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8256发布日期:2019-11-08 23:3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自动输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咖啡等饮品的售卖柜台和吧台,需要放置各种存储原料的容器、盛放制作后饮品的杯子和杯盖等器具,占用的空间大且使用过程相互影响,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在饮品制作过程中,人工倾倒液体类的饮品原料时,不易控制倾倒量,也容易出现滴洒的现象。

因此,提供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在实现饮品自动输出的同时集成各种器具,成为本领域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包括:饮品部,饮品部包括叠置的上腔体和下腔体,还包括输送管、位于上腔体内的驱动模块和泵体以及位于下腔体内的储液容器,其中,输送管的一端位于储液容器内,输送管的另一端伸至饮品部外,泵体与输送管相连接;置物部,置物部包括分杯器盒体、杯盖架、辅料盒和设置于分杯器盒体内的若干分杯器,其中,饮品部、杯盖架和辅料盒设置于分杯器盒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辅料盒包括第一辅料盒;分杯器盒体的第一侧具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的底部设置饮品部,台阶结构的顶部设置第一辅料盒;杯盖架设置于第一辅料盒远离分杯器盒体的一侧,杯盖架与上腔体固定。

进一步地,置物部还包括连接体,连接体位于台阶结构的顶部,且设置于第一辅料盒靠近饮品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分杯器盒体在分杯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第二侧设置有若干分杯器容置孔,分杯器容置孔与分杯器一一对应,第三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杯器盒体侧板;台阶结构的侧部具有开口;分杯器包括第一分杯器和第二分杯器,其中,第一分杯器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杯器的长度,第一分杯器的第一端与分杯器盒体侧板连接,第一分杯器的第二端经由分杯器容置孔伸出分杯器盒体外,第二分杯器的第一端经由台阶结构侧部的开口与下腔体连接,第二分杯器的第二端经由分杯器容置孔伸出分杯器盒体外。

进一步地,连接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下腔体连接,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辅料盒连接。

进一步地,辅料盒还包括第二辅料盒;第二辅料盒设置于第一辅料盒远离分杯器盒体的一侧,且第二辅料盒与上腔体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辅料盒和第二辅料盒均包括若干辅料格,第二辅料盒的辅料格个数小于第一辅料盒的辅料格个数;杯盖架包括在分杯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杯盖腔,杯盖腔的侧壁设置有通槽。

进一步地,饮品部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位于上腔体内;驱动模块设置于连接板的一侧,泵体设置于连接板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饮品部包括多个储液容器和与储液容器一一对应的泵体,饮品部还包括用于间隔各个储液容器的间隔板;驱动模块包括电路板和继电器模块,电路板与继电器模块电连接,继电器模块与各个泵体分别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腔体包括上盒体和上盒体侧板,上盒体具有开口,上盒体的开口处固定有多个螺纹片,螺纹片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上盒体侧板的拐角处设置有与各个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下腔体包括下盒体和下盒体侧板,下盒体具有开口,下盒体的开口靠近上盒体一侧设置有螺纹条,远离上盒体一侧设置有限位槽,螺纹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下盒体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螺纹孔相适配的第四螺纹孔,下盒体侧板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集成饮品部和置物部,其中,饮品部包括驱动模块、泵体、储液容器和输送管,通过驱动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驱动泵体,将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经由输送管输出,从而实现了饮品的自动输出,避免人工倾倒时出现滴洒的现象,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控制信号实现输出量的控制;饮品部包括重叠的上下腔体,驱动模块和泵体设置于上腔体,储液容器设置于下腔体,使得机械控制部分和液体放置部分分隔,避免发生液体倾洒而致机械控制部分受损;置物部包括分杯器盒体、杯盖架、辅料盒和设置于分杯器盒体内的若干分杯器,饮品部、杯盖架和辅料盒设置于分杯器盒体的同一侧,使得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饮品部整体位于分杯器盒体之上,杯盖架和辅料盒也位于分杯器盒体之上,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泵体和储液容器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集成有能够自动输出液体饮品的饮品部和包括设置各种器具的置物部,该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可以作为饮品机单独输出饮品;也可以作为咖啡机、饮料机和豆浆机等饮品机的辅料输出装置,例如输出饮品的辅料至饮品机的出饮口,以调节饮品的口味。饮品部的驱动模块可以连接自助支付模块,在自助支付成功后,驱动模块接收自助支付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泵体进行动作以输出饮品,实现饮品自动输出装置自助售卖饮品的功能;饮品部的驱动模块也可以连接开关操作模块,驱动模块接收开关操作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泵体进行动作以输出饮品,实现饮品自动输出装置通过开关控制操作自动输出饮品的功能。关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详细结构,说明如下。

