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8180发布日期:2019-11-08 23:3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图像识别是指图形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人们辨认出它是经验过的某一图形的过程,也叫图像再认,在图像识别中,既要有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也要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只有通过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的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对图像的再认。随着科技的进步,图像识别技术也随之改善,并被运用在门禁设备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目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已经在部分建筑中安装,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人脸识别的验证后才能进入建筑,然而,当工作人员被不法分子挟持通过门禁时,若工作人员正常验证通过门禁,不法分子便能进入建筑内盗取重要资料或财产,若工作人员故意验证错误,则不法分子很可能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现有的门禁系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并不能同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缺乏灵活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门禁系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不能同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门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和对比系统;

所述门禁控制系统包括人脸采集模块、第一处理器、密码器和控制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密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四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阻隔门连接;

所述对比系统包括第二处理器、报警器、人脸对比模块、密码对比模块和存储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人脸对比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密码对比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人脸对比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密码对比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第一无线信号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器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无线信号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器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包括光学摄像机、人脸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模块,所述光学摄像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人脸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人脸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比系统还包括警告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五端与所述警告器的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和对比系统,在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门禁时,所述门禁控制系统采集待验证人员输入的人脸信息和密码信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人脸数据和密码数据传输到所述对比系统,以进行人脸图像验证和密码验证,当人脸图像验证成功而密码验证失败时,即说明工作人员很可能处于被胁迫状态,此时门禁系统依旧打开阻隔门,避免不法分子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使警方及时介入,以减少建筑内的财产损失以及保障人员的安全。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同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从而有效提高了门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和对比系统;

所述门禁控制系统包括人脸采集模块、第一处理器、密码器和控制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密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四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阻隔门连接;

所述对比系统包括第二处理器、报警器、人脸对比模块、密码对比模块和存储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人脸对比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密码对比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人脸对比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密码对比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二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门禁时,所述门禁控制系统采集待验证人员输入的人脸信息和密码信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人脸数据和密码数据传输到所述对比系统,以进行人脸图像验证和密码验证,当人脸图像验证成功而密码验证失败时,即说明工作人员很可能处于被胁迫状态,此时门禁系统依旧打开阻隔门,避免不法分子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使警方及时介入,以减少建筑内的财产损失以及保障人员的安全。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同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从而有效提高了门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想要通过门禁,需要经过人脸识别验证和密码验证,当人脸识别验证成功时,无论密码验证成功与否,阻隔门都会打开,不同的是,当密码验证失败时,系统会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暗中报警,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被挟持状态下的生命安全,同时又能够及时通知警方介入,以减少建筑内的财产损失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第一无线信号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器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无线信号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器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是有线传输,也可以是无线传输,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门禁设备在安装时的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包括光学摄像机、人脸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模块,所述光学摄像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人脸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人脸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包括光学摄像机、人脸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模块,通过所述光学摄像机对工作人员的面部进行扫描,所述人脸检测模块将人脸数据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通过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对人脸的特征进行提取,并通过所述分类模块将数据分为几个部分传输到所述第一处理器中,使得采集的人脸数据更加准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比系统还包括警告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五端与所述警告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对比系统还包括警告器,需要说明的是,当工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失败时,所述第二处理器随即控制所述警告器发出警告声,以提示待验证人员没有该门禁装置的通行权限,同时所述警告器发出的警告也能够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从而防止不法分子的非法通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为密码和人脸双重识别验证的暗号门禁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工作人员进行密码输入和脸部扫描,门禁控制系统内部的人脸检测模块将人脸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经过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对人脸的特征进行提取,并通过所述分类模块将数据分为几个部分进入处理器中,而通过所述密码器输入的密码数据则直接传输到所述第一处理器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传到所述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将数据对应发送至所述人脸对比模块和所述密码对比模块,并通过所述人脸对比模块和所述密码对比模块与所述存储器内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在验证通行时,若人脸识别失败,则无论密码输入是否正确,警告器都会发出警告,从而提醒安防人员;若人脸识别成功,且密码输入正确,则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下达指令,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控制器打开阻隔门,使得工作人员通过,且警告器和报警器都不会作出反应;若人脸识别成功,而密码输入错误,阻隔门依旧能够正常打开,但报警器会自动暗中报警。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和密码验证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和对比系统,在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门禁时,所述门禁控制系统采集待验证人员输入的人脸信息和密码信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人脸数据和密码数据传输到所述对比系统,以进行人脸图像验证和密码验证,当人脸图像验证成功而密码验证失败时,即说明工作人员很可能处于被胁迫状态,此时门禁系统依旧打开阻隔门,避免不法分子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使警方及时介入,以减少建筑内的财产损失以及保障人员的安全。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同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从而有效提高了门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