步的,每排所述嵌槽9均设置为多个,每排所述嵌槽9前侧均设有横隔板21,每个所述嵌槽9之间设有纵隔板22,所述指示灯11固定嵌设于横隔板21上,所述横隔板21与纵隔板22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板12与驱动齿轮15啮合连接,所述正反电机16设置于控制仓5内部,所述转轴一端贯穿滑槽14且延伸至控制仓5内部与正反电机16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件13包括滑脚23、滚珠套和滚珠24,所述滚珠套固定设置于滑脚23底部,所述滚珠24活动卡接于滚珠套内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使用时,可将带有RFID标签10的物品存放入柜体1内的储物盒6里,且RFID标签10朝上设置,RFID读写器7扫描识别物品上的RFID标签10,并将扫描信息发送给单片机18,单片机18将信息存储至数据库19内,摄像头8拍摄储物盒6内的物品图片,将图片发送给单片机18,单片机18将图片经触摸显示屏3显示,当需要存放或是取出物品时,通过人证核验一体机17验证身份后,电子锁打开,柜门2打开,通过点击触摸显示屏3上每个摄像头8拍摄的每层的储物盒6图片,点击需要取出的物品图片或是需要存放物品的嵌槽9图片,单片机18控制相对应的储物盒6一侧的正反电机16工作,正反电机16带动驱动齿轮15转动,驱动齿轮15与齿轮板12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齿轮板12带动整个储物盒6移出柜体1,同时通过单片机18控制对应物品或嵌槽9前侧的指示灯11亮起,便于用户无需查找就能够立马知道物品或存放位置的所在,使用快速方便,取出或存放物品后,再通过触摸显示屏3控制正反电机16工作,带动储物盒6恢复原位置,此时单片机18控制摄像头8再次拍摄图片存储至触摸显示屏3内,并且RFID读写器7再次读取每个储物盒6内的物品RFID标签10,扫描后存储在数据库19内,并同时上传至载体管控平台20备份存储,避免数据丢失;

参照说明书附图2-3,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在正反电机16带动储物盒6移动过程中,滚珠24的设置使储物盒6两侧的齿轮板12在滑槽14内滑动,移动顺畅,齿轮板12与驱动齿轮15啮合连接,使在拿取存放物体过程中,储物盒6不会发生晃动以及倾斜等情况,不会造成其他物品的晃动以及掉落,使用更加稳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2,同时摄像头8的设置,不仅能够供用户查看物品位置以及嵌槽9空位情况,而且能够避免RFID标签10掉落或被恶意摘掉放在嵌槽9内,导致物品丢失但依然能够扫描到物品RFID标签10的情况,与RFID读写器7配合使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