图1和图2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泵体和储液容器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包括饮品部01和置物部02。

具体地,饮品部01包括叠置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两个部分,还包括输送管152、驱动模块和泵体15以及储液容器22。

驱动模块和泵体15位于上腔体内,上腔体包括上盒体10和上盒体侧板11,上盒体10具有开口,上盒体侧板11与上盒体10的开口适配,上盒体侧板11与上盒体10可拆卸连接,当上盒体侧板11与上盒体10连接时,形成上腔体,当上盒体侧板11从上盒体10上拆分下来时,可维护驱动模块和泵体15,进行接线等操作。可选地,上盒体10的开口处固定有多个螺纹片104,例如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个螺纹片104,每个螺纹片10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03,上盒体侧板11的拐角处设置有与各个第一螺纹孔103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111,通过第一螺纹孔103和第二螺纹孔111,实现上盒体10和上盒体侧板11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可通过螺纹螺栓实现两个螺纹孔的连接,下文类同,不再赘述。

储液容器22位于下腔体内,下腔体包括下盒体20和下盒体侧板21,下盒体20具有开口,下盒体侧板21与下盒体20的开口适配,下盒体侧板21与下盒体20可拆卸连接,当下盒体侧板21与下盒体20连接时,形成下腔体,当下盒体侧板21从下盒体20上拆分下来时,可更换储液容器22。可选地,下盒体20的开口靠近上盒体10一侧设置有螺纹条207,远离上盒体10一侧设置有限位槽206,螺纹条20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203,下盒体侧板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螺纹孔203相适配的第四螺纹孔211,下盒体侧板21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槽206,通过第三螺纹孔203和第四螺纹孔211,以及于限位槽206,实现下盒20和下盒体侧板21的可拆卸连接。

饮品部包括重叠的上下腔体,驱动模块和泵体设置于上腔体,储液容器设置于下腔体,使得机械控制部分和液体放置部分分隔,避免发生液体倾洒而致机械控制部分受损。

上、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通孔101,输送管152穿过该通孔101,一端经储液容器22的容器口221伸入至储液容器22内,另一端151为输送管152的出液口,伸至饮品部01外。

泵体15与驱动模块和输送管152分别相连接,具体地,泵体15与驱动模块电连接,以使饮品自动输出装置通过驱动模块接收到的控制信号驱动泵体15;泵体15与输送管152传动连接,当泵体15动作时,可将储液容器22中的液体经由输送管152输出,从而实现了饮品的自动输出,避免人工倾倒时出现滴洒的现象,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控制信号实现输出量的控制。

置物部02包括分杯器盒体30、杯盖架37、辅料盒和若干分杯器。分杯器设置于分杯器盒体30内,在分杯器盒体30内,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分杯器,例如,图中示出分杯器盒体30设置四个分杯器;各分杯器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中示出的四个分杯器包括长度较长的两个第一分杯器33和长度较短的两个第二分杯器32。盛放制作后饮品的杯子设置于分杯器内,分杯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分杯器的结构,该处不再详述。杯盖架37用于容置与杯子适配的杯盖,辅料盒用于容置糖包、搅拌棒、吸管以及杯托等辅料。

饮品部01、杯盖架37和辅料盒设置于分杯器盒体30的同一侧,并可使饮品部01与分杯器盒体30连接,杯盖架37和辅料盒分别与分杯器盒体30或饮品部01连接,使得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饮品部整体位于分杯器盒体之上,杯盖架和辅料盒也位于分杯器盒体之上,在实现饮品自动输出的同时集成了饮品所需的各种器具,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了空间。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集成饮品部和置物部,饮品部在实现饮品自动输出的同时,将驱动模块和泵体等机械控制部分设置于上腔体,将液体放置部分设置于下腔体,通过腔体分割实现对驱动模块和泵体的保护;置物部的分杯器盒体作为底座,其上设置饮品部、杯盖架和辅料盒,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辅料盒包括第一辅料盒35,分杯器盒体30的第一侧,也即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与地面相对的一侧具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的底部T1设置饮品部01,可选地,分杯器盒体30对应台阶结构的底部T1的盒体设置第五螺纹孔301,饮品部01的下盒体20设置与第五螺纹孔301相适配的第六螺纹孔204,通过第五螺纹孔301和第六螺纹孔204实现分杯器盒体30与饮品部01的固定连接。台阶结构的顶部T2设置第一辅料盒35。杯盖架37设置于第一辅料盒35远离分杯器盒体30的一侧,杯盖架37与上腔体固定,可选地,杯盖架37包括侧板373,该侧板373上可设置第七螺纹孔371,形成上腔体的上盒体10的对应位置设置与第七螺纹孔371相适配的第八螺纹孔105,通过第七螺纹孔371和第八螺纹孔105实现杯盖架37和上腔体的固定。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在分杯器盒体上设置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的底部设置饮品部,顶部设置第一辅料盒,既能够合理利用分杯器盒体水平方向的占用的空间,又减小了分杯器盒体与饮品部叠加的高度,以及减小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整体在垂直方向的高度,而杯盖架设置于第一辅料盒远离分杯器盒体的一侧,能够合理利用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在垂直方向的空间,同时,杯盖架与上腔体固定,无需额外设置固定杯盖架的结构,节省成本,并且实现饮品部与置物部之间的连接,增强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整体的稳固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置物部02还包括连接体34,连接体34位于台阶结构的顶部T2,且设置于第一辅料盒35靠近饮品部01的一侧。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在第一辅料盒与饮品部之间设置连接体,通过连接体使得第一辅料盒更远离饮品部的方向突出,相对于饮品部相连接的杯盖架,第一辅料盒突出向外,更便于向第一辅料盒存取辅料。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分杯器盒体30在分杯器32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其中,分杯器的长度方向是指分杯器32中杯子依次设置的方向。分杯器盒体30的第二侧设置有若干分杯器容置孔K,分杯器容置孔K与分杯器一一对应。分杯器盒体30的第三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杯器盒体侧板31,可选地,分杯器盒体侧板31上设置有第九螺纹孔311,分杯器盒体30上还设置有与第九螺纹孔311相适配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实现分杯器盒体侧板31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分杯器盒体30的第三侧对应台阶结构的侧部具有开口。

分杯器包括第一分杯器33和第二分杯器32,其中,第一分杯器33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杯器32的长度,第一分杯器33的第一端与分杯器盒体侧板31连接,将第一分杯器33固定于分杯器盒体侧板31上,第一分杯器33的第二端经由分杯器容置孔K伸出分杯器盒体30外,可选地,分杯器盒体侧板31上设置有第十螺纹孔312,第一分杯器33通过该第十螺纹孔312与分杯器盒体侧板31连接;第二分杯器32的第一端经由台阶结构侧部的开口与下腔体(例如下腔体的下盒体20)连接,将第二分杯器32固定于下盒体20上,第二分杯器32的第二端经由分杯器容置孔K伸出分杯器盒体30外,可选地,下盒体20靠近第二分杯器32的一侧设置有第十一螺纹孔202,第二分杯器32通过该第十一螺纹孔202与下盒体20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将分杯器盒体的内腔设置为长度不同的两个部分,较长的部分和较短的部分相对形成前述台阶结构,同时较长的部分容置长度较长的第一分杯器,较短的部分容置长度较短的第二分杯器,既实现了分杯器盒体形状与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其他结构的配合,达到合理利用分杯器盒体外部空间,进而减小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整体大小的目的,又实现了对分杯器盒体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使得分杯器盒体内能够最大化的容置更长的分杯器,进而增加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容置空间大小的目的;此外,分杯器盒体的第三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杯器盒体侧板,方便第一分杯器的存取,分杯器盒体的第三侧对应台阶结构的侧部设置有开口,方便第二分杯器的存取;将第一分杯器与分杯器盒体侧板固定连接,实现第一分杯器的固定,增加第一分杯器的稳固性;将第二分杯器与下腔体固定连接,一方面,实现第二分杯器的固定,增加第二分杯器的稳固性,第二方面,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第二分杯器的结构,节省成本,第三方面,实现饮品部与置物部之间的连接,增强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整体的稳固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连接体34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S1和第二连接面S2,第一连接面S1与下腔体(例如下腔体的下盒体20)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面S1上设置有第十二螺纹孔341,下盒体20设置有与第十二螺纹孔341相适配的第十三螺纹孔201,通过第十二螺纹孔341和第十三螺纹孔201实现连接体34与下盒体20的连接;第二连接面S2与第一辅料盒35连接,可选地,第二连接面S2上设置有第十四螺纹孔342,第一辅料盒35设置有与第十四螺纹孔342相适配的第十五螺纹孔351,通过第十四螺纹孔342和第十五螺纹孔351实现连接体34与第一辅料盒35的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第一辅料盒与连接体连接,使得第一辅料盒向外突出,同时,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第一辅料盒的结构,节省成本;将连接体分别与饮品部的下腔体和置物部的第一辅料盒连接,实现了饮品部与置物部之间的连接,增强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整体的稳固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辅料盒还包括第二辅料盒36,第二辅料盒36设置于第一辅料盒35远离分杯器盒体30的一侧,且第二辅料盒36与上腔体(例如上腔体的上盒体10)固定,可选地,第二辅料盒36上设置有第十六螺纹孔361,上盒体10设置有与第十六螺纹孔361相适配的第十七螺纹孔106,通过第十六螺纹孔361和第十七螺纹孔106实现第二辅料盒36与上盒体10的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辅料盒包括第一辅料盒和第二辅料盒,增加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容置辅料的空间;同时,第二辅料盒与上腔体的上盒体固定,无需额外设置固定第二辅料盒的结构,节省成本。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第一辅料盒35和第二辅料盒36均包括若干辅料格,第二辅料盒36的辅料格个数小于第一辅料盒35的辅料格个数,例如图3中示出的第一辅料盒35具有3个辅料格,第二辅料盒36具有1个辅料格,并且,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辅料盒36与杯盖架37位于同一高度。进一步可选地,杯盖架37包括在分杯器32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杯盖腔,并且杯盖腔的侧壁设置有通槽372。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第一辅料盒和第二辅料盒均通过若干规格一致的辅料格组成,减少辅料盒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并且第二辅料盒的辅料格个数小于第一辅料盒的辅料格个数,也即第二辅料盒占用的空间小于第一辅料盒占用的空间,使得第一辅料盒上未被第二辅料盒占用的空间能够设置杯盖架,能够合理利用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此外,杯盖架设置两个杯盖腔,增加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容置杯盖腔的能力,同时避免杯盖架凸出于分杯器盒体外,杯盖腔的侧壁设置的通槽能够方便用户从杯盖架中拿出杯盖。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饮品部01还包括连接板12,连接板12位于上腔体内;驱动模块设置于连接板12的一侧,泵体15设置于连接板12的另一侧。在组装时,可将驱动模块和泵体15分别设置于连接板12上之后,再置于上腔体内。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将驱动模块与泵体分别固定在连接板的两侧,能够使得驱动模块与泵体在垂直空间上叠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泵体设置于驱动模块与下腔体之间,既避免驱动模块与输送管接触,又方便泵体与驱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以及泵体与输送管之间的传动连接。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饮品部01包括多个储液容器22和与储液容器22一一对应的泵体15,饮品部01还包括用于间隔各个储液容器22的间隔板205;驱动模块包括电路板13和继电器模块14,电路板13与继电器模块14电连接,继电器模块14与各个泵体15分别电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设置多个储液容器,在不同的储液容器内设置不同的饮品原料,通过不同的泵体控制输出,使得饮品自动输出装置能够输出多种饮品原料,丰富了饮品的口味;各个储液容器通过间隔板间隔,减小储液容器之间的空隙,对储液容器形成限位。对于驱动模块,电路板输出驱动信号驱动泵体运转,继电器模块可接收泵体选择信号,以选择电路板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哪个泵体,实现不同原料输出的控制。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任意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可独立工作,输出饮品。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任意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可作为咖啡机、饮料机或豆浆机等饮品机的辅料输出装置,在饮品机的出饮口输出辅料,以调节饮品机输出饮品的口味。以下将以饮品自动输出装置作为咖啡机的糖浆机为实施例,描述一种饮品自动输出装置。

该糖浆机的主要特征描述如下:

1)该饮品自动输出装置提供一种糖浆自助的功能,包括上部(也即上腔体)、和下部(也即下腔体)两个部分。

2)上部主要包含多个蠕动泵(也即泵体)、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板(也即电路板)、控制继电器模块(也即继电器模块)、上盒体及上盒体侧板。其下部为糖浆放置仓,用于放置多种口味的糖浆瓶(也即储液容器),一种糖浆瓶对应一个蠕动泵。

3)上部的蠕动泵与下部的糖浆放置仓内的糖浆瓶是一一对应的,从蠕动泵伸出的硅胶管(也即输送管)穿过上、下部的通孔垂直深入到糖浆瓶内,硅胶管抵达糖浆瓶的底部,以便能够抽出糖浆瓶内的所有糖浆饮品。

4)通过蠕动泵抽出的糖浆经过管路接入咖啡机的出饮口,与咖啡、牛奶等同步打出。

5)上部盒体内的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板和控制继电器模块分别通过RS232接口接入咖啡机自助支付模块的工控板的RS232接口上,进而将工控板的控制信号传递给以上两部分。

6)上部盒体及下部糖浆放置仓侧边分别设有侧板,上部侧板(也即上盒体侧板)用于维护上部控制电路部分、蠕动泵及接线等;下部侧板(也即下盒体侧板)用于用户更换糖浆瓶使用,优选的,下部侧板通过手拧面板螺丝连接,拆装操作方便。

7)基于放置空间方面的考虑,该装置集成了分杯器(用于放置纸杯)、杯盖架、糖包、搅拌棒、吸管、杯托等,充分利用咖啡机侧边的空间。

该饮品自动输出装置主要功能是为增加咖啡的口味,增加带糖浆口味的咖啡饮品;并且实现糖浆饮品的自助。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品自动输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放置在咖啡机的侧边。

该糖浆自助装置主要包含上、下两个部分。参考图3,上部包含上盒体10、上盒体侧板11、连接板12、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板13、控制继电器模块14和多个蠕动泵15。下部为糖浆瓶放置仓,包含下盒体20、下盒体侧板21和多个糖浆瓶22。上、下部通过螺纹102实现可拆卸连接。

上、下部分的蠕动泵15的数量与糖浆瓶22的数量是相同的,有几种糖浆瓶就对应有几种的口味。蠕动泵的吸入端硅胶管152垂直地穿过上盒体的孔位101,硅胶管152通过糖浆瓶瓶口221一直伸入至糖浆瓶底部,以便将糖浆瓶内全部的糖浆都能够吸完。优选地,如图4所示,吸入端硅胶管152接触至糖浆瓶底部位置处制作成三角形管口特征153,当硅胶管以任何状态抵达底部时都可以顺利将糖浆吸走。

蠕动泵15的硅胶管输出端151通过咖啡机40设置的通孔403连接至咖啡机40的内部,并接入到咖啡机出饮口402位置,糖浆饮品与咖啡饮品同时被打出。

上部盒体内的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板13和控制继电器模块14分别通过通信接口RS232接入咖啡机的支付模块50内的工控机通信接口RS232端子上,用户打糖浆的诉求通过工控机的通信接口传递给糖浆机,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板13收到信号后控制蠕动泵将糖浆吸走并打出饮品,实现糖浆的自助打杯。

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盒体侧板11和下盒体侧板21。上盒体侧板11与上盒体10实现可拆卸连接,用于维护上部电路部分、接线操作及蠕动泵等;下盒体侧板21通过手拧面板螺丝与下盒体20实现易于拆装的连接,使用便于操作的手拧面板螺丝便于打开下盒体20更换糖浆瓶。

基于放置空间方面的考虑,该装置集成了分杯器盒体30、分杯器32和33、辅料盒35和36、杯盖架37,充分利用咖啡机40侧边的空间。糖浆机的下部与分杯器盒体实现可拆卸连接。分杯器32和33放置于分杯器盒体30内部,分杯器33的后端与分杯器盒体30实现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分杯器32的后端与下盒体20形成可拆卸的螺纹连接。置于下层的辅料盒35通过孔位特征351和辅料盒转接板34(也即连接体)形成可拆卸连接;辅料盒连接板34与下盒体20的实现可拆卸连接。辅料盒连接板34的作用是使下层辅料盒35更向外突出,便于用户操作。类似地,上层辅料盒36及杯盖架37分别与上盒体实现可拆卸连接。集成后的糖浆自助装置放置于咖啡机侧边的正视图如图6所示。

咖啡机40包括第一屏幕501和第二屏幕401,其中,第一屏幕501和第二屏幕401分别用于显示不同的信息。第二屏幕401显示本咖啡机的交易选项,即菜单,如饮品种类,包括不同种类的咖啡以及糖、奶和其他香料等咖啡伴侣;菜单还可以包括杯子的规格,根据杯子容量的大小定义小杯、中杯、大杯及超大杯,其规格的具体定义方式以实际销售过程中用户的偏好为准。根据咖啡机中包含饮品种类及用户可能的喜好,菜单中还可以包括饮品温度、是否加冰等选项。相应的,第一屏幕501包括至少两个区域,第一区域显示交易数量等信息;第二区域显示交易金额及交易支付码。用户在第二屏幕401上选择饮品后,如选择购买一杯咖啡,第一区域将显示用户选择的交易选项的数量,包括不同种类咖啡的数量、不同规格杯子的数量、每杯咖啡中糖和奶等咖啡伴侣的添加数量等。同时,第二区域显示本次交易需支付的金额及交易支付码,用户根据第二区域显示信息进行支付。如果用户取消订单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可直接在第一屏幕501上操作将其删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